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我与书法结缘,缘于一位喜欢写字的亲戚,刚开始就给我推荐孙过庭《谱》,当时还是个小孩子,哪看得懂满纸云烟的符号,觉得《谱》的字还不如镇上卖对联的老先生写得好,于是便在地摊上再买了本楷书回家学习。

  • 标签: 书谱 孙过庭 谢少承 临习 徐利明 怀素
  • 简介:安岐收藏的第一件重要作品大概是唐人孙过庭的《谱》,价格为三干金。时间在康熙丙戌(1706)。乃时,安岐二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内心一定充满了喜悦。

  • 标签: 《书谱》 孙过庭 艺术评论 艺术作品
  • 简介:"清华之龙"、"民国第一才子"、"文化昆仑"等等这一连串颇具赞誉的称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钱锺。他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历史转型时期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治学方法,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他不仅仅有家喻户晓的小说《围城》广为流传,还有学术性极高的《谈艺录》《管锥编》存世。

  • 标签: 钱锺书 《管锥编》 当代学人 《围城》 《谈艺录》 书体
  • 简介: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 标签: 乙瑛碑 书法作品 认识过程 结体 杨淮表记 蚌珠
  • 简介:本文通过传世古代书论文献文本的梳理、稽考和分析,得出东汉草书大家张芝之草书既取法东汉章草家崔瑗、杜操,又在崔、杜章草技法的基础上,脱去章草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形成自己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亦称“大草”。考索汉未士人们如何以张芝为精神领袖,执着痴迷地研习草书,在东汉未年的旧京长安以西的西州地区,形成中国最早的草书艺术流派。提出在张芝资料、作品没有增加的条件之下,通过当时各类文献文本进行旁证研究以及风演变分析的重要性。

  • 标签: 张芝 草书流派 源流
  • 简介:为推进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学校开展书法教学无疑责无旁贷,小学的书法教学更是肩负着从最基础的层面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书法艺术的重任。书法只有黑白两色.没有绘画那样具体可感的形象,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我们的传统书法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简单,长期严格的技法训练常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寂寞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课堂教学 民族优秀文化 引导学生 书法教育 书法教学 书法艺术
  • 简介:“二爨”指云南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二者产生于公元五世纪的汉字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和梳理得出以下观点:一、《爨宝子碑》在刻上存在诸多问题,应口疋当时文化水平不高者为之;二、“二爨”的风格代表了当时碑刻一种典型的崇古追求;三、《爨龙颜碑》的书写水准比《爨宝子碑》好,“二爨”的风差异不仅仅是这五十多年间字体演进的结果,它更是书写者的水平所决定的;四、“二爨”虽然距离当时的汉文化中心地带较远,但其风并无特别之处,与所处地域没有直接关系;五、“二爨”在书法艺术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二爨 简省 波脚 钟王 书风
  • 简介:陈恭尹是明末清初岭南书坛的一面旗帜,因隶书而闻名全国,然而,其书法遗作数量有限,且主要集中于晚年,中期较少,没有早期的作品和临池作的出现。本文通过对陈恭尹迹的梳理,着力说明导致这一“断层”现象的历史原因,揭示时代变迁对个体艺术家的影响。

  • 标签: 陈恭尹 书迹 辨伪 损毁 存幸
  • 简介: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版画家,谭权先生堪称一位重要的代表。几十年来,他在版画创作上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坚持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坚持走弘扬优秀传统、不断进取开拓的学术正道,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纯粹的人生追求;他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建设和全国版画教学的发展不遗余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艺术 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前言 捐赠 版画教学
  • 简介:当前书法美学原理或者书法美学导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展开形式:一种是点画、结体、章法、笔法和墨法等角度的展开,这种角度较为流行,是大多数书法美学书籍所采用的,用这种逻辑来分解书法美学成了一种流行思维习惯,从晰导致很多著作大同小异;

  • 标签: 书法美学 美学原理 《书谱》 文本 思维习惯 点画
  • 简介:元末杨维桢是一位集文学家、书画家于一身的“乱世奇才”,他为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高行镇所的《真镜庵募缘疏》历来被称作为代表作品。本文试就六百五十多年前杨维桢在浦东交游中的题额、记文与挥毫劝募,进行笔墨情性意义上的浅析。

  • 标签: 杨维桢 浦东交游 笔墨情性
  • 简介:《石门十三品》是陕西汉中褒谷石门摩崖中以汉魏为主体、艺术价值很高的十三种石刻。其中《石门》《石虎》《玉盆》《衮雪》四品(后称“石门四品”),是汉魏时期不可多得的大字隶书,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除郭荣章先生对此有过单篇论述外,[1]其余论著多一笔带过,未曾细究。分析已有成果可知,此四品之所以被冷落,主要有几点原因,一、字数太少;二、其作者多为传说;

  • 标签: 石门 摩崖 褒斜道 艺术价值 汉魏时期 研究成果
  • 简介:沈延毅先生书法卓有成就,然其生前并未留下系统的书学论著,学者们屡屡引以为憾。本文对沈先生论语句进行了整理,成'沈延毅论语录',并对其中部分语句进行了初步解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先生师法之广博、学养之深厚,诚可谓吉光片羽,一字千金,读来令人赞叹不已。

  • 标签: 沈延毅 论书语录 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