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关于绘画的兴奋视觉对画面的最初兴奋是来源于色彩,我们通过第一感觉直达色彩时,它的价值是永恒的,这是一幅画始终该保持的元素。色彩的兴奋如果要落实到画面上时,我们就要把各个元素清晰化:诸如色域、素描构成、虚实、碎与片、颗粒与含糊、有力与柔软等等诸多因素的安排。往大处说创作的冲动是来自文化冲动,所谓"时代的呼唤",在结构主义里是"所指",这是艺术的起点,也该是艺术的终点吧?!

  • 标签:
  • 简介:近年我在书写状态中寻求一种释放,真正意义上的释放。从心灵深处打开,东汉蔡邕有“欲书先散怀抱”之说,此言一语中的。我甚至开始讨厌“创作”这个词,觉得带有经营成分。我想摆脱所有与自然书写无关的因素,甚至可以忽略一些美术化的元素,从而获取一种自由。

  • 标签: 书法 自然书写 写作方法 临帖
  • 简介:一个和谐的、生机盎然的世界,仰仗人类社会内部复杂关系之间.自然界内部纷繁事物之间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两大体系之间矛盾的和谐运动。因此人类除了保持自身矛盾的和谐运动外,还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界的矛盾运动.保持天人合一,具言之.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林木花草.爱护禽兽虫鱼,维护自然环境的“纯洁”性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于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越来越强烈盼望人与自然永远地“合一”下去。《寒蛩系列》正是我这种企盼流露的产物。

  • 标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环境保护 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 自然界 复杂关系
  • 简介:阿恩海姆说:“表现性”是所有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范畴。它平衡了内在的深刻性和外在的表面性。在谈及表现时,阿恩海姆不仅带给我们专业知识上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赞叹他敏锐的视知觉和敢为人先的作为。鉴于此,我们也获得了艺术创作的一些方法论。

  • 标签: 阿恩海姆 表现性 艺术理念
  • 简介:2013年夏秋之际,浙报集团·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再次与我联系,提出按照约定,应尽快准备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其时我和我的团队冒着杭州有史以来破记录的连续一个半月超40度的高温天气,刚刚顺利完成大型公益培训项目“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十几天劳累和坚持,还未缓过劲来,却要紧接着马上接手这一任务,心理上还有些茫茫然.这时隔仅仅一年的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间隔如此短暂,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落实?从个人来说,我的确也需要这笔钱来支·持公益事业,比如这次7月-8月的“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所需的大笔开支,就是来源于这拍卖所得的公益基金支持.因此如何做好这专场拍卖工作,对美术传媒拍卖公司是一项年度重要工作,但对我的艺术学术生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记录.但没有新思路,提不出新构想,找不到新办法,只是重复去年的老套路,却又是我十分不愿意的——记得大约在2009年左右,曾经办过几轮不同主题的书法展,有省市领导写来贺词,云陈振濂是没有新想法决不会随便出手,如此超越作品风格结果现象而关注行为方式观念原则的,深入骨髓的知音之论,自然深获吾心.展览如此,拍卖会也如此——拍卖会的预展,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展览嘛?岂可轻率怠忽之?

  • 标签: 专场拍卖 书法专场 写学术
  • 简介:伊利亚·卡巴科夫向他的妻子艾米莉亚抱怨,“他们就像间谍,无处不在,什么都拍摄。”他开玩笑地鄙视了一下这个无处不在的影片摄制组。当然这不是多少年前克格勃在他莫斯科工作室的屋顶上窃听的那种情况。艾米莉亚脸上闪出一丝会意的微笑,然后按了一下她的手机按键。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他们要参展2008年俄罗斯在多个地点举办的艺术家庆典活动的情形。

  • 标签: 艾米莉 伊利 乌托邦 逃避 荒唐 2008年
  • 简介:早在1913年,鲁迅先生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曾对美术(实泛指艺术)的定义、类型、作用及传播发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特别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作了如下归纳,

  • 标签: 岭南画派 中国 艺术形式 绘画作品 审美感受
  • 简介: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中国的国粹。它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在全面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以其独特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到书法的学习中来。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练就一手漂亮的字,因而把孩子送进少年宫或其他一些书法培训班学习书法,有时甚至还亲自监督或指导孩子练宇,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 标签: 书法教育 少儿 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 简介: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欣赏与评价。因这种认识形式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愉悦的特征,始终不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在欣赏中能够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

  • 标签: 美感 书法 心理状态 感情体验 认识形式 欣赏
  • 简介:如今的书法热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培训也铺天盖地,官方的非官方的、专业的非专业的、成人的少儿的、长期的急训的,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培训机构的出现对书法学习浓厚的氛围的形成、书法群众基础的夯实、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中小学书法培训师资良莠不齐,培训方法有待商榷。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在中小学设立专门的书法课

  • 标签: 书法培训 培训看法
  • 简介:一、走进作品隐秘深处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于美术鉴赏而言,所谓“纸的背面”,是指要循着画面的表层,走进画家的心灵之中,深入作品。当然,能够走到作品隐秘的深处,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启发。

  • 标签: 《美术鉴赏》 教学 高中 作品 眼睛 背面
  • 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机构成元素在城市文化符号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城雕的问题不少,各种文化品位极低的雕塑充斥街头、广场.为了促进城雕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加强美育、健全管理体制等措施,以期使当前城市雕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 标签: 城市雕塑 审美 文化品位
  • 简介:石膏人像以其单纯的白色,在固定光线下,解剖结构清晰明显,明暗变化细腻而层次分明,也由于它静止不动,学生能够长时间观察、刻画。石膏人像很多是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等西方经典雕像复制而来,其作品凝聚了艺术史中现实主义创作的精华,画素描石膏人像,学生在学画之初就向大师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作画激情。画石膏人像,学生能够学习素描基本律和法则,它是初学绘画者和美术院校低年级学生的必学科目之一。我多年从事基础课教学,深刻认识到素描石膏人像写生的重要性,为了教学的需要,我画了一些石膏人像素描,结合我画的几幅素描石膏人像写生,谈一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 标签: 素描石膏人像教学 几何形体 立体造型 艺术构思 创新观念
  • 简介: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高校素描教学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基础课。这门基础课是美术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都有重要作用。高校素描教学在自身演变和发展的不同时期中,总是跟随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而进行调整和改变,并体现出新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高校素描课程的内涵也随着这种不断的调整而向前延伸。传统素描教学是在于描绘我们所观察到的客观事物,再一一记录下来,包括准确描绘物象能力的训练、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阴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而抽象构成、设计构想、意象创造和扩展是以传统素描为基础。当前传统素描教学体系不仅不能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对学生的素质提高也存在局限。高校素描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素描教学改革,寻求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 标签: 素描教学改革 高校 传统素描教学 社会发展需要 美术院校 创作能力
  • 简介:油画创作课程是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较难把握的一门课程。在具体指导油画艺术创作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把新时期的艺术精神融入教学中,怎样努力使学生能够回归艺术创作的本真,在不迷失自我的情况下,寻找每个人不同的艺术创作道路,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 标签: 油画创作 创作教学 高师 艺术创作 美术专业 高等师范
  • 简介:美是规定──关于艺术的几点哲学思考吴厚斌美学王国的哥德巴赫猜想在现实生活中,要任何一个普通人指出某一事物是美是丑几乎毫不费力,但如果顺便问一句"美是什么",问题可就复杂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对这一命题给予圆满的答案。因此,柏拉图那古老的感叹仍然适用─...

  • 标签: 似与不似之间 塞尚 美的本质 哥德巴赫猜想 有效性 艺术家
  • 简介:小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习作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习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真正落实这项要求,就必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真情习作,并养成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捕捉生活和主动思考表达的习惯,把观察、思维、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 标签: 小学语文 习作
  • 简介:文创产品是指通过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是为首位,但其商品属性不能忽略。因此,设计管理也是文创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分类和定位,了解他们的预期,设计、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越紧密,也就能更好地促进设计师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设计管理的主要思路。

  • 标签: 系统化 标准化 差异化 场景化
  • 简介:纵观全国高校,在学院雕塑系实践与创作教学中,材料研习课程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术方向,都在尽最大努力去加大材料语言的研究与投入.相应的课程与展览也显示出了一些教学成果,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追求外在眼球效应的作品形式,被过度追捧,拼材料价格、加工工艺、高科技“武装”,这些现象依然成了雕塑系学生普遍追逐的“时尚目标”……在这个“全民拼爹”的年代,雕塑学生的创作出路,难道就只是拼钱、拼“小发明、脑筋急转弯”吗?

  • 标签: 雕塑专业 创作教学 材料语言 高校 脑筋急转弯 学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