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演进,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由于原有美术作品对于革命历史某些阶段和事件缺乏充分表现,且政治教化诉求已成为美术作品一个重要功能和评判标准,因而1965年4月到1966年4月期间,中国革命博物馆组织了第三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此次创作活动突出特点是:一、通过学习毛泽东著作,探讨过去创作问题,并“认真地进行世界观改造”,后来发展到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来指导一切工作;二、在分配画题后,创作者按照题材需求深入到农村、工厂、部队去体验生活;三、画稿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审查,但最终完成并保留下来美术作品数量甚少。

  • 标签: 革命历史画 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思想
  • 简介:因为身为教师"责任",加上近几年扩招而学生众多、需要分担"形势",我这个不是靠涂写文字吃饭专业教师,也有了数次担任毕业论文答辩教师经历。我虽在文字写作方面是"业余",但因为确实也有业余时间写点文章爱好,

  • 标签: 毕业论文答辩 “革命” 专业教师 文字写作 业余时间 学生
  • 简介:油画家罗工柳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革命历史画创作一位著名画家。一九五一年创作《地道战》,是他从延安时期开始木刻创作转向油画创作处女作。一九五九年,他与全山石合作完成了《前仆后继》。一九六一年,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背景创作三幅作品又相继献给了观众,即《井冈山》、《上井冈山》(与全山石合作)和《毛主席在井冈山》。除《前仆后继》一幅没有发表过,其它四幅画曾在美术界

  • 标签: 革命历史 创作年代 罗工柳 兼论 艺术构思 井冈山时期
  • 简介:美国西方现代艺术史教授维罗斯科讲过一句颇有见解的话:理解西方现代艺术家观念演变比了解他们作品甚至更为重要。这使我想起了毕加索一段耐人寻味谈话,他说甚至今天还有人不能从立体主义绘画上面看出一点东西,我不读英文,一本英文书籍在我看来当然就是一本空白书籍,这并不能说英语是不存在,接着他辛辣地指出,“如果我不了解我不知道东西,我为什么一定要谴责别人而不谴责自己呢?”的确,在一段时间,我们有些同志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正是抱着毕加索批评那种态度,在不甚了解情况下,“谴责别人”为“形式主义”、“反理性主义”、“腐朽堕落”等,当前,随着西方现代派艺术介绍和传入,那种简单化态度已被大多数人所唾弃,问题是对其如何接受、理解和进行消化。掌握现代派艺术家观念演变,包括他们对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美、艺术形式看法和观念,是理解现代艺术极其重要一环。西方现代艺术以怪异形象,刺激性新颖,经常变化表现形式为特点而呈现出多种面貌,这些形形色色艺术作品,都是依据艺术家各自不同、新艺术观创造出来,二者之间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对于非西方社会观者来说,掌握他们艺术观念演变脉络,会得到一把解开现代派艺术之谜有用钥匙。

  • 标签: 西方现代艺术 立体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现代派艺术 艺术观念 抽象主义
  • 简介:被遗忘革命家1982年8月25日,石鲁因胃癌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为此,1982年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内部刊物《美术通讯》特地出版了悼念石鲁专刊,纪念这位经历过延安、新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家。期刊篇首“编者的话”写道:专号意义是希望“通过悼词、大量唁电、挽联以及悼念文章”,全面了解石鲁,“从石鲁同志崇高政治品质、从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艺术实践”,“激起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新局面而努力更大热忱”。“编者按”从革命艺术家角度肯定了石鲁艺术探索与追求。这样肯定在“唁电选载”中一样清晰可见。

  • 标签: 艺术家 革命家 石鲁 延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简介:工业革命使得城市一切都在飞速地变化,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改变使20世纪与以前时代截然不同,人们时间感、距离感都在变化。下面我们从几幅绘画作品中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对迅速变化世界作出反应,并书写现代生活

  • 标签: 工业革命 城市 风景画 生活方式 绘画作品 现代生活
  • 简介:山东沂蒙地区是红色革命老区,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八一建军节前夕,沂蒙山书画院宣告成立。一大批著名书画家魏启后、娄师白、秦永龙、雷正民、张荣庆等被聘为书画院名誉院长及顾问。由孙福增先生担任院长,该书画院成立

  • 标签: 书画院成立 沂蒙山书画院 老区沂蒙山
  • 简介:哈罗德·罗森伯格在论述“革命和美的观念”文章中曾经写到:“艺术革命并不在于毁灭意愿,而是在于揭示已经被毁灭事物。艺术只能消灭已经死亡东西。”【1】正象他所陈述那样,在艺术范围内“确实是否有革命性通常是不足取”。“描绘天使或制作彩色玻...

  • 标签: 艺术史 西方绘画 维特拉 寓意画 博物馆 维米尔
  • 简介: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晚明吴门大家。徐瀓《吴门画史》记载张宏是沈周、文徵明后传弟子,他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米芾,又兼学北宋李成、郭熙和南宋李唐、夏圭,并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极其重视写生,以自然造化为师,绘画作品极富真切自然韵致及现实生活气息,相比同时期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清疏冷寂、远离尘世幽山静水,多了一分平实质朴入世精神。

  • 标签: 文徵明 元四家 夏圭 吴门画史 董源 视觉革命
  • 简介:于右任先生以其崇高革命理想和深厚家国情怀为世人所赞,其一生在众多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书法仅为他平生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研究重点锁定在一九〇六年至一九四八年间,这段时期为于右任革命历程重要时期,也是其书法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时期。自古文人多视书法为余事,而于右任却将此余事进行宣扬和推广,超越了书法本体精神。他放眼民族振兴,志高意远,不愧为后世之楷模.

  • 标签: 于右任 碑体行楷 碑体草书 标准草书
  • 简介:1918年底,作为“120”莫斯科委员会(马列维奇是其成员)一部分,一个“国际办公署”成立了,该署由卢那察尔斯基领导,它宗旨是创建一个“国际性艺术家组织”,它将“在创立一个新世界性艺术文化过程,团结新艺术杰出战士”。这个署包括了马列维奇、塔特林,帕·库兹涅佐夫、莫古诺夫德·托尔斯塔雅、伊阿克诺夫、托波尔柯夫奥伯克、普宁以及马杜辛。这个署

  • 标签: 维奇 至上主义 塔特林 库兹涅佐夫 斯塔 阿克
  • 简介:1950年代始,雨花台成了革命英烈一种象征,具有非常特殊革命怀想与历史记忆,在南京地区拥有十分广泛群众基础。作为南京风景雨花台,逐渐成为傅抱石关注绘画题材。1956年雨花台写生较多地呈现出自然主义倾向,尽管也有明确政治意味,但相对宽松政治氛围使笔墨语言表现力获得了较大自由空间。后来,在日益泛政治化社会氛围,作为革命纪念地雨花台景观在意识形态强大作用力下形成了超乎个人意志之上统一创作规范,以一种宽博、高大、雄伟画面格局,创造了一种浓郁、繁盛、谨严审美风格,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一般风景向一种特定山水,表现出一种与革命纪念地相吻合庄严崇高特定意境,实现了视觉语言、文化结构、审美趣味与时代题材有机融合。所以,傅抱石"雨花台图系列"不仅留下了深刻时代烙印,而且生动见证了绘画与社会复杂关系。

  • 标签: 傅抱石 雨花台 图式趣味 政治意涵 创作状态 风格变迁
  • 简介:《国粹学报》和《时事画报》是两份粤人为主体编辑出版、具有革命意识报刊。报刊上登载了不少与广东历史人物相关图像,此与办报者身份与活动密切相关。报刊用明末遗臣事迹和物品借古喻今,表达反清诉求。因是之故,与报刊图像相关史实和遗物开始同革命挂钩,成为日后塑造广东革命形象重要佐证。

  • 标签: 革命意识 报刊 图像 《国粹学报》 《时事画报》
  • 简介:熟悉中国美术学院校史的人会发现这所学院历史从来都与两个字撇不开关系——改革。其创办之初即为了应和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先生也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主张。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之后1977年底,浙江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初次招生系科仅限于国画、油画、版画、工艺。1978年春,首批录取学生进校,10月,78级全体新生入校。1979年,莫朴和黎冰鸿出任副院长,主持教学工作,1980年3月,莫朴被任命为院长。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革命” 历史 “以美育代宗教” 中国艺术
  • 简介:伟大十月革命之后,艺术学教研室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1】继承了革命前学术讨论最新成果之后,苏联时期艺术学及其在莫斯科大学学派在新社会条件下发展了自己学术方法和不同方面的实践活动。与大学讲台同时并立还有一系列科研机构;博物馆和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博物馆建立了统一艺术品保存、修复体系。美术珍品国有化、大量新博物馆组建为艺术史家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材料。

  • 标签: 莫斯科大学 学术方法 苏联时期 艺术语言 俄罗斯艺术 教育工作
  • 简介:在我们丰富多彩生活里,人世间酸甜苦辣以及悲欢离合常常令人回味无穷,照片能让我们生活片断化作永恒,拍摄一些日常生活难忘瞬间,成为永久纪念。

  • 标签: 日常生活 摄影 片断化
  • 简介:俞可以下简称"俞",缪晓春以下简称"缪"俞: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十分特殊时期,也就是说史无前例。上帝之光突然降临于这块饱受不幸土地,使我们在感受恩庇时,也体验到茫然。丰盛造就失落,已经不能使今天中国人依赖自身传统文化来释放自身社会困境,我们不得不重新寻找生命中慰藉。那么西方文化、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能够帮助解决我们今天文化困扰而成为中国社会前进镇静

  • 标签: 影像艺术 艺术力量 数字排序 形式因素 我自己 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