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韩国丧尸电影《釜山行》作为2016年热门的韩国影片之一,在叙事空间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影片运用封闭和半封闭空间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不同于常规“孤岛模式”的新型空间,并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空间的惊悚感。而对于影片的心理空间来说,影片揭示了人类恐惧感的深层来源即人类自身的邪恶与人类“异化”的焦虑以及通过自我拯救的行为达到内心的自我救赎。

  • 标签: 丧尸电影 《釜山行》 叙事空间
  • 简介:人类已经进入移动媒体时代。移动媒体所带来的定位性、移动性与网络性催生定位叙事这一新的叙事方式。定位叙事表现与空间的深刻联系。定位叙事让参与者从虚拟现实重回自然空间,并进一步体验现实的增强;通过叙事"考古"与"陌生化",空间成为地方;在开拓政治空间的同时,微观政治学也不乏总体性的政治视野,并为底层发声提供新的渠道。总体来看,定位叙事还处于文学叙事的实验阶段,但已经展示移动媒体将对艺术形式及现代社会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

  • 标签: 移动媒体 虚拟现实 政治空间 移动性 政治视野 文学叙事
  • 简介:自古以来,“何谓艺术”始终是艺术家和美学家的核心问题,而实质上艺术的根本在于它的表述建构性,这就是艺术叙事问题。艺术叙事的建构性分为事实建构与价值建构,表现在艺术品叙事、艺术事件叙事和艺术世界叙事三个方面。艺术叙事的高级层次是艺术理论叙事,经由“本质化”与“普遍化”实现对艺术世界的“秩序化”,此谓艺术理论初级叙事,再经由“了解之同情”、“语境化”与对话实践实现对艺术理论的“再秩序化”,从而全面展现艺术世界本身。

  • 标签: 艺术叙事 建构性 艺术世界 秩序化 再秩序化
  • 简介:继“空间转向”之后,学术界各领域纷纷掀起对“空间”的研究。叙事学界也开始从“空间”维度探索叙事问题,即空间叙事研究。以此为学术背景,出现了不同学科方向的空间叙事研究。就戏剧艺术而言,也开始“空间叙事”方面的研究。结合戏剧艺术的特性,从“空间”的内涵及其与时间的辩证关系论证戏剧空间叙事的合理性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 标签: 戏剧 空间 时间 叙事
  • 简介:作为学院派导演的代表人物,曹保平近年来佳作不断,从反映农村政治生态的早期作品《光荣的愤怒》到关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狗十三》,再到尝试融合了爱情和犯罪元素的《李米的猜想》,以及近年来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严谨而成熟的剧作、精妙而宽阔的叙事角度与视野以及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对叙事策略的探索与创新,都使其电影美学观念愈发独立而成熟。同时其作品中对于电影商业和艺术属性的兼顾,尤其是对犯罪片的成功尝试与探索,也进一步丰富了学院派导演的创作,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品相与文化品质。

  • 标签: 新生代 语境 文艺片 叙事策略
  • 简介:地理空间的影像表现总是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规则。在全球化进程中,异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塑造了长城、上海与香格里拉等中国空间景观,这些西方想象中的“他者”形象实际上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而是一个“差异性”文化空间

  • 标签: 《木乃伊3》 中国 “差异性”空间 文化叙事
  • 简介:动画电影擅长营造非现实的空间景象,因而空间叙事成为推动当下动画电影叙事的主要手段。《大闹天宫》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毋庸置疑的经典。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及创作理念等因素所限,它是以二维平面的“背景”为概念进行整部影片的空间设计的。片中很多场景只是作为角色表演的活动空间,主要起交代和衬托的作用。这些空间并没有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叙事要素。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三维立体的虚拟空间被大量运用到影视动画作品中,《大圣归来》即是以视觉上极具观赏性和冲击力的场景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使观众沉浸在情感与感官的双重愉悦中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空间叙事逐步成为影响动画电影叙事变革的主导性因素。中国动画电影不仅需要空间来营造视觉幻象,还需要以空间叙事手段表达传统文化精神,呈现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与内涵。

  • 标签: 《大闹天宫》 《大圣归来》 动画电影 空间叙事
  • 简介:自人类开始设计第一件工具始,人类本身也被工具、被物所改造,人的行为、行动及思考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在进行设计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事理学的思辨方法,就可以对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相对明晰的分析和预测,这种思辨的方法从构成“物”的外部因素和条件入手分析、评估和预测“物”存在的可能方式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更加合理的探究设计思考方式方法的规律性。

  • 标签: 设计 事理学 思辨方法
  • 简介:“革命历史小说”曾是当代文学前三十年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按照已成惯性的当代文学史的历时性描述,这一题材虽然丧失了“在场性”以及介入性叙事的合法性,但是迄今连绵不绝。近年来,“后革命”叙事的研究逐渐增多,昭示出研究界对“革命”主题的某种深沉的眷顾,俨然2003年左右对“左翼文学”的重新审视。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讨论“革命”,如不是奢华的文学游戏,就是对一种文学重大命题的深深的担忧。“后革命”叙事研究能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出的贡献应该在于阐释清楚“革命叙事”断裂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事件,而且更是中国当代思想史跋山涉水中的歧路选择,当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写作的态度问题。

  • 标签: 革命叙事 消费主义 后革命 文化语境 中国当代文学史 面具
  • 简介:灾难深重的故事背景也许更能成就一部厚重深刻发人深省的作品,关键是如伺叙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民族永远抚不平的伤痛,也是中国电影绕不过去的主题。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以下简称《金》)再一次选择这场民族伤痛作为叙事的背景,

  • 标签: 叙事心理治疗 电影叙事 金陵 “南京大屠杀” 1937年 故事背景
  • 简介:情爱叙事是小说永恒的叙述动力,情爱叙事在小说中能起到结构文本的作用。在传统小说中,其基本结构是情爱事件的线性结构,现代小说结构上仍然离不开情爱线索的依托,但抒情化方式已经大大地延缓了情节的延伸,更注重对过程和心理的刻画,广为使用的是自叙传式的写法。

  • 标签: 情爱叙事 结构 小说
  • 简介:现代世界和小说的秩序建立在上帝离开其领导宇宙及其价值秩序、分离善恶并赋予万物以意义的地位之际,此时世界失去了最高法官,突然显现出一种可怕的模糊:绝对真理解体成相对真理,个体必须单独面对宇宙,单独面对一堆相对的、甚至互为对立的真理。此时的小说秉持着一种“无把握的智慧”,开始发现只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人的生活。

  • 标签: 价值秩序 经验 叙事 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 小说
  • 简介:通过影像地位的还原和言说的张扬,一个真实的概念首先和"影像反映论"决裂,而开放、跳跃的时空预示着电视新闻的后现代叙事潜力,再者,互文本的新闻解释机制又引导着观众主体地位的复兴,这一切,就是栏目展示给我们的后现代叙事图景.它不仅契合了电视媒体的后现代本性,还暗示了电视新闻的后现代叙事潜力.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些叙事特征的阐释,引发我们关于新闻理念,比如真实、客观等新闻学核心概念在后现代叙事特征下的重新思考.

  • 标签: 社会记录 后现代叙事 真实
  • 简介:从整体上看,西方文学中充斥着大量从动植物的变形中产生的变异形象,它们在奥维德的《变形记》(公元前1世纪)和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公元2世纪)中都得到了详细的描写。卡夫卡的《变形记》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小说的经典,不在于它讲述了一个人变虫的故事,而在于它怎样讲述了一个人变虫的故事,在于它对传统叙事方式进行了颠覆和消解。

  • 标签: 《变形记》 卡夫卡 格里高尔 奥维德 小说文体 现代小说
  • 简介:一、关于肖邦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年3月1日出生于邻近华沙的兹拉佐瓦一乌拉的一个田庄里。肖邦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高度天赋,从小便已显露出来:6岁起开始系统学习钢琴,7岁时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钢琴曲),8岁公开演奏。1826-1829年,他进入华沙音乐学院攻读,毕业时他的平素不爱夸奖人的老师已破例称他为音乐天才。

  • 标签: 肖邦 叙事曲 解析 钢琴演奏 系统学习 公开演奏
  • 简介:在当前数字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时代,电影发展已经走向一个多元化时期,对于传统电影来说,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视角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而互动电影对传统电影最具冲击力的就是其叙事变化,数字媒体技术和电影技术发展背景下,互动电影产生了网状和树状两种主要叙事模式,并呈现出多选择多视角下的游牧叙事这一主要叙事特征。

  • 标签: 新数字媒体 互动电影 游牧叙事 网状叙事模式 树状叙事模式
  • 简介:一美国未来学家J·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提出,三十年前(指1950年代)技术引入社会,有点强迫性,操作人员只好逆来顺受,没有拒绝接受的余地。三十年来(指1980年代)当某种技术引入社会时,人能自然地求取一种加以平衡的反应。作者把这种反应称之为高情感(hightouch),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越强烈。他在书中提到电脑:随着学校中普遍使用电脑,许多学校恢复了宗教信仰活动,进行祈祷、静思等;随着最新的厨房技术等高技术进入家庭,软色调(即浅颜色)、舒适、饱满、未经加工似的外观、怀古、民间艺术(如手制的被单等)大受欢迎,装饰品和艺术品都强烈地表现出个性,

  • 标签: 办公空间 三十年 空间形态 高情感 电脑 宗教信仰
  • 简介:在现代阐释学看来,符号的释读是一个符号衍生的过程,而从一个符号产生另一个符号的方式、过程都涉及到语法组织和修辞策略。这种修辞意义在当下语境中己然发生了扩大的趋势,它作为一种劝导、说服、作用于他人的言辞行为,表明作者主观理念的介入与思维的认知。在当代修辞学理论中,反讽、象征以及隐喻应该说都是热衷研究的对象,在具体的影视改编中,由于媒介的区别,这三种修辞也出现了各异的表现形态。

  • 标签: 叙事修辞 小说改编 现代阐释学 修辞学理论 修辞策略 修辞意义
  • 简介:科尔沁草原牧地辽阔,土地肥沃。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主要从事牧业,清代以来逐渐发展起农业,人口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科尔沁草原上的歌,除了属于仪式歌之类的宴歌、婚礼歌、安代舞的歌词之外,则以叙事歌为其主流。宴歌、婚礼歌、安代舞等属于仪式歌这类的歌,在科尔沁草原上相当多,而且大多是成套的,形成了套曲。尤其“安代”,是舞蹈、诗歌、音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歌词丰富多彩。叙事歌,又叫故事歌,通常称为民间叙事诗。尤其是把叙事歌中属于文学部分的歌词记录下来,供阅读用,便只可称作民间叙事诗了。在科尔沁草原上,民间叙事诗十分发达,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丰富灿烂的民间叙事诗群。那些民间叙事诗中的宏篇巨作自不必说,即便短歌也大多是有故事有情节的,纯粹的抒情之作比较少见。稍作考察便可发现,许多短歌是长篇叙事诗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们遗忘而残留下来的片断,有的则是在流传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段落又得到发展而形成的。正由于科尔沁的歌重在叙事,所以在演唱上几乎不见长调,更无丰富优美的装饰音。科尔沁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形式完美而独特。而民间叙事诗则是吸收了各种类别的歌的长处,在广阔的...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略论科尔沁 科尔沁民间
  • 简介:任何艺术表达形式都有其鲜明的审美价值,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取材于真实,通过影像叙事的方式记录和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各种现象,并借介这些纪录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使观众认为就是自己生活的世界。这种直观真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拥有较多的观众群。

  • 标签: 纪录电影 美学经验 影像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