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革命历史小说”曾是当代文学前三十年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按照已成惯性的当代文学史的历时性描述,这一题材虽然丧失了“在场性”以及介入性叙事的合法性,但是迄今连绵不绝。近年来,“后革命叙事的研究逐渐增多,昭示出研究界对“革命”主题的某种深沉的眷顾,俨然2003年左右对“左翼文学”的重新审视。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讨论“革命”,如不是奢华的文学游戏,就是对一种文学重大命题的深深的担忧。“后革命叙事研究能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出的贡献应该在于阐释清楚“革命叙事”断裂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事件,而且更是中国当代思想史跋山涉水中的歧路选择,当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写作的态度问题。

  • 标签: 革命叙事 消费主义 后革命 文化语境 中国当代文学史 面具
  • 简介:以《白毛女》等为代表的“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有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即为佃户或债户设置一种生存绝境,运用“催租逼债”情节模式,将农民的贫困单纯归因于地主剥削,将地主形象恶霸化,将贫民形象高尚化。这类叙事在今天看来固然存在明显的局限和偏颇,但历史地看,亦有其哲学、政治、伦理和美学依据。对其偏颇局限、特有的真实性及文学、社会的价值,应给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

  • 标签: 典范土地革命叙事 叙事策略 艺术真实 伦理正义
  • 简介:以《烦恼人生》、《太阳出世》等作品蜚声文坛的新写实小说家池莉历时三年,三易其稿,于2007年隆重推出长篇力作《所以》。这部小说延续了她擅长的爱情婚姻题材,讲述了一个现代都市知识女性的三段情感纠葛。小说推出后,

  • 标签: 《所以》 叙事 世俗 城市 革命 《烦恼人生》
  • 简介:随着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建立,文学进入了“当代”阶段,在通常的文学史分期中,“革命叙事”成为贯穿“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一条线索。“革命叙事”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讲述,也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讲述,由于历史语境的差异以及当代作家对“革命”认知的变化,“革命叙事”在“当代”的语境中并非以单一的方式递进,而是呈现了转换、扬弃与消解的复杂过程。

  • 标签: 革命叙事 消解 扬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十七年文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十七年”的体育故事影片,以展现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人物的精神面貌为内容,在文艺从属于政治的规范下,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既突出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革命性质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又一定程度地表现了体育文学自身的审美特点,建构了时代的体育文学模式和文化模式。

  • 标签: 体育电影 叙事模式 文化精神
  • 简介:隶所周知,和杨隋政权一样,李唐皇室出身北周宇文泰一系的开陇集团,然而,从李渊武德开国,到李世民贞观立国,两代之间对前朝,即隋代的态度却截然有别。本文通过相关史料的排比与释读,试图呈现高祖、太宗两代帝王在位三十余年间历史发展中的具体而微的政治情境转折,及其引发的官方舆论策略、历史叙事风格的调整与变化,即由强调天命与出身,到颂扬革命与勳功,再到编织祥瑞与正统的三个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魏书》的重修与不修、《隋书》与《晋书》的风格差异,都明确地呼应着特定历史背景下执政者具体的政治诉求,揭示出这一点,将有益於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唐朝初年政局的变动和走向.

  • 标签: 政权合法性 官修史书 承继 革命
  • 简介:陆士谔的《血泪黄花》是最早叙述辛亥武昌革命的第一部小说。从叙事策略看,《血泪黄花》采取了“革命化”的总体叙述策略;从叙事的显层内涵看,《血泪黄花》构建了“大汉”与“贼满”的民族想象;从叙事的深层内涵看,《血泪黄花》中革命与爱情的交织隐含着“大我”与“小我”的互动与交融。《血泪黄花》中的革命叙事投射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心态与理想激情。

  • 标签: 陆士谔 《血泪黄花》 革命叙事
  • 简介:在建国后的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坛诞生了一大批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历史的小说,这些作品在今天大多被冠以“红色经典”的称号,如《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等。这些作品虽然表现的历史生活内容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地具有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气质.革命历史正是在革命浪漫主义理念的观照下而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特有的思想内涵与精神风貌。“红色经典”是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是相继出现而又相互关联的两条基本的创作原则。

  • 标签: 革命浪漫主义 “红色经典”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叙事
  • 简介:新时期以来,以新历史主义的抱负重构革命叙事的普遍努力和少数民族固有的史诗情结暗合,从而产生了大批瑰丽壮阔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过去封闭的叙事中被边缘化的参与者——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

  • 标签: 少数民族 革命 他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8年上演的电视剧《潜伏》曾经在中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讨论也进行得限多、很深入,现在再来谈论这部戏颇有点“炒冷饭”的嫌疑;但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去伪存真,如果一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没有被准确地挖掘出来,即使再“旧”的事件也有拿出来再“炒”的必要。的原因,很多评论家将之归结为“谍战”的题材,这颇有点“存在便是必然”的感觉。

  • 标签: 叙事策略 后革命 性别 女人 2008年 《潜伏》
  • 简介:"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中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作用,尤其是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掌控,也揭示了性别政治在现代革命叙事中的存在。

  • 标签: “十七年文学” “革命加恋爱” 政治
  • 简介:抗战爆发后,丁玲到达延安并作为党的主要文艺负责人,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倡导,创作实践上也积极进行革命叙事的话语建构。小说《夜》延续了丁玲五四时期注重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 标签: 革命叙事 丁玲 建构 解构
  • 简介:1950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时代巨变的热情激发了人们对于刚刚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严酷斗争的无限追忆与想象。同时,政权稳定之后执政党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蓝图的绘制,也唤起了中国文坛空前的对于那个已经逝去的“燃烧岁月”的叙述激情,其所形成的最为惹眼的文学潮流便是“革命历史小说”的涌现。所谓“革命历史小说”,特指1949--1966年间作为引领小说主潮的一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为叙事对象的作品,

  • 标签: 革命历史小说 革命叙事 民间资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读
  • 简介:20年代革命文学倡导者积极进行革命小说叙事成规的探寻,钱杏邮“力的文艺”和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当时产生较大影响。暴露有产者的罪恶、暗示一条出路、对自我人生与革命逻辑的模仿、超常规情节的运用,是革命小说运用的4个主要叙事成规。20年代革命文学倡导者积极进行革命小说叙事成规的探寻,钱杏邮“力的文艺”和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当时产生较大影响。暴露有产者的罪恶、暗示一条出路、对自我人生与革命逻辑的模仿、超常规情节的运用,是革命小说运用的4个主要叙事成规。

  • 标签: 革命小说 叙事成规 力的文艺 新写实主义
  • 简介:茅盾曾就蒋光慈作品中的人物转变问题说:“作品中人物的转变,在蒋光慈笔下每每好像睡在床上翻一个身,又好像是凭空掉下一个‘革命’来到人物的身上;于是那人物就由不革命革命。”直到近年仍然有研究者坚持认为:“《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王曼英的转变,就显得简单而突兀。”茅盾等人的这些观点首先表明人物“转变”确实在蒋光慈的作品中大量存在,并形成一种叙事模式。不过蒋光慈作品中人物的“转变”绝非研究者所指责的那样简单。

  • 标签: 革命话语 叙事模式 蒋光慈 《冲出云围的月亮》 英雄 研究者
  • 简介:摘要:“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母性书写成就斐然,作家们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做出了艰苦的尝试。他们一方面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政治话语相联系,符合时代主流;一方面又不满足于表现单一化的主题,力图从严肃的革命话语中发掘本然的母性温情,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增强革命性书写与人类文化摇篮的母性怀抱的某种联系。

  • 标签: 宏大叙事 革命 战争 男权制
  • 简介:根据叙事学的结构/功能规则,样板戏叙事结构中包含着六个英雄模式,依次是:隐性英雄、显性英雄、准英雄、亚英雄、反英雄、泛英雄。这些英雄模式在叙事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它们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顺利进入样板戏的内在话语结构。

  • 标签: 革命样板戏 英雄模式 叙事学
  • 简介:本文从信息传播、文学社会学和小说修辞学的角度,重新解读李劼人出版于1937年的初版《大波》中的历史叙事。作为一种讲故事和信息传达方式的“龙门阵”,在这部小说中既是表现手段又是表现和反观的对象。通过对小说的叙述格局,以及其中大量出现的“转述体”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是如何以“拟谣言”的龙门阵声口,重现了保路风潮中为各方势力所必争的公共舆论空间,从而相对从容地渗透进自己对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民权”问题之本质的思考的。

  • 标签: 李劼人 《大波》 保路风潮 转述 龙门阵
  • 简介: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文学曾经长期发挥着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文学的法律"的普及与今天的普法,有着共同的特点。两种普法的不同效果,表明普法与法律的权威并无根本上的关联,法律的权威主要还是基于政治合法性。思考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不能遗忘政治合法性。

  • 标签: 法律与文学 普法 法律权威 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