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与文物中存在大量的手刻图案、纹样,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图案是当时当地人群之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文化特点的反映。这些图案作为数量巨大的有形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数字保护,'图像采集''图形绘制'是记录静态图像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以平阳印染布艺原纸型版图案的采集与绘制为例,旨在探索手工刻板图案数字保护标准的问题,提出'忠实原貌、还原历史、尊重人的痕迹'之数字保护原则。

  • 标签: 手刻图案 图像采集 图形绘制 忠实原貌 还原历史
  • 简介:据统计,全世界有五万多座博物,每年持续有数千座的博物在各地诞生。然而博物的职能在经过几世纪的发展后已历经不同程度的转变,当代博物在定义与职能上也都有了新的转变。21世纪以来的博物面临着几个重大的挑战,主要是二战以后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与去殖民运动的蓬勃,挑战了19世纪以来的国家博物的概念,首当其冲的就是殖民主义产物的世界各大博物如大英博物、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以及各大民族学类博物等,其藏品大多来自殖民时期透过非法或是不平等关系而取得于其他地区的文物。

  • 标签: 国家博物馆 多元现代性 当代 殖民化 荷兰 大都会博物馆
  • 简介:日前,"静安·临港新业坊开园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入驻仪式"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新址举行。民生美术正式宣布入驻静安,临港新业坊,并将于2019年5月完成改建后对公众开放。

  • 标签: 美术馆 民生 上海 改建
  • 简介:继去年“锋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第一单元展览“水墨新意象”成功举办,并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项资助之后,该系列展的第二单元展览“水墨新抽象”也于2019年1月12日开幕。

  • 标签: 水墨 抽象 上海 美术馆 中国当代 专项资助
  • 简介:18世纪的荷兰现代性表征:奇异的“中国风”和荷兰的老贵族从全球史角度看,荷兰的黄金时代(17世纪),意味着荷兰贸易帝国在亚洲的扩张。其中就与中国的贸易而言,荷兰最初的计划是在中国沿海建立自己的据点,但是随着一系列的军事失败,荷兰在1660年代就彻底退出了中国沿海,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派船到中国,而选择在巴达维亚坐等中国商船的到来。到了17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则选择返回中国沿海,并去到清政府唯一允许的对外贸易口岸广州,开设“洋行”(factory),与中国的生产商建立外贸品供货网络,大量进口中国工匠师傅绘制的油画、瓷器以及漆器,然后转卖到欧陆消费品市场,并成为了较早向欧洲市场供应中国艺术品的一条重要渠道。

  • 标签: 中国形象 荷兰 再生产 博物馆 当代 中土
  • 简介:伯克夏博物的新愿景2018年10月,位于美国麻省西部皮茨菲尔德市(Pittsfield)的伯克夏博物(TheBerkshireMuseum)任命了五位新的董事;几乎同时,麻省上诉法庭驳回了三位伯克夏郡莱诺克斯市居民的请求,裁定他们无权干涉伯克夏博物董事会作出的出售藏品(deaccession)的决定。至此,绵延一年之久的争端似乎暂时落下帷幕,伯克夏博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建设她的新愿景(NewVision)——一座面向更为广大社区群众的、以科学和历史知识为侧重点的多功能互动型博物,并计划扩建现有的水族和新建一个小型天文及带有实验室设备的教育中心。

  • 标签: 博物馆 伯克 藏品 出售 承诺 实验室设备
  • 简介:艺术家自营机构是一种充满着魅力的管理模式,也是一件充满着创意的空间和时间作品。然而,在同时要求"去除商业"和"去往商业"的发展进程中,时刻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追求成功商业品质之间的平衡,不得不说,它还是一把迷人的双刃剑。

  • 标签: 商业化 艺术家 自营 管理模式 艺术创作 双刃剑
  • 简介:现代的趋势究竟会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带来怎么样的挑战与机遇,运用戈登威泽所提出的文化'内卷'理论可以给文化变迁提供新的研究与思考。现代塑造了文化平等的发展平台,少数民族文化也从消极走向积极的应对,民族文化的强劲复兴与自我认同需求也越来越被强化和扩散。结合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文章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未来有几点思考。

  • 标签: 现代化 民族文化 内卷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简介:于2007年进入机构收藏的《愚公移山》,到2018年爆出其资产之两役败北,不禁让业界联想到自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步入亿元时代至今已诞生76件亿元级标的,乃至数百上千件千万元级的艺术品,它们未来的资产道路将会是何等的道阻且长。

  • 标签: 《愚公移山》 艺术品拍卖 资产化 油画 炸弹 2009年
  • 简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5级毕业大戏邀请了德国当代著名导演伊万·潘特列夫排演德国名剧《沃伊采克》,是此剧专业创作团队完成的首次由华人演员出演的公开演出。笔者作为此剧的副导演,在排演中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包括导演对剧本的解构及重建和富有当下意义的舞台呈现,本文对于此剧的阐述对那些看过本剧及想进行此类文本创作的人应该会有所启发。本剧作为毕希纳的名剧,留给后人思考及解读的空间非常大,也因此成为很多戏剧导演愿意挑战并创作的剧作。

  • 标签: 文本创作 中国化 哲学性 上海戏剧学院 创作过程 副导演
  • 简介:ABB式叠词作为河曲民歌语言的显赫范畴,保留了河曲方言乃至山西方言的语言特点。民歌的文本是对地域方言形式的真实记录和还原,同时相对于民歌的口语歌唱形式则能够扩大接受范围,而且在接受过程中区别于普通话AB的双音节基式,实现跨地域接受的陌生化。

  • 标签: 河曲民歌 ABB式叠词 文本化 陌生化 跨地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