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也许疾病归根结底只不过夺去了我的沉默而紧张的游戏,这种游戏对我来说充满了恐惧——这正预示着我成年以后的那种恐惧……”这是本雅明回忆童年的一篇文章《发烧》里的一段话。本雅明是一语成谶,一生都活在那种匿名的恐惧中。

  • 标签: 本雅明 忧郁 恐惧 游戏
  •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独特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深入描绘和分析了艺术的现代性。他认为,传统艺术作品中的“光韵”被“震惊”的现代经验所取代。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是进入全面机械复制时代的标志。本雅明的观点影响到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大众文化的重新审视,在当代“超复制性”数字化技术盛行的背景下仍具现实意义。

  • 标签: 本雅明 光韵 现代性 复制
  • 简介:作为近年来为西方学界所重新"发现"的文化理论家,克拉考尔在流亡美国之前的"早期思想"应该得到更多关注。不同于晚期克拉考尔对电影媒介的"本体论"思考和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批评",克拉考尔在魏玛时期通过对"散心"这一日常概念的再建构,试图发掘都市大众在电影院中所获得的感官体验背后蕴藏的政治潜能。而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更是进一步延伸克拉考尔关于"散心"的思考。在如今"理论之后"的困境之中,重访克拉考尔与本雅明的审美—政治理论也许能为我们突破既有的文化理论和批判理论的思维限定,重新辩证地思考大众文化提供新的可能。

  • 标签: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日常概念 艺术作品 政治理论 电影史
  • 简介:本雅明和阿多诺的争论体现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多面性。如果进一步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就会发现这不仅仅关涉法兰克福学派,而是扩大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艺术相结合的话题。本雅明和阿多诺分别代表了西方现代性中的前卫美学和现代主义美学的立场,因此他们的争论可以具体到“反艺术自律”和“艺术自律”的话题中来分析。前卫美学本质上是反对艺术自律的,本雅明号召艺术家成为生产者、组织者,预见艺术走出巫术,失去灵光等皆可归于此。与此相对,现代主义美学则强调艺术自律,因为艺术唯有保持自足性,才能彻底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这一点上讲,阿多诺认为艺术的自律性就是艺术的社会性。

  • 标签: 艺术自律 艺术生产 前卫艺术 现代主义
  • 简介:先生是西藏当代音乐史上的著名藏族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多、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多部作品曾获各种奖项。近期,笔者有幸拜访了边先生,深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艺高人贵、技巧成风、成果卓著的作曲家,而且对音乐抱有自身的理解。本文通过对边先生的生平、音乐创作、音乐评论、音乐录制、艺术成就等进行阐述,试图揭示其不平凡的音乐人生,从而为西藏当代音乐创作领域提供成功的经验。

  • 标签: 边洛先生 音乐创作 音乐评论 音乐制作 音乐成就
  • 简介:《布陀》与图腾崇拜广西/丘振声一、布陀:壮族的始祖神百张好树叶,难凑花一朵;千百本厚书,不比《布陀》。这是壮族学者罩承勒在壮族地区收集到的一首民歌。这首壮歌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一个意思,就是壮族人民十分喜爱与推崇自己民族的创世史诗《布陀》。...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图腾崇拜 鸟图腾 祖先崇拜 壮族先民 壮族民间故事
  • 简介:“西部歌王”王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饱经风雨沧桑,与妻子黄玉兰共同生活了8年,养育了3个儿子,大儿子王海燕、二儿子王海星和三儿子王海成。黄玉兰红颜薄命,28岁时就因病溘然长逝。从此,3个年幼的儿子跟着父亲,从青海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新疆,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颠沛流离,受尽煎熬,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催人泪下,发人深醒。下面是王宾幼子,新疆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海成先生深情的回忆——

  • 标签: 王洛宾 生活 家庭 音乐 人生经历
  • 简介:1998年12月12日,莫斯科的气温在零下4—6度,虽然不算很冷,可是风刮得特别猛,并且夹着细小的雪粒在空中急速旋转,对路上的行人形成一种无法躲避的威胁。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偶尔露一露脸,立即又缩同去,似乎连它也害怕寒风的袭击。在这个日子

  • 标签: 中国戏曲 洛娃 白银时代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东方学
  • 简介:初冬的乌鲁木齐寒气逼人,晚上十一二点,街上行人渐少,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99年11月27日,刚从哈萨克斯坦回到国内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女冼妮娜还未走出乌鲁木齐机场,就看见早已等候在机场的西部歌王王宾之子王海成热情地迎了上来。两位音乐大师的后人盼望已久的相会终于在一瞬间实现了,怎不叫人激动?两人的手紧握在了一起,眼里都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冼妮娜做客王海成家中,两位音乐大师的后人亲切长谈。英雄所见略同冼星海十分重视民歌的收集,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就开始悉心创作《黄河大合唱》等鼓舞一代人抗日救亡的传世之作。冼星海不但在公开场合多次为中国民歌的复兴与振兴摇旗呐喊,而且还积极撰文论证,中国民歌是富有生命力的。王宾30年代中期初出茅庐就语惊四座。他说:“如果人生下来光知道吃馒头,那么只能活五十年!但如果能像贝多芬、莫扎特那样穷其一生献身其追求的高尚事业,那么他一定能够活到五百年、五千年!所以现在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计划,一个五百年的计划。这就是,我要献身中国民歌五百年,我也要让我搜集、整理、创作的中国民歌被世人传唱五百年!”这就是当时名噪乐坛的“王宾五百年计划”的由来。王宾1938年参加八...

  • 标签: 冼星海王洛宾 王洛宾策划
  • 简介:初冬的乌鲁木齐寒气逼人,晚上十一二点,街上行人渐少,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99年11月27日,刚从哈萨克斯坦回到国内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女冼妮娜还未走出乌鲁木齐机场,就看见早已等候在机场的西部歌王王宾之子王海成热情地迎了上来。两位音乐大师的后人盼望已久的相会终于在一瞬间实现了,怎不叫人激动?两人的手紧握在了一起,眼里都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冼妮娜做客王海成家中,两位音乐大师的后人亲切长谈。

  • 标签: 冼星海 王洛宾 艺术家 音乐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 简介:《布陀经诗》作为壮族创世史诗,不仅体现了壮族历史发展的过程,更将壮族群众生存状况鲜活地呈现出来,铺设出了一幅波澜壮阔、浑然天成的锦绣图画。在生命宇宙观的整体观照下,基于早期先民的生存经验和生存智慧,壮族人民对生态平衡和自由选择不懈追求探索,最终形成了“自然-社会生产-民族结构-生命意识-生存哲学观”的生长范式。壮族生存哲学观对现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启示性和借鉴性作用。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生命力 民族生存 民族精神 自由
  • 简介:在二十世纪行将远去的特定背景中,我们看到当代中国一批新锐、极富开拓精神的画家,他们以新的结构形态为跨世纪的伟大历史阶段增添了新的精神活力和前所未有的艺术因素。齐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作为跨世纪的守望者,他以全新的艺术观念,艺术精神呼唤灿烂的前景,因此,他的守望者身份显得更具力量。我们曾由衷地称赞他的艺术理想、精神追求,并指出“存在”过程与意义追问是他艺术创造的唯一精神价值,其实,一言蔽之,他是从距世纪守望者的角度求得从时间、空间中的文化跨度,

  • 标签: 守望者 跨世纪 艺术精神 神活 艺术理想 艺术因素
  • 简介:青藏高原不仅以其巍峨的雄姿屹立于世界屋脊之巅,以其独有的山川地理、宗教文化闻名于世,除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观之外,古老绚丽、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更令世人惊叹!

  • 标签: 回文 壮美 山川 宗教文化 比较研究 图案
  • 简介:2006年12月中旬,应在美国的儿子和儿媳之邀,我访问了久慕盛名的文化旅游圣地夏威夷,亲身感受了充满活力的夏威夷文化旅游产业。飞临夏威夷机场,

  • 标签: 产业见闻 充满活力夏威夷 夏威夷文化
  • 简介:<正>娜塔丽·萨特是我旅法期间所访问的第三位新小说派作家。这倒并非是因为我在罗伯一葛利叶、米歇尔·布托尔与她之间作了主次的区别,而只是由于联系、时间等一系列技术性原因;说实话,我不仅没有把她摆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相反,内心里对她更少一些保留。她的照片大多是从侧面拍摄的,我几乎

  • 标签: 新小说派 萨洛特 意识流 布托尔 作家 法国
  • 简介:近日。著名动画人余屹在家中自缢身亡的消息一出。震惊了动漫业界。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国产原创动漫生存困境的关注。余屹的行为虽然只是个案.但中国原创动漫企业多数亏损却是不争的事实。构建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动漫企业最终只有把动漫产品推向市场.能经得起市场的全面检验.这种局面才会有所改观。

  • 标签: 余洛屹 原创动漫 产业困境 产业链
  • 简介:日前,有近70年历史的迦诺国际电影节在瑞士揭幕,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导演的《蜻蜓之眼》入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荣获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奖)一等奖、天主教人道主义奖特别提及奖等多项大奖。该片是一部没有摄影师也没有演员的剧情长片,其将长达1万小时的监控画面剪辑成一部81分钟的具有情节冲击力的影片,讲述女孩蜻蜒与技术男柯凡之间奇异的情感故事,成为今年迦诺影评人热议的焦点。

  • 标签: 国际电影节 瑞士 徐冰 中国当代 人道主义 画面剪辑
  • 简介:路易威登基金会博物馆作为巴黎又一崭新的艺术空间,对本土艺术生态,尤其是当代艺术将起到重要的发酵作用。同时,机构也希望通过20世纪的现代艺术展示唤醒人们的历史性视角。在布涅森林公园这座被艺术史上无数艺术家创作和演绎的传奇之地,路易威登基金会博物馆与周遭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巴黎艺术的新景观,与历史上无数个闪光的瞬间彼此交汇。

  • 标签: 基金会 创意 现代艺术 历史感 当代艺术 自然环境
  • 简介:在对文学艺术和通俗文化进行传播研究的过程中,文塔尔不但把文艺活动的各个要素都整合到一个充满了竞争和冲突的时空结构中,而且把个体表达、传播活动和社会系统编织到一个独特的网络之中,从而建构了“传播力场”这一由复杂的传播现象所构成的动态结构。在阐述了“传播力场”的生成机制与构成要素后,他通过梳理传播媒介、作家、出版商、批评家、受众和传播渠道等各种“力”在“传播力场”中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变迁,对西欧文艺转型现象进行了传播学的解读,从而揭开了西方文艺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并且发展出了一种针对文艺传播问题的批判性、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标签: 洛文塔尔 传播力场 文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