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鹰在天际。我遇见你——瘦削如泥的青铜之父兽骨磨针。我爱上你——积雪压胸的青铜之父

  • 标签: 叙事 高原 青铜
  • 简介:2008年,电影《老无所依》斩获第80届奥斯卡四项大奖,电影的成功让原著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名声大噪。其小说创作逐渐引发了学者的关注,麦卡锡小说凭借其富于魅力的叙述风格几乎获得了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他的作品致力于探索人性善与恶、生与死等问题,在揭露人性阴暗面的同时寄寓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和关怀,叙述语言简洁而气势强硬,以至美国当代文学评论巨擘哈罗德·布鲁姆把麦卡锡看做是当今美国健在的一流小说家。小说《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小说,讲述了一对父

  • 标签: 叙事艺术 探麦卡锡 浅探
  • 简介: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这部小说的统一性是什么?我们知道一件艺术品总是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被创造出来的,所以一定会有其统一性。萨特也曾问过这个问题,他问道:"我们是否能够把加缪的小说说成是一个整体?"①不过他在《〈局外人〉的诠释》这篇文章中给出的答案似乎并不那

  • 标签: 叙述者 局外人 逻各斯 统一性 加缪 传统小说
  • 简介:加拿大华人作家李彦的《红浮萍》有三个主要叙事特色:频繁使用交错杂糅的“错时叙述”和“现时叙述”两种叙事时序;采用对话与互文的“内聚焦”和“无聚焦”两种叙述视角;原乡“红色中国”和异乡加拿大雇主庄园两个叙事场景以一大一小、一喧嚣混乱一宁静祥和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映衬。这样的叙事手法与作家的反思意识息息相关,为中国本土文学提供了补足和参照,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 标签: 李彦 《红浮萍》 叙事特色 反思意识
  • 简介:文学名著与影视有着不解之缘。《简·爱》自1910年拍成默片以来,至2011年已有近20个影视版本,平均每五年就被翻拍一次,[1]在众多的影视改编版本之中,笔者选择凯瑞·福永执导的最新版电影《简·爱》与其小说文本做比较。尽管文学文本与银幕文本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两种艺术的呈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有极大的差异,但本文试图立足于文学

  • 标签: 简·爱 叙述者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罗切斯特 叙事时序
  • 简介:《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有着广泛影响的世界名著。作品中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和克洛德等人物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的典型。如果比较一下童话《美女与野兽》与《巴黎圣母院》,就会发现《巴黎圣母院》具有一种童话叙事模式。《美女与野兽》是一个童话故事,在1991年,被迪

  • 标签: 叙事模式 巴黎圣母院童话 童话叙事
  • 简介:《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作为姊妹篇在1995年和1997年的相继出现,既是李锐创作谱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当代文学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重要收获。这两部文革题材的长篇一经发表就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李锐本人也对这两部长篇给

  • 标签: 福克纳 李锐 文革 叙事方式 口语 叙述方式
  • 简介:一、当代中国情景喜剧的叙事语境情景喜剧,即采用滑稽、幽默、搞笑的形态呈现在一个比较固定的空间里的并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况、梦想作喜剧化释放的一幅幅并不连贯的戏谑滑稽的情景系列短剧。1995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以下简称《我》)登上电视

  • 标签: 情景喜剧 当代中国 叙事语境 现实生活 电视剧 后现代影视
  • 简介:作为边缘性人物,贾敬在《红楼梦》叙事网络中有其独特的叙事地位。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情节构建方面,围绕"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叙事构思,贾敬起着引线作用,这使得贾敬与由他引出的情节具有本末异位的特征;二是在表达主题方面,以贾敬生辰和死亡为两端构建的风月情节,起着揭示贾府衰败原因的作用;三是在人生出路方面,作者借贾敬的隐居道观,与甄士隐、贾宝玉等人的出家遥相呼应,表达了自色而空的困惑与迷茫。

  • 标签: 贾敬 边缘人物 叙事地位 情节异位 原因探究 人生出路
  • 简介:在"讲故事"的年代,散文容易受冷落、被看轻。时下玩弄情调、品赏风月、观光抒怀、强说哀愁、标榜恤民的散文风尚,愈加助长了这种成见。吴佳骏的新作《在黄昏眺望黎明》(花城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证明了这种成见的虚妄。该文集以诗性的语言与凝重的思想,为卑微者立此存照,具有"救赎人心"和"净化灵魂"的文学力量。吴佳骏散文创作之旅的延展,与底层叙事的热潮同步,但这只能算是巧合,而不是跟风。正如他所说,"一个作家的文学取向,以及他通过文字所要表达的东西,都是不可

  • 标签: 卑微者 诗与思 圆融 散文集 乡村 境界
  • 简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蒂姆·伯顿动画影视作品叙事策略,它能形成不易被人察觉的潜在叙事。其动画电影以黑色、怪诞的氛围、孩童般纯洁的心灵以及温馨浪漫的大团圆结局深受观众喜爱。他电影中独特的善恶观更是成为人们评论的焦点。

  • 标签: 叙事策略 动画片 电影 影视作品 大团圆结局 黑色幽默
  • 简介:东紫的小说偏于尖锐,叙述却冷静节制,这种尖锐使得小说读来意味深长,正是这种意味深长使得东紫的小说在众多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显得格外独特。除去女性的柔美细腻,她擅长挖掘社会的角角落落,以小事件辐射大事件。这种尖锐体现在作者对女性的塑造和对道德缺失的呼喊上,而对于人性的“极恶”刻画更将尖锐叙事推向了风口浪尖。

  • 标签: 东紫 女性 道德 人性
  • 简介: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也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当代美国文坛上最主要的小说家,长篇小说《赫索格》是其代表作,获得1965年的全国图书奖。1976年他又双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际诺贝尔文学奖,奖励“他作品中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精湛分析”。他将情节和事件编织、穿插在人物的心理活动中,使现实主义叙事传统与现代派的意识流技巧有机结合,突出表现人物对生活现象的体验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说《赫索格》正是贝娄运用了这种枝蔓式立体交叉结构和意识流手法的得意之作。

  • 标签: 《赫索格》 叙事艺术 贝娄 当代美国 诺贝尔文学奖 意识流技巧
  • 简介:摘要虹影在家中是以"私生女"的身份而存在的,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对她影响很深,这直接导致了她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也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

  • 标签: 《上海之死》 叙事技巧 少女形象
  • 简介:王小波(1952-1997)是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之一(摘自百度百科,王小波词条),《黄金时代》是其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作为当代文字辨识度非常高的一名作家,他的写作技法理应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和学术价值。然而,当下学界并未给予王小波

  • 标签: 黄金时代 王小波小说 词频统计 小说集 词汇量 字频统计
  • 简介:一、从"幻觉型"到"心理型"作品的转向莫言作为当今中国充满不竭创造力的先锋性作家,他几乎每一部新作的出版都能带来文坛的震动。莫言作品的精神徽章是如此鲜明,从《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家族》,到《酒国》《丰乳肥臀》,再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莫言在叙事手法上可谓不断创新,但无论怎样变化创新,我们都觉得那仍然是莫言的作品。但近读莫言的新作《蛙》,却使我获得了完全不同的阅读感觉。尽管这部作品仍然根植于高密东北乡那片神秘的土地,

  • 标签: 叙事手法 莫言 修辞学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梁家族》 解读
  • 简介: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1914—1994)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自1952年出版至今声誉不衰,被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试图把音乐和文学研究结合起来,采用文化研究和叙事学研究方法,探讨爵士乐在小说中的

  • 标签: 中的叙事 叙事功能 爵士乐中的
  • 简介:约翰·福尔斯被誉为是一个擅用各种写作技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一方面通过第三人称叙事技巧的革新利用和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问题的真实描述,显示了他对19世纪英国传统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通过对一个虚拟世界的构建又体现出他后现代的独创性。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及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性。

  • 标签: 后现代 传统 真实 虚构双重性
  • 简介:在2005年8月4日著名作家魏巍《在香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诗人——给诗人王一桃的信》中,摘引了王一桃的在《纯美的时空》序言中的一段话:"美,纯之又纯的美,流到我一篇篇‘祖国情节’中。我这一生有二十八年在祖国;是祖国热情接待了我这被人驱逐的海外孤儿,是祖国精心培养了我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祖国发现了我的艺术造诣和文学才能,令我走进艺术殿堂……我怎能忘得了

  • 标签: 王一桃 诗化生活 小诗 现实主义者 爱国主义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