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代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文学的价值逐渐得到体现与重视。文学除实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功利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文学的内在精神性价值。文学艺术是生活态度、生活内涵与生活方式的体现,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是文学基本价值所在。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现代与后现代的主要价值,突出文学的作用,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 标签: 文学的价值 后现代文学 精神性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艺术 实用价值
  • 简介:(许志英、邹恬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不同于一般的思潮史著作,它侧重于"对现代创作思潮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一个时代的思潮也易更生动更丰富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②.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创作思潮 史料 学术考察
  • 简介:秦川的《现代散论》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现代的论文集,共收有论文18篇。从内容上讲,这部论集大致可分四个方面:一是鲁迅研究的论文,二是郭沫若研究的文章,三是有关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研究,四是对海

  • 标签: 文学散论 郭沫若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 现代文学 鲁迅研究 重郭
  • 简介:上篇:历史的突破——胡适文学革命理论内在机制的再探讨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革命宣言书《文学改良刍议》,用“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点燃了新文学运动的熊熊之火。作为中国现代的源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发难,首先是从语言形式的变革所入手的。胡适本人在阐述文学革命的宗旨时,就曾将其基本任务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我们建立

  • 标签: 胡适之 现代文学 新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诗创作 《新青年》杂志
  • 简介: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制度研究》从一个关键词——“文学制度”进入中国现代,试图从“文学制度的现代化”、“制度化的文学写作”角度,讨论文学制度与中国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和形式内涵,更拥有一套制度和体制的规约。中国现代制度的建立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有别于古代文学的“现代传统”。本书共11章,18万字,分别从文学制度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及其构成、特点和意义,探讨了文学制度对文学生产与再生产、文学群体与作家个人、文学观念与文学运动所产生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 标签: 文学制度 中国现代文学 王本朝 文学生产 文学运动 文学观念
  • 简介:<正>在中国现代发展史上,昆明是个被众多作家、诗人一再书写的城市,简单地梳理一下,至少就有老舍、沈从文、巴金、冯至、冰心、闻一多、朱自清、费孝通、林徽音、汪曾祺、李长之、杜运燮、郑敏、鹿桥、宗璞等作家、诗人都曾经以昆明这座城

  • 标签: 现代文学 宗璞 杜运燮 文学发展史 李长之 林徽音
  • 简介:现代的起讫时间长期以来都是定位在1917年至1949年,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台湾的哈佛学者王德威的那篇《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让现代这个词变得暧昧不清,本文拟围绕现代现代性、文学现代性,以及王德威和其他学者观点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等问题展开讨论,回应"现代"到底该起于何处以及文学史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王德威 文学的现代 现代文学史 现代性 边界
  • 简介:2000年5月23日,是中国文学界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这一天,凝聚着文学界众多人士期盼的中国现代馆新馆正式开馆了。从此,她将敝开自己的怀抱,迎接那些热爱文学的人们。开馆当天,百余位海内外来宾喜气洋洋地步入了这座文学殿堂。

  • 标签: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馆 丁关根 新馆建设
  • 简介:李欧梵著季进编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1月初版这本论文集收集的是李欧梵关于中国现代与文化的部分论文,既有新译的英文论文,也有近年作者新写的中文论文。其中对现代性的追问,对边缘意识的思考,至今依然令人警醒;对中国现代与通俗文学的宏观思考,体现了很高的理论立足点;对郁达夫、张爱玲的重新阐释,显示了扎实的文本细读的功力;最后两篇纪念夏济安和史华慈教授的文章,则充满着对老师无比的敬意与深刻的怀念。这些写于不同时期的论文,记录了李欧梵学术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时光,彰显着李欧梵宏阔的学术视野,更体现了李欧梵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处境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李欧梵 梵中国
  • 简介:人民作家巴金,五四运动产生的一代文学巨匠,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紧跟时代,追求真理,勤奋创作。他以自己的文品、人品,确立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的文学成就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丰碑。冰心老人说过:“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力量。”他的存在,对人民文学的人民性、社会性、严肃性有着巨大的稳定作用。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摁录》和一座中国现代馆。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民群众 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
  • 简介: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的秦川同志,经过多年苦心研究,写就近30万字的《郭沫若评传》,它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把郭沫若的文学家同革命家、学者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史实说话,借助合理的逻辑推理,真实地再现了郭沫若光辉而又平凡的一生,将读者引入郭沫若那多姿多彩的生命轨迹中。本书作者把研究郭沫若的一生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在认真阅读和研究郭沫若的大量著作的同时,他广泛收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郭沫若研究数以千计的论文、评论,他发现郭沫若研究在中国虽然不及鲁迅研究那样全面、深入、细

  • 标签: 郭沫若评传 现代文学 郭沫若研究 鲁迅研究 《女神》 四川省社科院
  • 简介:  一、前沿问题与研究热点(一)上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和知识的全球化对于中国现代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的理论工具、研究方式和写作风格重新构建中国现代的研究视野和方法,同时也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已经提上了学科建设的日程,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

  • 标签: 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 经济全球化 文学史研究 写作风格 学科建设
  • 简介:本书在各种有关现代的著作中较为特殊。几十年的现代历史虽短,据计在其各类作品中所创造出来人物形象已达数千,这里包括一些成功或比较成功的艺术典型。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叙事性作品的一个关键,为此,这本书汇集中国现代作品中的人物二百个左右,加以阐述:点明人物的出处,加以分析,点明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人物包括阿Q、孔乙己、玉君、白酱丹、吴荪甫、春桃、莎菲、高觉新、祥子、曹七巧、方鸿

  • 标签: 现代文学 人物画廊 吴荪甫 人物形象 曹七巧 艺术典型
  • 简介:台湾《现代》杂志小说明显地表现出象征化审美取向,既深化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意蕴探索,又推进了小说象征艺术的发展。其象征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整体象征又可分为写实性象征和超验性象征。局部象征的象征媒介物既可以是人物形象,又可以是情节、场景、意象等。象征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格。

  • 标签: 台湾地区 《现代文学》杂志小说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