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奥地利当代作家彼得·汉特克六十年代后期发表的剧本《卡斯帕尔》为分析对象,探讨作者以语言为题材的构思技巧和表现艺术。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以及戏剧效果等方面的论述,力求突出作者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独到之处,并以此说明这部作品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彼得·汉特克 《卡斯帕尔》 表现艺术 戏剧 文学评论 语言
  • 简介:由日本勉诚社隆重推出的《白居易文学讲座》(全七卷,太田次男等编),是汇集日本汉学界白居易研究最新成果的专题丛书。本文译自第一卷《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1993年6月版)。文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弘阔视野与精锐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撰者入矢义高(1910-),历任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教授及花园大学客座教授,是日本当代资深汉学家,著述甚丰。所著《虎居士语录》、《明代诗文》、《求道与悦乐》等书、监修《禅语辞典》,在本国乃至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

  • 标签: 文学与人生 汉学界 义高 口语词 大学客座教授 太田
  • 简介: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次大战之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后来流传到欧洲。在二次大战期间,一些欧洲艺术家为了躲避战争,来到美国从事艺术活动。虽说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不同,但可以把他们的艺术创作领域分成两种艺术倾向。一种是行动派,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美国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行动派 色彩派
  • 简介:北京大学赵德明教授翻译的墨西哥作家皮托尔的随笔集《逃亡的艺术》作为“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丛书”之一种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皮托尔这个名字对我国读者,甚至从事拉美文学研究的人都是陌生的,鲜人为知,直到2006年获得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才声名远播。《逃亡的艺术》分为四个部分:回忆篇、写作篇、读书篇和结尾篇,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进行反思,通过写作记录下反思的成果,在读书的同时比较自己的写作经验,并且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和技巧”。

  • 标签: 艺术 逃亡 写作经验 世界文学 北京大学 文学研究
  • 简介:2005年9月,长江EMBA与MBA的300余名学子举行了毕业式。他们在读期间,曾与李嘉诚进行了三次“与大师谈心”,得到李先生真传。本文为长江学子将在读期间珍藏之录音化成的文字,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李嘉诚 赚钱 企业家 儒家思想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 简介:<正>德国画家阿列克赛·亚夫伦斯基(AlexejJawlensky1864—1941)出生于俄国。1882年在莫斯科开始军事生涯,不久转入圣彼得堡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06年迁居慕尼黑,在安东·阿兹伯绘画学校继续学习艺术,并在该校与康定斯基相识。1909年成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并同“青骑士”画家交往密切,1924年同康定斯基等人创办了“四青骑士社”。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几何形体 康定斯基 国画家 马蒂斯 专科学校
  • 简介:《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极富活力和魔力,这主要源自它的对应性、通感性、音乐性、隐喻性和象征性。本文从文本入手,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剖析了《肖像》语言的五大特征。

  • 标签: 《肖像》 对应性通感性音乐性 隐喻性 象征性
  • 简介:诗人不是上帝,他无权支配万物。世界不是诗人手中的道具,任其随心所欲地摆弄。世界真实地存在着,充满奥秘,与人的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呼应。诗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慧眼去发现这种呼应。所谓大诗人,便是发现万物最深层奥秘的诗人,把发现的奥秘最真实生动呈

  • 标签: 《西班牙舞女》 里尔克 诗歌 奥地利 象征主义 艺术风格
  • 简介: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下“七六”云:“姜白石《诗说》谓:一篇之妙,全在结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又有意尽辞不尽,剡溪归棹是也。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也。”(见《庄子·田子方》篇)中国古代诗歌的结尾方式众多,但比较高明的当属上述“辞尽意不尽”和“辞意俱不尽”两种。这两种方式都强调诗歌结尾要用有限的语辞表达无尽的意蕴,但后一种情况比前者更注重语象本身的精美,具备无尽的形象美,而不仅仅是意蕴的“无尽”。

  • 标签: 结尾艺术 中国古代诗歌 唐诗 《诗说》 结尾方式 姜白石
  • 简介:这天下午,铁托·阿纳托尔·布洛克早早地就被吵醒了。他身上穿了条新裤子。他抬起头,竖耳倾听。他是躺在草垛后的悬钩子树丛间睡觉的,找了块暖洋洋无风的地方,且不易被人看到。他审慎地选中这块地方藏身,因为他知道,一旦被发现,在这里他可以找到借口。坦率地说,这天下午他受吓不轻,从睡眠中被吵醒时他真担心会发生最

  • 标签: 布洛克 小公鸡 铁托 多愁善感的人 鲁尔 悬钩
  • 简介:河南大学教授梁工所著的《圣经叙事艺术研究》于2006年7月出版。梁工教授致力于《圣经》和基督教文化研究已多年,他主编、撰写及编译了十多部作品,并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圣经研究的论文。《圣经叙事艺术研究》“标志着梁工教授在《圣经》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新起点,它从梳理和探讨《圣经》和基督教对西方文学、文化、政治、社会和思想各方面的巨大和深刻影响,

  • 标签: 圣经叙事 艺术研究 《圣经》 文化研究 大学教授 西方文学
  • 简介: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游走于现实和梦想之间,一边是他们的事业,一边是他们的艺术。纵情在艺术世界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追逐艺术的梦想,他们希望有一天把艺术当作一种事业去经营。

  • 标签: 艺术世界 梦想 事业
  • 简介:昆德拉的小说艺术刘润奎“认识你自己”这句代表了古希腊最高智慧的格言,揭开了西方人对自我存在追寻的历史。我们是什么?自何处来?到何处去?不知困扰了多少先贤哲人。自从人在思想上逐渐摆脱了神的束缚后,笛卡尔庄重宣言:人,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然而,20世纪的...

  • 标签: 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小说艺术 小说结构 《生活在别处》 卡夫卡
  • 简介: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艺术品市场领先复苏......这一切都将我们指引向另外一个层面——精神生活。我们需要继续快马加鞭,去追赶艺术。于此,我们即将进入追赶艺术的岁月里。

  • 标签: 艺术品市场 经济高速发展 精神生活
  • 简介:<正>在《静静的顿河》这部长篇史诗中,肖洛霍夫浓墨重彩着意刻画的人物,是中农哥萨克格里高·麦列霍夫。关于他的悲剧命运,从40年代开始,苏联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争论未体;而我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见仁见智,观点不尽相同。综观几十年来的争鸣,其中“个人反叛”说和“历史迷误”说是两种针锋相对而颇有影响的观点。本文针对这两种观点是否符合肖洛霍夫塑造格里高形象的艺术构思,谈几点拙见。就笔者所读过的中外评论文章来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观点和结论,和肖洛霍夫在

  • 标签: 肖洛霍夫 艺术构思 性格比较 悲剧命运 艺术风格 苏维埃政权
  • 简介:<正>一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欧洲十九世纪末,可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澳大利亚文坛现实主义流派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才有所改变。继切斯特·科伯之后,澳大利亚出现了一大批作家,他们不仅吸收了欧洲的文化传统,而且勇于实践,把现代派的写作手法运用于小说、戏剧等艺术领域,写出了大量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现代主义小说,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就是此中之一。

  • 标签: 《风暴眼》 澳大利亚 帕特里克·怀特 文学创作 现代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 简介:近期,《华人世界》杂志不断加大与读者,市场的互动,杂志的身影活跃在各个高层论坛、高端场所,使《华人世界》杂志在期刊界的品牌价值日渐凸现。

  • 标签: 品牌影响力 世界 华人 高层论坛 品牌价值 杂志
  • 简介:中国古代绘画有所谓疏体和密体,有大笔写意和工笔细描两种表现技法。古代诗歌写景状物,也有类似绘画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前者是大处着墨,重在传神写意,在传神中显形,三笔两笔便勾画出景物的总体印象和大的轮廓,至于景物的细微之处,则由读者引发的联想去补充、再现。这类诗歌的意象往往是巨大的,意境往往是壮阔的。后者,小处着墨,用白描手法精细地刻画景

  • 标签: 写景状物 杜甫 景物 意象 中国古代绘画 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