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罗曼·罗兰中学时就立下了“不创作,毋宁死”誓言。高师毕业不久,他就开始创作。他最初写是剧本。罗兰作品可以说是从阴暗天空中产生,是从血腥土地上产生,它们全含着新斗争精神。罗兰童年,甚至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战败国颓唐气氛中度过。1870年到1871年,法国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拿破仑三世率领法国军队在色当战役中全军复灭,拿破仑三世本人也被普军俘虏。法国战败,签订了屈辱条约。第二件大事是巴黎公社起义被残酷镇压,反动派气焰嚣张,革命处于低潮。人民群众无所适从,知识分子歧途傍徨。艺术,甚至左拉莫泊桑艺术,也去迎合庸俗情趣,仅仅反映腐败颓废时代。政治变得谨小慎微,哲学成了学院式抽象议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巴黎日常生活中占统治

  • 标签: 罗曼·罗兰 知识分子 托尔斯泰 思想 日常生活 长篇小说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相关相似是人类认知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相关相似,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综合材料作为绘画创作主要表现形式,以自身独特表现形式语言艺术冲破了传统绘画材料展现格局,现代艺术提供了更新颖观念,扩展了绘画创作展现空间,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认可应用。本文就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形式语言价值进行分析,望对我国当代绘画创作提供相应借鉴。

  • 标签: 综合材料 绘画创作 形式语言
  • 简介:苏轼不仅是一代文学巨匠,同时也对政治有着极大抱负。但是在他坎坷浮沉一生中,始终不得朝廷重用,屡遭贬谪。面对自己曲折起伏的人生,苏轼始终以幽默心态笑看人生,他幽默不仅体现在他文章里,也体现在他为人处世及人生态度中。本文主要从苏轼诗词文章出发,结合他生平事迹,探讨其人其文幽默及其根源。

  • 标签: 宋代文人 幽默 形式 根源
  • 简介:如果跟随贝戈特、埃尔斯蒂尔、凡德伊这三位艺术家线索进入作品,那么就可以重见全部结构;爱欲主题同样可成为人物与结构统一原则,但它从属于天赋主题."我"在作品中重新创造时间,这是天赋主题而非时间主题胜利;"我"确认天赋过程竟然就是展现天赋过程.天赋是一种融合技艺,在这种技艺下一切艺术素材都失去了最初面貌,重新排列组合,变得浑然一体.

  • 标签: 艺术天赋 结构 爱欲 时间
  • 简介:中国戏剧,经过漫长孕育、形成过程,到了元代,终于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了较为完整戏曲形式——北杂剧。在元代,城市乡村广泛演出杂剧,涌现出许多一流戏班优秀作家、演员,他们对杂剧兴盛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城市,还出现了玉京书会元贞书会那样下层文中国戏剧,经过漫长孕育、形成过程,到了元代,终于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了较为完整戏曲形式——北杂剧。在元代,城市乡村广泛演出杂剧,涌现出许多一流戏班优秀作家、演员,他们对杂剧兴盛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城市,还出现了玉京书会元贞书会那样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交流创作经验通俗文艺群众组织,作家创作才能艺人舞台实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有高度文学价值、又适合舞台演出优秀剧本。在短短九十年间,即出现七百三四十种杂剧,有姓名作家二百多人。元代可称为中国戏剧创作演出第一个黄金时期。为什么戏剧发展到元代能臻于成熟,并出现初步繁盛局面?这有戏剧发展本身原因社会原因。首先,它是各种技艺泛戏剧形态发展融合结果。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笔者曾述说过唐以前存在多种多样技艺表演泛戏剧形态,到宋金时期,又出现或偏重歌

  • 标签: 元杂剧 表演特点 元代 杂剧演出 体制结构 戏曲形式
  • 简介:  2002年9月30日,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之际,日本作家代表团辻井乔、黑井千次、秋山骏、高井有一、坂上弘、稻叶真弓、财部鸟子、松本侑子一行八人访问了北京之后来到上海.笔者应中国作协陈喜儒先生之邀,参加了日本作家代表团与上海作家王安忆、叶辛、赵长天、赵丽宏、王小鹰、俞天白、陈丹燕、孙甘露、马原、周佩红等人座谈.  ……

  • 标签: 文学社会 日本文学
  • 简介:民国前期,中西思想碰撞、新旧文化交替,晚清以来形成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中晚唐诗派、桐城诗派等复古诗派依旧活跃诗坛,新兴南社及后来白话诗派风头正劲;至三四十年代,学界对宋诗整体评价纷纭错综,或唐宋持平,或尊唐黜宋。正是在这一文化生态环境与诗学背景下,此期新编宋诗总集既赓续了传统诗歌总集旧模式,又在编撰缘起、审美取向、呈现形态上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成就。

  • 标签: 诗歌总集 民国前期 宋诗 文学环境 成就 编撰
  • 简介:在60-80年代三十年间,他是多么重要而又有影响,每年每天都响彻着他声音,人们争论着他作品,可是当今,在政客、市场反文化时代,他似乎被疏远遗忘了,不为今天作家和读者所熟悉!应从哪些方面来勾勒一下他情形呢?他曾是多民族苏联文学骄傲,是国际主义各民族友谊造就而成:一个吉尔吉斯人,能用俄语写作而且其作品能在世界上如此大量发行,以至使他成为对人们思想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成为整个星球作家……现在如何给他定位呢?定在什么文学史上?对

  • 标签: 文学评论 俄罗斯 艾特玛托夫 文学创作 创作视角
  • 简介:作为“青春火光”、时代最强音,郭小川总是将目光聚焦在当下,发出呐喊,充当时代传声筒。纵观他创作,似乎早已被人们贴好了标签。然而,这首发表于“文革”之后《秋歌》,至今评论甚微,郭小川以往创作形成鲜明对比。今天我们再次解读《秋歌》,似乎总能引起人们几分思考,对于那个特定时代以及那一代人反思。

  • 标签: 《秋歌》 反思 “文革” 郭小川 创作 呐喊
  • 简介:大正年代本文学中有许多涉及中国题材小说和游记,其中表现出一种'支那趣味'.'支那趣味'表达了日本文怀旧情绪异国情调.日本作家在阅读中国古代典籍过程中形成了文本中国幻象,与他们到中国旅行时所目睹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他们文本中反映出来.这些文本共同特征是: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又充满殖民主义对他者偏见.从对文本中国向往,到对现实中国失望,日本作家对中国美好想象逐步破灭.

  • 标签: 大正年代 日本 “支那趣味” 小说 游记 文学研究
  • 简介:<正>在一九八○年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索尔·贝娄在……在过去二十年里,至少在他畅销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出版以后,贝娄就被宣布美国现实主义主要发言人,在美国最具有人道主义表现力、最能深奥微妙地打动人心现代喜剧作家之中,甚至于威廉·福克纳曾经戴过天才桂冠也已落到了他头上."的确,在今天美国小说界,假如离开了他和他作品,那将是无法想象.索尔·贝娄(SaulBellow,1915-)连同他发行量高达数千万册小说,已经早就超越了美国国境,越来越引起读者评论家兴趣.

  • 标签: 索尔·贝娄 当代现实主义 小说家 犹太人 威廉·福克纳 美国现实主义
  • 简介:小说是一种想象艺术,能够根据独立现实构建虚构世界。本文通过对《沙之书》《骑桶者》这两篇外国小说研究,可以让学生对小说“虚构”特点有深入了解,让他们明白艺术“虚构”是如何体现具体细节、场景以及人物心理活动、故事情节发展,而这些都是以生活逻辑基础,是艺术真实表现。本文主要以《沙之书》《骑桶者》例,探讨小说虚构意义,让学生们通过小说来感受作品艺术真实感。

  • 标签: 小说 虚构 意义
  • 简介:我有个表妹,似乎读了我至今所写文章。她在电话中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我从双亲那儿听说,当年姑父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使姑母答允了婚事。”这位表妹是我舅父最小女儿。事实上,父亲在第一位妻子过世之后只过了三年独身生活。也就是说,父亲为了娶得最初妻子花了三年,为了娶得第二个妻子,又再等了三年。表妹的话,使我想起,母亲将自己在结婚仪式上照片给我们看时候,说话

  • 标签: 对我说 独身生活 黄昏时分 子一 姐妹俩 风雨之夜
  • 简介:北京大学五院中文系格局,是别处不同:当街是一个曲尺形大院子,院里面是茵茵绿草,素雅楼阁。进楼就是几间办公场所,里面预备着热茶,可以随时开会。念书访学的人,中午傍晚没处去,每每携几本破书,来喝一杯茶——这是十多年前事,现在大抵都喝可乐了,在楼道里站着,热热地喝了聊天;倘肯多喝两杯,便可以知道那是老生,或者是进修教师,比较熟悉系情了。如果肯喝到十来杯,那就非本系教师不能办了。但这些喝客,多是上课帮,大抵没有这样清闲。只有已经不大上课博导帮,才踱进收发室隔壁房子里,要纸要笔,慢慢地坐喝。

  • 标签: 孔乙己 考研 北京大学 中文系 教师 上课
  • 简介:当代著名菲裔美国作家兼诗人卡洛斯·布洛桑成名代表作《美国在心中》甫一出版便引起美国文坛学界热切关注。这部半自传式菲裔移民作家在美经历书写,同时也奠定了布洛桑在菲裔美国作家中不可撼动经典地位。本文试图以英国诺贝尔获奖作家奈保尔短篇小说《众生之一》作对比,试论布洛桑在《美国在心中》中所描绘勾勒美国梦虚幻,以及世界普世价值在一个以白人为主流美国社会(WASP)中对少数族裔潜移默化影响其实质文化霸权主义。卡洛斯理想美国社会内化了白人主流意识,同时又带有明显性别政治色彩,此点可从书中主人公对待来自不同族裔女性态度上显现。文章指出布洛桑这种同化性“美国梦”不能作为完美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诸如《众生之一》里小人物主人公桑托什关于移民困惑,并解释其在美遭遇诸般失败。因而卡洛斯·布洛桑在其代表作中所表现不过是一种世界想象,作者通过文学想象所勾勒出来世界主义社会正是菲裔在美实际经历反照,揭示了菲裔等少数族裔在美的苦难遭遇生命体验,同时也饱含了卡洛斯对少数族裔未来美好生活一份期许希冀。

  • 标签: 卡洛斯·布洛桑 《美国在心中》 《众生之一》 离散文学 世界性想象
  • 简介:平安中期,陷于现实政治、理想追求与佛教信仰矛盾深渊中代表文人群,把源于白居易狂言绮语观作为重要思想思潮与文学思潮引入日本,从而使佛教信仰与文学追求统一起来,增强了对文学信心与勇气,使创作获得了广阔发展空间.在平安中晚期、镰仓时期和南北朝·室町时期,狂言绮语观作为日本重要文艺思潮,几乎在所有文艺领域发生过巨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其本身也逐渐从二元论发展到一元论,甚至成为庶民教化媒介,最后融入整个文艺之中.

  • 标签: 白居易 日本文学史 狂言 佛教信仰 现实政治 理想追求
  • 简介:<正>泰戈尔长篇小说《沉船》写于1902年,讲一对夫妇——纳里纳克夏与卡玛娜一对情人——罗梅西与汉娜丽妮之间悲欢离合故事。主要人物是卡玛娜,一个纯洁、善良、勤劳、美丽小姑娘。她是个孤儿,寄居在舅舅家,从小就象奴隶似的干活,长到印度教社会规定结婚年龄,仍无人肯娶她,因为没有人愿为她出嫁妆。幸而碰上个好心人纳里纳克夏,愿意同她结婚,但命运之神又捉弄了她,就在她举行结婚仪式后随丈夫乘船回家时,狂风吹翻了他们船,她漂流在一个沙滩上,被也是娶妻乘船回家时遇难罗梅西救起,不巧他俩对自己配偶都未看过一眼,罗梅西是出于怨恨,因为他本来爱着梵社姑娘汉娜丽妮,这次结婚是迫于父命;卡玛娜则是由于害羞。这时双方都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爱人,卡玛娜就这样随着罗梅西回了家。

  • 标签: 丈夫 主要人物 主题思想 妻子 母亲 爱情
  • 简介:<正>粮食爱情有没有关系,我说,有。只是我们在同时拥有粮食爱情时,就忘记了粮食。或许,更多时候,我们是在关心爱情经营爱情,不再关心这个季节成熟什么粮食,不再为填饱肚皮粮食算计了,甚至想象不出粮食样子了。金灿灿谷子,黄澄澄麦子,饱满包谷,圆润黄豆,黑脸苦荞,我们都还能记起多少。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粮食那一点点温存,以唤起我们胃口,找回我们良心。谷子谷子舂去那一层薄薄皮壳,就是晶莹白亮大米了。大米是乡村宝贝。我乡村水田很少,我家只有两分水田,便成了我家宝。到插秧时,就像过节。我站在田坎上一把把秧苗往水田抛,看水田泥浆在大人裤腿、背脊上开出一朵朵泥花。

  • 标签: 一朵朵 苦荞 会说话 如水 皮壳 两兄弟
  • 简介:在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主办《国文月刊》中,大学国文教育改革、大学中文系改革讨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语体文入选大一国文教材、中文系改革目标、中文系开设新文学课程以及中外文合系等主要话题。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对现代文学(新文学)与现代大学之间关系相对系统讨论及部分实践,是在战时西南联大起程,这是对新文学传统一种坚守与制度拓展。

  • 标签: 西南联大 《国文月刊》 白话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