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正>合角的西岸破碎不堪,形成了无数岛屿,岛屿之间神秘莫测的沟壑蜿蜒曲折,一直通到世界的尽头,通到“魔鬼的坟场”。全世界的海员都说,魔鬼被一条两吨重的铁链锁在合角这个离地球上两个大洋会接点仅一海里的可怕地方。每逢风暴突起,阴森恐怖的夜晚,波涛和黑雾仿佛在天渊之

  • 标签: 风暴 海豹皮 天空 形成 岛屿 平底船
  • 简介:<正>1948年至1951年,在法国巴黎形成一个国际性画家流派。这个流派的名称来源于最初成员居住地哥本哈根、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的开头字母,故称为“哥布阿”。“哥布阿”是一个国际表现主义艺术流派。丹麦画家阿斯吉尔·约(AsgerJorn,1914—1973)是其中著名的成员。“哥布阿”艺术流派的大多数画家,在创作某种主题和人物造型时,通常借鉴于民间艺术、儿童

  • 标签: 画家 艺术流派 表现主义 民间艺术 人物造型 哥布
  • 简介:<正>我亲爱的托利亚,你没有和我一起来到美国,没有呆在这个最令人讨厌的纽约,这使我多么高兴啊!我曾经懊丧得想上吊。依扎陀拉是个美丽绝伦的女人,但撒谎的本事却不亚于万卡。她在俄国时向我们夸耀她拥有的那些存款和别墅——都是谎话。我们现在身无分文,只好等到凑够了路费再回莫斯科。在这世界上我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地方还是莫斯科。芝加哥那些密如蛛网的“万条街”只配用来放猪。大概正因为如此那里才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屠宰场。

  • 标签: 莫斯科 芝加哥 纽约 俄语 屠宰场 俄国诗歌
  • 简介:以战争、冷战、铁幕等高度政治化元素作为创作背景,善于运用元小说的叙事策略,早期作品因充斥滥情、乱伦、堕落、变态、死亡、谋杀、暴力、怪异等主题而被戏谑为“恐怖尤”的英国作家伊·麦克尤(IanMcEwan),凭借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而成为当代文学评论界的宠儿。他坚持文化的地域性,

  • 标签: 当代文学评论 麦克 成熟 创作背景 叙事策略 早期作品
  • 简介: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培大校从1996年接触摄影并开始创作以来,已有上千幅作品在报刊、网络上发表.多次参加比赛及展览,并有上百幅作品获奖。但真正令我惊奇的要数《北京全景图》。这幅长14米.宽1.2米的《北京全景图》是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空间拍摄的最大整幅实景照片.也是北京建城3000年、建都800年历史上第一张北京全景记录图,堪称填补北京摄影史的空白之作。

  • 标签: 北京 全景图 实景照片 摄影史 同一 作品
  • 简介:随着培训公司越来越多地出现,人们对所谓人生激励、潜能激发等领域的培训课程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有人称之为“洗脑”,网上更有人直截了当地将此类培训定义为“骗子”。面对这些质疑,“亚洲超级演说家”梁凯说:“你上完课之后觉得没有效果我可以退钱给你啊。”

  • 标签: 演说 培训公司 培训课程 潜能激发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99年的长篇小说《玛拉和丹》。作者认为,小说消解了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中心、以白人为主的欧洲中心、以科学理性为主的现代文明中心和以男性为主的阳物中心。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的文本阅读理论,发现小说男女主人公在空间上的迁徒之旅也可以被理解为他们对西方“中心”和“权力话语”的解构之旅,并进而揭示出小说中蕴含的一些深层问题。

  • 标签: 长篇小说 多丽丝·莱辛 解构 女主人公 女作家 权力话语
  • 简介:<正>美国著名现代诗人哈特·克莱(HartCrane1899—1932)在短暂的一生中出版了诗集《白色大楼》和长诗《桥》,被认为是美国“最有争议”、“最难懂”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史诗《桥》使他享有盛誉,引起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评论家的重视。虽然他的诗意义含糊、深奥费解,但“无人否定他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诗人的地位,被排在庞德、艾略特、弗洛斯特、斯蒂文斯、威廉斯之列”。耶鲁大学教授R.W.B.刘易斯认为:“哈特·克莱是使用英语语言的最优秀的现代诗人之一,美国历史上一打多重要诗人之一。”1922年艾略特的长诗《荒原》问世震动了欧美文坛,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一座里程碑。克莱虽然表示钦佩,认为艾略特这部“否定性诗歌是美的,但不承认‘人们有欢乐’即有‘正面、积极的情感’是有片面性的”。他在给科哈姆·芒森的信中说:“我认为英文著作中没人能象艾略特那样赢得人们如此的尊重,但是我把他作为走向几乎完全逆反方向的出发点”。克莱

  • 标签: 克莱恩 惠特曼 《桥》 艾略特 《荒原》 长诗
  • 简介:<正>马克·吐温是美国人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广为流行,《哈克贝利·费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费》)又是他的最受欢迎的作品。1885年这本书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从那时起一直吸引着公众,在所有的美国文学作品中,它是译成外国语种最多的一部。据瓦尔特·布莱尔教授的详细统计,这本书已经印了一千万册。在《哈克·费》出版后,大约五十年间它一直没有受到官方文学仲裁人的注意,可是,正如布莱尔教授所指出的:“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这个缺憾很快得到了弥补,到1960年底,在十五年的时间里,评论家和学者们共发表了一百多篇讨论这部小说的长篇论文。”当然,从那时到现在对这本书的评论又有了增

  • 标签: 美国人 四十年代 哈克贝利·费恩 五十年代 文学作品 评论家
  • 简介:书评阿根廷婆婆“原来人真的会死,每一个自以为普普通通的日子刹那间变得面目全非,而心中的那些漫长无聊的感觉其实全部都是错觉。”美津子1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母亲去世那一天,父亲由于不敢面对现实,竟然“玩”起了失踪。半年以后,美津子在小镇边缘那幢遗址般的阿根廷楼里找到了父亲。

  • 标签: 阿根廷 “玩” 去世 母亲 父亲 婆婆
  • 简介:书评乐神的摇篮小时候,父亲告诉我,奥地利是音乐之邦.看着父亲琴谱上的那些小精灵般舞动的五线谱,想象中的奥地利山川土地,至纯至美的音符无处不在.长大了,中央电视台开始年年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标签: 漫步译林
  • 简介:<正>对人心的直接描写也许是小说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最根本的特征。‘小说’原意为虚构,而真正虚构的内容是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潜意识。作家不能如希腊神蒙努斯要求的那样,在人胸膛上开个窗洞,以窥探人心奥秘。他必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地进行虚构,而描写外部行动场景则可根据

  • 标签: 第三人称叙述者 小说艺术 心理描写 潜意识 小说家 思想感情
  • 简介:<正>人的一生中真的难以预料到会经历一些什么事情,会结识一些什么人。2000年10月9日,一架波音747飞机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把我和另外几名同志从北京"丢"到了莫斯科。一下飞机,广播里的柔美女声就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老外"们耳朵里灌一个很好听的俄语单词——"莫斯科哇"。噢,莫斯科的大地真的已踩在我们的脚下了!从这一天起,我们来自好几个国家的军事留

  • 标签: 这一天 军事留学生 大巴车 金钟 歼击机飞行员 公众场合
  • 简介:左江石景景区位于崇左市城南区,从南友高速公路崇左收费站或崇左汽车站、火车站出发,10多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景区于1988年开始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500亩,一期工程开发使用700多亩,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一个风景名胜景区。

  •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 崇左市 高速公路 规划面积 一期工程 对外开放
  • 简介:约翰·但的“敬神十四行诗”傅浩“敬神十四行诗”(HolySonnets)19首是英国玄学诗始祖约翰·但(JohnDonne,1572-1631)所作38首神学诗(DivinePoems)中最著名的一组诗作。Holy一词一般都译作“神圣”,但据《牛...

  • 标签: 四行诗 敬神 手抄本 序曲 写作时间 神学
  • 简介:约翰·邓重视对人生进行玄学思考,也关注自然,尤其是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具体而言,邓充分利用了动植物意象书写其人生态度与自然观。在他的诗中,主人公经常与动植物互换与易位,显示出诗人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具有联系性、平等性、共生性和包容并存关系。并且邓是一位有着生态世界观的诗人,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存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他的诗中。正是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引下,他的诗歌具有了超凡的魅力。

  • 标签: 邓恩 动植物 人类 生态世界观
  • 简介:女性言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用来突破男权叙事传统的有力策略。汤亭亭、谭美以女性为中心描写美国华裔/华人的生活和经验,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她们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通过运用自传(传记)体、说故事、章回体等多种叙事策略,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为群体的经验,阐释成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们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 标签: 女性言说 汤亭亭 谭恩美 叙事策略
  • 简介:<正>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文学和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把艺术与现实对立起来,力图借助于主观所理解的象征,在艺术作品中或者表现不明确的瞬间的感情,或者表现神秘的

  • 标签: 象征主义 艺术家 手法 外国文学 世纪初 艺术作品
  • 简介:<正>我刚才梦见黑糊糊的一片人,穿着褐绿色的大衣,用拳头狠狠地朝我劈头盖脑地打,头部剧烈的疼痛使我从这一梦境一下子回到了现实的时间和空间:我躺在一个低矮的农舍里,小屋的天花板象一块墓盖,似乎要从那绿色的昏暗中塌在我的身上;少许的一点光线带着绿色,借此,大体上能辨认出这是一间屋子,从屋外透进的一束光鲜明地勾画出一个黑色的门框,靠近门的地方,现出柔和并发黄的绿色,这绿色越来越暗,到我面前背光的地方,已变成了老苔藓般的墨绿。

  • 标签: 担架 大衣 绿色 帽子 疼痛 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