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蜗居在合浦县大廉山脉一带的客家乡村日益沧桑;村边那口池塘,慢慢浑浊、干涸,以至枯竭;村口那株老树,一点点枯萎,一片片落叶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客家乡村从始至终都做着一个梦,它总是梦见铁马冰河或一马平川,也许还会梦见关山难越、筚路蓝缕、车水马龙、前路漫漫。

  • 标签: 客家 乡村
  • 简介:<正>一客家,一个对岭南举足轻重的名词,一个至今不被北方认知的民系,其深处的内含却来自北方。跨越了黄河、长江,翻过南方重重山岭的大迁徙,不无悲壮的历史落幕,最后终结在"客家"两个字上,中国历史遗忘了这既属于南方也

  • 标签: 大迁徙 南岭山脉 特约专稿 山水间 生活情调 月光下
  • 简介: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是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饰,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歌诗乐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以价值观的精髓融入社会生活,浸润思想道德。在我国,文化自信的要义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的自信,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本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瑶族山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瑶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

  • 标签: 瑶族 山歌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民族形成
  • 简介:“昨日我家桂花开,知道今天贵客来;贵客来了没好酒,只有山歌表心怀……”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扶绥县渠黎镇新安村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祭祀刘三姐诞辰日”和“歌坡节”,县内外十里八乡的山歌爱好者数千人纷纷涌入这个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 标签: 山歌 刘三姐 扶绥县 爱好者
  • 简介:广西是片大歌海,当年三姐种歌树,三姐故乡在广西,人人想往高处走,民族自治像棋盘,顺应民心把棋动,三月初三唱歌谣,歌台之上来比武,歌海浪花朵朵开;如今壮家更有材。以歌会友共学习;就拿山歌当天梯。广西人大不简单;动出放假三月三。民族节日氛围高;只带嘴巴不带刀。爱喝美酒不怕够,爱吃甘蔗不怕羞(修);管它歌山几多刺,爱唱山歌不怕勾。唱起山歌最好耍,好比口渴遇甘露,唱起山歌最好听,唱来董永七仙女,花园自有花向阳,谁人跟我来伴奏,歌里歌外乐趣多,山歌好比春江水,谁人不说广西美,歌如太阳红似火,唱得哥妹共一家;好比肚饿见龙虾。句句山歌皆含情;唱来宗保穆桂英。歌台自有有情郎;同奏一曲凤求凰。歌里歌外好生活;蜿蜒流淌出中国。三月歌声满天飞;照得大地生光辉。

  • 标签: 山歌 民族自治 民族节日 广西 三月三 穆桂英
  • 简介:爱唱山歌最快乐,好山好水好田野,有歌不唱怄坏肚,钱财不管有多少,莫要小看唱山歌,有人唱歌变老板,好吃不过甜菠萝,一听树脚歌声响,如今有吃又有喝,过的都是好日子,山歌传递正能量,党政国策要颁布,这边宜州连罗城,每逢歌圩日子到,爱唱山歌好心开,公奶牵手赶歌会,后生唱歌谈恋爱,小孩唱歌学孝顺,山歌好比开心果,你看观众多可爱,心花灿烂笑呵呵;随口唱来都是歌。有酒不喝沤坏壶;精神食粮要充足。金口常开有收获;有人唱歌得老婆。好耍不过唱山歌;忧郁烦恼丢下河。嘴巴甜甜不奈何;唱的都是好山歌。墙内花开墙外香;山歌一唱传四方。那边柳州连桂林;树脚下面挤满人。影响身边小乖乖;孙崽也闹上歌台。老人唱歌图心开;老少皆宜上歌台。唱也乐来听也乐;笑得嘴巴拢不合。

  • 标签: 山歌 能量 精神食粮 唱歌 开心果
  • 简介:胡适首先发现了黄遵宪的《山歌》的价值,其《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首开文学史推崇《山歌》之先河,他的观点不断地为后人引述和发挥,导致近百年来《山歌》成为黄遵宪所以被视为白话文的先驱者的一个标志。可是,《山歌》是黄遵宪自作,还是采集而来的?《山歌》是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利用民歌来革新诗体的贡献吗?为何黄遵宪同时代人所不曾读赏的《山歌》却被胡适大力推崇?有必要回顾和反思《山歌》的具体情形及其被推崇的缘由,以了解黄遵宪在怎样的历史情境下被推崇的。

  • 标签: 《山歌》 黄遵宪 胡适 “我手写我口”
  • 简介:虽然先前未曾谋面,但当笔者见到眼前这位留着披肩长发的女士时,就已经很确定地认为,她便是今天上海博雅珊美术中心的主角——旅法画家山飒。最初听说山飒是因为她的少年成名。笔者在求学期间就曾读过山飒发表于少女时代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你难以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是如何取得这番成绩的:8到16岁共出版了4本诗集;

  • 标签: 旅法画家 山飒 少女
  • 简介:太原方言的“的”用法复杂,其中“的”字单用“的的”“地的”连用时的用法又各不同,本文试对不同“的”的读音及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太原方言“的”主要有[t藜揲21]、[ti45]两种,另有个别读作[ti藜揲2]。语法功能上可以做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有表能愿、趋向等语法意义,还能作代词的构词语素等。

  • 标签: 太原方言 “的” “的的” “地的”
  • 简介:从古至今,"了"都是很常见、很实用的一个字或词,但是人们对它的来源及用法了解地并不是很透彻。本文就"了"的来源发展及用法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我们在探究一个字的时候,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这样结果才能更全面,也会更好地把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 标签: “了” 产生 发展 用法 虚化
  • 简介:4月18日,由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年广西青少年山歌邀请赛在南宁市武鸣区恒宁太阳广场举行。来自南宁、柳州、河池、百色、来宾、崇左等市和东道主武鸣区共32位在校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南宁市武鸣区副区长黄治国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三月三杂志社总编、广西山歌学会会长覃祥周共同为新评出的6位广西山歌新秀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 标签: 邀请赛 青少年 广西 山歌 民间文艺家 南宁市
  • 简介:在原始思维的呈递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悟中,星新一结合个人生命体验以及对时代、社会的观察和了悟,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意识,并赋予死亡丰富的艺术内涵.

  • 标签: 死亡意识 创作主题 艺术内涵
  • 简介:叠音词使用是陕北方言最显著的特点,不同的语言结构安排,揭示着特殊的文化心理。本文采用文化心理学、语言修辞学等方法,通过对大量语例剖析式的分析,从而揭示语言背后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文化心理等特征。

  • 标签: 叠音词 显著特点 文化心理
  • 简介:虽然从文体、语言形式等层面看,曹雪芹的《红楼梦》苏轼的诗词文差异极大,但从深层意蕴、内在精神层面看,二者都有对世事人生悲剧·陛的透彻了悟,以及基于这种了悟之上的博大爱心,闪动着人性中最悲悯的善意和最宽厚的温情,体现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和感动后世的共同因子。对这种相通传承关系的梳理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理解《红楼梦》的文化渊源丰厚包蕴。

  • 标签: 红楼梦 苏东坡 文化传承 洞彻人生 大爱情怀
  • 简介:阅读文学古籍,也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则是靠记忆和口头传承的艺术或技能,二者往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在阅读宋元话本的时候,就借助于听书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困惑的问题。现存的话本或详或略,或雅或俗,总的说都不会是实况录音的记录。

  • 标签: 口头传承 古籍 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元话本 传统文化
  • 简介:《宋诗纪事》是一部清人编撰的大型宋诗总集,征引文献逾一千种,四库馆臣誉之为南北宋逸篇轶事之渊薮。《宋诗纪事》的编成雍乾间江南丰富的私家藏书紧密相联。陈登原云:"吾人敢为一言,即吾人欲明清学之所以盛者,虽知其由多端,要不能与藏书之盛,漠无所关。"以厉鹗为首的76人编者群体中,拥有盛名的藏书楼甚多,如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吴氏瓶花斋、汪氏开万楼等。另外,编者群与其他江南藏书名家像吴允嘉、全祖望亦有交往。

  • 标签: 《宋诗纪事》 文献来源 扬州 私家藏书 四库馆臣 陈登原
  • 简介:清代杭州文化家族兴盛,金氏作为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其家族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以儒为业,科举仕进;孝悌承家,以德立身;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经史根柢,以学资诗。以金氏家族为中心,可以看清清代家族文化一代文学之关系。

  • 标签: 杭州金氏家族 家族文化特质 意义
  • 简介:山飒是近年来法国文化圈内崛起的青年女作家。她属于看世界走天涯的新一代,融汇了中法两国文化而获得新的文化身份。她的小说《围棋少女》描写两人身份不同的战场棋手的生死对弈。作者善于营造深刻的境界,展现人类生存焦虑和情危机。小说充满隐喻和象征,是有历史的穿透力,唱出了同类题材中别具一格的歌。

  • 标签: 法籍华人女作家 山飒 文学评论 小说 《围棋少女》 人类
  • 简介:本文梳理了2009年至2018年中国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发现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丰富,研究成果数量逐年上升,主要聚焦领域依次为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文学译介、口译、翻译史、翻译技术,体现出学科交叉、分工更细、专题更深入等特点,认为今后这些特点将更加凸显,且翻译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会进一步扩大。

  • 标签: 中国 翻译研究 发展与动向
  • 简介:元代是北方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政权,也是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时期,南北文化民族文化融合促使文学艺术的内容形式发生变化,北方的杂剧繁盛并传播到南方南戏相互影响。本文从南北文化融合角度,论述了在北戏南移之后,衰微的南戏得以相互碰撞交融,并发生嬗变,以及这两种本质相同却在形式上有区别的戏曲艺术形态,在北戏南移碰撞交流中产生的几种变化,以此说明元代南北交融戏曲产生微观变化的时代特征。

  • 标签: 元杂剧 南戏 文化交融 北戏南移 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