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正>保尔·艾吕(PaulEluard,1895—1952)出生于法国巴黎市郊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十六岁因患肺病,疗养三年。纯粹是由于养病期间孤独难忍,他动手写诗。或许可以说他的病反倒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幸事,使我们多了一位二十世纪优秀的抒情诗人。艾吕原名欧吉纳·格朗岱尔。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艾吕应征入伍,一九一九年因伤退出战场。在这场帝国主义纷争中,青年们无所适从,艾吕与勃勒东、阿拉贡等人创建了超现实主义文艺团体。但

  • 标签: 二十世纪 法国共产党 巴黎 战争 超现实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介:早几日,我突然接到了君的电话,让我为她即将出版的《诗意朗读》写个序,我未作谦虚一口答应了。君对教学的痴迷钻研,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故事,我耳闻无数。她的弟子们给我如是说:“中文系是咱们学院的品牌,李先生又是中文系的顶梁柱。”

  • 标签: 朗读 诗意 中文系 故事
  • 简介:以上海为支点,健身为杠杆,4000多万元撬动健身行业经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大陆地区形成上海、北京两个健康休闲中心。被誉为台湾健身“教母”的唐君透露:近来华南地区的考察也在抓紧进行,一旦条件成熟,“亚力山大”广州中心将付诸实施。到2010年,海峡两岸亚历山大会馆总数有望突破100家。浑身全是舞蹈细胞的唐君在展现企业发展蓝图时,激情难抑。

  • 标签: 行业经济 唐雅君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健身 大陆地区 华南地区
  • 简介:<正>马可夫斯基是苏联社会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也是深受我国读者喜爱的诗人。从他1912年首次发表诗作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在这七十多年中,苏联评论界对他创作的评论研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里程,百家迭起,竞相争鸣,论点不一,各有千秋。其中的经验教训,是非得失,很有必要加以认真的总结。

  •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未来主义 评论者 苏联文学 十月革命 五十年代
  • 简介:《风萧萧》的叙事形式有大众化的倾向,首先,徐訏的《风萧萧》的叙事模式通过讲述奇情、奇恋来吸引读者;其次,徐訏《风萧萧》的叙事模式不仅醉心于故事模式的奇特,并且十分追求叙事情感的曲折与优美。但《风萧萧》的表现主题却是形而上的,表现为主人公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宗教般的理想主义情怀。

  • 标签: 徐訏 《风萧萧》 叙事形式 理想主义
  • 简介:斯民娜的看似一部充满牢骚的独白小说,其实牢骚是表面,深藏在其背后的是老人的孤独与无奈,更深一层则是对当代消费社会的顺应潮流者的生活态度的批判以及对他们的肤浅乐观的质疑.

  • 标签: 独白的功能 暮年的忧郁 消费社会 质疑乐观
  • 简介: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到宋代饮茶已成为“客礼”,成为“仪制”。蔡僚《铁围山丛谈》卷一记之甚详:“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则群臣皆立奏事……二小殿乃有赐坐仪。既坐,则宣茶,又赐汤,此客礼也。”天子在后殿召见近臣,赐坐“宣茶”为“客礼”。天子巡视宫观寺院、阅武、视学、游观,大臣赴宴、群臣朝觐,均行赐茶礼(《宋史·礼志》)。民间以茶待客,已成“世俗”,朱或《萍洲可谈》记:“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

  • 标签: 茶会 宋代 士大夫 《铁围山丛谈》 歌唱 情趣
  • 简介:查利.福利来到梅特医院,探望他的妻子。“你觉得怎样?”他坐在床边,紧挨着多莉。多莉抬起脸来朝他微笑,她的黑发散落在白枕头上。“还好。”她幽幽地说。她看上去衰老憔悴,死似的苍白,有两个黑眼袋。她把手塞进查利的手中时,他注意到她的手背上有两处丑陋的老人斑。“你看上去挺累的,”他说,“没睡觉吗?”“昨晚我睡得不怎么安稳。”多莉不想提起自己的病痛,不想让丈夫担心。她问:“琳达有联系吗?”“她昨晚还来过电话,我告诉她你好极了,没什么可担心的。”他们的大女儿琳达在盖尔维的一所大学教书,8月放假时就回家了。他们的儿子科尔姆和他的孩子在澳大利亚。他并不知道母亲病了,因为他总是大惊小怪,所以最好别让他担心。查利游移的目光扫过病房,这里充满了喋喋不休的谈话声下午苍白的日光。其他的探视者在做着自己的事,他们守在病人身边,或拿来鲜花水果,或病人聊天以使他们获得希望安慰。“医生来查看过你的病情了吗?”查利问。“明天医生或许会来。”“你还得在这儿呆多久呢?”多莉转过身去,用一张纸巾捂着嘴咳嗽,而后又躺下来,抓住查利的手。“他们会在星期一通知我的。他们还要给我做更多的检查,他们不查清楚就不让我回家。我真不愿成为一个累赘。”多莉小...

  • 标签: 希望安慰
  • 简介:<正>羊羹对于羊羹的感情源于一篇日本小说,小时候在《儿童文学》里读到的,说的是一对孤儿的故事。内容已淡忘了,记得的是当时的感动——酸楚里的一丝温暖,让人眼眶发热。还有就是羊羹了。羊羹是日本的一种茶食,红豆做的,也可以是别的材料,不过红豆最正宗。周作人对它褒奖有加,把它列为茶食的首选。他认为喝茶时所吃的东西应当是清淡的,中国的茶食不够清淡。"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尤有特殊的风味。"可见,羊羹的妙处在于清淡。

  • 标签: 樱花瓣 樱花盛开 学校门口 角钱 壶井荣 前几
  • 简介:<正>1951、1952年姐姐和我高中毕业,分别考入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俄语专修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我是去北京参加高考的,就住在父亲翠花胡同宿舍的堂屋里。翠花胡同那一所大宅院,当时是北大文科研究所的所址,

  • 标签: 翠花胡同 北京外国语大学 土木工程系 专修学校 季羡林 我自己
  • 简介:<正>袁昌英教授(字兰子、兰紫,1894——1973),生于湖南醴陵农村的一个乡绅家庭。父袁家普(雪庵)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饱学之士,民国官员。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袁昌英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少时由其父送到长沙、上海读书,1916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其父自费送她到英国留学,一去五年。先就读于伦敦Black-heath中学,1918——1921年就读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为该校攻读英国与欧洲文学的第一位中国妇女,主修古典与近代戏剧。1921年7月以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因她是中国妇女在英国获文学硕士的第一人,当时路透社特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各大报刊随即登出,但误将姓名译为“张英女士”。此时,她已开始写文章寄回国内发表。现仅发现的一篇写于1920年的《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响彻了五四运动时代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

  • 标签: 莎士比亚 袁昌英 中国妇女 法国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妇女解放
  • 简介:<正>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写于1902年,讲一对夫妇——纳里纳克夏与卡玛娜一对情人——罗梅西与汉娜丽妮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主要人物是卡玛娜,一个纯洁、善良、勤劳、美丽的小姑娘。她是个孤儿,寄居在舅舅家,从小就象奴隶似的干活,长到印度教社会规定的结婚年龄,仍无人肯娶她,因为没有人愿为她出嫁妆。幸而碰上个好心人纳里纳克夏,愿意同她结婚,但命运之神又捉弄了她,就在她举行结婚仪式后随丈夫乘船回家时,狂风吹翻了他们的船,她漂流在一个沙滩上,被也是娶妻乘船回家时遇难的罗梅西救起,不巧他俩对自己的配偶都未看过一眼,罗梅西是出于怨恨,因为他本来爱着梵社姑娘汉娜丽妮,这次结婚是迫于父命;卡玛娜则是由于害羞。这时双方都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爱人,卡玛娜就这样随着罗梅西回了家。

  • 标签: 丈夫 主要人物 主题思想 妻子 母亲 爱情
  • 简介:<正>以前我们经常听到农民作家、工人作家和战士作家这样的称谓,但近三十年来很少听到了。我记得刘醒龙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就叫《农民作家》。最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打工作家,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诉求,反映打工阶层的生活命运,文学界把他们命名为"打工作家",

  • 标签: 农村题材 刘醒龙 文学传统 赵树理 狗日 中国当代社会
  • 简介:<正>粮食爱情有没有关系,我说,有。只是我们在同时拥有粮食爱情时,就忘记了粮食。或许,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关心爱情经营爱情,不再关心这个季节成熟什么粮食,不再为填饱肚皮的粮食算计了,甚至想象不出粮食的样子了。金灿灿的谷子,黄澄澄的麦子,饱满的包谷,圆润的黄豆,黑脸苦荞,我们都还能记起多少。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粮食的那一点点温存,以唤起我们的胃口,找回我们的良心。谷子谷子舂去那一层薄薄的皮壳,就是晶莹白亮的大米了。大米是乡村的宝贝。我的乡村水田很少,我家只有两分水田,便成了我家的宝。到插秧时,就像过节。我站在田坎上一把把的秧苗往水田抛,看水田的泥浆在大人的裤腿、背脊上开出一朵朵的泥花。

  • 标签: 一朵朵 苦荞 会说话 如水 皮壳 两兄弟
  • 简介:<正>有一天,《俄罗斯思想》杂志编辑部里来了一个身穿皮大衣、头戴皮帽子的老头。他带来了一卷手稿。秘书接待了他。老头自称是农民谢妙诺夫,他说,他写了一篇小说,请编辑先生瞧一瞧。秘书叫老头儿过两个星期左右来听回音。

  • 标签: 星期 俄罗斯思想 杂志编辑 农民 小说 手稿
  • 简介:哈利·史丹福是波士顿有60亿财产的巨富,世界备地都有他的产业,许多总统,国王是他好友。故事开始时,他带随身保镖第米特里从法国驾车到意大利,行踪诡秘,不时用电话发指示,还急电律师到波士顿见面。他把私人座机打发回国。自己登上泊在地中海的私人游艇,不顾暴风雨警报,执意要船长起锚。在狂风暴

  • 标签: 哈利 家庭女教师 泰勒 波士顿 私家侦探 律师
  • 简介:当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从海地、智利、新西兰、日本、缅甸到中国的汶川、玉树、盈江,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大地震,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财产损失不可避免,人的伤亡能不能避免或降低?各国都有不同的探索。成功的经验让人称赞,惨痛的教训令人叹息。难题之一,就是地震的预测预报。现在,主流的说法是地震不能预测、预报。但是,独立电影人王利波却以纪录片《掩埋》表达了不同的思考。

  • 标签: 大地震 自然灾害 财产损失 新西兰 纪录片 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