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琴学研究"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研究之处即在于不仅要对它的音乐特征有所关注,还要对它的人文属性给予充分的重视。一部《全唐诗》不仅可以看见古琴蕴合中固有的儒家入世情结,文人的妙笔还向我们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它和仙、两家已经形成的历史因缘。白居易笔下与古琴相关的诗篇是唐人借琴意象传达与两家因缘、情感的代表,是唐人从携琴以入世到抱琴以退隐的情感渐变的展现。

  • 标签: 佛家 道家 白居易 唐诗
  • 简介:一、禅栖不废诗徐寅《雅机要》:“夫诗者,儒中之禅也,一言契,万古成知。”释元净《次韵参寥寄少游》:“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当年步月来幽谷,挂杖穿云冒夕烟。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苏轼曾录此诗,

  • 标签: 诗话 佛禅 次韵 秦子 苏轼
  • 简介:《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文章写作的理论专著,成书于我国南朝,为刘勰所著。其首篇《原》提出了"文原于"的观点,尾篇《序志》再一次强调:"盖《文心》之作也,本乎"譹。由此可见,""字是刘勰论述文章创作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可谓《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核心。本文通过总结先贤的研究成果,研读《原》篇,从而得出:""汲取儒家、道家之思想精华,以纠正当时文坛存在的弊端为旨归,涵义颇丰,随解读角度而异。

  • 标签: 《文心雕龙》 “道” 内涵 角度
  • 简介:<正>王世襄先生属于活得很明白的人,80岁以后,他便把生死看得很淡了,能活到九十有五,老爷子应该感到知足,所以他临"走"前撂下话: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甚至连灵堂也不要

  • 标签: 王世 遗体告别 挥手告别 对我说 不以己悲 人说
  • 简介:佛教史志《古清凉传》虽然名之以"史志",但不仅体裁奇特,还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审美内蕴。在本文中,笔者对《古清凉传》进行通读并在广泛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佛教奇书中蕴含的文学美进行了较有独特角度的探析。

  • 标签: 佛教史志 《古清凉传》 文学 内蕴
  • 简介:  早春二月的江南,霏雨溟蒙,春寒料峭.然而,静坐一隅细品雷蒙德·卡的短篇小说集,内心却拂润着丝丝温暖,感受到清馨扑面的如缕春风.正如作者卡先生本人所言--"我希望保证,读者读完我的小说后,不会有受到欺骗的感觉."卡做到了;他还说:"要是看到我写的小说,读者能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被它感动,并想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就高兴."卡也做到了.……

  • 标签: 巴别塔评 短篇小说大教堂 评雷蒙德·卡佛
  • 简介:在西南边陲宁明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十分壮美的景观,这就是明江九湾。造化出如此神奇与玄妙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十万大山奔腾而出的明江,在巍峨绵延的青山里穿流,形成了一条河流百种景的奇观。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条青龙会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向南游弋的时候,明江却在宁明境内连续绕了九个大弯,毅然决然地向北飘然而去,又折向西方,汇入左江,然后浩浩荡荡地奔向东方,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宇宙本为真与善的结合体,在它的演化中,有人修真,修出道家,有人修善,修出佛家,其实归根结底,实为宇宙之根本。当今确实有许多以这些文化为指导的企业发展得相当成功,在与世界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过程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使其本身的经营之道得之推广,影响甚广。

  • 标签: 商道 中华 世界文化 企业发展 外来文化 经营之道
  • 简介:在当代水墨格局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走中西融合、注重形式创新的现代之路,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建院之初,从法国归来的庞薰琹等先辈致力于西方现代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嫁接融合。其后力主"形式大于内容"、"中国画现代化"、"抽象美"的

  • 标签: 西方现代绘画 中西融合 形式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 山水画创作 形式语言
  • 简介: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渴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暖赏曰:'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张固《幽闲鼓吹》

  • 标签: 张固 《幽闲鼓吹》 唐朝 笔记小说
  • 简介:黄建烽延续了祖辈贸易的传统,并将之发扬广大,全球化贸易的宏图远志让黄建烽站在更大的平台一步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贸易梦想。

  • 标签: 全球化贸易 商道 世家
  • 简介:刘勰的文学观带有很强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原》篇中,他以“参”作为人与天地万物即沟通的主要方式来阐述文章起源的问题,一方面将“参”的对象——进行还原,取消了其中的比德成分,归还其自然本质;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人的“性灵”的发挥,以其作为“参”的依据。

  • 标签: 原道 性灵 文章起源
  • 简介:袁宏的名作《徐文长传》,一直都被当做著名的人物传记来看待,徐文长也因为此传,得以鲜活地呈现于后人心中。但是,此文的文艺批评意义,即对其中蕴含的文学批评规律、文艺批评思想,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本文试论之。

  • 标签: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学批评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鲁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
  • 简介: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器"之喻引申意义表现了动画运动规律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二者互相联系、影响,同样重要。动画《三个和尚》运动规律赋予影片艺术表现力,运动规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娱乐观众、丰富动画艺术表现、提升表演叙事等。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对于古代中国文艺思想转化为今天的动漫艺术实践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动作 “道”和“器” 运动规律 动作设计
  • 简介:陈谦的中篇《虎妹孟加拉》有唤起人们重视家庭教育,反思现行学校教育体制的警醒作用。但女孩与孟加拉虎的故事,展现的是女孩玉叶的成长与心路历程,表现了小留学生的成长之痛。

  • 标签: 孩子成长 教育反思
  • 简介:三联书店2012年8月推出的“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是国内难得的自然文学翻译的上乘之作。无论从几位作家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影响力还是从美国自然书写的历史语境等方面来看,这套丛书的选题实属经典。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丛书的书名、人称代词以及部分段落的译法又彰显出整体译文的准确性和生态示范性,因此特别值得推荐。

  • 标签: 美国自然文学 生态 经典性 翻译
  • 简介:本文以宋濂入仕明朝为界,重点探究了其前期和后期的两种文学观——一类是基于自然之道、文并重的自然文学观,强调文学的审美性;一类是基于伦理之道、重轻文的载道文学观,强调文学的实用性——并阐明了两种文学观中"文"与""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宋濂文学创作的艺术风格、体裁形式、题材内容的影响,最后探究了两种文学观的交叉复杂性及其成因。

  • 标签: 文道矛盾 自然文学观 载道文学观 交叉复杂性 文本缝隙
  • 简介:刘长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早期的成果主要体现于《中国系统思维》(1990年初版)。该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对于文化现象之趋向演变与性状呈现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把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思维方式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较早的内向性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关系;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重视形象思维,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

  • 标签: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科学观 文化基因 形象思维 系统思维 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