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喜看神州巨轮开,四个全面提出来;高度概括大纲领,就像纯金指路牌。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范西姆男,壮族,1939年11月出生,广西凭祥市。著名壮族音乐家。先后进湖北艺术学院音乐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1966年毕业于中围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

  • 标签: 音乐人 中央音乐学院 民歌 民族音乐学家 1939年 艺术学院
  • 简介:魏晋士人对自身之美的追求,是时代风气折射。这个时代知识阶层关注重心,在相当程度上转移到了“自我深情”和自身容貌之美上,并且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 标签: 魏晋 人之美 《世说新语》 人物审美
  • 简介:通过阅读阿甘本《牲》对于施米特主权论述颇具生产性发展和再阐释,本文认为阿甘本提出了一种主权拓扑学,并将施米特主权者具体性和人格性消解在一种内部与外部无区分空间中。而这一独特拓扑学空间构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阿甘本对于类比修辞性使用。通过重读阿甘本阅读中世纪文学文本《狼人之歌》,本文试图表明,这一文本或许显示了对于类比抵抗,并重新将这一拓扑学空间开放给一种人格性决断。

  • 标签: 阿甘本 《牲人》 《狼人之歌》 主权 类比
  • 简介:本文梳理了2009年至2018年中国翻译研究领域重要文献,发现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丰富,研究成果数量逐年上升,主要聚焦领域依次为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文学译介、口译、翻译史、翻译与技术,体现出学科交叉、分工更细、专题更深入等特点,认为今后这些特点将更加凸显,且翻译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会进一步扩大。

  • 标签: 中国 翻译研究 发展与动向
  • 简介:中国古代题画诗文常被视为画作“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画面交相“融会”从而达到“诗情画意”意境。本文则认为应对这些空泛模糊的话语保持审慎态度。我们可跳出审美论之外,将题画诗文放回到原本社会语境中,从社会功用角度去理解其发展。本文从社会交际、地域竞争和身份建构三方面入手,来探讨题画诗文在中国古代所发挥一部分社会功能,以及题画诗文获得发展社会动因。这三方面实则相互关联:苏州地区文人频繁使用题画诗文进行社会交际,导致题画诗文成为“吴地”画坛“招牌”。题画诗文助阵明中后期“吴派”对“浙派”打压,也因此成为浙地攻击苏州标靶。而在社会交际和地域竞争背后是雅俗边界变动。晚明至清代文人画学论述对题画诗文何以守住文人精英高雅“阵地”一事,表现出越来越强烈身份焦虑。

  • 标签: 题画诗文 文人交际 浙派 地域竞争 身份建构
  • 简介:忧郁是本雅明思想中重要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起源》一书中,本雅明借助对丢勒画作《忧郁Ⅰ》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批评观念。本雅明对丢勒画作解读绕开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路,取道潘诺夫斯基等人艺术史阐释路径。在潘诺夫斯基看来,丢勒画作改写了中世纪人们对忧郁负面评价,赋予其人文主义积极价值。本雅明承继了潘诺夫斯基的人文主义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将丢勒画作置于早期现代性批判视野当中来审视。在丢勒画作中所呈现“物世界”和主人公“沉浸式认识”,实际上是对康德以来启蒙理性反思。启蒙理性一方面造成了主体与客体分离,使整个世界变得日益机械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政治共同体陷入动荡和危机之中,在这个日益主体化和物化世界中政治性决断变得不可能。

  • 标签: 忧郁 本雅明 潘诺夫斯基 丢勒 人文主义 现代性批判
  • 简介:2014年春,《文贝:中国比较文学英文学刊》改版为《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并设置了“中国比较文学年度报告”栏目。它一直由主编刘耘华教授指导,编辑部同仁合作,具体由纪建勋博士来执笔撰写。迄今为止连续推出了四个报告,学界对此反应很好,其辐射引领积极作用也开始逐步显现。《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创刊之后,仍计划保留“年度报告”这一栏目。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年度报告 比较文化 中英文 编辑部
  • 简介:那天上午,老余电话来,说“老爷子不在了”。我一时恍惚,觉得特别的意外。因为,就在前一天中午,他还乐呵呵地给我打手机,让我帮他找多年前写金庸一篇文章,他说他观点还能立得住,他要一个电子版。竟然就是这么快,前后相隔,不到二十四小时,仁健先生就走了,阴阳两界,让痛感无常。

  • 标签: 生命 电子版
  • 简介:据史料记载,广西北海蛋家人大多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从珠江三角洲江边和海边迁徙而来。他们撑船摇橹,落地生根,守望着蔚蓝广阔北部湾,繁衍生息,演绎生命。在北海这个既年轻又古老舞台上,他们以民俗名义,一代代地上演着开创生活、推演历史、传承文明大戏。在他们将生活细化成吃、穿、住、行、劳情境中,最为精彩的当属“以船代轿”蛋家婚礼风俗。

  • 标签: 婚礼 生命 珠江三角洲 史料记载 鸦片战争 北部湾
  • 简介:后现代主义实验大师朱利安·巴恩斯因复杂多变形式实验享有"英国文坛变色龙"赞誉。在早期代表作《福楼拜鹦鹉》中,巴恩斯大胆地进行了自反美学实验,主要采用了叙事越界、文类越界和戏仿人物传记等自反叙事策略。本文认为,通过这些叙事实验技巧,一方面,作者表现出对文学形式审美建构过程高度自觉和革新文学创作传统创新意识,为文学创作形式注入新元素;另一方面,作者向读者建构出一个真假难辨文本意义空间,使读者难以触及福楼拜真实面目。

  • 标签: 朱利安·巴恩斯 《福楼拜的鹦鹉》 自反叙事
  • 简介:21世纪《金瓶梅》研究应从王世贞研究作为新突破口和起点,那么首先要考察《金瓶梅》和王世贞关系。《金瓶梅》事实上影射王世贞一家三代,乃至太仓王氏家族,态度极不友好。因此《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仇家。作者同时又是严嵩仇家,二者交集,现有若干作者嫌疑人中,徐渭最符合条件。本文以《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和《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绣像本")为基础材料。

  • 标签: 《金瓶梅》研究 王世贞 作者 《金瓶梅词话》 21世纪 王氏家族
  • 简介:1948年,刘以鬯从上海来到香港,与众多从中国内地来到香港作家一样,本视香港为暂居之地,不意一住多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南来香港作家徐訏、赵滋蕃、林适存、力匡、徐速等人都把乡愁和对香港抗拒写入作品中,刘以鬯同样有怀乡书写,但其作品与其他同时代南来作家颇为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南来者文化处境矛盾特别敏感,写出香港与上海在都市化上类近而呈现于作者心中矛盾。可能由于刘以鬯本人1948年来港,在《香港时报》工作数年后,至1952年往新加坡报界任职,再于1957年返港,他把这两次来港经历,部分反映在小说中。

  • 标签: 《过去的日子》 刘以鬯 《酒徒》 1948年 中国内地 五十年代
  • 简介:纳利村争抢都说壮乡三月是歌海,自然而然,那个时候,广西宁明县城中镇靠近花山壮族村落纳利村也是欢歌如潮。但这一次(农历二月初二)吸引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个小村子来主要原因却不是歌圩,而是这小村子里男人,是他们一年一度激烈争抢活动——“抢花炮”。因为这个节庆活动,使得纳利村“花炮节”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 标签: 快乐 节庆活动 抢花炮
  • 简介:泰国是一个小费制度国家,客人在接受服务时应当给予服务者一定数额小费,如当酒店服务生帮助提送行李,客房服务员打扫卫生或者送水,机场、景点有人献花,等等,客人都要给付小费。这在泰国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礼貌。

  • 标签: 小费制度 泰国 服务者 服务生 服务员 国是
  • 简介:马山县兴隆街属林圩镇管辖,旧时也叫华圩,位于马山县西部。沿着从县城往林圩镇县道走29公里,到了兴隆粮站,再从左边岔路往里走1.5公里,兴隆街就展现在你眼前。

  • 标签: 故乡 马山县 县道
  • 简介: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2018年11月22日-24日,第十五届中国瑶族盘王节暨富川脐橙和文化旅游节在富江江畔富川县富阳镇举行。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富川脐橙 富川县 旅游节
  • 简介:我常常想起儿时故乡,想起故乡美丽迷人、多姿多彩夏夜。我故乡在越城岭余脉深处,是湘桂边界巍峨群山中一个偏僻、宁静、神奇侗族小山寨。一条小河劈开重重大山,从山深处蜿蜒而来,在寨子边绕了一个弯后便又朝前面的大山钻去。河岸上有一块稍平缓土地,四五十座侗家木楼便有序地在这里排列开来。数百年繁衍生息浸润了这里生活和文化,高大古老拦寨树环寨簇拥,被脚底磨得光滑圆润石板路透出古老神韵,鼓楼、风雨桥等斑驳沧桑建筑,散发出浓浓侗族文化气息。

  • 标签: 文化气息 故乡 风雨桥 侗族 大山 山寨
  • 简介:卡森·麦卡勒斯第三部小说《婚礼成员》被称为“内向性小说”,贯穿作品始终“厨房场景”似是“有力”佐证,而“蓝月亮”咖啡馆因游离于“厨房场景”之外和涉及敏感“性”话题,被当作“败笔”。然而,从空间叙事焦点转移来看,麦卡勒斯首先从厨房说起,继而聚焦于厨房之外“蓝月亮”咖啡馆,最后重归厨房。在由内及外,再由外向内空间转换中,厨房与“蓝月亮”这两个原本独立场所形成了一个有机空间整体,打破了文本封闭性。由此,这部小说将私密与公众、个人体验与公共事件结合起来。

  • 标签: 《婚礼的成员》 厨房 “蓝月亮” 空间
  • 简介: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傅光明先生、王秀涛先生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在这里向诸位朋友汇报并一起探讨、交流、学习与阅读钱锺书、杨绛两位先生作品心得和体会。

  • 标签: 钱锺书 杨绛 中国现代文学馆 哲人 超然 傅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