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文学主体论对个体主体性、文学的独立性、理论自性品格和文化民主观念等方面的强调表明其建构体现出了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倾向。基于对现代性的“生长”性质以及对文学主体论本身若干方面问题的思考,本文认为,文学主体性理诉求的价值具有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特征。确立中国状况下的现代性追求——从“年轻”到“成熟”——的理论架构,不仅是对文学主体论的价值诉求进行判断和认定的需要,在更为阔大的视域内它也表现出谋求、塑造与营构中国现代思想主体性身份的理论努力。

  • 标签: 文学主体性理论 现代性价值诉求 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 主体性身份
  • 简介:近年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备受关注。本文借用海曼的关系象似性理,将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理与隐喻相对应,对隐喻中体现的象似性阐释,旨在说明象似性与任意性共存于语言中,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 标签: 距离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 隐喻
  • 简介:<正>如果有人对“语言”和“造型”结合成一个词组感到奇怪,那是不足为怪的。不知道多长时间以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并列使用以表示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可谓艺术理论界的一种天经地义;长期并列使用的同时,则意味着“语言”和“造型”之间失去了相兼的可能。在许多美学教程看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区别是,前者直接诉诸人的想像,后者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这话没有说错,却也没有说完整。比

  • 标签: 造型艺术 造型功能 艺术理论 外观形态 表现性 物质材料
  • 简介:2009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钱》让二人转演员小沈阳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其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造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互明、明示与推理和最大关联、最佳关联——来解读小沈阳小品中的幽默,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观众理解其中的幽默提供了新的语言学视角。

  • 标签: 互明 关联理论 小沈阳
  • 简介: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受过系统的社会学训练的英国学者托尼·本尼特(TonyBennett)的学术研究显得别具一格。他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与各种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努力发展一种更加彻底的社会化和历史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倡导对文学/社会关系领域进行审美的理论分析,并指出与审美决裂的一系列概念、方法和程序。本文意欲对托尼·本尼特的这种文学的文学理论的贡献及其不足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

  • 标签: 文学理论 托尼 尼特 马克思主义文论 当代文化研究 后现代语境
  • 简介:当代文学呼唤什么?"呼唤"显然不只是因为缺失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因为本质性的东西的缺失,或者说魂灵的缺失,这才使得"呼唤"显得如此急迫,如此必需.

  • 标签: 差异性自由 招魂差异性 文学招魂
  • 简介:学术研究中理论很重要,在当今语言研究领域,语言理论的研究尤显重要.我们呼吁语言研究中的理论意识、问题意识、融通意识.融通,是多学科的综合和交叉,也包括汉语研究和外语研究的对接.事实上,无论是汉语研究还是外语研究,理论研究都亟待加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强化理论意识并不是说可以削弱对材料的重视程度.理论与材料二者本应互相“融通”:脱离材料的理论一定会站不住脚;没有理论的材料,即使堆砌得很多。

  • 标签: 语言学 文字 学术研究 问题意识 强化理论 材料
  • 简介:班宇小说之异军突起,首先是语言的胜利。班宇小说的语言有强劲的吸附力,从第一句便开始释放新鲜陌生感。我们经常读到一个相对年轻、有过婚史或者恋爱史但目前生活不大如意的沈阳男子,语速缓慢地自述。大多是短句子,如此坦率、简洁、直白,像洗去了一切附着物的石子,一颗一颗,历历可数,都是具体的存在。

  • 标签: 语言 附着物 小说
  • 简介:<正>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所塑造的形象、所表达的情感,都只能从词义、句法和语音中生成,在一定的语言行为中定型。不用说使用的语词不同,即使词序、声调、韵律、叙述方式稍有变化,作品所表达的意蕴就已不完全相同了。谁能说“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与“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所表达的意蕴是完全相同的?!

  • 标签: 文学语言 作家 研究文学 表现论 词义 文学作品
  • 简介:语言具有经济性,而语言的经济性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条件下产生的特殊语言变体,其经济性具有系列相关特征,如:模糊性、偏移性、潜显性、戏谑性。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分支,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应正视并合理利用。

  • 标签: 语言的经济性 网络语言 相关特征
  • 简介:自《普通语言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及其它相关研究资料译入国内后,重新阐释与检讨我们曾经所理解的索绪尔思想有重要意义.我们都知道,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外部事物是没有位置的,而在皮尔斯的逻辑符号学中,事物作为对象进入符号结构中①,做文学研究的瑞恰兹和奥格登的“语义三角”也有事物参照②。

  • 标签: 语言学 索绪尔 研究资料 符号结构 事物 符号学
  • 简介:"这是身体的秘密,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抒情年华》的作者潘婧在谈及性爱时,这样说.

  • 标签:
  • 简介:对2003年文学的不同评价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和上海社科院联合组织了一次对2003年文学的回顾和研讨.由于评价文学的视角和立场的差异,人们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认为文学越来越无离于现实,有的则认为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市场 大众文化 数字技术
  • 简介:重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成为学术生长点重读中国当代文学史逐渐成为重要的学术生长点。一些学者也以此建构起比较完整的重读思路。程光炜、李洁非在这方面相继完成了系列性的学术论文,引起人们关注。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动态 学术论文 重读 程光炜 李洁非
  • 简介:陈思和在《从“少年情怀”到“中年危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一文中,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比喻为一种生命形态的成长过程,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命线有点像人类的生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一个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与成熟的主题”,中国当代文学自“文革”后,进入到了中年期,“开始挣脱青春的朦胧枷锁,走向中年人的情怀了”。而“进入‘中年期’的文学的特征是以中年作家的创作为主体,作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和对社会的稳定看法。他们不再以理想主义为动力,而是沉入民间大地,履行独立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生命形态 中年人 成长过程 文学发展
  • 简介:近读铁凝的短篇小说《无忧之梦》(《河北文学》89.3)感觉上原是淡淡的。不久前却见到一篇对此小说的评论:《恋母情结:性欲的最初觉醒》(作者刘敏,载《文学自由谈》89.5)才知道这篇小说煞是了得,写的是一个成年女性和六岁玩童之间的“恋情”。老天!这样一篇花哨东西竟然滑过去了!

  • 标签: 铁凝 文学自由谈 恋母情结 夜路 心灵深处 弗洛依德
  • 简介:文学语言的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朱光潜曾谈到自己领悟语言节奏时的深刻感受:“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①所以,他强调:“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②读者欣赏文学作品,首先感触到的是语言的音韵、旋律和节奏,进而才会体味到文学语言特有的情趣、韵味、格调、色彩。好的文学语言,应该是音韵和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具有声情并茂之美。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节奏 自然节奏 文学评论 语音
  • 简介: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一定质的量如果超越临界的“度”,就会改变原来的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文学是一种语言表现,自然,在这个表现过程中也充满了辩证法。然而,由于作家们学识与功底的局限,偏爱与私好的反拨,往往在文学的表现上备受着痛苦、历尽磨难。于是,在这语言的炼狱之中,自然分化出两种类型:一类在重复中超越了自己,另

  • 标签: 质量互变规律 语言表现 活动变人形 布礼 冯骥才 螺旋式上升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在语言本体论方面的探索是“五四”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有些作家错误地理解了语言本体论的含义,以为语言可以作为文学的目的,作家通过语言的开掘就可以代替对生活的开掘,

  • 标签: 语言本体论 小说语言 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作家 “五四”
  • 简介:美学语言学是美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意在研究言语中的美。广告语言是现代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刺激消费的实用价值,又不乏引人注目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美学语言学这一新兴角度审视广告语言中的美学价值,窥视广告语言与民族文化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广告语言 美学语言学 言语求美律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