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正>暑假里,我和妈妈去上海看了世博会。真开心呀,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第一天刚到达世博园时,我们利用排队的时间研究了地图,决定一进去就先去泰国馆。安检时可细致了,不但包包要过机检查,还用一个仪器检查了我们身

  • 标签: 天刚 时间研究 博园 仪器检查 达世 时可
  • 简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复习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复习时教师注意力往往侧重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能力培养,容易疏忽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获取知识、习得能力的方法。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更是淡漠,甚至认为这是阅读课的任务。因此在复习题时要依据三维目标,以工具性目标为明线,以人文性目标为暗线,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人文目标。

  • 标签: 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 复习课
  • 简介:丹尼洛·契斯(DaniloKis,1935—1989)可以说是20世纪南斯拉夫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虽然小众,但是备受布罗茨基、昆德拉、桑塔格等大家的推崇。景凯旋先生曾在《地下——东欧萨米亚特随笔》中收录他的部分随笔。2014年,中信出版社也推出了契斯的三部小说。在此翻译的这篇随笔,译自桑塔格在契斯身后编选的《诗的人:随笔和访谈》一书。——译者手记

  • 标签: 纳博科夫 乡愁 中信出版社 南斯拉夫 20世纪 布罗茨基
  • 简介: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 标签: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 简介:@陆小枫S:#入生得一锦鲤足矣#来自@我才是正版河图家的正版清明的礼物,每封信都写得辣么深情,小编们要被感动哭了~尤其是字写得这么好看,是不是宇如其人哫……可惜某编今天竞然请假了@小小公子,最后一张图...就选择忽略。

  • 标签: 正版
  • 简介:小说的阅读,总是要先弄清楚作者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最后又是如何结局的。一般说来,时间是小说最重要的结构维度。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温说:"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的利用的。"

  • 标签: 苏童小说 空间叙事 鲍温 结构维度 秋仪 陈家花园
  • 简介:本文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出发,重新审视纳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在精神分析学中,"纯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同时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因此本文将围绕"纯真"这个概念,重新审视小说《洛丽塔》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悲剧命运。

  • 标签: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 纯真欲望 精神分析
  • 简介:刚刚22岁的李莹,新近出版了颇得津门文学圈内好评的,这使我有了一个新的感觉.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年龄之于文学,大概是20岁属于诗歌,30岁属于散文,40岁属于小说,50岁以后进入随笔和研究阶段.现在这些阶段的界限已经打乱.看来,写小说固然需要生活底蕴,但获得人生个人经验不一定要等到中年,只要具备了个性化的私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意识就可以把握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对此保持一种情趣盎然的阅读心态,也说明我们的心态还不算衰老.

  • 标签: 《高空弹跳》 李莹 生活体验 小说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 简介:<正>在学校的一块绿地上,又一场足球守门员选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的人热闹地争论着。"小明受伤了,能行吗?""我相信小明能行。""小明我支持你,加油!"站在小明后面的体育班长直着腰,好像心里也相信小明能行。就在这时,足球守门员选拔开始了,球员小亮在喊:"球来了。"这个球可真完美呀!踢的如闪电一样快,力道却好像火星撞地球,不愧是学校的王牌球员。

  • 标签: 可真 明受 折一 美术课 下都
  • 简介:中国最早涉及到山水画空间营造问题的画论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将大缩小,不失比例”的理论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以大观小”,是总结了唐宋以来山水画实践的一个理论概括。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解答了用不同视点作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透视方法在山水画中的灵活运用。

  • 标签: 山水画 空间艺术 《画山水序》 《梦溪笔谈》 空间营造 以大观小
  • 简介:空间与地方的二元关系是空间研究的永恒命题。在新媒介时代,新媒介的拟态文化重塑了空间与地方的关系。空间生产在遵循消费主义逻辑的同时,也激发出新的地方主义信仰。这一空间与地方的深刻矛盾通过粉丝文化、网络亚文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乃至网络恐怖主义等等多重面相彰显出来,制造了愈演愈烈的全球风险文化。当下,新媒介文化化解空间危机的努力主要围绕朴素的地方主义策略、El常的话语策略和超越的乌托邦策略展开。这提示我们通向“希望的空间”的道路。

  • 标签: 新媒介文化 空间生产 微文化 地方主义
  • 简介:研究一个画家作品背后的绘画理论,对于重新审视其作品,包括作品的创作手法及形式语言的运用等,都会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林风眠先生作为“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代表人物,其画作不但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养分,并且与中国传统的水墨和意境相结合。林风眠这种执著探求表现形式的背后,蕴涵着深厚的“道”家美学思想:以油画为主的绘画题材反映了人道主义精神,画面表现以一种平和发展的绵延方式进行,意中蕴理、理化于意。

  • 标签: 林风眠 哲学解析 艺术思想 博纳尔 生命 西方现代绘画
  • 简介:一、“100亿”年代的来临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的456部增幅达15%。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

  • 标签: 话语空间 2009年 症候 销售收入 国产电影 2010年
  • 简介:人体是一个奇异而复杂的机器,不仅自身互相协调,而且在血缘亲属之间都会有超越空间的信息传递,并发生奇妙的作用。现代科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场,场的强弱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场。就人体场而言,场不仅因人体而存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场与场的作用,便形成了信息传递。血缘愈近,信息愈强。

  • 标签: 生命信息 宇宙空间 信息传递 超越空间 现代科学 人体场
  • 简介:空间语言是现代陶瓷雕塑交流或沟通信息最基本、最普通的语言形式,本文从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形态、物理空间语言、心理空间语言和空间语言深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语言体系及其意义。

  • 标签: 现代陶瓷雕塑 空间语言
  • 简介:流动空间(spaceofflows)是美国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在1996年分析网络社会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从空间维度来认识电子传媒对都市和社会的深层影响。

  • 标签: 社会化生产 流动空间 卡斯特 阐释 当代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