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分析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必然性,提出了课程标准研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并从其研制的方向性、研制主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 标签: 思想政治学科 课程标准研制 核心素养
  • 简介:<正>1955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辆公共汽车上,42岁的黑人女裁缝罗莎·帕克斯在工作了一天后,坐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准备回家。她安静地坐在车厢中部的一个位置上,尽管前面还有很多空着的座位。因为她知道,像她这样的黑人妇女坐在前排的白人专座上是违反当地法律的。她虽然知道这样不公平,但她从没违犯过。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们获得自由了。但事实上,关于公民权利他们仍然只有梦想的份。南部联邦军事失利后抛出的《黑人行为法》又一次取消了黑人在法律上的权利,他们被禁止拥有选举权和成为人民公务员。社会上对黑人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一个农场主甚至说:“我的黑奴不适合拥有自由,因为如果他们犯了错,不会自愿接受鞭打的惩罚。”直到1866年,共和党人赢得大选时《黑人行为法》才被废除掉。宪法规定: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加入美国国籍的人都是美国公民,并且拥有选举权,以前的奴隶也一样。但是在美国南部的心脏城市,对黑人的压

  • 标签: 帕克斯 运动之母 行为法 自由之声 黑人妇女 共和党人
  • 简介:新诗开创伊始即将民间性作为自己追求的一个目标,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又为其彻底走向民间提供了一个契机,这一时期启动的诗歌民间运动最终促成了新诗创作民间格局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空前灾难震撼了诗人们的心灵,他们暂时捐弃前嫌,拿起诗的武器,和全国人民一道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洪流之中。因为抗战的需要,民间问题便再次被提到诗歌的议事日程。诗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间道路,表现了对民间形式的热情认同与对民间营养的高度热情。外部形势与诗人内在的双重需求共同拉开了诗风转变的大幕。

  • 标签: 中国新诗 民间化 运动 论略 抗日战争 新诗创作
  • 简介:大众是贯穿整个20世纪美术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思潮和运动,毛泽东在40年代对大众有这样的定义:“什么叫大众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这个定义体现了从左翼文艺到延安文艺一贯的意识形态特征,但实际上,大众的内涵还要丰富得多,它的存在根源、基本立场、政治内容、创作实践,以及它对流行的社会学话语的借用,无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

  • 标签: 大众化 文化反思 运动 美术 思想感情 文艺工作者
  • 简介:西方有句民谚说:到过一天的地方可以说上一辈子,住了一辈子的地方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我真是正好被其说中了。自己虽然是个英语盲,好在毕竟还是三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并住过一些时日。对美国也就有了些实实在在的印象。

  • 标签: 美国 印象 亲情 教育 纪念馆
  • 简介:〔编译者按〕:1960年美国影片《桃色公寓》在第33届奥斯卡领奖台上一举捧走五项金像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三个大项。这一情景同影片在1959年首映时评论界的反应形成强烈的反差。虽然影片放映之初就博得观众青睐,但正统、权威...

  • 标签: 巴克斯 谢尔 奥尔森 接电话 挂上电话 公寓楼
  • 简介: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从语言变革开始的,正是五四白话运动导致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迅速成功并使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而确立下来。语言即思想、思维、文化和精神,五四白话运动中形成的国语即现代汉语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规定了现代文学的现代特征。中国新诗在五四白话运动中诞生,因此五四新诗运动又被称为白话诗运动。但是需要明确,“文学的国语”和“国语的文学”是互动的,五四白话运动需要通过新的文学载体来显示自身现代转型的实绩,其成果是通过新文学经典作品最终予以确立和固化的,因此新文学运动的深入又推动了五四白话运动。五四先驱者鼓动的新诗运动本身是五四白话运动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在多个层面上推动五四白话运动健康发展。

  • 标签: 五四时期 白话运动 新诗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第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个时候,我在收音机中听到了关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电影《不屈不挠》的一些评论。有评论说:"伊斯特伍德用这样一部精彩的小成本电影解构了他在《肮脏的哈里》中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有可能,那不是"解构"一词首次出现在对于流行文化不经意的描述之中,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第一次碰到这个词。记得当时

  • 标签: 法国理论 理论美国
  • 简介:“法国理论”作为过去半个世纪里后现代话语的代表,它是“美国”的产物。其是耶非耶的战火从法国烧向美国,然后又烧回法国,应是意料中事。弗朗索瓦·库塞的《法国理论: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公司怎样改造了美国的知识生活》所勾勒的“法国理论”新大陆旅行踪迹,因此值得重视。库塞以1997年索卡尔和布里克蒙的《知识欺诈》为“法国理论”美国接受的转折点,可以见出科学与人文的纠葛始终是余波未消。但无论考究196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讨会,以及媒体在传播“法国理论”过程中的不朽功绩,甚或通过解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碰撞,深入探究“法国理论”背后的政治动因,均可见出“法国理论”在美国何以必走学院路线。

  • 标签: 知识欺诈 霍普金斯会议 罗特林奇 马克思的幽灵
  • 简介:贯穿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电影是什么”一直是困扰着许多电影理论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尝试为该问题提供一种回答.换言之,我将尝试捍卫关于运动图像这种东西所构成的类(theclass)的一个定义.我相信,电影属于这个类,并且,用它来给电影分类最恰当.我选择使用“运动图像”而非“电影”一词的原因将成为我接下来的论点。

  • 标签: 运动图像 定义 电影理论
  • 简介:“9·11”之后美国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从建筑工人到好莱坞总裁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尽管变化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人心有余悸。随着阿富汗一役的凯旋,反恐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其他人的生活渐趋正常,而好莱坞却不然。以悬念、刺激、暴力为支柱的好莱坞作出了一些心甘情愿的和并不十分。

  • 标签: 好莱坞 美国电影 暴力 悬念 阶段性 刺激
  • 简介:起源于18世纪末的美国乡村音乐在当代仍然流行。它是一种以率直简约、诚挚自然的语言讲述人类质朴情感的音乐。本文分别介绍了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及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音乐形式:主题内容、曲式结构特点、演唱风格特点、演唱形式以及伴奏乐器几个方面的内容。美国乡村音乐是从英国移民带入的民歌、民谣、舞曲和器乐曲中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受到了其它外来音乐的文化,尤其是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最终成为工业社会中最具生命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曲调朴实无华、伤感哀怨。

  • 标签: 美国 乡村音乐 形式 特点
  • 简介:  把女人比作花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年方破瓜(二八十六岁)的少女是在合苞欲放.到了十八、二十岁,正当青春鼎盛时期,花瓣片片怒放,清香四溢.到了徐娘半老之时,这花儿是欲谢未谢,犹有可观之处.……

  • 标签: 美国梦 苦菜花美国
  • 简介:<正>文学运动卷和文学理论卷,以两卷共一编的编撰形式,作为《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的首编,连同其他七个兄弟编:小说编、报告文学编、散文杂文编、诗歌编、戏剧编、民间文学编、外国人士作品编,合在一起,构成并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文学的基本内容和总体风貌.

  • 标签: 文学运动 中国解放区文学 文艺运动 《讲话》 文学理论 作家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流变的轨迹当中,1958年的民歌运动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历史事件.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作为群众性的、跃进的文艺运动,1958年的民歌创作与政治结盟,背离了文学启蒙的历史使命,导致了文学的迷失,因而应当否定.

  • 标签: 文学启蒙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艺运动 迷失 民歌创作 背离
  • 简介:摘要各级学校召开春季运动会,是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的助推器。春季运动会应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季节特点,把运动会办成一项开放的、全面的、趣味的,融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赛会。春季运动会可淡化“竞技体育”的色彩,突出参与性、技术性、趣味性和时效性。

  • 标签: 春季运动会 项目设置 创新 阳光体育 新兴项目 地方特色
  • 简介:举凡系列侦探小说或犯罪片,反面角色每集/片更换一个,而正面主角则是贯串系列片始终的,如此安排是为了晓喻世人:恶有恶报,邪不压正。这种因果报应的格局,长期以来,几乎已成惯例。但是美国女作家帕特里莎·海斯密斯以汤姆·里普利为主角的始创于1955年的系列小说却是例外。里普利是个聪明绝顶的“帅哥”,然而坏得不可救药,为了维系他那不道德的生活方式,机关算尽;他作恶多端却逍遥法外。本片以系列小说的第一集《天才里普利先生》为蓝本,演绎了男主角冒名富豪之子,不惜谋害对方,取而代之,周旋于上流社会。他的最终结局:物质上颇有“斩获”,精神上却处于孤独的深渊。该小说1960年曾被改编成电影《紫色正午》,由阿兰·德隆主演。1999年又由《英国病人》的编导安东尼·明奇勒再次改编成电影并亲自执导。本片荣获2000年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1999年版的电影由麦特·戴蒙主演。戴蒙曾主演《好人威尔·亨汀》,并因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1998年。担纲主演《天才里普利先生》一片时,戴蒙的身价已由1998年的30万美元跃升至500万美元,成为耀眼的新星。影片由当红女星格温尼丝·帕尔特罗饰演女主角玛姬·舍伍德,戏份颇重,出彩之处比比皆是。

  • 标签: 电影创作 雷迪 萨克斯管 休伯特 内景 格林
  • 简介:美国哥特式小说的前期主要是以庄园文学为主,通过渲染庄园封闭环境中的恐怖血腥气氛来表现庄园的黑暗;后期主要以英国哥特式小说为范例,并受18世纪末哥特式小说的分化演变(即分为恐怖哥特式和感伤哥特式两种)的影响,也相应呈现出这两种小说的分化趋势,但感伤哥特式小说逐渐成为美国哥特式小说的主流。本文探讨了美国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及发展。

  • 标签: 美国哥特式小说 清教 庄园制度
  • 简介:2015年11月,谭广超的诗集《圈地运动》列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我知道,这套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由专门设立的编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程序编选的青年作家作品集。是一项中国文学的“希望工程”,它着眼于文学青年,为取得优异创作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出版处女集。这套丛书每年度出版一套,自1994年至2016年,已经有193部青年作家的处女集入选并出版。谭广超的诗集《圈地运动》是由《作家》杂志社推荐上去的,经过专家的几番阅读、酝酿、评议,《圈地运动》最终在全国众多待选和入围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 标签: 圈地运动 中华文学基金会 作家出版社 中国作家协会 青年作家 “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