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尊敬的南帆老师:您好!《文艺争鸣》第6期刊发了杜书瀛先生的一篇文章——《文学可以定义吗,如何定义——兼论南帆、陶东风文学理论教材的功过是非》,不知您有否看到?杜先生对两部教材的反本质主义功绩赞誉有加,也批评您和陶东风教授追随乔纳森·卡勒,在界定文学时有主观随意的毛病。

  • 标签: 杜先生 文学传统 反本质主义 文学理论教材 卡勒 乔纳森
  • 简介:2015年,因缘际会,重新阅读或补读了现当代近百余位作家的代表作。这次收割式的阅读给我意外的感受是,不少作品虽然在某一时段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和关注,但是今天看来,却似乎有了“浅薄”的感觉。但是有一部小说却是我阅读中的例外。这部作品在当年,甚至在当下——依旧被文学界有意无意的忽视着。我们说有许多作品,忽视了也就忽视了,没有什么。但是有的作品,却是不能忽视的。你忽视了它,几乎就等于忽视了一个时期文学的真实高度。

  • 标签: 当代文学 盲点 作品 代表作 现当代 阅读
  • 简介:在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中,杨周翰堪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早年领衔主编《欧洲文学史》,对现代主义以前的欧洲文学有着总体的把握和精当的描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他步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并开始发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的论文。但他的研究并没有受到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而是强调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一定要有中国人的灵魂,也即从中国学者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文学;此外,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学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他也能自觉地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研究。即使在对国别文学——英国文学的研究中,他也始终贯穿着一种比较的视野和中国的理论视角。这些都是他能够赢得国际学界尊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并继承他留给我们的遗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杨周翰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的视野 中国的视角
  • 简介:中亚东干文学是国际汉学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中亚东干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它在阅读时具有中国汉语的语音特征,但不用中文书写。常文昌主编的《世界华语文学的“新大陆”:东干文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对这一特殊的分支给予了关注。

  • 标签: 东干文学 文学论 新大陆 语文学 文学研究 中亚
  • 简介:一、新生活元素与人性的变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与文学。不同的时代常常是与不同的人生场景、生活要素联系在一起的。当年,鲁迅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抓住了魏晋文人“喜欢空谈”“喜欢吃药”“大家饮酒”“居丧无礼”的生活特点,写出了那些人“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名士风度。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也曾专章论及“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

  • 标签: 生活要素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元素 文学 《李白与杜甫》 生活特点
  • 简介:《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TheNortonAnthologyofWorldLiterature)系列从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数百万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使用,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在现有诸多世界文学选集中占据权威地位。本文以2012年最新版《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若干以往版本。对其选用、译介、编排、解释世界文学作品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呈现其世界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世界文学是多元起源,其发展不是汇聚在一起的河流,而是多条线索的交织;世界文学的范围从西方拓展到全世界,从“名著”扩大到“代表性作品”,从纯文学作品延伸到思想文献、民间文学和大众作品。《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按“主题”划分教学模块,每个主题模块统领若干文本,增强了作品的关联性,而大量辅助性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标签: 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 世界文学理论 世界文学
  • 简介:2007年3月.44位用法语写作的作家联合签署“向法语‘世界文学’挺进”的宣言,宣布法语“世界文学”的诞生.激起各界对于法语图文学的重新审视。法语“世界文学”概念的出现,是对语言、文学和民族的再度深入诠释,还是新瓶装旧酒,只是简单的类型替换?本文从该宣言产生的背景出发,界定法语文学、法语世界文学、法语外国文学等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宣言和同名文集中所体现出的模糊性.解读法语文学“世界”视角下的中心偏移问题及难以避免的法国性.探讨文学整体统一化和多元化和谐共生的可能。法语“世界文学”应势而出,投石问路,它的理论依据、发展前景仍有待深研。

  • 标签: 法语“世界文学” 法语圈文学 全球化 中心多元化
  • 简介:主持人:程光炜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80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80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也就是,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初步性 文学化 南方文坛 程光炜
  • 简介:近年来学界在讨论世界文学时,习惯于将歌德的世界文学当做理念或文本来引用.却常常忽略了它首先是一个历史事件。歌德时代的德意志知识分子在建构民族国家受挫的情况下.发展出“文化民族”的集体认同,同时将世界主义精神视为民族优越性的体现。这种奇特的认同(一个体现着世界主义精神的文化民族)也存在于歌德的世界文学观中.反映出后者的复杂面相:被建构的“德国”支撑着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反过来,歌德的世界文学观也在对“德国”进行着意义的填充。但歌德并非民族主义者,而是一个精英主义者.他观察到大众趣味的低下.因此对已然借着市场和读者降世的世界文学频发警醒之语,并对由精英文学家们的团结和交流创造出来的世界文学抱有期许。

  • 标签: 歌德 世界文学 德意志 文化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精英主义
  • 简介:谈论世界文学通常总是以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为轴心,奥尔巴赫谈论世界文学同样如此。奥尔巴赫所作的诠释.有两点值得回味。其一是指向将来的世界文学危机意识。奥尔巴赫认为,由于世界的“标准化”发展趋势,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构想在将来势必会遭遇破灭的结局。其二是指向现在的“综合的世界文学文学”构想。奥尔巴赫指出.就世界文学现在的丰富状况而言.每住研究者都应当致力于发展一种综合的世界文学文学,从丰富庞杂的世界文学总体中找出一种富有启示意义的统一性.

  • 标签: 奥尔巴赫 歌德 世界文学 语文学
  • 简介:201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由美国耶鲁大学孙康宜和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领衔主编的两卷本《剑桥中国文学史》。该书中文译本也于2013年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翻译出版。《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国外迄今为止最新的一部中国文学通史,集合了西方汉学界众多学术名家,历经数年联合编纂而成。

  • 标签: 剑桥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编纂思想 解构主义 文化史 思维
  • 简介:近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成为众多学科门类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以“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俱在”(郑樵1894)而蔚成风气。严复的《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先河。此后,不同学科门类的学术史研究各领风骚.欣欣向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再次形成热潮,外国文学学术史、学科史研究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 标签: 学术史研究 近代中国 英国文学研究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国别文学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凌叔华、徐志摩、陈西滢、萧乾与以伍尔夫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意识流小说创作理念等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中国现代流散作家如何主动译介和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致力于参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建构,实践着一种中国式的世界文学交流途径和模式。从而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梳理了中国现代流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以及文化翻译、写作规范化在世界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学的输出起到启示作用。

  • 标签: 世界文学 流散文学 新月派 伍尔夫 文化翻译 意识流
  • 简介:高利克先生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50年比较文学研究的历程:从1964年第15届波尔多青年汉学家会议,到2013年在四川大学所做的比较文学理论问题演讲。文章重点回顾了他与同行们一起经历的事件,其中不乏著名学者,但其中不少人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中国比较文学史所忽视或遗忘。高利克先生生于1933年且生活在国外,有幸参与了9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4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他在斯洛伐克也组织召开过一些会议,并出席过在台湾地区、德国、新加坡举办的一些比较文学会议。本文也透过个人视角,回顾了一些对世界比较文学和中西比较文学均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包括韦勒克、艾田伯、雷马克、佛克玛、欧文·艾德礼、韦斯坦因、厄尔·迈纳、芳贺徹、李达三、杨周翰、乐黛云、曹顺庆、袁鹤翔等。

  • 标签: 马利安·高利克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中外比较文学知名学者
  • 简介:歌德的“世界文学”早已超越地域与时代的限制,为多民族、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公共话题和交流平台。但该术语在源语中的发生和嬗变过程,学界讨论甚少。本文试图以时代变迁为中心线索,介绍德语学界对“世界文学”的述思,梳理该理念在德语历史语境中的发生和衍变过程.辨析德语学者对建构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理论的思考。

  • 标签: 德语语境 学术史 世界文学
  • 简介:《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五卷)-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谢天振、许钧主编)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2010-2013)的最终成果——《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六卷本,申丹、王邦维总主编)其中之一,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译介 新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 国家社科基金
  • 简介:2016年6月6日,由吉林省文艺理论研究室、《文艺争鸣》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松苑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强化史料意识,助推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问题展开了研讨。《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主持了开幕式,

  • 标签: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历史化 文艺争鸣 史料研究
  • 简介:王有勇著《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一书,以历史为经,以众多阿拉伯文学批评家的代表作为纬,细致探究了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从贾希利叶到伊历8世纪.如何围绕诗歌的词语与意义、自然与雕饰、真实与虚构,以及诗歌与伦理、诗歌与宗教等关系。及其其中的传承与交融,以期揭开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的神秘面纱.带领中国读者走进色彩斑斓的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世界。

  • 标签: 古代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阿拉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文学批评家 中国读者
  • 简介:引言作为“火凤凰”丛书之一的《狱里狱外》是这样结尾的:我一生四次从监狱里走出来,都是处于风雨骤变的年代。一九三六年出狱,一年以后爆发了全面抗战;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二次出狱,正是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的翌日;一九四八年第三次出狱,一年以后国民党就在大陆垮台。

  • 标签: 文学创作 监狱 贾植芳 话语 人学 叙事
  • 简介: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批评家,杨晓帆对批评对象的选择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提起张承志的《心灵史》、路遥的《人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它们是男性的、政治的、社会的,值得被讨论却很难被辨明;提起《棋王》《你别无选择》,

  • 标签: 文学批评 历史难题 《你别无选择》 故事 个人 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