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它获得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但依然难掩其多舛的命运.这部小说发表于《十月》1981年第4、5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在单行本中,作者对原作作了数十处修改,其中有二、三十处是重要的修改.”在历经了两年的修改后,198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终于出版了第四次修订本.之所以用“终于”一词,是因为其批评、修改出版的过程之烦难,是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 标签: 《沉重的翅膀》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重读 抒情 理性 改革
  • 简介:2014年7月5日,“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第11届会员大会暨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第10届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炳辉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学术年会 上海市 学术研讨会 纪要 世界文学研究
  • 简介: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呈现了诸多沉默的人物形象。男性形象一反常规处于失语状态,根据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叙事学的叙述声音理论,作家谭恩美采用这一叙事策略,成功解构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书写传统。然而故事中的女性也依然沉默,不能大声呐喊,母女间也缺乏彼此的交流,沉默背后的原因则依旧是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男权文化的影响。谭恩美于沉默中寄托自己的期望,希冀华裔女性可以打破沉默,建构自己的话语权。

  • 标签: 谭恩美 《喜福会》 沉默 米歇尔·福柯 叙述声音
  • 简介:2014年9月18日—2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延边大学与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比较文学与中国:百年回顾与展望”。围绕这一主题,大会设定14个工作议题圆桌会议议题,具体为:(1)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普遍性与差异性: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与文化分野;(3)中国作家、批评家与世界文学;(4)汉学与国际中国人文研究;(5)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6)诗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7)比较文学、国别文学与世界文学;(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师资培养;(9)翻译与比较文学;(10)中韩文学及东北亚文学关系研究;(11)[圆桌[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12)[圆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3)[圆桌[文学符号学;(14)青年论坛。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学会 年会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简介:或许我们可以确定,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顾城(1956-1993)读过,并且十分熟悉《圣经》.显然,他还读过以《圣经》为主题的一些哲学、宗教、文学及批评方面的著作.在他短短的一生里,《圣经》是他在杀妻自戕前所读过的最后几本书之一.这些阅读体验,自然对他的文学创作,乃至世界观自然不无影响.

  • 标签: 《圣经》 《英儿》 顾城 文学创作 中国当代 阅读体验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文学致力于建构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道德化写作模式。这一道德化叙事的形成与特定社会时局的影响紧密相连,也离不开时代语境转换下社会大众潜意识的支持,同时透露出一代作家、批评家期望以文学担负起历史责任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这一写作模式的批评形成对改革文学的另一种"主流"评价,从而使改革文学显现出与时代"错位"的尴尬。这一现象正凸显了当代历史叙述的内在悖论冲突性难题。

  • 标签: 改革文学 道德化写作 新启蒙
  • 简介:无论读文章还是写文章,鄙人都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今年初在北京站的书摊上偶然看到前辈梁衡先生的《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急切地拿回来拜读。梁衡先生的确算是我的前辈,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在我的一个好朋友家里,就看到一本书的扉页上篆书刻成的大红印章,朋友告诉我,那是“梁衡藏书”,梁衡是他的亲舅舅。

  • 标签: 梁衡 作文 业余爱好者 中学生 北京站 文章
  • 简介:说到成都,记忆之门开启.最初,成都于我是一个女孩的形象.回到童年.那时,我正在上小学四五年级.有一天,班主任将一位陌生但大方的女孩带进教室,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新同学,刚从成都转学过来.那时,相对于江南,成都是那么的遥远,遥远,而又神秘,仿佛超越想象,仿佛属于另一个世界.我们只知道它是四川的首府,坐火车要几天几夜方能抵达.那么遥远的地方,一辈子都不见得有机会去,我们都如此想.而这个女孩的来临,顿时将成都拉近,并具体化为一个清纯而动人的形象.不得不承认,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她.她有好听的名字,身材匀称,皮肤特别白净,是那种透明的白.十岁光景,我哪里懂得什么身材方面的问题,就是觉得她好看,怎么看都好看.好几回,还在梦中见过她呢.当然,那时,这样的梦是不能透露给任何人的.否则,我的小男子汉形象就会受到毁坏.

  • 标签: 人的形象 成都 记忆 印象 味道 声音
  • 简介:本文以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马克·吐温的名著《竞选州长》中语言幽默为研究对象,分析幽默的生成机制。从文学角度社会角度出发分析了《竞选州长》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幽默 合作原则 关联理论 媒体
  • 简介:结合对照与分析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代表作品《白牙》与《野性的呼唤》,本文认为,杰克·伦敦在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有着别样理解,也就是说,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并不只是指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其实,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适应,即适应文明,而且在适应文明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有爱。

  • 标签: 适者生存 《野性的呼唤》《白牙》 文明 适应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提出"美学观点史学观点",它被中国马列文论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核心命题来对待,并被界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批评标准。尽管批评方法批评标准有一定关系,但二者在根本上还不是一回事。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命题很少出现在马恩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研究中,无论是在第二国际、俄苏,还是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中,这都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但这一命题在中国当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批评方法 批评标准 中国文论 文论界 美学观点
  • 简介:李健吾在《莫里哀喜剧》序言的开篇这样定位莫里哀:“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伟大创始人。”①但在法国的各种文学史著作中,都承认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

  • 标签: 古典主义 莫里哀 李健吾 喜剧 现实主义 代表作家
  • 简介:关于汉语的分期,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语言,尤其是汉语的发展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在语法上很少甚至没有爆发式的发展,所以想把一个时期的汉语与上一个时期或者下一个时期的汉语从语法上截然分开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这样,为了方便人们对汉语进行历时的断代的研究,就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来帮助我们对汉语进行分期。我们要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来分析各个时期语言的面貌。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近代汉语指代词·序》中说:“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以后分为两个时期”。目前学术界认同度较高的汉语史分期是:

  • 标签: 近代汉语 文学作品 语言现象 新生 唐代 词缀
  • 简介: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始终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忧虑。2013年10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当前文艺作品的价值观评价标准问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刚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40多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当前热议的文艺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在历史转折年代不同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勾连的社会文化图景,探讨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构科学、健康的文艺评价体系做出初步的探索。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文艺作品 评价体系 价值观念 标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简介:一个多年的新闻职业写手若是来了兴致,开始尝试文艺性散文写作,似有两种常见的结局,一是笔尖老是弯不过来,新闻腔难减,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终不成气候;另一种,文体的敏感性强,换笔神速,文字顿然轻灵,别开生面,给人的感觉仿佛向来就是写文艺散文的。韩晓露看来属于后一种。这有些不简单,更何况她读研的那会儿攻的是新闻专业,毫无旁骛。

  • 标签: 散文集 力量 新闻职业 散文写作 新闻专业 文艺性
  • 简介:一、引言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在死后其诗歌声望与日俱增。很多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诗人叶芝T.S.艾略特以及思想家弗莱都受到布莱克诗歌的吸引并且深受其影响。王佐良也指出"从思想、神话、象征、艺术韵律等手段去挖掘布莱克的诗歌是无穷尽的,

  • 标签: 布莱克 诗集 威廉 艺术 蒙太奇 T
  • 简介:2013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中国学者在该年度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包括译介。以下分别论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学者 中国化 译介
  • 简介:在中国众多的小说作家中,女作家毕淑敏可算是一位风格比较独特的作家——不是说她的小说写得多么好,而是因为她曾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因此,其作品所描写的,大多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或许是多数读者对医生医院并不真正了解的缘故,或许是毕淑敏在作品中总叙述治病救人的极端事例的缘故,或许因为其个别作品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缘故,总之,在一段时间内,毕淑敏还是赢得了不小的名声。

  • 标签: 小说创作 毕淑敏 《拯救乳房》 《血玲珑》 世界 小说作家
  • 简介:西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文化的交汇相融,使它有着跟东部文化截然不同的独特魅力。同时,西部文化又有着极强的封闭性,很难为外界所同化,差异性极大。西部民歌(如凉州贤孝)大手印文化分别代表了西部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当下关怀终极超越。贤孝文化代表了西部文化包罗万象的入世智慧,而大手印文化则完成了西部文化的超越。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体用.代表了西部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这两种文化思想融入了我的血液。渗透了我所向往的文学精神,供给了足以让我们灵魂安宁、大气、慈悲、和平、博爱的养分。

  • 标签: 西部文化 凉州贤孝 大手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