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从浩翰的书海中寻觅中国日语教育的进程与日语研究的踪迹,是一项既艰辛又有趣味和价值的工作.据杨守敬的中称,明朝时担任各国来华使节翻译的四夷馆,编撰了,作为培养翻译的教材.十三卷中就有,遗憾的是国内已无藏本.19世纪末,在中国全面效仿日本的热潮中,各地纷纷创办"东文学堂",设置日语课程,开中国日语教育之先河.倏忽之间,时光已过百年.中国的日语教育与研究,在坎坷和风雨中成长进步,经代代同人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日语口译学论稿》 中国 徐冰 文化内涵
  • 简介:笔者在此前的《自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中探讨了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与对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自他类别与体和态的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围绕自他类别与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的关联;以及自动词中的自发性动词与态的关联等问题对前文做了充实和补充。

  • 标签: 自动词 他动词 关联 对应 类别 区别
  • 简介: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个中外比较文学研讨会,与会者对中国中外比较文学的现状、发展、方法及研究生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笔者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然而,不经意中笔者产生了一个另类的想法,这就是在场的大多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或是不懂外文,或是不能用外文阅读原著,他们用作比较项的外国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经他人之手翻译出版的.对此,笔者产生了两个方面的质疑:

  • 标签: 得失 译诗 失真 文化 比较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作品
  • 简介:根据语法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日语词汇划分为自立词、机能辞和传统意义上的助词助动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这三类词汇之间不断发生着利互转化。其中,语法化现象较受关注,但是由助词助动词或是机能辞向自立词转化等其他可能性也不容忽视。本文重点考察日语词辞转化的各种可能性,力图揭示其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能辞的来源及其下位分类。

  • 标签: 语言演化 自立词 附属辞 机能辞 复合辞
  • 简介:本文考察析了日本神道的“多神信仰”、“氏神信仰”、“活神信仰”、重祭祀行为和现世主义五大性质特征,分析了它与日本人思维模式、价值观模式、行为模式及伦理取向的关系,从一个侧面阐明了造成日本“历史认识”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深层文化原因,为解读和洞悉日本及其在21世纪的人文走向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日本 神道信仰 “历史认识” 文化原因
  • 简介:南普陀寺译菜谱──谈翻译中的“求真”问题纪太平在风景秀丽的厦门大学校园旁,有一座在闽南地区十分有名的千方刹南省陀寺。南普陀寺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庄严雄伟的殿堂和依山面海的自然环境与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齐名,而且更以其精美的素菜吸引海内外广大游客。...

  • 标签: 菜谱 普陀 文学性语言 长生果 日本语言文化 命名者
  • 简介:日本俳句中的语法关系词除具有规定词与词的关系的功能外,还具有添加意义、增加表现力的功能,使得俳句更加含蓄和具有弹性。本文以助词为例,从语法层面探讨俳句的含蓄性,并为俳句翻译必须阐释提供证据。

  • 标签: 俳句 语法 助词 含蓄性 阐释
  • 简介: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后的“卜”──谈样态副词和象声副词的使用长春大学白晶说起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这实在是个令学习者头痛的问题。再加个“卜”就更增添了准确使用的难度。拟声拟态词后的“卜”何时加何时不加;何时又必须加、何时可加可不加,学习者如果找不到规...

  • 标签: 拟态词 日语拟声 学习者 样态 日汉辞典 日本语
  • 简介:人生■ノ一卜(人生随想录)三木清作胡俊,邹菊云泽幸福幸福常显露于外。如心情愉悦,举止谦恭,为人热情,胸怀宽广。正如不沤深藏于内心的幸福非真正孤独不在山林而在闹市,不在一己之中而在众人的恐怖”──并非物质的恐怖而是人间的恐怖。无论何种情感,当其表美感,...

  • 标签: 人生论 追求更高的目标 三木清 随想录 迥然不同 非物质
  • 简介:下面对一次助词与二次助词进行比较详尽的考察。众所周知,句子成立,必须是语言断止。即词在此处断止。所谓词断止,是指词汇的语言形态,只看词即可。但语法的语言状态通常必须表现出某

  • 标签: 终止形 格助词 宾位 补格 语言形态 文语
  • 简介:《怀风藻》是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成书于孝谦女帝天平胜宝三年(751),相当于我国唐玄宗天宝十年。编者辑录了近江朝(667—672)以来八十余年间、六十四人的诗作,计百二十首(轶四首);兼收作者小传九篇、诗序六篇;集前有序,概述前朝文运、编辑目的,题名等。因此,这部诗集诗文

  • 标签: 怀风藻 天平胜宝 奈良时代 诗序 文运 孝谦
  • 简介:格作为语法范畴之一,其概念最初产生于属于屈折型语言的希腊语和拉丁语之中,“格”译自于英语case,case来自拉丁语casus,而casus又译自于希腊语ptosis(倾斜、脱落)。(参见日本《国语学大词典》141页)本来,格是为了表示词的屈折变化(开始,适用范围既包括名词、形容词,也包括动词,后来只适用于名词)而设立的一个形态学上的语法术语。屈折语中的词与词的不同关系是靠

  • 标签: 格助词 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 句子成分 名词性词组 日本语教育
  • 简介:一、本居春庭的自他(动词)研究关于日语动词的自他问题,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开始研究。本居宣长的长子本居春庭是当时最优秀的语法学家。他于江户中期宝历十三年(1763年)生于伊势松吸。春庭十三岁时,父亲命他抄录贺茂真渊的《新学》,契冲的《万叶代匠记》,新井白石的《东音谱》等,培养了他的语学素养。二十岁时,记父亲《御国词活用抄》的笔记。后来专门研究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二十四岁前后,从事《古事记传》的

  • 标签: 自动词 日语动词 词汇意义 使役态 助动词 词组
  • 简介:小说是一门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它的目的就是用语言构筑一个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世界.通俗地说,就是要'讲故事'.既然讲故事,就有一个如何讲法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以下拟从日语小说的叙述与叙述观点、人称以及时态等角度,对日语小说的文体作一探讨.

  • 标签: 小说 虚构 讲故事 文体特征 通俗 叙述观点
  • 简介:日语从句的时态的用法不像单句那样单纯,它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既有主句的时态的影响,又有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时间的影响。这是一个相当复杂棘手的问题,其中尤以动词作谓语的从句最为复杂。本文就以动词从句为中心,从决定从句时态的视点入手,探讨一下这类从句时态的用法规律。

  • 标签: 日语 时态 语法 关系从句 决定从句 定语从句
  • 简介:索绪尔在(高名凯译1985,以下简称'普')中曾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语言是由对立构成的.他指出,'语言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完全以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p151).以后的语言学著作,对语言所具有的对立的一面论述较多.

  • 标签: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法 日语 索绪尔 革命性 简称
  • 简介:本文从疑问的本质特征出发,将疑问句中表达的“疑”分为三个阶段:①表示命题内容的疑;②表示受话者接纳与否的疑;③不存在疑的周边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对所谓的周边疑问句,如“意志疑问文”、“情报受容型疑问文”、“反语”、“のではなぃか”疑问句等进行了一些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指出在疑问和非疑问之间存在着不�

  • 标签: 日语疑问 疑问疑问
  • 简介:1.引言动词作为用言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活用形.然而动词在使用中无活用形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而且这种用法还呈现着发展的趋势.

  • 标签: 活用 动词 呈现 用法 例子 现象
  • 简介:我常常问新入学的学生:“你为什么要选择日语?”十之六七回答我:“日语里有汉字,不需要象英语那样死记硬背好几千单词。”事实上,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劲头大,不到一年半载就能连猜带蒙读懂日文报纸,嘴里也能脱口而出进行日常会话,成绩显著。可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不同了,至少有一半人发出感叹:“日语的汉字太难了,分不清哪是音读,哪是训读;日语的语法太难了,抓不住要领;敬语太复杂了,一说就出错;拟声·拟态词太多了,含义细腻,简直找不到适当的汉语来表达;外来语太

  • 标签: 日语 宝石 日本语 学日 拟声拟态词 外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