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清朝封禁东北之主旨是力图保持八旗的生活习俗骑射传统,将东北建设成为控驭全国的战略基地。为解决封禁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大批罪犯被遣戍东北,这种做法表面上封禁政策相悖,实质上封禁政策的战略意图殊途同归。遣戍罪犯为执行封禁政策提供了保障,同时也给东北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鉴于此,清朝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流放政策,减少或停止向东北遣戍流人,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东北开禁埋下了伏笔。

  • 标签: 清代 东北封禁 流人 流放政策
  • 简介:满族诗人杨子忱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身份认同,对满族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进行了诗性追忆。由满族记忆到社会书写,杨予忱完成了从“满族诗人”到“大道歌者”“时代诗人”的身份跨越。为民族、民生、社会与时代热情书写的同时,杨子忱不忘构建自己的心灵田园,以此作为沉淀生命情怀的“心灵文学史”。

  • 标签: 满族诗人 杨子忱 民族记忆 社会书写
  • 简介:满族萨满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满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科尔沁博满族萨满教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通过对科尔沁博满族萨满教祭祀、神职人员以及跳神治病等方面的比较,可发现科尔沁博满族萨满教各自都保留着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同时,科尔沁博满族萨满教同为萨满教,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它们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等诸多方面。

  • 标签: 科尔沁博 满族萨满教 祭祀
  • 简介:汉文《西厢记》有董西厢和王西厢之分,而王西厢亦有多种版本,其中金圣叹批注本最为流行。清康熙年间该本被译为满文,译本有两种,一种是仅译其中的曲文,名为《精译六才子词》;另一种是将科白和曲文全部译出,名为《满汉西厢记》。二书译者不同,翻译时间相差两年,将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标签: 精译六才子词 满汉西厢记 文本比较
  • 简介:清代,以敖拉·昌兴为代表的达斡尔族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促进了达斡尔书面语的形成。通过敖拉·昌兴《巡边诗》和达斡尔族英雄史诗《altangalburt》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达斡尔书面语比口语更加严谨、规范。达斡尔书面语形成是迭斡尔文化受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反映着清代达斡尔族文化发展轨迹。

  • 标签: 敖拉·昌兴 达斡尔 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