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围绕核心词汇,就相关的同义语素与非同义语素的取舍,就附加成分构词方式,以及使感词、分音词的构造等展开讨论,以展示晋语核心词汇的特征。提出了晋语核心词汇的特征最终取决于操本方言的居民在长达几千年里形成的造词意识和取料规则问题;又提出了晋语与官话之间的关系模式不宜定位于包容关系,而宜考虑为平行关系。这种平行关系可以追溯到商部落方言和周部落方言那里去。

  • 标签: 晋语 核心词汇 同义语素 造词意识 取料规则
  • 简介:不同的语言,词汇各有其特色,存在着差异.出现不同语言中此有彼无,此多彼少等复杂现象,形成双语教学中词汇的'空位'现象.但'空位'因它的显性程度不同而出现层次不同.本文以对外和对内汉语词汇教学为例进行研究,认为'空位'就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难点.并将词汇的'空位'分为表层'空位'、浅层'空位'和深层'空位'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指出'空位'的不同层次虽然不是绝对的难度的层次,但总的走向是一致的,'空位'层次越深,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越大.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教学 表层空位 浅层空位 深层空位 双语教学
  • 简介:回顾湘方言词汇研究中的词典词汇研究、单点词汇研究词汇比较研究词汇考释研究、方言词语与文化关系研究五个方面梳理湘方言词汇研究,并对已有成果进行综述和评价。

  • 标签: 湘方言 词汇 述评
  • 简介:基于笔者教授泰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经验以及在泰国某重点高校所收集的定量资料,通过严密的量表和统计探索汉语词汇学习任务价值和汉语词汇知识习得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汉语理解性词汇量和产出性词汇量与汉语词汇学习兴趣价值呈显著正相关,汉语词汇深度知识与汉语词汇学习兴趣价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效用价值呈显著负相关;(2)兴趣价值对汉语理解性词汇量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对汉语产出性词汇量没有显著预测作用,效用价值对汉语理解性词汇量和产出性词汇量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基于此,未来可以探索设置汉语词汇课程、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积极向学生说明词汇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来提升泰国学习者汉语词汇知识习得效果。

  • 标签: 任务价值 二语词汇知识 汉语词汇习得 泰国汉语学习者
  • 简介: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个散文家写过:——词汇就像货币,愈通用愈好,而且,它们也只有靠着习俗的批准才能流通、才有价值。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宁缺勿滥的——我宁愿去冒险私造国家货币,也不肯去私造国王陛下的英语(即地地道道的英语)。——作为一个作家,我竭力使用那些普普通通

  • 标签: 赫兹里特 语言 英国 散文 艺术风格
  • 简介:俄汉语“走行义”的词汇语义框架有明显的差异,这直接源于俄语是语义综合型语言,而汉语是语义分析型语言,表现在“走行义”方面,俄语是综合框架,其词化的语义参数多于汉语对应的词化参数,而汉语是分析框架,词化的语义参数相对较少。通过对俄汉语“走行义”词汇语义框架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两种语言在语义处理机制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语义参数及其组合方式的综合差别,词汇语义框架不同直接影响相关句法表达。

  • 标签: 走行义 词汇语义框架 词化模式 语义参数 函项 语义处理机制
  • 简介:同形词是一种客观存在,汉语词汇研究要关注同形词问题。相同的字形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代表不同的词,词汇研究应该打破字形的束缚,还语言以本来面目。

  • 标签: 汉语史 词汇史 同形词 文字
  • 简介:青海师范大学张成材教授所著《商州方言词汇研究》于2009年8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50年来搜集、调查和研究母语方言词汇的总集,是作者长期研究母语的重要成果。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商州方言词汇释义研究”,其中收录了商州方言词语一万余条,并对每条词语进行了翔实的注音、释义。

  • 标签: 人民出版社 商州方言 词汇研究 成材 青海师范大学 词汇释义
  • 简介:一《世说新语·栖逸》:“南阳翟道渊与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隐于寻阳。庾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翟秉志弥固。”文中“当世之务”的“当世”如何解,余嘉锡、徐震谔、杨勇三家注本均未作注,但各译注本则均有表述,许绍早《世说新语译注》云:“太尉庾亮曾劝说周子南关心当代的国家大事。”

  • 标签: 《世说新语译注》 笔记 词汇 国家大事 译注本 余嘉锡
  • 简介:本文运用词汇语法的操作原则把动词放在"把"字完整句(即N0W0把N1VWn)的框架里加以观察,指出对足句成分(Wi)的描写是汉语动词研究的核心.

  • 标签: 动词 现代汉语 词汇语法
  • 简介:近十多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进展,本文全面统计了2004至2016年发表在各类书刊上的论文,从词汇等级大纲、教材生词处理、词汇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及国别化词汇教学等四个方面评述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概况,总结了其成绩与不足,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标签: 词汇教学 词汇大纲 教材生词处理 教学方法和模式 国别化
  • 简介:语言演变中存在~种因结构省缩导致的词汇化,其类型约有近十种,往往形成跨层结构的双音虚词。文章通过分析“之后”等的形成过程,指出其词汇化是结构省缩的结果,并概括出了一些规律。结构省缩导致的结果本质上是成分序列本身表层的结构简化,最根本的动因是语言经济原则,机制主要有韵律和双音化、省缩内容的功能弱化消失、语义表达的焦点和重心所在以及特定的构式框架的压缩等。结构省缩与一部分词汇化的生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身可以说是一种推动或导致有些语言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 标签: 结构省缩 词汇化 表层结构简化 经济原则 机制
  • 简介: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玉”始终作为崇拜物而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玉”的道德象征意义为着眼点,从汉语构词、成语语义搭配、取名用字习俗这几个方面论述了汉语玉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标签: 汉语 词汇 玉文化 道德象征意义 人名 教学
  • 简介:通过对个案的现场考察、摄录观察等系列定性研究方法,对16名非汉字圈学生提取与书写心理词汇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发现初级水平的非汉字圈学生心理词汇的构建以名词为主;取词过程中高频字与低频字的笔画效应明显,十画以上、全包/半包围的字出现频率低、反应时长且出错率高。由此我们对教学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词汇特点有目的地进行网络式扩散性教学;教学中不要过于偏重特别难学难用的副词、介词。

  • 标签: 心理词汇 提取与书写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从加工机制的角度考察产出性词汇门槛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产出词汇和理解词汇在机制上有所不同。理解词汇时只需具备母语的语义知识,建立第二语言形式和母语语义的映射关系就可以实现。但产出词汇时必须具备第二语言的语义知识,此时学习者可能仅具备第二语言的词汇知识,也可能已经建立了第二语言形式和第二语言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一般来说,第二语言词汇的产出自动化依赖于被整合到心理词典中的词汇能力而不是词汇知识。然而,我们很难判定学习者是否已经建立第二语言形式和第二语言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这只能在口语表达中加以判断。

  • 标签: 理解机制 产出机制 产出性词汇门槛
  • 简介:杨同军著《语言接触和文化互动:汉译佛经词汇的生成与演变研究——以支谦译经复音词为中心》于2011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加工而成。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早期汉梵语言、文化接触与汉译佛经的出现”,第二章“支谦译经在汉译佛经史和汉语研究史上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支谦译经复音词的词汇构成”,第四章“支谦译经复音词的历史来源”。

  • 标签: 汉译佛经 语言接触 词汇构成 文化互动 出版 演变
  • 简介: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拓展──评《佛经释词》刘晓南古代汉语的研究通常是文言与古白话的研究。文言研究着力于上古的先秦两汉典范文言文,而古白话研究却致意于唐宋以降的俗文学及应用作品,这种通上古以解雅言,疏近古以推现代的传统,恰恰忽略了上古与近古承继交接的时...

  • 标签: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释词 新拓展 中古佛经 《诗词曲语辞汇释》
  • 简介:考查了汉语分级读物的词汇复现情况。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阅读册数和级别数的增加,词汇接触会出现累积效应。词汇的累积复现决定了读者不仅要持续阅读同一级别中的多册读物,也要按难易顺序逐级阅读。持续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词汇的接触面,还有利于多义词的深度重复接触。为了及时巩固生词,读者的阅读量和速度都需达到一定的要求。现有读物需要在容量、词汇复现的多样性以及故事可读性等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汉语 分级读物 词汇复现
  • 简介: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至于”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标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目前对“至于”的来源和演变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考察了上古汉语“至于”的用法和使用特点,以及其作为话题标记的句法、语义条件。对其来源和流变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和论证。

  • 标签: “至于” 话题标记 词汇化 标记化 汉语史
  • 简介:词汇选取是二语教材的重要内容。以往研究教材词汇选取有两点不足:不够全面系统;缺少定量研究。本文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以下6个维度对汉语教材的词汇选取进行系统考察:词语的地位与位置;词语数量;词语难度;母语者使用频率;词语本土性;文化词语。考察发现,不同编写者的汉语教材,国内国外同级同类教材,不同合作者的海外用教材,在上述各个维度都有明显差异;并对差异进行了合理解释。

  • 标签: 二语教材 词汇选取 难度等级 本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