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今天,当越来越多的读者甚至诗歌研究者声称自己读不懂诗歌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读者因种种原因远离诗歌而去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诗人直言“为少数人创作”、“我不需要读者”的时候,我们诗歌的审美观念确实面临着挑战。诗的本质是什么?诗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这些疑问无不需要我们做出回答。然而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回答,也确非易事。特别是对诗美的探究,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的,诗的美应体现在多方面,每位诗人、每一个诗评者和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诗美观。但我想,在今天,当越来越多的诗歌被读者读不懂的时候,当一些诗歌研究者甚至知名的诗学批评家都惊呼诗歌无法解读的时候,当诗歌已越来越远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对诗歌的平易美做些认识或者强调很有必要。

  • 标签: 诗歌 审美观念 研究者 读者 少数人 批评家
  • 简介: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并指明自己不用“美术”而用“美育”,乃是因为美育除了建筑、雕刻、图画等科外,还应列入音乐、文学。另外剧场与影戏院的管理、园林的点缀等等“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在所包”。①之后北大、清华等中国现代大学的国文系均开设有诗歌鉴赏与创作课程,

  • 标签: 美育 诗歌教学 北大 校长 课程 诗歌鉴赏
  • 简介:读者来信说他们读我的诗总感到很实在。若明确地设问,什么是诗歌的“实在性”?我想这样作答:诗歌的实在性的东西就是能使读者品选出诗人的“写景、叙事、表理、抒情、言志”这五味的诗品。现以

  • 标签: 诗歌作品 诗品 实在性 爱情 读者来信 抒情性
  • 简介:诗歌鉴赏是高考文学鉴赏的一个内容,年年都有,近年来比重有所增加,1999年又增添了新诗鉴赏的内容。掌握此类试题的设题思路和特点以提高同学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是复习迎考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来探讨一下此类题目的命题技巧。

  • 标签: 设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高考 语文 意象 解法
  • 简介:本文以诗歌押韵的客观现象为根据,试图从语音学原理上探讨现代汉语诗歌分韵的理论原则,对一些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出十七韵的韵目系统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分为十七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将十七韵与目前通行的十八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十八韵中e、o分韵,“翁”、“东”分韵不当。

  • 标签: 不同成分 音节 通押 韵母 声效应 不和谐
  • 简介:苏时学(1814-1873),字(学攴)元,号琴舫,又号爻山,晚年号猛陵山人,清代广西五挎厢登俊坊(今藤城镇)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举人,候选内阁中书。其诗集《宝墨楼诗册》部分收录在陈柱教授选编的《粤西十四家诗钞》当中,名列“粤西十四家”之一。

  • 标签: 诗歌艺术 山人 四家诗 诗集 简论 晚年
  • 简介:唐宋以来,中国山水画常在自然宁静的画面上点缀一两个樵子渔夫、牧童野老、文人雅士或羽客高僧,这类人物被画家叫做点景人物。点景人物尽管被画得很简很小,却是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从人物画中解放出来所取得的胜果。从美学的意义上看,点景人物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助于自然美的形象的充分刻画,有助于山水构图美的

  • 标签: 山水诗歌 自然美 唐宋 美学 点景 王维
  • 简介: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即诗人具体运用某些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写景状物。至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容易识别。下面结合具体的诗歌来赏析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 标签: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鉴赏 面结合 高考试题
  • 简介:当下诗歌在文体上的开放性有多种表现,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就是题材的开放性。其原因可从多种角度去探究,但在我看来,一是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文学艺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下诗歌在“写什么”上的自由度大大提升;同时.在西方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之下而催生出的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广泛地渗透到了文学艺术之中.以至于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线被消解了.

  • 标签: 开放性 诗歌题材 后现代主义文化 缺失 西方大众文化 文学艺术
  • 简介:列宁说:“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象‘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4页)列宁的这段话辩证地指出了“深流”与“泡沫”的关

  • 标签: 诗歌 意象 构思方法 减法 加法
  • 简介:本文从李金发的创作入手,评论了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李金发引进和创作的象征主义诗歌诗歌形式和诗歌意象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李金发 象征主义诗歌 历史地位
  • 简介:本文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虚静”与“空静”这两个相近范畴的联系与区别,并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勾勒出其间的发展变化,笔者又从禅学对古典美学的影响中来考察“空静’说的丰富内涵,尤其重在揭示它的创造性特征,指出在审美态度理论上对于“虚静”说的超越与发展.

  • 标签: 虚静 空静 审美态度 审美创造心理
  • 简介:中唐以降,在江南吴越一带的文壇上,就存在着活勤频繁的诗人群体,如“大厉江南诗人”、“吴中诗派”等。唐末,中原板荡,江南更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时局的动荡以及地域时史傅统的推动,促成了具有独特诗学追求的江南诗人群的形成。江南诗人群既浸染于晚唐诗壇普遍效法齐梁的风气,又善于从地域诗史传统中吸取养分,从而形成“奇峭”、“清丽”的诗风。进一步,诗人又按照自身的才性与思路进行更为“幽深孤峭、鞭辟入里”的诗学探索——在这种可贵的“试错”中,五代乃至宋诗的得失成败都透露出了一丝消息。通过封江南诗人群的诗学背景、师承关系、作品风格的考察,再以张为《诗人主客图》对唐末江南诗人群“群体身份”的体座作为佐证,本文还认为,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事后追忆”,杨慎作出的“学贾岛”的傅统诗史描述有必要用相当数量的“当时埸境”加以补充锐明。换言之,局外人的“事后追忆”与当事人的“当下思考”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可以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文学景观的丰富性。

  • 标签: 江南 唐末 诗风 遗忘 折中 诗歌
  • 简介:台湾的蒋经国基金会成立时,不少西方学者曾封其抱持保留态度,担心它的运作将受限于狭窄的意识形态格局,或听命于国民党、或鼓吹反共主羲及其他保守价值。但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揣测偏兄应当早已因基金会的实际表现一扫而空。

  • 标签: 儒家文化 中国学 学术精神 蒋经国基金会
  • 简介:春秋金文研究概况罗卫东大多数汉字史研究者以隶变作为古今文字的分界点,把汉字发展史分为古文字阶段、今文字阶段。人们一般又把古文字分为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还有的学者把古文字按时间顺序进行细分,如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把古文字分为四系:殷商系文...

  • 标签: 春秋金文 研究概况 古文字资料 殷周青铜器 商周金文 《殷周金文集成》
  • 简介:本文讨论东汉王充著《论衡》中具有结构特征的被动句式。主要为“於(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等几种。引例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论衡校释》。《论衡》中共出现被动句式163例,根据其结构形式,约可分为6种句式14种结构。下分述之...

  • 标签: 《论衡》 被动句式 施事宾语 “被”字 “见·动”式 被动式
  • 简介:<正>“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人们还不大熟悉。有人误认为“近代汉语”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汉语,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一时期的汉语,和它之前、之后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的一个阶段,应该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它的起讫。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的序中说:“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根据

  • 标签: 近代汉语词汇 近代汉语研究 汉语史 现代汉语 《中原音韵》 入声
  • 简介:<正>杨雄《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在于:扬雄用它记录了当时人民大众口里活的语言,并在搜集、核实大量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方言的语音和词汇进行系统描写,指出其异同,然后又将古语与今语对照,探讨其延续与变革。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的工作。本文拟据《方言》一书的材料,阐发《方言》在这两方面所蕴含的价值。

  • 标签: 《方言》 秦晋 三题 复音词 方言词 二字组
  • 简介:评《汉语俗字研究》蒋冀骋现代学者对俗字进行理论探讨的有蒋师云从先生的《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3期),谓之导夫先路,堪称确论,拙文《俗字研究》有所推衍,只能算是续貂。同门张涌泉君的《汉语俗字研究》①,规模宏大,论述精邃,是...

  • 标签: “■” 汉语俗字 龙龛手镜 《汉语大字典》 敦煌变文 敦煌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