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中原》与河南省境内中原方音的语音特点为对象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通过考察发现,《中原》声韵调三方面的语音特征基本上都保存在中原方音中,由此说明,以郑汴片方言为核心的中原方音是《中原》的语音基础。

  • 标签: 《中原音韵》 中原方音 语音基础
  • 简介:从诸宫调的用韵、元代北方方言区作家的用韵比较、元代时人的论述、元本中的异体字、与同期韵书的不同等几个方面力证"入派三声"是通语的实际反映.其中,元代笔记中的某些论述是笔者新发现的材料,可补前人论述.

  • 标签: 原音 元代 异体字
  • 简介:本文对前人确定《中原》基础方言的材料和研究方法作了梳理和评述,总结出条件内外原则、特征前后原则和语音层次原则三条原则,指出各家观点都没有严格贯彻这些原则,因此结论多是片面的。

  • 标签: 《中原音韵》 基础方言 方法
  • 简介:<正>元朝周德清的《中原》是汉语语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很好地记录了早期北方官话的面貌。砚在,研究《中原》的论文与专著已经出了不少了。应该说,有关《中原》音系的问题多数巳经研究清楚了。但是还有少数问题仍有待解决。这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原》的入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1)《中原》所记录的汉语(早期北方官话)还有没有入声?(2)如果还有入声,那么有几个入声?(3)既然还有入声,那么再进一步,当时的入声是怎样的读法?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但是我可能已经找到了这个复杂问题的正确的答案。

  • 标签: 中原音韵 入声字 方言 北方官话 襄垣 周德清
  • 简介:中原》揭示的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入声字归去声的音变现象,得到了近代汉语官话语音文献和现代官话方言的证实,这说明《中原》时代的共同语里平声已经分成阴、阳两调、全浊上声已变去声、全浊入声字已变阳平、次浊入声字已变去声。唯清入声字的归调不为多数官话方言证实,说明清入有其独特的性质,当是一个独立的声调。根据周德清及相关材料,《中原》时代共同语的声调有五个调类,相应的调值是阴平33、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清入24。

  • 标签: 中原音韵 声调 清入
  • 简介:中古的入声字。在《中原》(以下简称《中原》)里已经全部收入阴声部内。其中有部分入声字在《中原》里同时收在两个阴声韵类。比如来自中古“屋烛”韵的部分字,《中原》既收入“鱼模”韵,又收入“尤候”韵。来自中古“药译觉”三韵的部

  • 标签: 《中原音韵》 入声字 部分字 读书音 文言音 文白异读
  • 简介:全元曲入韵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而《中原》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朝鲜李朝中宗时代汉学家崔世珍,在他的《四声通解》中引述并以谚文译注了部分《中原》入声字音,这是目前所见最早对《中原》入声字拟音的语料。从中可推知在崔世珍心目中,《中原》的入声自成一类,且带有喉塞韵尾。这位16世纪语言学家的意见,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 标签: 《四声通解》 早期官话 《中原音韵》 人声
  • 简介:<正>清人讨论戏曲,今人研究周德清和《中原》,常常提到"北叶《中原》,南遵《洪武》"。但是,除了戏剧学界曾有人偶而涉及这个问题(叶长海1986,154—155页、252—253页),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研究,以至学术界不明其义,不知其源,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深入开展。"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本义,指的是演员演唱宾白的字音,北曲遵循《中原》,南曲遵循《洪武正韵》,但跟作家创作押韵选字无关,写曲押韵无论南曲北曲一律应遵《中原》。自清代开始,就有人以为这句话指的是南北曲押韵应该用南北不同的韵书,这就是不明其义。笔者另有《"北叶〈中原〉,南遵〈洪武〉"析义》(刊《〈中原

  • 标签: 中原音韵 南曲 沈宠绥 洪武 王骥德 南北曲
  • 简介: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 标签: 胶东方言 中原音韵 知庄章组 精组 层次
  • 简介:文章以《中原》知二庄、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山西方言知庄章声母的演变,认为:1.字音分合是讨论历史音变的关键,音位归纳则可以有多种方案;2.山西境内一半以上的方言点属于开口知二庄、知三章两分的昌徐型方言,它们是《中原》的直接发展,不可能是知庄章合一但与精组对立的北京型方言的后裔,更不可能由太原等知庄章精合一的方言发展而来;3.山西方言知庄章的演变涉及到4个发展阶段、上10种方向不同的变化。

  • 标签: 《中原音韵》 山西方言 知庄章 知二庄 知三章
  • 简介:中原》一处的“开合”问题──兼与王洁心先生商榷邓兴锋《中原·正语作词起例》论及北曲押韵规律,中云:“《广韵》入声缉至乏,《中原》无合口,派人三声亦然,切不可开合同押。”关于这里的“开会”以及与之相关的“合口”的含义,就笔者所见,目前大致...

  • 标签: 《中原音韵》 合口呼 开合 闭口音 周德清 《广韵》
  • 简介: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 标签: 葛天氏音乐 中原音乐 中原文化
  • 简介:近代汉语时期知组声母与照组声母合流的过程中,无[-i-]介音的知组二等与庄组合并,有[-i-]介音的知组三等与章组合并,结果出现诸如《中原》知庄章三组声母合流为一套而韵母分为两套,即知二庄组与知三章组对立的情况。现代北方官话知庄章声母音类分合与《中原》基本一致而声母却分为两套的情况是后来语音演变的结果,主要通过:(1)知三章组脱落[-i-]介音;(2)知三章组声母颚化;(3)知二庄组声母变读精组三种演变方式完成。

  • 标签: 《中原音韵》 知庄章 声母
  • 简介:历史语言学著作中所讲的音变方式主要是两种:合并(merger)与分化(split).其实王力还提到一种无变化的方式,我们称为直承式.以往都是用文字叙述说明音变方式,我们尝试采用数字对比表示法:“1对1”表示直承式,“1对2”表示分化式,“2对1”表示合并式,这种方法能更直观地说明问题.

  • 标签: 音变方式 直承式 分化式 合并式 数字对比法
  • 简介:小时候,大约是刚识字那会儿吧,母亲教我背过一首诗,好像是她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整个课文记不全了,但有些字句至今记忆犹新:"天上有个太阳神,地上有座北京城。毛主席站在天安门,金光闪闪万里红。金光照到草原上,花红草绿水清清。牛羊肥,马儿壮,牧民的生活向上升……"好家伙,金光照耀下,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鲜红灿烂,牛羊像云朵一样从天边飘来,这样的景象给我幼小的心灵送来一种全新的感觉,

  • 标签: 蒙古长调 小学课本 伊金霍洛 室韦镇 额尔古纳市 成吉思汗陵
  • 简介:我想了解这世界充满悬念的生活它击打我的心这是初次的感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