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在对汉语分期问题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意见,认为王力先生设立过渡阶段的方案是正确的,另外应该增加远古、近古两个时期。

  • 标签: 汉语史 过渡阶段 远古期 近古期
  • 简介:《剑桥英语》2002年1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巨著,其研究语言的独到的视角和多样的分析方法,最能启,迪我们汉语的研究,为汉语研究者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我们这里追踪其运用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对汉语历史上的性别变异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供方家讨论。……

  • 标签: 《剑桥英语史》 汉语史 性别 人称代词
  • 简介:汉语与汉藏语研究》是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每年二辑)。2017年创刊。该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发表关于汉语、汉藏语比较、传统小学、出土文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 标签: 汉藏语研究 汉语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语言学 简介 学术背景
  • 简介:<正>汉语发展的真正开山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汉语专著是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此书出版于1957年和1958年,分上中下三册。王先生这部书开创了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天地,大大拓展了汉语研究的视野,为汉语史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之作,《汉语史稿》也难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如绪论讲了汉语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以后三章却未能贯彻这一分期原则,语音讲了上古、中古,没有近代,便直接把《切韵》系统跟现代连接起来了;语法是以问题为纲,一个个从上

  • 标签: 汉语史 向熹 词汇史 语音史 汉语研究 语法史
  • 简介: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 标签: 中美建交前 美国 汉语教育 发展史
  • 简介:山西省社科院温朔彬、温端政著《汉语语汇研究》于2009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我国古代语汇研究概况”,第二章“20世纪初期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语汇研究”(分谚语、歇后语、成语和俗语研究等四节),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初期(50—60年代)的语汇研究”(分谚语、歇后语、成语、惯用语和语的综合性研究(“熟语”研究)等五节),

  • 标签: 研究史 语汇 出版 汉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 商务印书馆
  • 简介: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学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的《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的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的《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的音韵学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的儿化音,不但给儿音的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材料,同时在音韵学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史 十七世纪 语音现象 儿化音节 进步意义
  • 简介:<正>一种语言的语法学,一般都是从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然后逐步认清该语言的性质和特点,不断揭示其结构规律,并经过归纳整理和全面总结,才构成为科学的系统的。也就是说,要研究好某种语言的语法,必须对它的性质特点有所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语言特点认识得愈清楚,语法学就研究得愈好。世界上许多语言(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的语法研究,就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可是汉语的语法研究,却走的是与众不同的曲折道路。我国关于语法现象的分析是比较早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春秋》的注解中就有类似语法的分析,涉及到自动与他动、单数与多数、修饰成分等;汉魏时期,开始了对虚词以及句、读、顿的研究;唐宋以后,研究的领域更是扩及到了句式、省略、倒装、词语搭配等许多方面。应该说,这些分析研究都是符合汉语实际的,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但是,一则它们是分散的、零星的、不成系统的,二则它们只是训释经籍时顺便提及,属于训诂学的附庸,所以科学的语法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1898年《马氏文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正式创立,是《马氏文通》使汉语语法研究脱离了训诂国学的范围和影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法学作出了

  • 标签: 中国语法学 汉语特点 《马氏文通》 语法学史 汉语语法研究 语言事实
  • 简介:中华书局于2006年下半年出版汉语系列教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根据新形势下汉语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两部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突出了实用性、知识性、系统性和学术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 标签: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教材 出版 语系
  • 简介:本文以《初级汉语口语》、《汉语口语教程》、《汉语口语速成》为例,通过对这3部口语教材的课文编排方式、交际角色的编排的比较,分析了口语教材的课文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教材课文编排建议。

  • 标签: 口语教材 编排方式 交际角色 特点
  • 简介:汉语学》简评何九盈《汉语学》(许威汉著)是一部汉语通论性质的著作,全书40余万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早在30年代中期,王力先生写过一本《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为《汉语讲话》),内分绪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五章,全书只有五万余字。从...

  • 标签: 学习汉语 语学 汉语研究 中国语文 《说文》 框架结构
  • 简介: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与其他语言相通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对外治语教学与研究的特点就在于,既要注意研究汉语与其他语言共性的一面,更要重视研究汉语的特性,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认识汉语,使教学与研究有更明显的针对性。近些年来,一些语言理论和汉语本体的研究,为我们认识汉语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实证和依据。本文试图借鉴这些理论,从宏观上谈谈,如何依循汉语具象型,语义型的特征,确定对外治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并将这些系统一致的规律,贯穿在字,词,词组,语句,篇章等各教学环节中。

  • 标签: 汉语 特性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中少数几个官位较高的汉族作家之一,先后任过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弃官归隐达八年,其间朝廷曾七次征召,他都未再出。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朝廷任他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去救灾,他毅然复出。到职

  • 标签: 张养浩 监察御史 散曲家 济南人 双调 贯云石
  • 简介: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 标签: 存在句 目的物 参照物 语法语义 母语迁移
  • 简介:前报纸记者巴布·克里希纳·马哈尔詹现在的工作是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给中国游客当导游。他说,他可以一面当导游挣更多的钱,一面继续做自由作家。马哈尔詹解释说:“如果你懂汉语,就可以做口译或老师。水电工程等大项目全都包给了中国公司,因此需要口译。”德新社7月10日报道指出,马哈尔詹学说普通话的地方是比斯瓦语言学校,该校称汉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择。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华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