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在修改病旬练习中,赘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难点。他们常常弄不明白,为什么有的语义重复是错误的而有些又是正确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分清两个概念。即“羡和赘”。现代汉语语用中,羡与赘有一些牵扯不清的关系。从表达规范上看,前者是必要的重复,后者是不必要的重复。但从形式上看,羡与赘都有重复的词语,二者之间缺乏一个严格的分界,这也就是学生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两种现象以及提出对如何划界的一些看法。

  • 标签: 语义重复 现代汉语 表达规范 学生 练习
  • 简介:<正>主语和表语同形的判断句,由于在修辞上产生某种特殊的表达作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陈望道先生曾把这种修辞现象归入“复叠”修辞格。语法上最早注意到这种句式的大约是吕叔湘先生,他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曾作过一些有启发性的分析。然而,正式命名为“语”式,并从修辞特点方面专门作了论述的当推张弓先生。他给“语”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

  • 标签: 判断句 同语式 修辞特点 主语 老舍 吕叔湘
  • 简介:<正>自郭璞以来,谈美恶辞者甚多。其中不无可值得讨论之处。一“臭、祥”是美恶辞论者常用的例证,在他们看来,这些词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具有美恶褒贬相反的感情意义,而且分别与褒贬义相联系,还有两个一正一反相互对立的理性意义。郭璞所谓“诂训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即是此意。

  • 标签: 美恶同辞 感情意义 理性意义 语境 中性词 郭璞
  • 简介:在文化读书界,秋雨无疑已经成了“文化苦旅”的最佳形象体现者。毕竟早在十几年前,他就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开始了一个人的大地之旅和思想之旅,并很快掘取了梦想中的“第一桶金”,同时也与其他同行者首次拉开了前所未有的“距离”。

  • 标签: 余秋雨 《笛声何处》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散文
  • 简介: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有几句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毛泽东生前发表这首词时,“”用的是“”用的“馀”,1990年以来的毛泽东诗词版本和中学语文教材,一律改作了“”。是毛泽东用错了吗?

  • 标签: 中学语文 游泳 教材 版本 发表 毛泽东诗词
  • 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华的小说以先锋派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坛,并且以其语言的质朴简洁、幽默风趣、叙述态度的冷漠残忍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他小说的一大亮点、特色。

  • 标签: 余华 小说 语言
  • 简介:国务院第六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我们立即在部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并且组织全体官兵认真地学习了周总理关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和195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通过宣传教育和学习,我们部队的官兵都明确地认识到汉语

  • 标签: 学拼音 宣传教育 来学 促进作用 拼音字 扫除文盲
  • 简介:网友发起“华语世界文盲”评选,秋雨荣登“华语世界第一文盲”。秋雨“被文盲”的理由是,无病呻吟,追求空洞华丽的辞藻,失掉文人应有的民生情怀。显然,秋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无厘头式恶搞反映出一些网友对大师的不屑。

  • 标签: 余秋雨 文盲 苏轼 当代 无厘头 世界
  • 简介:沛,笔名横坚轩。男,1927年生于上海市。1950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本科毕业,抗美援朝参军。1965年转业返沪,在研究所工作。1987年退休,埋头书法。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国学师。

  • 标签: 中国书法 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 1950年 抗美援朝 上海市
  • 简介:<正>有关词义引申的类型,目前古汉语界从具体意义联系角度进行归纳研究的尚嫌不够,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并试图提出极引申之说。一、何谓极引申用今人的眼光看来,词义系统中同一极性的不同义类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共性意义联系。如“

  • 标签: 同极 “多” 古汉语 不同义 “大” 意义联系
  • 简介:作为90年代诗坛的一个现象,怒的诗歌是现代社会孤独者的内心独白,用写作的游戏解读着生活的荒谬与世界的本质。怒的创作既承接了80年代'朦胧诗'以来的汉语诗歌实验,又融合了90年代的时代语境。在语言和形式的实验上,他极尽所能地冲破既定的语言规范和文化背景,不断地颠覆着我们所熟知的语言形态,用不断探索的诗歌写作给这些固有的语言形态以别样的遐想空间与可能性。

  • 标签: 余怒 现代汉诗 写作 诗歌语言
  • 简介:利用经异译相互参校,是六朝就已开始运用的佛经研究方法。在今天的语言研究中,它对于考释词语、识别新的语法成分、管窥语言的发展和译经语言的复杂性、辨通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经异译的对比只是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必然性,一般来说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证据。

  • 标签: 汉译佛经 同经异译 比较 语言 价值
  • 简介:否定现象反映了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否定标记词在羡否定格式中不表示否定义,但是起到了强化否定和表达主观情态的功能。羡否定的存在具有理据性,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羡否定形成的动因和机制,认为它的形成动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与言语表达者的主观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羡否定的形成机制主要有语法化、词汇化、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

  • 标签: 羡余否定 认知参照点 语法化 概念叠加 构式整合
  • 简介:“已经”和“了。了。”都具有“实现体”标记功能。尽管“已经”与“了。了:”共现,会出现体标记功能羡,但它们并非句中的羡成分。“已经”与“了,”共现,“已经”凸显其强调的语气功能,从而使句子具有了一种“现时相关性”;“已经”的隐现往往会影响句子的基本语义和可接受度。尽管“已经”的功能蕴涵了“了。”的体标记功能,但“已经”独用会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已经”与“了:”共现,两者的基本功能互为羡,但“已经”独用也明显会受到节律和语体的限制。

  • 标签: 已经 了. 体标记 功能羡余
  • 简介:【教学创意】《汉家寨》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单元目标是“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鉴于文本意蕴与单元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确定:1.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言语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的意蕴。2.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

  • 标签: 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 散文欣赏 单元目标 文化素养
  • 简介:一尽管对汉语外来词的划界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但音译加汉语义素方式构成的词语为外来词却为各家公认的,因为它具有部分借音形式,是外来词的形式标记。我们注意到,刘正琰、高名凯等(1984)编撰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严格将收词范围限定在完全的音译词(loanwords)译音加表意成分的与半译音半译意的混合词(hybirdwords)以及直接借自日语的汉字词。

  • 标签: 《汉语外来词词典》 羡余现象 形式标记 收词范围 音译词 学术界
  • 简介:英国的成年人基本上不会说外语。仅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丢人,况且第二门语言对就业来说也并非必不可少。实际上,一些英国人对自己不懂其它语言还引以为豪,毕竟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说英语,不是吗?并不完全是这样。历届英国政府一直在竭力遏制A-level考生中学习二外人数持续下降的趋势。A—level也称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是英国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

  • 标签: 汉语教育 海外市场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
  • 简介: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象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象异字”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受”“导”“爰”、“韦”“围”“违”“卫”等“象异字”现象,同时探讨了“象异字”与“同形字”“一字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初文 同象异字 同形字
  • 简介:论段玉裁的“古异平入说”李文“古异平入说”是段玉裁古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无入声韵部与有入声韵部(主要指阳声韵与阴声韵)语音关系的一种描述。该学说对段氏十七部次第安排及古韵系统的建立均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

  • 标签: 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 入声韵部 阴阳对转 数韵共一入 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