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由陶慕宁先生校注、宁宗一先生审定的《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有不少注释,其中有一些注释,我们有不同看法。如下面的“玉箸”:

  • 标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金瓶梅词话》 道家 注释
  • 简介:篇功能是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重要功能。基于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篇功能主要有5种:话题功能、信息来源功能、推论功能、阐发功能、注释功能。其中一些类型的言说类话语标记在篇功能上既有相同点也存有差异,极容易混淆。

  • 标签: 言说类话语标记 语篇功能 话题功能 阐发功能
  • 简介:在回顾国内外偏误来源分类的基础上,考察当下偏误来源研究的得失,为偏误来源重新分类。首先分出语言学和教育学两大来源;其次,前者的下位类分为际迁移和内泛化,后者则分为交际策略、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大类内部的下位分类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两大类之间则是交叉关系;再次,自发性偏误和诱发性偏误是对教育学来源的另一个角度的分类,因此它们与际/内迁移之间也是交叉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需要的角度进行考察,不必做貌似全面的空泛议论。

  • 标签: 中介语 偏误来源 分类
  • 简介:文章认为,句法结构整体与其直接成分是否属于同一形式类不能作为识别向心结构的依据,识别向心结构应该用替换的方法。汉语的体词和谓词虽属于不同形式类,但两种形式类的部分成员之间仍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所以部分谓词可以充当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部分体词可以充当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在语言层面上实词都有指称功能,话语层面上的指称功能是语言层面指称功能的实现,所以谓词在话语中也可以用来指称,可以作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这本书的出版”与其中心“出版”有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符合向心结构的构成条件,因而可以理解。

  • 标签: 向心结构 体词 谓词 语法功能 指称 述谓
  • 简介:多样性和层次性是汉语中介语料库建设的重要方面。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文本产出者属性、文本属性、文本类型以及文本的时间跨度上;层次性可分为形式的层次性和功能的层次性,形式的层次性又分为文本所反映的学习者中介水平的层次性及文本处理的层次性,功能的层次性又有语料库的专用性和通用性之分。汉语中介语料库建设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从一维到多维再到立体的建设需求,并为中介对比分析提供丰富的角度和数据。

  • 标签: 中介语语料库 多样性 层次性 中介语对比分析法
  • 简介:汉语的“N的V”难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却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N的V”的篇性,误将一个篇问题当成是一个句法问题来研究。虽然也有学者很早就发现“N的V”的篇回指功能,可惜没有抓住这一点深入地挖掘下去。其实,“回指”是解决“N的V”一切问题的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N的V”回指对象的事件性中推知“N的V”的事件性,进而得出V的事件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很自然得到这样的结论:“N的V”中的V是一个动词,但与普通动词不同:此时的V是一个指代用法,指代的是“V事件”。有了这一结论,“向心结构”难题就不再是难题,由此衍生出的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 标签: 回指 事件性 “向心结构”难题
  • 简介:以10-14世纪Et本汉文作品的语料为例,从汉字构形角度对其中的一些疑难字作了考辨与梳理。

  • 标签: 日本汉文文献 俗字 构件 考释
  • 简介:研究针对汉语(二)教学会话体语料语义功能的检索需求,基于汉语国际教育动态语料库,探讨了一种语料库语言信息标注框架。围绕日常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以及教学范围,提出19类对答结构,刻画了引发与应答语的基本形式。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答结构的自动识别算法研究,选取问候、感谢、祝贺、赞扬、介绍5个类别进行试验,实验测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对答结构的标注框架对于会话体语料相关表达式的抽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动识别算法可用于语言信息的自动抽取以及语料库扩展应用软件研发等。

  • 标签: 汉语二语教学 标注框架 对答结构 语义功能 自动识别
  • 简介:制约疑问词提升的领属原则在汉语论元型、附加型以及副词型疑问句中的可及性会因母语类型学特征差异而有所不同。基于多元方差分析的实证结果对此予以确认:日韩组在四类测试句型上均呈现出完全可及的态势,俄英组在附加型测试句方面的表现可视为部分可及,而法阿组和俄英组在副词型测试句方面表现出完全不可及的特点。研究的启示在于:中介语法的确有可能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知识系统,但其系统性会因母语类型学特征、二输入方式等习得因素的多重影响而呈现在不同句法结构的不同层面。未来的中介理论构建理应把如何整合不同层面的系统性作为研究的重点。

  • 标签: 中介语 移位岛 疑问词 特征组合 领属原则 类型学特征
  • 简介:采用词汇联想方法考察了澳大利亚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关联特征。结果显示,汉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心理词汇都是以语义关联为主。其中,聚合关联在母语者和中级水平学习者心理词汇中占主导地位。而初级学习者的聚合和组合关联比例相当。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关联模式越来越接近母语者。和英语学习者相比,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关联有其独特的一面,比如基于汉字字形的关联多于基于字音的关联,而且,块形式的关联较多。最后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词汇习得与教学的启示。

  • 标签: 心理词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词汇关联 反应类型
  • 简介:在语文教育的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而为大学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找到语文教育语境下的出路。文章即从大学思政教育存在的具体困境出发进行分析,接着指出语文教育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能够起到的具体作用,最后对从语文教育语境的角度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出路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大学语文 语文教育 思政教育
  • 简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巴西华文教育的办学形式、经营主体、教学类型、学生构成、师资力量、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目前巴西华文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是私立中文补习学校,经营主体主要是私人办学和团体办学,教学类型是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教学。其中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较复杂。巴西华文师资趋向年轻化和专业化,教材使用分为大陆和台湾出版。提高中文地位、办学正规化、师资专业化、引进评估考试等是巴西华文教育的方向。

  • 标签: 巴西 华文教育 调查 对策
  • 简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therLanguages,简称MTCSOL)专业学位。本文认为,MTCSOL的教学信念,是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解和看法,并且确信这些认知是恰当的,确信教学中的某些操作和教法是有效的。MTCSOL的专业发展信念,是对从事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者主要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理解和看法,并且在专业学习阶段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着力学习和发展有关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教学信念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什么样的教学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专业发展信念。专业发展信念影响着教师知识、能力和自身素养体系的构成,进而影响其教学的取向和重点、质量与得失。本文重点讨论了教学信念的内涵与作用,例示了MTCSOL所应具有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教学信念 专业发展信念
  • 简介: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汉语国际推广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国家也趁热打铁,积极在国际上大力宣传推广汉语。在汉语推广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不禁对汉语推广的“推广”及汉推基地中的“基地”两个词的英文翻译进行思考,究竟哪种翻译能够正确表达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的真实意图。本文从国家汉语推广的意图和意义出发,借助中英文词典和网络查询来讨论“推广”和“基地”的英文翻译,力求能够表情达意,准确表达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 标签: 汉语推广 基地 中心 中英文
  • 简介: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也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大学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中国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倡导道德人格培养与知识文化教育的统一;倡导技能技艺培养与审美艺术教育相协调;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这与通识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

  • 标签: 通识教育 大学理念 写作课程 道德人格培养 体系 审美艺术教育
  • 简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个主题在理论上其实无须论证。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片古老国度,上下五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里,体现在言谈举止间。然而,与"独尊儒术"的年代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必然要求当代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之所以

  • 标签: 传统文化 传统现代 教材编排
  • 简介: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包含教育对象的本土化、教育内容的本土化、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和教学人员的本土化。教学人员即师资的本土化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土化的师资既包括本土师资,也包括外来师资。本土化师资的培养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域内培养模式和域外培养模式。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上述两种模式正呈现出日益融通的迹象。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 师资 本土化 内涵 模式
  • 简介: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业能力的基础,相关的培养工作应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突破培养瓶颈的建议: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相衔接;2)专业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须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重视对过程的解析,以团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3)通过训练课程与学生见习活动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调研、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4)建立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岗前培训、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师的海内外汉语教学经验提出硬性要求;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实践需要,规划好与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相适应的"MTCSOL研究生专业课题指南",为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提供完整的参考框架;6)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档案袋评价体系,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论文还对课程教学、见习实习和档案袋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做出了论述和说明。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问题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 专业实践
  • 简介:2015年11月7~8日,"第二届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行。秉承首届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文会友"的精神,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6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华文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7日上午,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学楼六楼活动中心举行开幕式。

  • 标签: 华文教育 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 以文会友 林如 泰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