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语言与文字是文化的内在肌理和人类思维的模式化表现,因此也是符号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汉字是中国文化思维深层结构的体现,而其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对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如理据性与任意性、意象性等等都提出了新的解释要求。本辑刊于第5辑发表了孟华教授的《论造词与类文字》一文,该文从汉字能指和所指的类文字性出发,论证了类文字符号的基本特质,引起了读者对汉字符号学的极大兴趣。因此,本辑特地向台湾大学中文系的丁亮教授约稿,征得《汉字符号学初探》一文,以飨读者。

  • 标签: 编者按 符号学研究 文字符号 深层结构 文化思维 人类思维
  • 简介:在当今符号学界,翁贝托·艾柯(UmbertoEco)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艾柯的符号学研究广博精深,在一般符号学理论、文化符号学研究、建筑符号学、符号阐释学方面都颇有建树。他辉煌的学术生涯始于意大利的都灵大学:在他的导师、著名的美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路易斯·帕莱松(LuigiPareyson)的指导下,艾柯致力于对中世纪符号学的研究,

  • 标签: 编者按 符号学研究 符号学理论 学术生涯 存在主义 艾柯
  • 简介:“游戏”乃是一种古老的现象,一种与人类共生共存的事实。严格而言,没有游戏的生存,就不是人类的生存。

  • 标签: 编者按 共生共存 游戏 人类
  • 简介:时至今日,语言学与符号学之间的关系,已不必任何人来重复。虽然今天的符号学帝国已经几乎覆盖了人类经验的全部土地,虽然人们的视域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吉凶莫辨的符号事件,语言仍然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文明之所以是文明的首要标记。无论技术可以带给人们多少新的色彩、新的图像、新的媒介极其综合,解释这些色彩、图像、媒介以及信息的权柄,仍然归于语言,归于人类借以思考、交流,并且确立自身的规则集合。

  • 标签: 编者按 符号学 语言学 人类 文明 色彩
  • 简介:对于国内学界而言,“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理论模式是令人颇感陌生,同时又充满诱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符号学的理论批判与借鉴,构成了其作为一种学科领域的基本维度与方法。尽管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MarxistSemiotics)是否能够被冠以“学”(discipline)的名号认为尚有争议,但事实上,这一概念在国际学界却算不得罕见,只是在国内学术语境中尚未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而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编者按 符号学 基本维度 “学” 国内
  • 简介: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今日的符号学运动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资源。面对先人留下的灿若星河的思想财富,我们组织了这个“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专辑”,试图运用现代学理从新的角度窥探其运作方式和复杂独特的表意机制。虽然对于渊博浩瀚的文化资源来说,这只是一种微薄的努力与试验,

  • 标签: 编者按 中国传统 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 表意机制 符号学
  • 简介:摘要本班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班级的后进生有许多共性。本文主要利用“纵向研究法”分析了班级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并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转化工作的一些策略,从而实现其健康成长。

  • 标签: 纵向研究法 留守儿童 后进生转化
  • 简介:读了李海民同志的文章《涌——一种修辞新格新探》(见《修辞学习》1990年第1期),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求教诸位。李海民同志称“把众多的人物、事象排列一起,织成了超常规的并列”为“一种新颖的修辞方法”,“姑且称之为‘涌’”。他列举了王蒙的《海的梦》、《布礼》,刘心武的《银河》等一些作品为例,证明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李海珉同志所说的并非什么“新颖的修辞方法”,其实这是一种早已出现的创作方法,是意识流的创作方法。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及后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盛行于本世纪二十一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 标签: 意识流 同志 李海 《修辞学习》 创作方法 修辞方法
  • 简介: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复句来表达,这不同形式的复句可相互变换。这种变换可分为同型变换和异型变换两种。

  • 标签: 假设复句 同形 语言学 词义
  • 简介:本文采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以普通话选择问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句调域、词调域的音高跨度、上/下线的分布位置及语调起伏度的音高表现,并和陈述句对比。研究发现:选择问句的句调域比陈述句宽;强调焦点“A还是B”的疑问形式是全部词调域中域宽最大的,显著大于自然焦点的陈述句,起伏表现明显,起着传达疑问信息的主要作用,且焦点A的音高跨度和上线的分布值大于焦点B。另外,调域中线的起伏表明选择问句除疑问形式外,整体呈现出和陈述句相同的音高下倾模式。

  • 标签: 选择问句 语调格局 句调域 词调域 起伏度
  • 简介:本文通过藏缅语与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比较,指出在句法结构的共时平面上二者同中有异,在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上二者的演变链大致相同。从藏缅语反观汉语,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演变链应该可以再向前延伸,其初始形式是无标记的选择问句和无标记的正反问句。如果将汉语方言纳入研究视野,则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演变链还可以向后延伸,有可能发展出重叠问句。制约选择疑问句句法结构演变的因素是语言类型的特点和各个语言系统的特点。

  • 标签: 藏缅语 汉语 选择疑问句
  • 简介:本文认为汉字应用“繁、简二元并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当前要立足于这一现实,进一步明确汉字规范的指导思想,确立汉字规范的整体观和大视野,在稳定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审慎选择汉字规范的路径,处理好《规范汉字表》研制的有关重要问题。

  • 标签: 汉字规范 简二元并存 规范汉字表
  • 简介:[+可变]和[+可控]是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的核心语义特征,二者缺一不可。[+可翊这一特征可用“变+形容词+了”格式检验,[+可控]用“形容词+(一)点儿”或“别+形容词+了”检验。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还受到音节数量、使用频率、词汇独立程度、与动词的组配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形容词内部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有层次性,语义上呈现出的动态性也较弱。

  • 标签: 形容词 结果补语 弱动态 他控
  • 简介:人类在生成语句或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共同采用的基本策略之一是“合并”操作。而词语之间在语义属性上的兼容与否是合并操作能否成功的关键。词语的语义属性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知识。因此,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也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认知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语言学的一项基础建设就在于详尽描写人类认知世界的知识,建立语言“知识库”是语言学建设艰巨而又不可忽略的任务。

  • 标签: 语句生成 语句理解 词汇语义选择 合并操作
  • 简介:多义动词的处理是词义自动标注的重点、难点,在组合关系中基于选择限制产生的搭配特征是词义自动标注的主要依据。论文对903个多义动词在真实语境中的分布、组合、搭配进行分析,讨论了多义动词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识别条件与方法。第一章对选题的基础理论"义项形式论"和核心概念"区别性形式特征"进行了阐释。机器处理语言具有重形式的特点,义项形式特征指义项在具体语境使用中呈现出来的有规律,能够加以归类、概括,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标志物(以语义搭配为主),

  • 标签: 选择限制 自动标注 计算机环境 真实语境 组合关系 形式特征
  • 简介:土家语句子中的语流变调现象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详细描写,分别从发生变调的语音条件和成分类别进行分析,归纳了句子语流变调的规律,提出土家语句子中的语流变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在同样的语音条件下,语流变调现象不是强制性的,而同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有密切联系.在对选择性的语法依据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指出语音形式同语法系统和句子的表述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选择性变调既是一种语音现象,又是一种语法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句子的选择性语流变调,对于全面了解土家语的语音特点、深入分析语法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土家语 语流变调 语音和语法的联系
  • 简介:"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 标签: “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 简介:频率副词"总(是)"与"老(是)"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老(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这种差异是由"老(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比"总(是)"更容易主观化造成的.本文还比较了二者在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方面体现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并讨论了它们与其他副词共现能力的差异,以及句式、语体因表意重点的不同而引起的对二者的选择差异.

  • 标签: 语用功能 差异 频率副词 语体 表意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