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主动补旁格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格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旁格范式---主动补旁格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旁格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旁格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 标签: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 简介:本文将巴尔特的“中性”概念改造为“二元对立项的中间状态和消解方式”,并将这个概念运用于汉字符号的分析,指出汉字具有类符号、类文字的中性特征。本文还通过图文关系的“离心化”和“向心化”两种中性化类文字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释了汉字中隐含的与西方符号学不同的理论范式,并预示了这种“中性”符号学范式的现代意义。

  • 标签: 中性 类符号 类文字 极性符号 成像文本 中性符号学
  • 简介:语言腐败是话语主体在重构事件的过程中滥用话语权而产生的一种语用现象。人类叙事的六类范式:①A=B;②AB;③BA;④A∩B≠Ф;⑤A∩B=Ф;⑥A=Ф,B≠Ф中,(2)(3)(4)(5)(6)式都可能孳生语言腐败。我们判断语言腐败的标准是:1.话语主体已知话语事件与原事件不一致;2.话语行为受利益驱动。语言腐败以两类语词(句)来表征:一是与现实表征不相符的褒贬词语;二是放弃明晰的语言表达式而选用模糊的表述法。这两类语言表征与修辞学界提及的“易色”及委婉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语用结果为导致话语事件模糊不清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其语用目的为实现话语主体及其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

  • 标签: 语言腐败 叙事 话语权 语言表征 易色 模糊表述法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现代生活、生产方式及学习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学领域,也深受影响并产生深刻变化。中国外语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教学范式,即从原来“课本、黑板、粉笔加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到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范式上来。技术范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设备和能力的更新,更是一种意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 标签: 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 范式转换
  • 简介:1引言语言理论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引领语言研究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核心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一百年左右,还有很多语言事实没有描写清楚,理论概括的条件还不太成熟,再加受乾嘉学派的影响不重视理论研究,而某些青年人把玩弄术语当作理论研究又败坏了理论研究的名声,因此理论研究在中国就一直处在受压抑的不正常状态,

  • 标签: 语言理论研究 语言研究 组成部分 语言事实 乾嘉学派 青年人
  • 简介:空间批评作为对从空间维度出发的文学批评的“家族相似”式概括,所涵盖的诸多批评形态庞杂而且差异极大。殊名异义的空间批评依据其方法论可以划分为现象学空间批评、形式论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三种话语类型。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空间批评的形态学与话语范式进行总体考察和微观辨析,厘清其研究径路、理论内涵及其超越与局限。

  • 标签: 空间批评 现象学空间批评 形式论空间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 义空间批评
  • 简介:摘要自从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之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古典经济学也有了新篇章。古典经济学的突破对研究股利政策有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经济学以经济人效用为假设前提,改变了过去对于企业的研究方向,现代研究股利政策的学者们也改变了观念,形成了新的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包含四个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股利迎合理论和追随者效应理论

  • 标签: 股利政策股票价格筹集资金
  • 简介:语言串理论──“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二讲黄昌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Z·海里斯(ZelligHarris)是N·乔姆斯基的老师,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语言串理论(LinguisticStringTheory)又叫串分析(Stri...

  • 标签: 语言串理论 信息处理用语言 句子成分分析法 词组本位 语法体系 句本位
  • 简介:①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洪迈《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 标签: 修辞理论 宋代 “用” “在” “带” 诗词
  • 简介:符号理论在中国与西方都源远流长。在二十世纪之前,双方的互动不多,但我们仍然能够在两大独立传统之间找出关键的对应或差异及其对当下学术的影响。例如,在当今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唯物主义哲学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还有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乃至柏拉图提出的符号三角。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学术整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符号理论之间的直接互动成为可能,如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理论就可以借来研究中国文字,中国学者钱钟书的修辞学理论也可以运用于眼下正走红干西方的认知科学。这种跨文化的学术互动必将带来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 标签: 符号理论 意义实在论 汉字分类 皮尔斯 认知理论 钱钟书
  • 简介:“语境”,即“语言环境”的简称,也叫做“言语环境”。人们习惯上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看待它的功用,强调语境对语言表达和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对语境在语义(词义)研究,特别是辞书编纂中的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认识应当说是不全面的。“语境”理论在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中

  • 标签: 辞书编纂 “语境”理论 词义 释义方法
  • 简介:<正>一、柳冕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盖文有余而质不足则流,才有余而雅不足则荡。流荡不返,使人有淫丽之心,此文之病也。(《与徐给事论文书》)

  • 标签: 修辞理论 唐代修辞
  • 简介:摘要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所有作战行动都是根据作战计划进行的。在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化数字化战场使作战方式由“计划中心战”跃升到“行动中心战”。因此,研究新作者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作战 理论 解析
  • 简介:<正>一、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二、李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古风》第一)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金。(《古风》第三十五)

  • 标签: 修辞理论 唐代修辞
  • 简介:<正>唐中叶的古文运动,是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捩点。韩愈亲自参加和领导了这次运动。在文体改革方面,他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树立了新的文章标准,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就韩愈在散文修辞方面所提出的一些理论作一叙说,以期明瞭他对我国传统修辞理论所作的贡献。一、"惟陈富之务去"韩愈的文体改革论是他古文理论的精华。他从词汇、语法两方面建立了新型的文章标准。"惟陈言之务去"是要求语言的新颖,言贵独创,词必己出。他反复坚持"惟古于词必己出","必出于己,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能自树立不因循者。"(《答刘正夫书》)"惟陈言之务去"(《答刘翊书》),表明他竭力反对模拟古语,因袭陈言,主张语言独创新

  • 标签: 修辞理论 理论浅说 韩愈修辞
  • 简介:提到符号理论,西方学者通常会同时想起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这两位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则不然。也就是说,我们将皮尔士与索绪尔相提并论还是最近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对索绪尔的研究应该说已经相当透彻,成果丰硕。澳大利亚著名学者保罗·蒂博①目前正在酝酿一本索绪尔研究文集,就连他也计划收入若干中国学者的相关论文(由通晓中文的韩礼德教授推荐)。作为学术课题,皮尔士的理论却不那么幸运。

  • 标签: 符号理论 皮尔士 新中国成立以来 分类 汉字 索绪尔
  • 简介:语音的演变理论或原理的研究是历史语言学的一种基础研究,但一直缺乏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主要是混淆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别,完全从语言内部和没有人的社会中去寻找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和原理。我们在语音演变研究中提倡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研究方法,坚持社会规律是人自觉活动所体现的唯物主义法则,在语音演变的研究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即思维和认知的能力和方式,语言认知和应用的心理模式和心理基础,语言应用的能力和态度等这些与人有关的具体因素,认为人类语言中语音演变的原因、方式、过程和结果具有统一性和共同性,可以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来解释和说明。客观上不存在连续式和叠置式音变,也不存在独立的扩散式音变。

  • 标签: 语音 演变 理论 类型
  • 简介:符号学是文科学科的公分母,其与表演理论融合亦是当代理论发展之必然。本文则将从广义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表演理论,探索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表演符号学之学理依据,并尝试归纳出几类表演文本的表征形态。

  • 标签: 符号学 表演理论 文本形态
  • 简介:读陈禹老师翻译的书,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这一次,读得格外认真。至少,比读与这本书同属“网络经济译丛”的《小小世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美]邓肯·J·瓦茨著,陈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要认真和仔细。

  • 标签: 网络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 有序与无序 网络经济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