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vanDijk(1993)指出,话语分析应该"更加关注话语分析的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学者不应该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应该把这种关心体现在其研究中"。本文拟从互性和再语境化的角度分析南海仲裁"裁决"书在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中菲政府文件上的一些谬误。分析表明"裁决"书很难被视为一个法律文件,它更像一个政治裁决,充分反映了仲裁庭偏执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裁决 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 互文性 再语境化
  • 简介:作者:保罗·科布利译者:方小莉书名:叙述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ISBN:9787569004366叙述是人类储存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有人类的地方,便有叙述。人类持续不断讲述故事,将世界的各个侧面压缩进叙述形式,这似乎是讲故事与听故事的冲动使然,然而听故事与讲故事的自然冲动并不简单。

  • 标签: 叙述形式 科布 保罗 大学出版社 演变 认知世界
  • 简介:我们身处一个讲求效率与实用的时代,学术研究似乎也有了可以“取巧”的理由。很多人不再认真考虑选题的意义,大家忙于在“热学问”中发掘“冷角落”,而不再追问真正的意义所在,目的为手段鸠占鹊巢。然而,当翻阅伏飞雄这本《保罗·利科的叙述哲学》时,我们分明能感到例外。他称自己这本书为“小书”,然而却是一本颇具分量的“小书”。赵毅衡先生的评价为:此书是国内介绍、梳理、推进利科叙述哲学的第一本书。欲理解利科叙述哲学者,须从此书开始。

  • 标签: 叙述 哲学 保罗 时间 学术研究 赵毅衡
  • 简介:古代作品常有如下的用词现象: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吕氏春秋·察今》)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楚辞·离骚》)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管子·小匡》)句中有着重号的词,或二,或三,或四,各成一组。各组中的每个词虽有细微的差别,而总的意义是共同的;结构虽不凝固,却已成一个整体,解释时不宜割裂。

  • 标签: “变文” 古代作品 吕氏春秋 成一
  • 简介:在与甲骨文具有可比性的《说》或体中,大部分或体尤其是形同这类,其构形较之其相应的《说》字头正篆更能反映汉字的原貌、演变流程,更能准确的反映汉字的初文意义。

  • 标签: 甲骨文 《说文》或体 演变流程 初文意义
  • 简介:就学界的长期使用习惯而言,“符号学”有两个可以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词:semiotics和semiology。学界对于这两个名称是否有区别,存在争议。特伦斯·霍克斯(TerenceHawkes)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一书中指出,semiology和semiotics两个词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前者来源于索绪尔,

  • 标签: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自然 指南 利奇 科布 保罗
  • 简介:文章联系变语境,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就《敦煌变校注》中的“写、喻、货求、转转、在、仿便、称算、次第、隔事、忙然”等词语提出了不同的校注意见。

  • 标签: 敦煌变文校注 献疑
  • 简介:<正>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说》的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学角度研究《说》的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学角度研究《说》,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学作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词有什么关系。二、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本文描述了如何使用Bezier曲线拟合甲骨轮廓字形的方法,其中包括甲骨文字形轮廓数据的获取、轮廓字形特征点的提取以及使用Bezier曲线拟合字形等主要步骤.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我们开发的甲骨文字形处理系统,可以把图片形式的甲骨转化为曲线轮廓描述的甲骨文字形,并形成标准的TrueType格式字库,从而能在通用的字处理软件中方便地使用甲骨.

  • 标签: BEZIER曲线 甲骨文点阵字形 甲骨文轮廓字形 字处理软件
  • 简介:从话语分层和言语行为的角度观察,互是元话语和基本话语之间的层次关系的体现。文本结构是由它互和自互共同支撑起来的。由于元话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受一定程度的语法化而规约为形式简短的标记形式——元话语标记,因此着眼于文本的结构面貌和组织格局,本文主要讨论了元话语标记作为主文本,接纳发话者自己的话语为互文本的自互结构,并结合具体语例分析了自互结构的三种类型:明示主观情态自互、明示人际互动自互和明示话语组织方式自互

  • 标签: 互文 自互文 元话语 元话语标记 自互文结构类型
  • 简介:《全宋》是重要的宋代文集,是断代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目前学人尚未论及《全宋》文字、标点等的校勘。文章从诗文用韵的角度对《全宋》江浙文士作品中的七则韵字和标点加以校正。

  • 标签: 《全宋文》 校勘 韵字 标点 押韵
  • 简介:白异读是普通话常见的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音规范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的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的性质、《审音表》的处理方法及语音规范的原则进行探讨,并对教学和测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异读词 文白异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语音规范
  • 简介:题照应虽说是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的基本要求。但对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来说,这个要求则尤需强调,因为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往往题目是甲,而文章写的却是乙,如不照应,就是离题,或叫文不对题。比如作文课老师出了个《树木和森林》的题目,有同学就大写个人和班集体的关系。这立意倒是很好,但它始终没跟树木和森林挂上钩,所以不是好文章。因此,题有无照应,是判别文章是否离题的标准。

  • 标签: 象征手法 照应 文题 写法 文章 作文课
  • 简介:《辽代石刻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编》之后辽史研究的又一巨大成果。该书收录辽代墓志70余方,文章利用拓片审读该书录,对其中的文字校勘、标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研读,发现多有可商之处,今选择其要者,敷衍成文,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辽代石刻文续编》 辽代 石刻 校勘 标点
  • 简介:"各"、"■"见于甲骨。早期甲骨形体,其下面构件有"凵"、"口"两选,以"口"居多并成为"各"字后世的基本构件。"■"是"各"的异体字,于殷廪辛、康丁时期出现,其语义取"来、至"。"各"、"■"并行于两周,以"各"为主,铭文记录表示"来、到","■"自西周中期以后便退出书面语言的使用,与之相应"格"出现。"各"、"■"二字的"来、至"义后为"格"所取代,"各"及其异体字或发生语义变化,或仅保留在方言、字书中。

  • 标签: 形音义 源流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V)'的本义和形体结构、'(□V)'与'足'的关系、'(□V)'与'(□W)'等是否一字的问题.然后讨论卜雨卜辞、祭祀卜辞和其他卜辞中'正'的意义,认为它共有五个义项:1)征伐;2)第一个(月);3)适宜、合适;4)对……适宜,对……合适,适合;5)官职.

  • 标签: 甲骨文 “正” 词义 形体结构 “足”
  • 简介:“”和“(弓弓)”在甲骨文中主要用来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修饰的动词多是占卜主体能够控制的动作行为。但是,出现的时期不同,而且在具体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

  • 标签: 甲骨文 (弓弓)
  • 简介:<正>《说》部首"亼"是一个古老的字,孳生力极强,后来转为偏旁,造出了许许多多新字,而其本身的原始意义却湮没了。《说·亼部》虽仅"六重一",但它前面的《食部》,后面的《会部》、《倉部》等都同它间接发生关系。弄清楚"亼"的本义,对理解许多字的字义,读懂古书,很有必要。然而,较古的字离我们时代久远,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至古人造字时的心理状态,都不易为后人所理解;又由于古书讹误、脱简、篡改等原因,许多字的原始意义,早已失传,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就已经闹不清楚。今天,

  • 标签: 说文解字 字义 本义 原始意义 段玉裁 生活方式
  • 简介:<正>中国人名(或地名、集团名)不少具有深意;文章题目巧妙嵌名,往往会收到引人入胜甚至令人永志难忘的艺术效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魏钢焰报告文学名作《红桃是怎么开的》,记叙全国先进生产者、西北国棉一厂女工赵梦桃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忘我奉献、“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动人事迹。题嵌名,珠联壁合,相映生辉。30多年过去了,这个题还以其浓郁的诗意、鲜活的画面、绚丽的色彩,深深铭刻在笔者的脑海里,如浮雕一般鲜明。

  • 标签: 文题 正题 机趣 贺龙 副题 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