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湘语音系上的塞音从声学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不送气带声塞音、弛声塞音。本次实验没有发现送气塞音,过去记录的祁阳方言送气塞音,分别表现为弛声塞音、不送气带声塞音、送气清塞音,新化方言送气塞音实际上是送气清塞音。

  • 标签: 湘语 塞音 带声 弛声
  • 简介:中古汉语的全塞音(包括爆发音塞擦音)声母一般认为是类似于英语法语那样不送气的常态带声(modalvoice)辅音。还有一种看法,高本汉构拟为"送气",黄笑山、麦耘认为到唐宋时代全类似于今天吴语那样的"清音浊流"或"气声化音"。本文在全新的发声态框架中,以亚洲南部各语系和南方汉语各方言的大量田野录音材料为基础,重新讨论这一问题,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古全实为听感浑浊的弛声(slackvoice),而不是听感清洌的常态带声;二、同样,次也是弛声;三、与此相关的是,古清音是"清冽嗓音"(clearvoice),它包括但不仅仅是"清声母"(voicelessOnset)。四是弛声消失(即"浊音清化")后低调变为送气清音,高调不送气。

  • 标签: 古全浊 弛声 清浊 平送仄不送 低送高不送
  • 简介:文章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其他公开发表的材料,对汉语方言中全上与次上声调相分的现象进行考察,整理描写这种音变现象的类型,指出上声全次分调是一种官话型的音变,在方言地图上以“漏斗式”的演变模式向东南方言扩散,东南方言在完成上声全次分调的过程中,有数种不同的演变类型。

  • 标签: 汉语方言 声调分化 上声 全浊 次浊 漏斗式
  • 简介:以上海话为例讨论吴语全塞音声母的感知特点时,我们发现本地人使用不同的音征来感知塞音:在前字位置时,后接元音的基频低是塞音声母被判断为浊音的必要条件;在后字位置时,持阻时长短是塞音声母被判断为浊音的首要条件,后接元音的基频低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全塞音声母在不同位置声学特征很不一样但均被感知为塞音的原因。

  • 标签: 吴语 上海话 全浊塞音声母 感知
  • 简介:郑子瑜教授从香港寄来了他的《郑子瑜修辞学论文集》(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年),其中有1973年10月他应美国阿里桑那大学东方研究所的邀请而作的学术报告,题为:《从学习古汉语的目的说到古汉语的修辞》。在这一报告中,郑教授说:古汉语的修辞现代汉语一样,须是没有漏洞,无懈可击的。从前某乡村因为治安不好,盗贼出发,村长出了布告,只有简单的五个字:“夜行必提灯。”有一村民在夜间提着空纸灯,走过村公所,被守夜的人看见了,指责他说:“你怎么拿着空灯儿走,不放置蜡烛呢?那人说:“你们布告上没有写明必须放置蜡烛呀!”第二天,布告上加了四个字:“灯必置烛。”

  • 标签: 修辞学 古汉语 中华书局 学术报告 现代汉语 郑子瑜
  • 简介: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因为语言使用牵涉到存放在我们大脑里的各种心理表征知识结构。记忆是认知的底层结构,是心理生物的界面。记忆的生物特征是共性,但作为个人心理行为,却是有个性的,人们在交际中会建立各自的语境或心理模型。语言使用牵涉到感觉记录器(感知注意)、工作记忆(记忆负担、意义保存、前景焦点)、长时记忆(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共享知识)几种记忆,一些语用失误往往是记忆失误更多还原

  • 标签: 语言交际 语用 记忆结构 感觉记录器 语境模型
  • 简介:<正>关于"修辞"、关于"修改",我们曾摘录过古今名家的论述实例。从这些论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修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修改也是修辞。一、对照"修辞"定义看修改关于什么是"修辞",各家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基本精神却是相同的。这里我们不妨举几家对"修辞"所下的定义,对照文章修改来看看。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说的是"修

  • 标签: 修辞修改
  • 简介:<正>19世纪末,英国语言学家亨利·斯威特在他的《新著英语语法》中把自己写的语法称为“描写语法”,也就是如实地描写语言事实而不加臧否的一种语法,把当时学校教授的语法称为“规定语法”,也就是不顾语言事实只考虑逻辑合理性拉丁语规范来主观规定英语语法规律的一种语法。斯威特对“规定语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国人都说“It’sme”而“规定语法”根据逻辑拉丁语法规定必须说“ItisI”。20世纪初斯威特的学生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倡“活的语法”,也极力反对“规定语法”。从此,“规定语法”或所谓“规定主义”在语言学界就“臭名远扬”,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西方语法学进入结构主义时代以后,

  • 标签: 规定语法 斯威特 规范化 规定主义 英语语法 描写语言
  • 简介:<正>我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不知哪代祖先曾留下几部残书、其中就有一套线装二十四册的《康熙字典》。小时看不懂,但朦胧地意识到将来可能用上,便小心地保存在书箱里,没敢乱动。刚跨入初中不久,遇上了农民兄弟所难忘记的“粮食关”。父母在家咽树皮、糟糠维持生命,学校还时时以“停伙”逼我回家索取伙食费。在家

  • 标签: 康熙字典 辞书事业 汉语大词典 伙食费 农民家庭 工具书
  • 简介:语料方法吴辛在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一位语言风格学家在会上大谈语言风格是最复杂最高级的语言现象,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必须占有大量的语料,少了不行,最好是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我耐不住,唱了反调:“语言风格其实正是最简单的语言现象!没有受到过任何语言风格...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语料 语言现象 国际学术讨论会 “的” 莎士比亚
  • 简介:<正>感谢大凡中国人和日本人初次交往时.就会感到日本不愧是一个礼仪之邦,特别是对他们频繁使用感谢语这一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时间一长,在渐渐适应了这种以礼相待的同时,又常常会对他们的感谢的含义感到难以捉摸,甚至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解。这是为什么呢?日语的感谢语“”汉语的“谢谢”意思相同,但适用的场合不完全相同。举个例子吧,日本人在得到帮助关照以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当场反复鞠躬,表示谢意,而且事后还往往打电话写信再次表示谢意。面对这种没完没了的感谢习惯,

  • 标签: 日本人 感谢语 “对不起” 日语 中国人 邮包
  • 简介:抄袭借鉴符淮青关于词书的抄袭借鉴的议论,一段时间以来集中在词的释义问题上。笔者曾在《略论词典释义中的继承抄袭》(载《辞书研究》1995年第3期)一文中,联系我国词书的历史,说明认识这个问题要区分古人编的词典同现代人编的词典所具有的不同社会条件,...

  • 标签: 释义方式 《辞海》 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民族音乐 汉语大词典
  • 简介:<正>修辞活动是信息流通、感情交流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它主要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是其中也有潜意识的因素在起作用。在信息的编码过程中,说写者的潜意识是不可忽视的。在解码的时候,听读者的潜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潜意识在修辞活动中的作用地位是很值得注意的,应当加以研究的。潜意识常会干扰自觉的编码活动,导致口误或手误.一个教师走上课堂时对学生说:"好,现在下课了!"一个人在上午十一时对他人说:"走,吃晚饭去!"这些编码错误都应当到潜意识中去找原因。潜意识不仅会造成各种口误,而且会造成各种手误:误写错误,排版错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这就是成语"郢书燕读"的由来。郢人的这一编码差错并不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潜意识干扰编码的结果。在茅盾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原句)但当这两点绿光照又往下一沉的当儿。(53页)把"绿光"书写为,或排版为"绿光照",即把

  • 标签: 潜意识修辞
  • 简介:<正>提到舒新城,不由人不想起《辞海》;提到《辞海》,不由人不想起舒新城。舒新城的名字,是《辞海》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舒新城虽然不是《辞海》的第一任主编,然而他是《辞海》的任期最长的主编。1936年版《辞海》的编纂,实际上是从舒新城开始的。1979年版《辞海》的筹备,则由舒新城主持。接连担任新旧两版《辞海》的主编的,只有舒新城一人。

  • 标签: 舒新城 辞海 辞书编纂 中华书局 道尔顿制 综合性辞典
  • 简介:摘要对于韩语初学者而言,经常会遇到词汇使用不当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当不仅是词义不当,也经常会出现词类不当的现象,尤其是韩语中经常出现的谓词‘??’‘??’,许多初学者分不清其词类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因此在日常对话和书面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为了解除初学者的困扰,本论文将通过大量的例证来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正确引导初学者对‘??’‘??’的正确把握。

  • 标签: ??,??,词类,用法
  • 简介:<正>【佩】(三)由佩带在身上引申为牢记在心里。《素问·气调顺大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新《辞源》)然细加推敲,即可发现本条书证与释义并不相吻合,也就是说证非所释。实际上,“愚者佩之”的“佩”

  • 标签: 圣人 释义 书证 本义 词义 愚者
  • 简介:文章评论了词典学界对《辞源》(包括初版修订本)《辞海》的性质众说纷纭的现象,认为如能通过讨论辨明是非,将有益于这两部词典编纂工作的优化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有益于词典类型理论的完善。

  • 标签: 辞源 辞海 词典性质 词典类型
  • 简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的认识,梳理了汉语中“母老虎”“女老虎”各自的构造过程方式,讨论了二者的整合度浮现意义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了当前二者都用以指称“女性贪腐高官”的原因,并指出二者在所指基本形同的情况下各自凸显的不同侧面。

  • 标签: 隐喻 转喻 整合度 母老虎 女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