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张春泉的新著《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于2017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是从实证的角度对术语的认知语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重要著作,注重认知研究,重视案例分析;注重动态研究,重视实证分析。

  • 标签: 术语 认知 动态 实证
  • 简介:名言警句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在言语交际和书写表达中都有它特有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名言警句的语义来源,运用意向图示来解释它的语义建构过程,并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分析名言警句的认知理据。

  • 标签: 名言警句 认知语言学 语义
  • 简介:认知语言学角度并结合影响语义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等,对[草食男子]这一典型人物称谓流行语的语义扩展变化进行考察。认为“草食系”从指“食草动物”到比喻“性格温和、对任何事尤其是婚恋不感兴趣的男子”,经历了隐喻、转喻、提喻等比喻机制演变。[草食男子]是日本时下社会话题人物的精炼概括,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和语言的认知变化。

  • 标签: 草食男子 认知 语义扩展 流行语 日语
  • 简介:运用认知词汇语义学关于语义认知机制的关系来研究“吃”一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构筑和衍生的词义,通过对两者原型义项、下属词义和在各自语言的成语、习语中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相似和差异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 标签: EAT 原型义项 下属词义
  • 简介:文化空缺词汇是指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宗教、民俗等原因而产生的具有某种文化意义,该意义只存在于一种语言而不存在于另一种语言之中,或具有相同概念意义而不同内涵意义词汇,或不同概念意义而相同内涵意义的词汇。帮助学生认识汉英文化空缺词汇,有助于消除他们认识上的误区,即汉语中的每个词汇在英语中都有对应词,反之依然,避免在翻译和交流时死抠字眼,使交流不能顺利进行。应通过音译、补充解释、功能描述等策略使交际取得应有的效果。

  • 标签: 文化空缺词 意义 对应词
  • 简介:授受关系的"てもらう"句型除表示恩惠义之外还有命令指示、自我许可、被动、困惑等语义。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语义扩展理论就"てもらう"的各义项的扩展机制加以考察,得出以下结论:"てもらう"句中意志行为指向义为原型义,恩惠义和非恩惠义都是意志行为指向义的延伸,当动作者的行为和发话者的意志相一致时,容易产生恩惠义;当动作者的行为和发话者的意志相左或者一方无视另一方的意志(或相反意志)时,容易产生非恩惠义(命令义或困惑义)。在语义的扩展中,发话者和动作者之间的关系是语义扩展的动因。

  • 标签: てもらう 原型理论 恩惠义 授受关系
  • 简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可以产生正迁移或副迁移的双向作用.而语言习得的要点在于借助母语并通过寻求语言间的对应、转换关系来消除干扰.对比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途径与可能.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全面、准确、地道地把握词汇是重中之重.作为比较语言学分支的比较词汇学则更直接地服务于此目的.本文主要通过英汉词汇搭配、词义及文化特征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展示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性.

  • 标签: 认知 对比分析 对比描写 词汇 词义 文化特征
  • 简介: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乔姆斯基创立的现代语言学流派,其标志是乔姆斯基于1957年发表的《句法结构》(SyntacticStructures),乔姆斯基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天赋”假说,并运用该理论去描写和解释语言;而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发起一场反乔姆斯基的革命;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产生的背景和哲学基础,重点分析和对比了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被动句理论,并对他们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 标签: 生成语法 认知语法 被动句
  • 简介:语义语法与表达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政论文翻译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原因,为政论文的翻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法。

  • 标签: 语义 语法 表达 政论文
  • 简介:《孟子》中“折枝”一语,据文意考察及其他文献材料检阅,可证“折”有“屈折”义,“枝”通“肢”;“折枝”即“折肢”,当为“屈体下拜”义.

  • 标签: 《孟子》 折枝 语义 辨释
  • 简介:语言幽默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效果,它来自于预设言语意义范畴与实际言语意义范畴之间的超常过渡,这种语义过渡方式多样,通过对构造语境假设的特定信息进行弱化、忽略或强化,从而使话语导向非预设的意义范畴。

  • 标签: 会话幽默 意义 语境
  • 简介:“门”的基本意义多达二十多个,我们探讨其中比较常见的十个义项,分析其语义演变,探讨其引申机制发现,“门”的语义演变主要是隐喻、语义虚化、使用范围扩大、名词活用为动词、词缀化等作用的结果。从历史角度看“门”的语义演变发现,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六朝这四个时期的语义演变比较频繁,而唐宋元时期没有产生新的语义,直到清代出现了新的语义演变。

  • 标签: “门” 义项 语义 演变
  • 简介:基于XML得出改进的语义表示法,能解决当前常用网络搜索引擎缺乏理解用户想法而导致查询结果不满意的问题。文档解析算法、模式匹配算法、生成XMLSE文档算法等几个基于语义搜索的核心算法,辅以人工标注和建立规则库,构成一个语义网络,能达到精确的搜索,提高搜索效率。

  • 标签: 语义表示法 搜索引擎 模式匹配 搜索算法
  • 简介:现有文献对“很中国”的语义观点不一。对广东某重点大学57名教育硕士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分之二以上的受试者对这一结构表示认可的同时,每个受试者对“很中国”的解读均不相同,这与学者们的现有论述基本吻合。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这一结构在不断地运用中已逐渐形成一种典型意义,即“具有很典型的中国(人)的特征”,并从对“我的样子”描写的[+subject,+inanimate]语义域向其他语义域辐射,而形成它的边沿意义,即个人联想意义。另外,它还有“时髦”与“赞誉”的寄生意义。

  • 标签: 语义 很中国 典型意义 边沿意义 寄生意义
  • 简介:汉寿话属于官话区常鹤片,与目前使用的共同语非常接近。在汉寿话方言系统中,动词一般不重叠,但汉寿话中存在一类特殊结构"VV得",形式与动词重叠式几近相同。文章试从语义角度分析"VV得",探讨"VV得"中"V"的限制条件、否定式和疑问式,阐述其表达效果。

  • 标签: 汉寿话 “VV得” 语义
  • 简介:本文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及人们使用委婉语的修饰动机和语用心理.提出了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共有的一种思维模式的观点.

  • 标签: 语义特征 间接性 心理距离性 合作原则 思维模式
  • 简介:随着各国金融领域交流和合作的深入及金融服务业中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某些金融英语词汇的语义发生了变化。金融英语词汇的语义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为语义的引申,其引申义要么与原有词义密切相关,要么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其二为词义的缩小,词汇的含义更加专业化,具有了金融方面的特定含义;其三为词义的转换,其主要手法为隐喻、转喻和提喻。

  • 标签: 金融英语 语义变迁
  • 简介:一、连接性状语的语法特征1.连接性状语主要是在句子或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但是,它所连接的语言单位又不限于句子和分句.实际上,它所连接的语言单位范围很广,大至句子、段落、文章的部分与部分,小至作为句子成分的词组,甚至还可以连接一个单词的组成部分.例如:①HethoughtIhadnothingtodo.Onthecontrary,Ihadpilesofworktodo.(连接句子)②Thenewsmaybeunexpected;nevertheless,itistrue.(连接句子)③Hehaswrittenasuccessful,lengthy.popularandinadditonhighlyoriginalnovel.(连接词组)

  • 标签: 连接性状语 语法特征 英语语法 语言单位 语义角色 句子成分
  • 简介: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际论述了语境对语义理解的影响,揭示了词义的理解需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推导其恰当的词义,进而探讨了教师利用语境实施词汇教学的三个途径。

  • 标签: 语境 语义理解 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