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华裔是最大的少数民族。加拿大政府对华人相对宽松的政策及其高等院校所具有的整体较高的教学质量,对国内的不步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在加拿大90多所能提供学历、学位的大专院校中,布鲁克大学是一所中型规模的大学,但它这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其在最新的加拿大院校排名中位居第二,成为众多国际学生向往的地方。

  • 标签: 布鲁克大学 加拿大 出国留学 学校介绍 教学质量
  • 简介:序跋是窥见学者学术思想、性情志趣及学界交游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纾高度重视序跋的写作,“译小说”的大量序跋是其启迪民智,探寻救国图存之道的重要载体。在译序跋中,纾提出了“变法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一系列重要的理念,是纾渴求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国之梦”的真实反映。

  • 标签: 林纾 林译序跋 爱国情怀
  • 简介:纾翻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纾翻译的目的与思想内涵、纾文化互动的翻译观和纾翻译捍卫了古文的地位等方面逐一介绍了纾的翻译。可以说,纾的翻译,不论从其翻译的目的考究,还是立足纾的翻译观探索,都不难寻找出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译体现了其“救国保种”和“捍卫古文”的爱国思想,适应了清末民初社会背景和内在需要,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需求和期待,是该时代的必然产物。

  • 标签: 林纾 翻译 目的 思想内涵 古文
  • 简介:商务印书馆早年名声鹊起,效益奇丰。除教科书广为发行外,严复的汉译名著和纾的翻译小说的出版,尤其是后者所带来的大规模品种,在商务印书馆的产业化运作下,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十几年间,在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之外的业务撑起了半边天,为商务印书馆品牌串红起到了功不可没之效。作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奠基人、最后的古文家,纾依托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推动下,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 标签: 张元济 林纾 翻译小说 出版
  • 简介:作为一位维新派作家,纾多次提到“中学”以及奉“中学”为立国之本的传统中国所存在的种种缺陷,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可贵的民族自省精神。但是纾又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所揭示的传统伦理道德具有普世价值,因而是不能随意否定的。纾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欧风美雨激荡下出现的某种“世风日下”现象促使他不能听任“中学”的沦落。

  • 标签: 林纾 中国文化 自省精神 普世价值 世风日下
  • 简介:<正>大学报到第一天,晓艾原本欣喜期待的心情就有那么一点点不爽。当晓艾肩扛手提着大大小小的几个行李包精疲力尽地走进宿舍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青春靓丽的时尚女孩和几个穿着得体的中年人。不知怎么,晓艾的心里突然有一种微妙的感觉,是自卑吗?晓艾不清楚。女孩们和他们的家长很友好,帮着晓艾摆放东西,以往麻利的晓艾竟手足无措起来。晚饭的时候几个家长说要一起去聚餐,女孩子们兴高采烈,晓艾借口不舒服没有去。他们走后,晓艾在宿舍一个人照了半天的镜子。晓艾非常郁闷,自己太不幸了,居然进了个美女宿舍!其实晓艾不丑,只是那一脸菜色和一身朴素的衣服掩盖了她青春的颜色。漂亮有什么用?家境好有什么用?我不会比她们差的,晓艾在心里暗暗发誓。

  • 标签: 青春靓丽 大学报 你怎么知道 她说 不知道 罪感
  • 简介:苏雪与胡适既是徽州同乡,又是益友和良师,他们在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诸多课题既有不少共识,亦有各自的创见和探索。

  • 标签: 益友 良师 五四精神
  • 简介:已被考证出的纾在京寓所,主要有永光寺街、芝麻街两处。但根据当事人的有关材料,宜补上另外3处:绒线胡同、棉花头条、下斜街。

  • 标签: 林纾 京寓 新考
  • 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一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 标签: 莎士比亚 戏剧故事 历史戏剧 散文翻译 改写
  • 简介:纾是清末民初著名国学大师与翻译家。他以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流畅生动的语言,创造了特有的译文风格,对中国文学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纾与人合译的独特方式被称为“译述”。他是备受争议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译述的百多部优秀作品影响很大,而思想的矛盾又让他不能融入时代大潮。

  • 标签: 林纾 译述 林译小说
  • 简介:纾“五四”前夕声称庚子年曾为《杭州白话报》写作“白话道情”,迄今无人查证,致使其本来面目长期以来不为人知。1901年《杭州白话报》刊发的署名“竹实饲凤生”的六种“道情”,应是纾之作。襄助《杭州白话报》,创作“白话道情”,以白话开民智,以通俗文艺振民气,且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20世纪初年的壮年纾确曾有过的一段白话文学创作经历。《杭州白话报》“白话道情”之考论,还原了纾作为晚清开风气之先的启蒙白话报和白话文学先驱者的本来面目。

  • 标签: 林纾 白话道情 竹实饲凤生 《杭州白话报》
  • 简介:西晋陶夔是福州的第一部方志,今仅存一、二条.唐大中諝,是继陶夔之后一部很重要的方志,也已散佚,有学者加以辑录,可惜仅得十余条,今予重辑,得百余条,并略加考证.宋庆历三年,世程在諝的基础上撰,也已散佚,今亦加以辑录,得数十条,附于后.

  • 标签: 林諝 《闽中记》 唐朝 林世程 宋朝
  • 简介: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这位从福州走出去的清末举人,在他有生之年即以丰厚的译介和严复比肩而为“译坛泰斗”,其古文造诣使他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作用亦使之无愧于新文化的不祧之祖。

  • 标签: 《林纾研究专栏》 编后语 文化名人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纾是闽籍作家,不识英文,却引介“西学”,而且用的是文言,成为译界奇观。“白话”登台亮相,纾却对“文言”情有独钟,故有“文白之辩”,因此被文学史疏远。所幸“文言”与“西学”在纾笔下情投意合,称道者众,为“小说”扶正立下汗马功劳,又与新文学启蒙不期而遇,其文学修为举世瞩目。

  • 标签: 林纾 遗老 维新 启蒙话语 文学修为
  • 简介:俊雄,1949年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院博士课程取得学分修业,现任创价大学文学部教授。从事内陆古代游牧民族社会、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略奪·農耕·交易から觀た遊牧国家の発展》、《文明と環境)、《岩波讲座世界历史)、(中央考古学》、《古代王权的誕生》、《石人)等。(2005年2月底,俊雄教授来到北京,我们经考古文博学院的博士生菊地雅彦学长介绍,对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

  • 标签: 东京大学 创价大学 文学部 博士课程 博学院 格里芬
  • 简介:阐述纾翻译救国的动机及其译介西洋文学所体现的思想,对比论述了纾翻译思想与福建精神的相似性和融合性:纾的翻译报国思想体现了他爱国爱乡的赤子丹心;为开启民智和博取群长而翻译体现了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通过翻译捍卫中国文化,体现他敢拼会赢的大无畏精神;用翻译稿酬从事慈善,体现他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最后,揭示纾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林纾翻译思想 福建精神 相似性
  • 简介:“译东籍”是清末文人学习日语的直接目的。快速掌握日语,运用日语进行翻译实践,借助译书,介绍和普及开启民智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是时代赋予清末爱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历史使命。长民进入杭州日文学堂学习日语,主编《译》,翻译《西力东侵史》。他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急于翻译练笔;编译时又力求精简。通过长民的译作,我们可以了解长民的翻译观点及手法,一窥清末人们学习日语的目的及“东籍”的翻译特征。

  • 标签: 林长民 《译林》 《西力东侵史》 豪杰译
  • 简介:约翰·伊夫日记是荚国日记中一部巨著。它实现了出色的记事功能,作者不但兴趣广泛,而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展示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绘卷,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缺乏日记文类所特有的私密性与即时性特点,读者所看到的伊夫是他塑造出的威严、虔诚的自我形象,因而这部日记实际上更接近于回忆录。

  • 标签: 日记 圣徒传记 回忆录 道德教化 真实自我
  • 简介:《诗广记》中,基于格法视角或以格法为对象而展开的评注,涉及诗歌的音律、用字、用事、句法、章法以及诗语与诗意的承转因革等。对于音律,持正变兼容的态度。用字方面,着力揭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并对形式各异的用字现象进行观照。用事提倡以"意"为主,以流畅无滞、妥帖自然为境界追求。句法方面,或是显现诸家造诣之高下,或是标示句法特征和源流。章法方面,重点探讨律诗的"起"与"结"以及谋篇布局方法,提倡意脉连贯、结构浑成。在诗语与诗意的摹拟与创新方面,承纳了宋代诗学中"夺胎法""换骨法""翻案法"等论述,在具体诗作的评释中较为全面地显现了此类诗歌创作技法的精神面目。《诗广记》注重对诗歌格法进行评释,一方面是缘于此书的编纂旨趣和功能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宋元诗学重诗法探讨这一精神风气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诗林广记》 格法 诗学教育 诗学风尚
  • 简介:枫香天然林分的调查结果表明,枫香是一个强阳性树种,在天然林中一般处于树冠上层,适应性较强,易于在林地受到强干扰时成为更新优势种。枫香的直径结构规律呈不规则的山状曲线,直径在24-35年期间仍然处于生长高峰期,林分总蓄积及年平均生长量大,在生产中应以培养大径材作为枫香的培养目标。

  • 标签: 枫香 天然林 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