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司法守法却是必备条件。(一)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凝聚着自由、平等、公正效益的恒定价值和神圣信仰。法律只有实现,其价值才能在调节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要使法律转化为现实,根本途径有二:一是守法。即社会主体自觉,积极进行适法性行为,使法律在遵守中得以实现,此为守法;二是执法。即在社会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时,通过行政、司法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来实现法律。在当今中国,两者之中,以后者更为重要。我国从过去倡导的加强法制,演变到现在的法治,并非是字面的形式差异,它揭示一个深层的含义,光有法律不行,必须使法律变为现实。在法律变为现实过程中,司法守法则是灵魂和核心所在,并且也是衡量法治社会的基本尺度。

  • 标签: 依法治国 司法机关 司法人员 检察院 司法工作人员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恢复性司法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处理模式。无论是从构成司法制度基础的假设还是从制度设计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分析,恢复性司法都具有与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完全迥异的法哲学理念。

  • 标签: 犯罪 被害人 责任
  • 简介:明初司法监察制度由独立监察机构的监察、中央行政的监察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监察三道监察网构成。其对合理司法、提高效率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观其具体实施则弊端重重:司法职能和其他监察职能相混;行政对司法的监察使得司法监察沦为行政的奴婢;宦官、厂卫特务组织干预司法.造成人人自危的社会气氛。而这一切最终症结在于封建专制,它使监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 标签: 司法监察 审判监督 检查监督
  • 简介:近段时间来,关于学术权力的讨论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单一地把学术权力放在道德或学校管理等领域进行考察是不全面的。中国的学术权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性。学术权力的形成及层次所谓学术权力(AcademicPower)通常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学术权力是指大学管理权力,即约翰.H.范德格拉夫等在其《学术权力》中的定义:从高等教育管理的最上层(即国家)到最基层(即教师)等各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所享有的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狭义的学术权力仅指在大学或科研院所中决定其组成人员学术资格、学术经费和学术参与的权力。本文使用的是其狭义的概念。中国的学术权力的历史首先是和中国大学历史相联系的,从高等教育的历史看,中国的大学还不过百年的历史。1949年11月1日,伴随

  • 标签: 学术权力 司法控制 形成 学校管理 大学
  • 简介:通过观察决策者的有关讲话、行动以及各级法院的实践,我们发现,当下中国能动司法的内涵主要有三层:能动司法是一项司法政策,它以解决当下司法突出问题为直接目的;能动司法是一种司法理念,它树立了"能动"和"服务"的司法新理念;能动司法是一项司法战略,它以谋求中国司法的自主道路为最终目标。这些内涵表明,中国与西方的能动司法没有直接联系。能动司法提出后,决策者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关键是,法律人如何把充满政策性、理念性和战略性的能动司法转换成法律性、实在性和现实性的能动司法。法律方法可能是实现这种转换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国 能动司法 内涵
  • 简介:司法能动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重要的司法哲学。美国司法能动的代表性时期为马歇尔法院、沃伦法院和伯格法院时期。美国的司法能动并非源于宪法的明确规定,而是联邦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罗伊诉韦德案等众多案件中通过"立法性司法"确立下来的。美国司法能动的成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法治背景。

  • 标签: 司法能动 法官造法 民主 司法克制
  • 简介:朱元璋的司法理念应表述为“重典治吏”、“宽以待民”、“以法为教”。这一理念深蕴“民本”思想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时制宜,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值得肯定。

  • 标签: 重典治吏 宽以待民 以法为教
  • 简介:大学自治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大学自治权也有被滥用的危险。当大学自治权力滥用损害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介入就成为一种必要。然而,作为学术自由保障的大学自治又不能受到司法的过度干预,因此,大学自治的司法审查程序、审查范围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 标签: 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司法审查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高等学校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学位授予纠纷的发生,学位授予案件的司法适用问题日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高等学校来讲,往往基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而对于司法介入持一种排斥态度,而法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往往对于有关学位的纠纷持一种小心谨慎的立场。美国对于学位案件的司法审查适用司法节制原则,这对于我国界分大学自治和司法审查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于我国法院是否审查学位授予纠纷以及实行何种审查强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学位授予 司法介入 大学自治 节制 美国 司法审查
  • 简介:高校自治是其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传承等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民主和法治的体现。高校自治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国家机构和公民都应当尊重这项制度。高校的自治也应有其范围和界限,若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可能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以致侵害到师生的合法权益。适当的引入司法审查制度来监督高校的行为,不仅有利于高校自治的健康运行,也有利于保障自治目的实现。

  • 标签: 高校自治 司法审查 行政授权
  • 简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跨国犯罪尤其是腐败犯罪正急剧增加,对犯罪分子进行审判将面临证据收集、利用、移交以及犯罪分子的跨国移送等国际层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多数情况下必须通过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因此,处理腐败犯罪案件时,我们应该重视国际司法协助的运用,注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腐败犯罪 国际 刑事 司法协助
  • 简介:司法能动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规定较为模糊的情形下,根据具体案件发挥主观能动,合理地对法律进行解释和适用。具体到环境案件中,基于环境案件的隐蔽性、持续性等特点,如果一味适用司法克制主义可能难以解决环境问题。所以在环境案件中适用司法能动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环境案件判决的合理性和解决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冲突。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在推行司法能动的同时必须将其限定在特有的范围之内,不得僭越司法的边界。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司法能动 司法能动的边界
  • 简介:税收司法是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机关——人民法院在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处理有关税收刑事诉讼与税收行政诉讼和税收民事诉讼的活动。在实践中,税收司法存在诸多的困境,阻碍了我国税收法治建设的进一步的改革。

  • 标签: 税收司法 独立性 受案范围 行政权滥用 税收司法保障
  • 简介:司法公正是司法主观性和司法客观性相一致的状态。司法民意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性维度被提出来,成为司法制度确保自身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司法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其影响司法亦有限度。协商民主理论在司法系统中的具体运用和司法协商机制的构建为获取真实而理性的司法民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程序安排。在司法系统中设计一个由司法公开制度、司法协商制度和民意保障制度等具体制度构成的司法民意形成机制,以实现对司法民意的合理收集和有效整合,最终达成共识性民意,指引法官做出公正裁决。

  • 标签: 司法公正 民意 司法协商 独立审判
  • 简介:文章针对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国内民商事仲裁问题,重点分析我国对国内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不同规定,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就我国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对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完善和立法上的调整有所进言。

  • 标签: 仲裁裁决 司法救济 撤消裁决 不予执行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传媒特别是新兴传媒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司法案件由于媒体的介入进入公众视野,强烈的社会反应左右了案件的审理,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对立。文章阐述了现阶段司法与传媒关系的问题,分析了二者偏差的表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实现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

  • 标签: 司法 传媒 偏差 协调
  • 简介:中国古代法官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固然存在着巨大的自由裁量的主观性空间,但这种主观性并非完全基于古代法官任意,而是在封建统治者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司法实践结果的价值期待的范围之内,依靠长时期伦理教育及社会实践经验能动行使的结果。但古代中国在缺乏法律至上及逻辑规则制约下的能动司法,必然存在着专擅的司法、腐败的司法的巨大可能性。

  • 标签: 中国古代司法 能动司法 伦理和谐 经验
  • 简介: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渐次深入,作为法治社会内在要素的司法审查,已经介入大学自治的传统领地.司法审查对大学自治介入,应区别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不同的运行轨迹,保障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避免对学术权力的粗暴干涉。

  • 标签: 大学自治 司法审查 学术权力 中国 行政权力
  • 简介: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官的司法水平是保证司法正义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中庸思想对法官人格素质的影响和中庸思想对法官在司法判决中的方法论进行了研究,以商榷中庸思想对实现司法正义的意义。

  • 标签: 中庸文化思想 法官 素养 司法正义
  • 简介:新《公司法》赋予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账簿查阅权,但由于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对股东账簿查阅权受侵害时予以司法救济缺乏具体明确规定,给实务操作带来不便。为使股东账簿查阅权诉讼顺利进行,法律应明确只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包括新任股东、原任股东)才可成为此类诉讼的适格原告,其诉讼请求应当具体明确指向会计账簿,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主张对会计凭证的查阅;法院应正确认定股东查阅账簿目的是否正当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创设一个有别于普通诉讼程序的新的诉讼程序以解决此诉讼的便捷问题,从而全面保护股东权利。

  • 标签: 股东账簿查阅权 股东知情权 会计账簿 司法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