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教学背景分析1.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醛类的结构出发,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引导学生分析推测乙醛的性质;接着从实验入手,具体研究基官能团的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2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 标签: 设计案例 教学背景 羟基官能团 醛类化合物 学习过程 还原反应
  • 简介:的传统概念受到挑战,有确凿的试验证据证实能作为催化剂的还有RNA和DNA。

  • 标签: RNA催化剂 DNA催化剂
  • 简介:农药敌百虫生产厂家在三氯乙醛蒸馏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硫酸,含硫酸60~70%,棕黑色,油状,有刺激性气味,比重1.6左右。其中含有三氯乙醛等醛类2~3%,还含有硫酸乙酯、三氯乙酸乙酯等有机质和残炭等杂质,通常称为三氯乙醛废硫酸。这种硫酸当然不允许直接排入下水。通常认为用这种废酸来生产农肥过磷酸钙或无机硫酸盐类为宜,但由于三氯乙醛毒性较大,近年来以此废酸生产出来的磷肥已在国内多处造成大规模的农作物受害事故。用这种废硫酸分解铝土矿而生产的硫酸铝也因醛类污染不能用于跟饮水、食品有关的行业。管理部门已严格规定用于生产过磷酸钙的三氯乙醛废硫酸的含量不得高于200PPM,环保规定排放水含量必须低于每升0.5毫克。

  • 标签: 三氯乙醛 废硫酸 除醛处理 农药 敌百虫 废水处理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不外加酸、碱、盐类催化剂的情况下,以苯胺作为反应主体原料兼作催化剂的苯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 标签: 苯胺 胺醛树脂 合成 催化剂
  • 简介: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4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 标签: 超临界CO2萃取 桂枝 挥发油 萃取率
  • 简介:阐述了漆在自然界的分布、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及其催化氧化作用,以及漆在环境保护、食品、造纸及其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漆酶 催化氧化 底物 应用
  • 简介:门上了锁,要打开,惯常的做法,用钥匙就是了。这是尽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不说谁也懂得。但一般人倒不一定知道,在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也像一把锁一样,需要有一把把相对应的钥匙来打开。如果没有这些“钥匙”,我们每日三餐从食物中吃进去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就不会化成建筑身体的原料,我们的身体就会一无所得,我们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人体内这一把把奇妙的“钥匙”,就是各式各样的

  • 标签: 化学反应 生活常识 人体 蛋白质 脂肪酶 淀粉酶
  • 简介:胰蛋白在近江牡蛎的解工艺中解温度、加量、底物浓度和pH等因素对水解度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和从能源、节省时间和操作方便性等角度出发,确定牡蛎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加量1.2%,底物浓度1:2,pH7.0,解时间5h。

  • 标签: 近江牡蛎 胰蛋白酶 水解度
  • 作者: 李星珍(淄博市张店第四中学山东淄博255071)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0-04-14
  • 出处:《新华教育导刊》 2010年第4期
  • 机构:      【摘 要】《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①中学生必修的探究实验,课本用括号注明: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我想为什么不也用淀粉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呢?两个探究实验同时用一种溶液—H2O2溶液,准备起来简单方便,且经济。如果配置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再配置肝脏研磨液,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浪费。经过试验,我发现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尽管能够解释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但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化学知识,不容易解释明白。本人在试验的基础上找出了课本注明的原因,希望对同行老师们少走一点弯路。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几种不同水提工艺比较,改善白及的出膏率和溶化性.通过加入植物精提复合SPE-002、SPE-006和耐高温的α-淀粉,对白及进行解提取实验,考察在白及的提取工艺中加入不同的对其出膏率及膏粉溶化性的影响.从实验的澄清度和出膏率分析可以得出,上述几种的使用对白及的生产没有产生较好效果.所以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选择沉降或者使用澄清剂的方法,弃去沉淀,以期达到生产需求、用药需求.

  • 标签: 白及 酶解 出膏率 溶化性
  • 简介:研究了双水杨邻苯二胺(SALOPHEN)与Co(Ⅱ)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10.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Co(Ⅱ)与双水杨邻苯二胺(SALOPHEN)形成1:1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0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7×103.钴浓度在0.18-7u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应用于食品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双水杨醛邻苯二胺 显色反应 药物测定 络合物
  • 简介:根据在酸性介质中羟醛缩合反应是可逆的原理,对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凝胶进行再生处理,减少了原料浪费。经处理后的产品能够达到产品质量指标的要求。

  • 标签: 聚乙烯醇缩甲醛 凝胶 再生
  • 简介:采用DEAE-52,SephadexG-200柱层析法从辽春9号小麦面粉里提取分离纯化小麦酯,分别用二次蒸馏水、0.1-0.5mol/L的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最终确定,粗液经DEAE-52用二次蒸馏水、0.2mol/L的NaCl溶液洗脱后的两组份为纯化组份.上述两组份经SephadexG-200用0.2mol/L的NaCl溶液洗脱后的3组份中第1组份分别为纯化组份,本法第1组份纯化倍数为4.9771倍,回收率为20.09%;第2组份纯化倍数为1.5276倍,回收率为8.55%.

  • 标签: 小麦酯酶 纯化 研究
  • 简介:影响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为此我们可以探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在探究影响活性的因素实验中要做到'五不宜'1.探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催化H2O2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更快。2.探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

  • 标签: 因素探究 影响酶活性 酶活性因素
  • 简介:通过筛选从土壤和腐朽树木中得到了4株纤维素高产菌株MF1、MF4、TF3和TF9,经初步鉴定分别是绿色木霉、青霉属、康氏木霉和黑曲霉。通过对TF3发酵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其发酵产的最佳碳源是麸皮一纤维素粉复合物,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是30~32℃。最适初始pH范围是6~7。

  • 标签: 筛选 鉴定 纤维素酶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