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护士触摸舒适的概念、评估工具、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触摸舒适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以期为管理者提高护士触摸舒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护士 触摸舒适感 评估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复苏室收治的全麻复苏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舒适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适度(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识苏醒后不同时间段(3 d、6 d、8 d)的负面情绪状态评分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舒适度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状态与疼痛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舒适度,大幅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与术后疼痛感,效果显著。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舒适护理 舒适度 负面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5 T MR加速器的临床剂量调试方法和结果。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医科达Unity型1.5 T MR加速器,使用磁场兼容测量设备对其进行剂量调试调试项目包括绝对剂量校准、数据采集和计划系统模型验证。结果磁场下绝对剂量校准需要使用磁场修正因子修正,参考条件下的绝对剂量为87 cGy。将采集的射束数据和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γ分析(3%/2 mm),标准野测试例剂量验证平均通过率为96.41%,TG119测试例为98.24%,美国休斯敦肿瘤放疗和成像质控中心(IROC)端对端测试例为97.5%(7%/4 mm)。结论计划系统模型和射束采集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准野和TG119测试例剂量验证结果达到AAPM TG218号报告的通用容差限值要求,端对端测试例验证结果满足IROC中心标准。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剂量调试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15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获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探讨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及影响因素。结果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获益得分为(62.4±7.0)分,呈中等偏上水平。患儿确诊年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地和照顾患儿时长对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获益具有显著影响(F=3.45、3.75、3.97、6.60,均P<0.05)。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与积极应对方式、家人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3、0.20、0.32、0.24、0.30,均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6,P<0.01)。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积极应对方式、居住地和照顾患儿时长(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3、0.22、-0.32,均P<0.05)。结论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获益较好,患儿居住地、照顾患儿时长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性瘫痪 主要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意义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度和主观幸福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和总体幸福量表对广州市13个社区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入户调查,使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并使用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得分(69.41±19.17)分,家庭关怀度得分(6.42±2.56)分,生命意义得分(42.96±7.61)分。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度与生命意义、主观幸福均呈正相关(r=0.275,0.289,均P<0.01),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呈正相关(r=0.345,P<0.01)。生命意义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度和主观幸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4.30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6%。结论家庭关怀度可直接或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主观幸福

  • 标签: 失能老人 家庭照顾者 生命意义感 家庭关怀度 主观幸福感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乳腺癌遗传易基因的胚系突变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外周血标本,提取DNA检测乳腺癌易基因(BRCA)1、BRCA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LB2)、肿瘤蛋白53(TP53)和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EK2)基因的胚系突变。根据遗传变异的分类标准与指南对突变进行解读,分为致病、可能致病、意义未明、可能良性和良性。根据有无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胚系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n=18)和非突变组(n=132),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遗传易基因胚系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50例早发性乳腺癌中检测到18例致病或可能致病胚系突变,总突变率为12.0%。其中,8例(5.3%)BRCA2突变,7例(4.7%)BRCA1突变,1例(0.7%)PALB2突变,2例(1.3%)TP53突变,ATM和CHEK2基因未检测到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突变类型以移码突变(9/18,50.0%)为主,其次是无义突变(7/18,38.9%),错义突变(1/18,5.6%)和剪接受体突变(1/18,5.6%)。18例突变携带者分子分型中,9例Luminal B,6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2例Luminal A,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扩增仅1例。其中,8例BRCA2突变携带者均为Luminal分型,7例BRCA1突变携带者中6例是TNBC分型。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乳腺癌患者家族史(P=0.343)、雌激素受体(ER)状态(χ2=0.16,P=0.688)、HER-2状态(χ2=2.89,P=0.089)、分子分型(χ2=1.99,P=0.575)、初诊TNM分期(χ2=2.49,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胚系突变率,建议早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多基因检测。

  • 标签: 乳腺肿瘤 早发 遗传 易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病耻的真实体验、来源和应对方式,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4月,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 12.0软件,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经历病耻可归纳为3个主题。主题1:病耻真实体验,包括羞耻、焦虑、沮丧、自责和后悔、自尊降低;主题2:病耻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媒体、治疗费用;主题3:病耻感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隐瞒、回避和拒绝。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需充分关注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耻,为其提供相关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 标签: 糖尿病足 病耻感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肺癌是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肺癌患者的病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本文从肺癌患者病耻的概念、现状、危害、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个方面,对肺癌患者病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肺癌患者病耻水平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肺肿瘤 病耻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疾病获益能对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照护结局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证实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能改善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当前国内外的癌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获益干预策略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瑜伽疗法、以网络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写作干预、应对技能训练、延续性护理以及其他干预策略等,旨在为癌症患者照顾者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提高其疾病获益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综述 肿瘤 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情况,以期为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12名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患儿确诊脑瘫时主要照顾者的感受、照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采取了哪些应对方式等。采用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主要体现在自我成长(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学会面对并接受现实;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对未来生活的正面展望(珍惜当下且重新规划生活;以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增强信念,重拾希望)、人际关系改善(夫妻关系更亲密;家庭成员关系更和谐;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来自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社会公益项目提供众筹平台;政府补助)4个方面。结论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主要表现为自我成长、生活态度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支持4个方面,医护人员可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以增强其疾病获益

  • 标签: 脑性瘫痪 质性研究 主要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尤其在机体消化吸收、免疫防御和能量代谢过程中至关重要。婴幼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易受生理因素(如出生方式、喂养方式)和病理因素(如不良母体环境、不同胎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此阶段菌群定植异常导致的菌群生态紊乱可对机体健康造成深远影响。本文总结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因素,综述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异常与代谢性疾病易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并描述婴幼儿肠道菌群的早期干预疗法,为建立基于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早期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降低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心理一致能反映患者的积极心理状态,影响其康复效果和幸福。本文归纳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心理一致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眼科头面架对眼科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行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250例,将2018年6~7月手术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8~9月手术的11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自主设计制作的眼科新型头面架,对照组采用普通眼科固定面架。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舒适度变化和医患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眼科头面架应用于眼科局麻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舒适度,使生命体征平稳。

  • 标签: 眼科头面架 眼科手术 舒适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CP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随着人类基因组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CP易基因相继被发现,相应的致病机制如胰蛋白酶(原)依赖通路、蛋白质错误折叠、细胞凋亡或坏死、自噬障碍、钙离子信号通路异常和肠道微生态失调等被认为参与CP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系统阐述近年来新发现的CP易基因及其致病机制,以加深对遗传因素在CP致病作用中的认识。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易感基因 基因突变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疾病获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治疗的210名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获益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对疾病获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207份。照顾者的疾病获益得分为(87.87±12.2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准备度是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准备度是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注重对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和照顾准备度的评估。

  • 标签: 肺肿瘤 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照顾者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其与职业获益、留职意愿的关系,为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减少护士离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山东省7家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SANICS)、护士职业获益问卷、护士留职意愿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0份,问卷有效率为97.8%。结果880名护士SANICS得分为(85.54±12.43)分,护士职业获益量表得分为(132.21±19.56)分,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得分为(22.68±3.84)分。结构方差模型显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可以直接影响留职意愿(效应值为0.456),护理信息能力还可以通过护士职业获益对护士留职意愿产生间接效应(效应值为0.067),总效应值为0.523。结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可以促进护士的自我发展,提高其职业获益,从而增加其留职意愿,减少护士离职现象。

  • 标签: 护士 护理信息能力 职业获益感 留职意愿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无光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8年间开放性眼外伤无光者723例(729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随访6~12个月。结果患者年龄4~93(40.5±16.5)岁。其中4~7岁者44例、8~18岁者35例、19~40岁者233例、41~60岁者329例、60岁以上者82例。男598例(82.7%),女125例(17.3%)。穿孔伤者504只眼(69.1%),眼内异物者103只眼(14.1%),贯通伤(二次穿孔伤)者31只眼(4.3%),眼球破裂者91只眼(12.5%)。二期手术治疗者574例(580只眼):360只眼行眼内容摘除术或眼球摘除术,220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末次随访时视力为光64只眼(29.1%),手动~数指者42只眼(19.1%),0.02及以上者11只眼(5.0%)。闭漏斗样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脱离是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无改善的影响因素(OR=8.56,95% CI:4.47~16.37,P<0.001;OR=2.51,95% CI: 1.27~4.93,P=0.008),伤口位于Ⅲ区者较Ⅰ区者治疗结果差(χ2=7.66,P=0.022)。结论部分开放性眼外伤无光眼通过玻璃体手术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视力。眼外伤无光者发病年龄呈现两高峰,分别为4~7岁、41~50岁。伤口分区、闭漏斗样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可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眼损伤,穿透性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评定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病程<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PSD组(n=58),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非PSD组(n=101)。2组患者均于入组后次日进行血清皮质醇检测和病耻评定[采用慢性疾病病耻量表-8(SSCI-8)],HAMD-24评定由1名神经内科医师在2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随访时)完成。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皮质醇和病耻与抑郁程度相关性,使用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PSD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病耻分别为13.45(10.03,16.5)ug/dl和21(15,24)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耻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556,P<0.01),血清皮质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423,P<0.01)。病耻、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42、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耻、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进行Z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病耻和血清皮质醇单一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耻、血清皮质醇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3个月内发生的PSD有一定预测意义,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对PSD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脑梗死 脑卒中后抑郁 血清皮质醇 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