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在治疗紧张型头痛(TTH)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连云港市博雅女子学院的TTH患者(113例,均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止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绘画疗法(自由绘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头痛程度,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随访至入组后90 d。结果治疗后90 d时随访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5.88±2.31)分、(6.48±2.76)分,对照组分别为(6.91±2.67)分、(7.72±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1.23±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8)分(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次为(5.50±2.61)次/月,较对照组发作频次[(6.67±2.85)次/月]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服用止痛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4%(3/56)比17.9%(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60 d、90 d时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比例均下降,治疗后90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绘画疗法可减轻TTH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其头痛发作频次,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 标签: 绘画疗法 紧张型头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生艺术绘画治疗对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原生艺术绘画治疗的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82例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用数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联合原生艺术绘画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第1、第2和第3疗程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QLS)、自我效能感(GSES)、自制课堂测评和自制调查表情况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以及1个疗程后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及1疗程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心理社会、精力/动力、精力/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以及1疗程后的自制课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的自制课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以及1疗程后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以及1疗程后的满意度比较均不明显(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原生艺术绘画治疗对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提高课堂表现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护理干预 原生画艺术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如何在作品中呈现幼年耶稣的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设计观察性研究背景通过已发表的编目和谷歌,搜索大量公元1400—1550年期间弗莱芒画派(Flemish)、莱茵画派(Rhenish)和意大利学院派画家绘制的幼年耶稣画作。研究样本302幅文艺复兴时期描绘幼年基督的画作(来自19位画家)。主要结局指标巴宾斯基征的定义为婴儿大脚趾张开幅度超过30度。还应注意来自足底的刺激。结果在302幅绘画中,有90幅绘画(占比约30%)中出现了明显向上张开的脚趾。在由Rogier van der Weyden, Hans Memling, Martin Schongauer和Matthias Grünewald创作的幼年基督的作品中,有超过60%出现了巴宾斯基征。甚至在3幅画中,婴儿的两只脚都出现了巴宾斯基征。在90幅绘画的48幅中(占比53%)可观察到婴儿的脚底受到刺激。在所有Andrea del Verrocchio, Leonardo da Vinci和Giorgione的画作中,都有两只脚出现巴宾斯基征的圣婴形象。画中是否出现巴宾斯基征和画家所处的时代并无关联。结论与幼年基督的绘画中出现巴宾斯基征有关的四个主要因素为:婴儿脚趾张开的生理现象;15世纪的画家们对于基督裸体的描绘;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对解剖结构精确的观察;以及一些莱茵画派和弗莱芒画派画家对于准确细节的追求。而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们,无论是否为矫饰主义者,都倾向于理想化人体结构,所以不会在他们的画中再现巴宾基斯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价值规律来看,图像泛化是绘画创作的死敌。图像泛化的根源是图像技术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个技术问题。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不仅决定着艺术,也决定着人类的一切。

  • 标签: 图像时代 绘画创作 价值关系 技术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对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肿瘤科层流病房住院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纳入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2—5月纳入的39例患者为干预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共4周的绘画干预。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后1个月评估2组患者疲乏和情绪状况。对照组失访1例,干预组失访3例。结果绘画疗法后干预组2个时间点疲乏、焦虑、抑郁总分分别为(4.04 ± 0.91)、(48.81 ± 3.92)、(46.06 ± 4.53)、(3.55 ± 0.84)、(47.47 ± 4.33)、(45.17 ± 4.74)分,对照组分别为(5.34 ± 1.18)、(51.13 ± 3.88)、(50.63 ± 4.36)、(5.07 ± 1.40)、(52.74 ± 4.04)、(51.24 ± 4.01)分。2组患者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焦虑和抑郁总分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值为48.859~126.096,均P<0.05);疲乏总分及感觉、情绪、行为维度得分,焦虑和抑郁总分的组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值为6.037~37.014,F交互值为7.696~35.754,均P<0.05)。结论绘画疗法能有效缓解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疲乏,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绘画疗法 血液肿瘤 疲乏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在成年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应用对其阴性症状、认知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7例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心理成套测验(NB)、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2组患者症状表现、认知状态和社会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PANSS中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1.83 ± 3.19)、(17.30 ± 4.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7 ± 2.85)、(20.34 ± 5.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89、2.932,P<0.05);干预后2组患者认知状态7个维度评分均下降,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46~3.238,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评分为(11.63 ± 2.71)分,低于对照组的(13.84 ± 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653,P<0.01)。结论成年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能够促进阴性症状的改善,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 阴性症状 认知状态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在成年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应用对其阴性症状、认知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7例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心理成套测验(NB)、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2组患者症状表现、认知状态和社会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PANSS中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1.83 ± 3.19)、(17.30 ± 4.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7 ± 2.85)、(20.34 ± 5.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89、2.932,P<0.05);干预后2组患者认知状态7个维度评分均下降,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46~3.238,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评分为(11.63 ± 2.71)分,低于对照组的(13.84 ± 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653,P<0.01)。结论成年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能够促进阴性症状的改善,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 阴性症状 认知状态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心理技术训练辅助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绘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绘画组予以绘画心理技术训练辅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以及智力与行为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绘画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画组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量表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绘画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ISE-30)积极因素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以及消极因素抑郁、迟缓、激惹、精神病表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绘画心理技术训练辅助抗精神病药物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阴性症状,增强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智力与行为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心理疗法 绘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微创介入治疗术后形成胆汁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三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资料。筛选术后随访证实的胆汁瘤患者,总结胆汁瘤的分类和治疗。结果共筛选出43例胆汁瘤患者,其中14例需要治疗,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29~85)岁。根据治疗方法和部位不同将胆汁瘤分为:肝外胆汁瘤(2例),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单纯性胆汁瘤(10例),行经皮胆汁瘤引流术;感染性胆汁瘤(2例),同时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及经皮胆汁瘤引流术。结论胆汁瘤是肝脏疾病介入治疗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将其分类指导治疗,以期提高疗效。

  • 标签: 胆汁瘤 介入治疗 引流
  • 简介:摘要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其一线治疗的适应证也在逐步获批,肺癌免疫治疗正向着早期新辅助治疗方向推进。在免疫单药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免疫联合放疗、化疗及双免疫治疗使患者的疗效进一步提高,强强联合是肺癌治疗的大势所趋。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疗效显著,并向小细胞肺癌领域扩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肺癌免疫治疗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筛选肺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如何优化免疫治疗的方案,如何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如何克服免疫治疗的耐药,以及如何监测管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临床研究或审批中,肺癌免疫治疗将会给我国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范围内烧伤发病率、烧伤严重程度、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呈降低趋势。但是儿童烧伤发病率降低趋势却不明显,有的地区甚至有所升高。烧伤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第2位致伤因素。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烧伤占比最高,其中尤以1~3岁为高发年龄,占比高达70%。我国尚无全国性儿童烧伤数据库,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 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各种伤害,而儿童烧伤占儿童意外伤害的比例高达21%。烧伤及后期多次整形康复治疗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因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创面愈合能力强,愈合后常有增生性瘢痕形成,同时还要兼顾对其发育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儿童烧伤治疗的复杂性。严重的儿童烧伤患者依然面临生存瓶颈:重度烧伤儿童中,年龄越小,生存率越低;儿童烧伤休克发生率高,烧伤面积>10%总体表面积即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在低龄阶段反复多次及长时程的手术对儿童大脑发育不利,因此,对于儿童烧伤的创面处理应把握好手术指征。浅Ⅱ度烧伤、预计愈合时间在4周以内的深Ⅱ度烧伤创面,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对于深Ⅱ度和部分Ⅲ度烧伤创面,如创面范围小、位于非功能部位或患者年龄过小、家属无手术意愿,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外用含银离子药物是创面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手段,创面敷料可选用甲壳胺膜、生物护创膜及辐照猪皮等,也可用水胶体或泡沫型敷料等新型敷料覆盖。广泛深度烧伤创面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削除创面坏死组织,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抗瘢痕治疗是儿童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重要环节,可采用药物、压力治疗(弹力套及支具)、光电治疗及其他治疗(放射治疗、按摩等)等手段综合治疗。经严格抗瘢痕治疗仍有功能不佳或者外观畸形的患者应行手术整复治疗。我国目前儿童烧伤预防尚缺乏系统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文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非常重视儿童烧伤的预防教育,采用各种形式进行科普教育。经常深入学校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宣传预防烧伤措施及烧伤急救处理知识。科室医师自导自演的小品——"'烧伤三宝’之婆媳大战"获得第五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一等奖。科室医师通过报刊、电台、广播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引入慈善基金会资助贫困烧伤儿童。同时,科室每年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儿童夏令营,帮助烧伤的孩子们重返校园等。建立全国性的儿童烧伤数据库,发布年度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指导报告,为儿童烧伤预防和救治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系统的流行病学依据是烧伤医务工作者下一步工作的核心。

  • 标签: 儿童 烧伤 伤口愈合 康复 数据库 预防教育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针对非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研究已达瓶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和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基因靶点以及免疫受体与食管癌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等,此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也在研究中,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实现食管癌的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至2017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选择前牙散隙要求正畸治疗的重度牙周病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55~68岁,平均62岁。矫正前进行系统牙周治疗,然后用固定直丝弓技术正畸治疗。结果经过20~28个月正畸治疗后,牙周病患者的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周组织和牙槽骨较之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侧貌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对重度牙周病患者用牙周治疗加正畸治疗,矫治错畸形又改善牙周健康情况,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周病学 牙面畸形 错畸形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我国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低。因此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现报道分子靶向治疗加免疫治疗联合多介入手段治疗晚期肝癌1例,以期能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免疫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再程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失败的152例胸段食管鳞癌治疗失败后总生存(OS)及不同挽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术后首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6(2.0~69.1)个月。复发后的中位OS期为8.0(0.8~43.3)个月。全组患者复发后的1、2、3年OS率分别为36.0%、15.1%、5.2%。单纯局部区域复发、单纯远处转移、局部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进展后中位OS期分别为11.3(1.8~43.3)、6.7(1.2~28.6)、5.1(0.8~22.9)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ypTNM分期、复发后综合治疗、局部区域复发与复发食管鳞癌OS相关(P=0.009、0.012、0.000、0.026)。结论新辅助治疗模式、ypTNM分期、复发模式及复发后治疗模式是是影响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总体预后不佳,复发后应根据复发位置、新辅助治疗模式、患者体力状态等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以使患者取得最大挽救治疗获益。

  • 标签: 食管肿瘤,复发/新辅助疗法 局部区域复发 远处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一种非常具有医学前景的食管癌临床治疗策略,综合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辅助放疗可作为重度食管癌、不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在腺癌中治疗价值更高,新辅助放化疗可作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腺癌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摘要我国窄谱中波紫外线应用于白癜风治疗已有十余年,目前,其临床治疗参数尚缺乏统一标准,不规范的治疗不仅不能使患者从中获益,还易引起红斑、水疱、光老化等不良反应。基于世界白癜风工作组光疗委员会制定的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专家共识,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治疗经验,本文从治疗频率、初始治疗剂量、连续治疗或中断治疗后剂量调整、平台期及疗程选择、可接受的最大光疗总次数等方面讨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参数的选择,提高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 标签: 白癜风 紫外线疗法 窄谱中波紫外线 参数
  • 简介:摘要3例患者(例1男,27岁,慢性丙型肝炎;例2男,71岁,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癌;例3男,60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服用含达拉他韦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出现耐药或治疗失败。例1和2均服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HCV非结构蛋白(NS)5A均未发现耐药变异。例1在治疗第4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15 IU/ml;停药10 d后出现病毒学突破,HCV序列检测示S122G、L31V、Y93H和C316N的4个位点变异。例2在治疗第8周时HCV RNA<15 IU/ml,12周时出现病毒学突破。2例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例3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24周,治疗第4、12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为<15 IU/ml,停药12周出现病毒学突破,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获得SVR。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抗病毒药 治疗失败 变异 耐药性,病毒 再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