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困扰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形成难治性疼痛,增加个体和社会负担。虽然中国已经开展"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近7年,医务人员评估和治疗水平整体提高,但治疗仍未达到满意的疗效。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更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首次提出"围放疗期"的概念,强调对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全程持续镇痛治疗。本文在阐述国内外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对"围放疗期"的规范化评估和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癌痛 肿瘤/放射疗法 围放疗期 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规范化治疗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难治性依然是其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治疗技术的回顾与展望,对各种治疗方法给予评价,特别指出内脏神经丛松解术、射频消融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对难治性的重要作用,推荐临床参考。

  • 标签: 癌症疼痛 治疗技术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吗啡镇痛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吗啡在临床上的应用受限于其自身的耐受性。文章通过综述机制及治疗中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阐明机制和吗啡耐受机制在-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其中的-吗啡耐受机制,为的临床治疗及其治疗过程中吗啡耐受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癌痛 吗啡耐受 癌痛-吗啡耐受
  • 简介:摘要皮下持续输注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时,可优先选PCSA。

  • 标签: 皮下持续输注 患者自控镇痛(PCA) 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 癌痛 难治性
  • 简介:摘要原因复杂多样,如何有效控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阿片类药物仍是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但其长期大量应用的副作用及潜在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受到重视。随着阿片类药物分子水平作用研究的进展,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能促使更多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建立。同时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神经调控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在治疗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治疗中对阿片类药物研究的进展、神经调控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癌痛 生物学 骨癌痛 镇痛药,阿片类 吗啡 受体,神经递质 注射,脊髓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收治老年晚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安宁疗护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VAS程度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占据显著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于护理前,两组在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并且在差异方面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情绪职能、认知职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及社会职能5个指标生活质量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明显,可有效提高临床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宁疗护;癌痛;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居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进行抗肿瘤及止痛治疗的14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70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7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健康宣教,即患者需要什么宣教,疼痛护士就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宣教,试验组患者由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宣教内容,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 w、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疼痛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功能维度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症状维度的疲倦、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经济困难等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24 h内最剧烈的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目前疼痛评分、疼痛对行走能力的影响及工作的影响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交通便捷性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应用为居家期间管理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患者居家期间疼痛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癌痛 健康教育路径表居家 生活质量
  • 作者: 饶跃峰 廖争青 叶子奇 杨琛 沈朋 钱永平 王红妹 张沂平 卢丽琴 冯智英 卢晓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部,杭州市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部,杭州市 310003 长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省湖州市 3131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部,杭州市 31000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杭州市 31001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杭州市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杭州市 310003,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杭州市 310058,中国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规范化治疗评估量表(CP-STAS)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医院规范化治疗提供简洁、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文献查询及专家访谈形成量表条目池,最终量表经过专家咨询、预调查、正式调查后形成。利用CP-STAS量表对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各科室患者病程记录进行评价,考察该量表信效度情况并进行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等。结果正式调查中共计评估患者病历200份,采用Levene法F检验显示量表总分的低分组和高分组有显著性差异,量表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同质性检验显示除条目11外,其他各条目与总分均有良好相关性;测量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739,说明量表的信度非常可观;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4个公共因子解释量表的结构效度,可解释总方差的58.888%,14个条目在其主因子上的负荷均大于0.4,说明量表结构效度佳。结论本文提出的规范化治疗评估量表(CP-STAS)用于评价治疗工作是否规范化的信效度较好,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癌痛 量表开发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干预对患者控制障碍、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5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教育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赋能教育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控制障碍、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癌症疼痛控制障碍问卷(BQ)评分、性疼痛控制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赋能教育干预应用于患者的疾病管理中,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疼痛信念,使其意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能显著减少患者的控制障碍,使得疼痛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有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赋能教育 癌痛 癌痛控制障碍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参与全程管理在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诊治的患者86例,接受常规管理流程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3),接受护士参与全程管理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43)。对两组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症状变化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口服止痛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参与全程管理在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中的实施效果良好,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按规服止痛药,从而减轻其症状,推荐应用。

  • 标签: 癌痛全程管理 服药依从性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完善的疼痛评估和管理对于改善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评估和管理的策略,以及如何筛查患者药物滥用风险等方面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管理理论框架。

  • 标签: 疼痛管理 癌症 止痛药,阿片类 疼痛测定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的一部分,中重度疼痛时即提倡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滴定止痛,以期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个体化止痛理念体现在不同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文章综述了分类和发生的机制,以及控制过程中阿片类药物的滴定方法及个体化应用。

  • 标签: 癌痛 阿片类药物 盐酸羟考酮 吗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治疗难治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肿瘤科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26例难治性患者应用舒芬太尼PCSA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原液或加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加入电子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PCSA负荷剂量2.5~5.0 μg,背景剂量2.5~120.0 μg/h,自控剂量2.5~120.0 μg/次,以个体化参数持续皮下输注。分别以数字评定量表(NR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和生活质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NRS评分(8.7±0.7),治疗后当日、第7日时NRS评分分别为(2.6±0.7)、(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QOL评分为(10.0±0.7),治疗1周后QOL评分为(16.0±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PCSA是治疗难治性的有效方法,其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

  • 标签: 难治性癌痛 镇痛,病人控制 注射,皮下 皮下灌注术/皮下输液 舒芬太尼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作者: 肖芳芳,郭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舒芬太尼与吗啡快速皮下滴定治疗晚期难治性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3月至2022年06月收治的120例晚期难治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吗啡进行快速皮下滴定治疗,实验组应用舒芬太尼进行快速皮下滴定治疗,对比疼痛缓解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疼痛评分(NRS)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难治性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进行快速皮下滴定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不建议长期应用到晚期患者的治疗中。

  • 标签: 舒芬太尼;吗啡;快速皮下滴定;晚期难治性癌痛;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41例重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正常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疼痛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SAS、SDS得分均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剂量增加到大剂量,并不会降低对于重度癌症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因为大剂量而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大剂量
  • 简介:摘要是一种难治性疼痛,治疗的规范化应是全面的,不应仅是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必须包括多学科、多方法联合的规范化治疗,从宏观的角度真正做到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 标签: 癌症疼痛 规范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段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颈肩部难治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右侧颈肩部及右上肢难治性患者临床资料,经L2~L3椎间隙穿刺植入鞘内导管至C6椎体水平,经鞘内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吗啡混合液,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鞘内镇痛治疗后,患者疼痛数字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未发现药物及操作并发症。结论颈段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颈肩部及上肢部位难治性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癌痛 鞘内 吗啡 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护,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出院后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随访6个月后的疼痛效果和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T4)评分、体力状况分级评分及Karnofsky评分功能状态(KP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院外延续护理 癌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抗抑郁药多塞平治疗重度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重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标准治疗组(标准组)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抗抑郁药多塞平治疗组(联合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药剂量、爆发痛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总体有效率为88.0%(44/50),其中标准组有效率为84.0%(21/25),联合组有效率为92.0%(2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标准组和联合组爆发痛发生率分别为60.0%(15/25)和32.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47);两组发作次数分别为(1.0±0.2)次和(0.4±0.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2,P=0.026)。标准组和联合组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分别为(36.4±2.6)mg和(26.0±2.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7,P=0.004)。标准组Karnofsky评分升高(13.2±1.6)分,联合组升高(16.8±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6,P=0.194)。标准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便秘、呕吐和尿潴留;联合组主要有口干、恶心、便秘和呕吐,经过对症处理均可耐受。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多塞平治疗重度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尤其是可以降低爆发痛发生率和发作次数,并减少羟考酮用量。

  • 标签: 肿瘤 癌痛 羟考酮 多塞平 姑息疗法
  • 简介:摘要1986年WHO首次发布镇痛阶梯指南,即缓解的三阶梯镇痛方案。该指南简单清晰适用于70%~80%的患者,然而,的控制仍不够充分和满意。2010年有人对WHO阶梯提出修议,即所谓镇痛四阶梯。本文指出镇痛四阶梯不仅上升了一个台阶,更包含新近药理学和干预方法的创新,同时又保留了原有的简明。第四阶梯镇痛对治疗中度以上和非可能更有效更充分。

  • 标签: 镇痛阶梯 三阶梯 四阶梯 癌症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