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颗粒(TiO2 NPs)对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TiO2 NPs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TiO2 NPs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接触组64人,从事TiO2 NPs接触岗位1年以上;对照组62人,为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班前尿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尿液的代谢数据,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代谢物的鉴定,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MetaboAnalyst 4.0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尿液代谢轮廓不同于对照组,筛选并鉴定出4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在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通路、氮代谢通路以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TiO2 NPs职业接触会对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的浓度和代谢通路产生影响,为TiO2 NPs职业危害机制的研究和健康风险的监测提供了方向。

  • 标签: 职业暴露 代谢产物学 尿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探讨外用含二氧化氧化锌防晒乳在光子嫩肤治疗敏感性皮肤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佑安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接受光子嫩肤治疗敏感性皮肤受试者64例[男3例、女61例,年龄20~60(34.0±8.3)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光子嫩肤后均给予医用膏剂敷料外用,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物理性防晒,观察组外用含二氧化氧化锌防晒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进行临床医师评估,记录观察组受试者应用防晒乳的温和性、使用感、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进行检测。观察组中有30例对防晒整体防护性感到满意,占93.75%;术后28 d观察组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子治疗前后VISIA检测的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光子嫩肤术后使用含二氧化氧化锌防晒乳,安全性良好,能减少术后晒红晒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光子嫩肤 二氧化钛氧化锌 物理性防晒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载银二氧化(Ag-TiO2)和Ag-TiO2抗菌涂层气管导管(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BF)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检测Ag-TiO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制备Ag-TiO2涂层ETT,按浓度梯度分为Ag-TiO2 11 mg/L组、8 mg/L组、5 mg/L组、2 mg/L组和空白组,分别浸渍于1.0×109 cfu/L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通过检测ETT上细菌菌落数及BF的含量,确定抗菌涂层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结果Ag-TiO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MIC为10 mg/L;Ag-TiO2涂层ETT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BF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5 mg/L、8 mg/L、11 mg/L组吸光度(A)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0.176±0.004、0.147±0.002、0.094±0.002比0.267±0.045,均P<0.05),Ag-TiO2涂层浓度为2、5、8、11 mg/L的Ag-TiO2涂层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逐渐升高,且11 mg/L的ETT抗BF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4%、34.1%、44.9%、64.8%。结论Ag-TiO2和Ag-TiO2涂层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载银二氧化钛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生物被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管径二氧化纳米管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筛选具有良好软组织封闭效果的二氧化纳米管。方法在10、30和60 V电压下,利用阳极氧化法在表面制备管径分别为30、100和200 nm的二氧化纳米管,分别计为30、100和200 nm纳米管组,以未经处理的光滑纯片作为对照组。在各组试件表面培养HGF,免疫荧光染色观察2 d后各组细胞黏附形态,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2 h后细胞黏附情况及培养1、3和7 d时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组培养7 d后的Ⅰ型胶原分泌量(每组每种实验各3个试件)。结果对照组HGF蜷缩成圆形,30和100 nm纳米管组HGF均呈现明显的同向伸展,200 nm纳米管组HGF分布稀疏且没有伸展。30和100 nm纳米管组细胞黏附A值(分别为0.603±0.021和0.773±0.045)及Ⅰ型胶原分泌量[分别为(36.5±9.5)和(47.7±4.5)μg/m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黏附A值:0.427±0.057;Ⅰ型胶原分泌量:(22.2±5.9)μg/ml](P<0.05),且100 nm纳米管组细胞黏附A值显著大于30 nm纳米管组(P<0.05);200 nm纳米管组细胞黏附A值(0.250±0.046)及Ⅰ型胶原分泌量[(10.1±3.7)μg/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100 nm纳米管组细胞增殖A值均为最大,均显著大于相同时间点200 nm纳米管组和对照组(P<0.05),且培养3 d时亦显著大于30 nm纳米管组(P<0.05);各时间点200 nm纳米管组细胞增殖A值均为最小,除培养1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其他组(P<0.05)。结论表面管径为100 nm的二氧化纳米管较适合HGF的黏附、增殖和Ⅰ型胶原分泌。

  • 标签: 纳米管 成纤维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b-TP-700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固相原位热还原法成功制备b-TP-700。用31.25、62.5、125、250、500、1 0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3细胞形态,判断b-TP-700对PC-3细胞的毒性。采用31.25、62.5、125、250、5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后,激光(1 W/cm,808 nm)照射细胞1、3、5、7 min,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250 μg/ml b-TP-700培养的PC-3细胞经激光照射5 min后细胞活性氧的产生情况,以未经激光照射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b-TP-700处理PC-3细胞相同时间时,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6、0.39、0.37,均P>0.05)。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1 000 μg/ml b-TP-700作用PC-3细胞24 h后,细胞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也未见明显的死细胞。随着激光激发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b-TP-700作用的PC-3细胞活性下降。在激光激发时间相同时,随着b-TP-700浓度的增加,PC-3细胞的活性下降(均P<0.05)。在激光照射下,250 μg/ml b-TP-700作用的PC-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明显绿色荧光,对照组细胞中几乎观察不到绿色荧光。结论新型光敏剂b-TP-700具有良好的活性氧生成能力,其介导的光动力学作用体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光化学疗法 光敏剂 二氧化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下称扩张器)制作的扩张皮瓣修复网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网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70岁,网外露出现时间为网颅骨成形术后3个月~4年,网外露创面面积:1.5 cm×0.6 cm~6.3 cm×6.0 cm。Ⅰ期于网外露创面周围边缘1 cm以远的正常头皮下置入1个或2个额定容积50~200 mL方形扩张器,注水时间2~3个月,总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积的1.6~2.0倍。Ⅱ期行扩张器取出及扩张皮瓣(面积为4.1 cm×1.8 cm~9.1 cm×7.9 cm)转移修复网外露创面。统计扩张器置入部位,扩张皮瓣转移形式,术后网外露部位创面愈合情况、扩张皮瓣成活情况;随访头部切口瘢痕及外形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7例扩张器置入部位为颞部、6例为顶部。11例患者扩张皮瓣推进转移,2例患者扩张皮瓣易位转移。本组患者术后均成功保留网且头部创面均愈合。1例患者扩张皮瓣尖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后治愈,12例患者扩张皮瓣转移后全部成活。术后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外露网保留,切口愈合好,切口瘢痕隐蔽,头皮毛发生长良好,头部外观较佳。结论采用扩张皮瓣修复网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创面,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并保留外露网,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

  • 标签: 扩张术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颅骨成形术 钛网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板、网行胸壁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山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继发性胸骨柄肿瘤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中位年龄56岁(41~72岁),原发性胸骨柄肿瘤11例,纵膈肿瘤侵犯胸骨柄1例,乳腺癌转移至胸骨柄1例。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板、网行胸壁重建修复。以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EQ-5D直观模拟评分量表(ED-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并于术后3个月拍摄CT。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恢复好;1例术后出现反常呼吸,予呼吸机支持,术后9 d反常呼吸消失。13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CT显示板、网无移位,无变形。均无明显上肢功能障碍。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7~41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因复发于术后11个月死亡。EQ-5D评分中疼痛或不适一项,术前为(1.85±0.80)分,术后为(1.15±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其余4个维度手术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Q-5D问卷总分为(7.08±2.02)分,术后为(5.45±0.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前ED-VAS得分(85.69±7.58)分,术后为(92.54±2.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板、网应用于胸骨柄肿瘤切除即刻胸壁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内固定 胸骨柄 胸壁重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己定修饰多孔的抗菌性能及其对成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为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直径10.0 mm、厚度1.5 mm的光滑纯试件,以碱热处理后试件为对照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的试件为硅烷化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戊二醛接枝氯己定的试件为接枝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元素组成、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亲水性(每组6个)、酸性橙Ⅱ法分析氨基或亚胺基团含量(每组5个);用光密度法测定氯己定组5个试件的氯己定接枝密度;用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涂板计数法、抑菌环法评价各组试件抗菌能力,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评价各组与成骨细胞共培养1、3、5 d后的细胞活性,细菌-细胞共培养评价有菌环境中各组试件的细胞黏附能力。结果氯己定接枝后多孔表面的孔隙减小,C、N、Cl原子百分含量增加,接触角下降至37.5°±4.0°,氯己定接枝密度为(5.07±0.39)μg/cm2;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氯己定组仅有少量细菌黏附且细菌壁破裂;氯己定组菌液涂板仅见零星菌落,抑菌环透亮;细胞培养1、3 d氯己定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5 d氯己定组细胞活性(0.547±0.087)显著小于对照组(0.751±0.056)(P<0.05);细菌-细胞共培养显示对照组表面黏附大量细菌,氯己定组表面黏附大量细胞,且细胞形态良好。结论氯己定接枝修饰的多孔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在有菌环境中可保障细胞黏附。

  • 标签: 氯己定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肌外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定远县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颞肌外网修补术治疗,对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临床一期愈合44例,癫痫发作2例,硬膜外血肿1例,网外露1例。结论颞肌外网修补颅骨缺损,颅骨塑形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无菌、规范操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 钛网 仿生材料 手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钢丝结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功能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骨折患者采取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钛板 坚强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肌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 ng/ml、1.10(0.88~1.38) μg/μmol、0.96(0.75~1.30) 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 ng/ml、10.12(6.42~15.04) ng/ml、0.86(0.59~1.21) μg/μmol、0.72(0.50~1.02) 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 标签: 高血压 DNA RNA 鸟苷 脱氧鸟苷 色谱法,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Bouveret综合征是一种由胆结石移位造成的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多见于老年女性。虽然该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病死率却不容轻视。本例患者接受了内镜下激光碎石术,手术全程约1 h,无明显不良事件。经过短期的观察,患者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或恶化。

  • 标签: Bouveret综合征 碎石术,激光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橙皮苷对颗粒介导前破骨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方法骨髓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 ng/ml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50 ng/ml刺激下,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磨损颗粒形貌结构。对不同浓度下橙皮苷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最低有效浓度;对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数及骨吸收陷窝面积判断橙皮苷对破骨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最后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验证橙皮苷对颗粒介导的破骨基因,包括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组织蛋白酶K (CTSK)、TRAP的影响。TRAP阳性细胞数及骨吸收陷窝面积、RT-PCR结果数据均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磨损颗粒大小在1~3 μm。CCK-8实验结果显示橙皮苷对巨噬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浓度超过40 μmol/L后,会对巨噬细胞产生抑制作用(F=40.1, P<0.01),所以选择40 μmol/L作为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中发现40 μmol/L的橙皮苷会明显抑制前破骨细胞的分化,TRAP阳性细胞数目及破骨细胞的面积明显减少(t=5.5,P<0.05)。与对照组相比,扫描电镜观察颗粒介导骨吸收陷窝面积明显增多,但加入40 μmol/L的橙皮苷后,这种吸收效果或明显减少(t=6.1,P<0.05)。最后,通过RT-PCR实验得出,40 μmol/L的橙皮苷会明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相关NFATc1, CTSK,TRAP基因(t=7.1、4.8、9.1,均为P<0.05)。结论橙皮苷抑制颗粒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及成熟。

  • 标签: 破骨细胞 假体失效 NFATC转录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碘化钾制备碘涂层板的可行性,并验证其抗菌性能。方法以碘化钾作为电解液,使用电泳沉积法将碘负载到板表面,制备出碘涂层板。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观察碘涂层板的表面征象和成分结构。实验分组:对照组是经过预处理但未行载碘的板,共10块;实验组是经过预处理后再行载碘的碘涂层板,根据电解液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1 000 mg/L、2 000 mg/L、4 000 mg/L组,每组各10块。使用1×106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碘涂层板外观呈灰色,表面可均匀覆盖一层平整、无塌陷的涂层,电镜下见其表面可形成碘涂层,局部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陷凹。对照组、1 000 mg/L组、2 000 mg/L组、4 000 mg/L组的板碘含量分别为0、5.10、10.32、15.05 mass%;其体外抗菌菌落计数分别为56.00±5.09、21.40±2.76、9.10±2.51和2.00±1.88,4组之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化钾作为电解液,使用电泳沉积法可成功制备出碘含量稳定、涂层分布均匀的碘涂层板。体外抗菌实验证明碘涂层板的抗菌性能强于未载碘板。

  • 标签: 碘化钾 骨板 感染
  • 简介:摘要钒磁铁矿是一种铁、钒、等有价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中国储量极为丰富,因其含有大量的铁、钒、资源而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钒磁铁矿中含有磁铁矿、钛铁矿、含硫磁黄铁矿以及脉石等矿物,钒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磁铁矿中,矿物结构复杂,导致其还原过程比普通矿石更繁杂,需要较高的温度以及更长的还原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的金属化率。本文分析了钒磁铁矿含碳球团还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钒钛磁铁矿 含碳球团 还原
  • 简介:摘要引导骨再生是修复各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常规治疗手段。网因其物理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特点,在引导骨再生领域具备临床适用范围广、成骨效果稳定等独特优势。目前,临床应用网仍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但已有多项预防此类问题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网的特点、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及其应用改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钛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缆系统结合肩锁韧带修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使用改良缆系统结合肩锁韧带修复进行治疗的21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脱位类型、受伤原因、手术时间、关节活动范围、X线片检查结果、美国肩肘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Karlsson术后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05 ±2.62)个月,手术时间(50.57±8.13)min,术前等待时间(2.71±1.35)d。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67.14±5.19)°,后伸(41.14±2.20)°,外展(167.24±7.07)°,外旋(52.10±4.99)°,内旋(83.33±3.61)°。ASES评分(94.19±4.01)分(86.67 ~ 100分),Constant评分(92.95±4.98)分(78 ~ 99分),根据Karlsson术后疗效评价标准:优为15例(71.4%)、良为6例(28.6%)。结论改良缆系统结合肩锁韧带修复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钛缆 肩锁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钉结合镍拉簧压低伸长磨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大同市第五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治疗的90例上颌第一磨牙伸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正畸片段弓压低法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微种植支抗钉结合镍拉簧压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压低时间、压如深度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压入深度和压低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钉结合镍拉簧压低伸长磨牙较正畸片段弓压低磨牙的疗程短,且患者痛苦少。

  • 标签: 伸长磨牙 微种植支抗钉 正畸片段弓 镍钛拉簧
  • 简介:摘要氧化铝烧制是氧化铝出产做工上的最终一个步骤,本篇就是以氧化铝烧制以及洗涤做工作为探究事物,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高温度中把氢氧化铝的附着水与晶体水消掉,从中出产出一种无水氧化铝与活性氧化铝的混合物,物理化学的性质是最适合的氧化铝。在氧化铝当中包括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以及氧化氢杂物,这些杂物都是属于可溶性的。是可以经过水洗清除、离心过滤机进行过滤压缩以及也可以使用干燥机的烘干功能进行清除,并对氧化铝的纯度以及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以便于能够为电解铝产业提供高纯度,高质量的氧化铝材料。

  • 标签: 氧化铝 焙烧 洗涤工艺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因素。长期高血糖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DKD发生的共同致病途径,但具体机制错综复杂。氧化应激是高血糖引起肾损伤的共同基础,在D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减少肾脏氧化应激可能是DKD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抗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