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植入后患眼短期眼压变化,间接了解22G植入装置巩膜穿刺口的密闭性。方法前瞻、队列设计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52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年龄14~79岁。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43例43只眼,葡萄膜炎伴或不伴黄斑水肿29例2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18例18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巩膜隧道式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植入前10 min(基线)及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采用非接触气动式眼压计行眼压测量。比较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基线时的差异。基线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眼压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患眼基线平均眼压为14.85[四分位间距(IQR):11.60,17.63 ]mmHg (1 mmHg=0.133 kPa )。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平均眼压分别为11.90 (IQR:8.95,16.30)、13.75 (IQR:9.95,16.80)、13.60 (IQR:10.95,17.20)、14.65 (IQR:12.20,17.50)mmHg。与基线时眼压比较,植入后10、30 min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2 );植入后2、24 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280 )。结论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后10、30 min眼压降低较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装式植入装置22G巩膜穿刺口不能立即完全闭合,应适当加强植入后短期眼压监测。

  • 标签: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眼内压
  • 作者: 刘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门诊部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
  • 简介:摘要对于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而言,准确地选择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非常重要。前牙区连续缺牙时需先考虑种植牙位,根据美学设计,确定每个牙位上修复体在牙弓中占据的空间,并以此确定种植位点。理想种植位点的三维要求包括:近远中向位置在缺牙间隙正中或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略偏远中;唇腭向位置偏腭侧,最理想的位置为舌隆突;垂直向高度为理想龈缘顶点的根方3~4 mm;理想的种植体长轴应与修复体长轴平行、整体偏向腭侧、从修复体舌隆突穿出、位于修复体切端舌侧。种植体植入位点的三维设计是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设计中需首先考虑的关键点,不能轻易妥协和改变;而正确的植入角度可令整个治疗策略和治疗操作过程更清晰、简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2月将诺尔康标准电极、纤细电极、纤细加长电极,分别应用传统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中速、低速)在耳蜗模型上进行电极植入。采用ATI Nano17Ti传感器及配套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分析植入过程力学信息。采用Origin 2020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极植入过程中,电极植入力随着植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传统技术下,纤细电极的植入力峰值显著小于标准电极[(71.0±16.6)mN比(140.9±52.7)mN,Z=3.683,P<0.01],纤细加长电极的植入力峰值介于标准电极、纤细电极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款电极的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辅助技术下中速、低速植入时,三款电极的力峰值特点与传统技术时相似,但中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83.9±9.7)mN/s]显著大于纤细加长电极[(69.2±4.0)mN/s],低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显著大于纤细、纤细加长电极。在电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器人技术均能较传统技术降低电极植入的力峰值和力变化,机器人中速和低速植入同种电极时的力峰值、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极的纤细化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植入力的减小。电极长度增加会增加传统技术的植入力控难度,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则可实现良好力控。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机器人 电极,植入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术后情况,探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筛查特点、麻醉方式、植入技术要点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纳入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年龄范围33~65岁。其中一级预防10例、二级预防6例。疾病谱为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2例开创性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13例为无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3例为全身麻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共发生40次,正确识别并恰当放电52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引起S-ICD电风暴,最终行射频消融终止。结论对于经静脉植入ICD高风险患者,选择S-ICD是安全有效的,且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对于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行单腔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恶性心律失常 单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用动静脉环植入组织工程室进行体内组织工程内生性血管的方法,内生性血管是将动静脉环/束固定在组织工程室中,新生血管以动静脉环/束为轴从内向外使构建体血管。动静脉环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的能力,联合特定的细胞生长环境,可将种子细胞构建成不同的有良好血管的移植物。该法有望解决组织工程血管不足的问题,并将组织工程扩大到构建大而厚的三维移植物,使用于临床成为可能。

  • 标签: 动静脉环 植入 组织工程 内生性 血管化
  • 简介:摘要关于“胎盘植入相关疾病”的命名,国内还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国际上已经广泛使用规范的命名——“胎盘植入性疾病”。随着产前的检查技术的发展进步,国内对“胎盘植入性疾病”的识别诊断水平也在进步,有必要进行规范的命名,以更规范地开展临床工作,并能顺畅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除了规范命名,也要规范“分级”,无论是临床分级还是病理分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兴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20003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ICL)植入术作为屈光不正的主要矫正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逆性等优势,目前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尽管ICL的材料和设计逐渐改进,但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等,可影响术后效果,甚至需再次手术。现就ICL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类、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近5年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变化趋势,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CIED植入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CIED植入或更换的患者1 565例,男855例,女710例。年龄(70.6±12.5)岁,年龄范围8~97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器械类型、主要合并症等。COVID-19疫情暴发时期,观察每年该时段内CIED植入量的变化趋势,比较2020年与2019年该时段内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费用、住院时长等情况。结果2016年至2020年,CIED新植入1 259例,更换306例,其中男855例。年龄中位数73岁。CIED植入类型以心脏起搏器为主,心脏再同步治疗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比例逐年增加,植入除颤器作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比例为40.6%~63.3%。疫情暴发期间CIED的植入量明显减少,较2019年同期下降54.5%(18/33),其中永久性起搏器的植入量下降了64.3%(10/28)。与2019年同期相比,女患者比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对56.4%, χ2=3.411,P=0.065),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0、0.582、0.718)。结论COVID-19疫情影响了CIED的植入,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青光眼阀玻璃体腔植入和前房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3例(2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前房组12例(12眼),经角膜缘植入前房;玻璃体腔组11例(11眼),经睫状体平坦部植入玻璃体腔。术后随访4~3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玻璃体腔组手术耗时为(31.88±5.30)分钟,少于前房组的(45.63±8.63)分钟(t=3.838,P=0.002)。前房组成功率为75.00%(9/12),低于玻璃体腔组81.81%(9/11)。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植入与前房植入Ahmed青光眼阀均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玻切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而玻璃体腔植入手术操作较为简便省时。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继发性 植入,青光眼阀,Ahmed,前房,玻璃体腔
  • 简介: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新一代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型电子装置,它针对没有起搏适应证、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以及不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比,S-ICD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后3年因室性心律失常再次植入S-ICD。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起搏器术后 心脏性猝死 预防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并应用基于手供一体设计的手术植入物全程追溯系统,实现对患者使用的每块钢板及螺钉进行全程追溯,确保追溯信息完整准确。方法2018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追溯系统中基于手供一体研发完善了植入物追溯管理模块,对植入物实施全程闭环式追溯管理。收集植入物追溯系统应用前后3个月的相关记录,将2018年5—7月处置使用的植入物设为对照组,共处理2 246件,处置使用过程手工记录与交接;将2018年8—10月处置使用的植入物设为试验组,共处理2 570件。比较两组植入物交接质量;抽检追溯系统应用前后各1个月的骨科钢板60个,比较应用前后追溯所用时长及追溯信息完整率。结果试验组植入物交接名称规范、数量及灭菌标签信息的清晰度、完整性均全部合格,对照组分别有78、107、260、285件不合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21、125.217、314.485、346.626;P<0.01)。试验组植入物交接中发生型号错误88件,灭菌标签错误27件,对照组分别为113、48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0、9.230;P<0.01)。试验组植入物追溯信息完整率为100%(60/60),追溯时长为(1.1±0.2)min,对照组分别为90%(54/60)、(74.2±7.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自主研发的植入物追溯系统,实现了手术室、CSSD以及物资采购供应处等多部门联动追溯管理,能够对患者使用的每块钢板及螺钉进行有效监管与可追溯,提高了CSSD的工作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植入物 追溯
  • 简介:摘要上臂输液港是指通过上臂外周静脉植入输液港,可由医护合作完成手术,为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新的静脉通路选择,但目前尚未在我国广泛开展应用。本文针对上臂输液港的适应人群、手术过程、维护及使用、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上臂输液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植入式输液港 上臂 血管通路 专科护士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入性虹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外伤后和手术后的植入性虹膜囊肿7例(7眼)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虹膜囊肿切除后眼压得以控制,末次随访未见囊肿复发,但有2例因眼部并发症再次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5例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表现,1例为表皮样囊肿改变,1例为似晶状体皮质纤维改变。结论植入性虹膜囊肿可有不同的病理表现,但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囊肿,虹膜,植入性 外伤,眼 手术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传统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PCRI)在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合并≤3 D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ke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万方、中国维普数据库等,搜集有关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及其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章,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将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散光矫正量、术后残余散光、对比敏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视力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表(LogMAR)的形式进行记录。采用RevMan软件(V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白内障患者352例(510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对照组)相比,Toric IOL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3 D的角膜散光在术后3、6个月UCDVA的更好[均数差(MD)=-0.04,95%CI:-0.07~-0.01,P=0.005)];植入Toric IOL组手术散光矫正量大于对照组[MD=0.56,95%CI:0.36~0.76,P<0.001;标准均数差(SMD)=0.94,95%CI:0.47~1.40,P<0.001];植入Toric IOL组术后1个月残余散光度数(MD=-0.13,95%CI:-0.21~-0.04,P=0.003;SMD=-0.34,95%CI:-0.59~-0.10,P=0.007)及术后3、6个月残余散光度数(MD=-0.30,95%CI:-0.51~-0.10,P=0.004;SMD=-0.84,95%CI:-1.42~-0.25,P=0.005)均低于对照组;植入Toric IOL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1,95%CI:-0.08~0.11,P=0.77)。结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相比,Toric 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合并≤3 D的角膜散光效果更好。同时,Toric IOL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上略具优势,但其临床意义可能不大。二者在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散光人工晶状体 角膜缘松解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S-ICD植入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18)岁。回顾采集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等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分析术前心电图筛查、植入技术方法、学习曲线特点、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分析截至2020年8月30日患者随访数据,初步评估S-IC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总计25例患者拟植入S-ICD,1例因未通过术前心电图筛查未植入,余24例经心电图筛查并植入S-ICD。基础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0例(10/24,41.7%)、肥厚型心肌病6例(6/24,25%)、离子通道疾病4例(4/24,16.7%)、缺血性心肌病1例(1/24,4.2%)及其他3例(3/24,12.5%)。手术学习曲线较短,手术时间为(55.0±18.7) min;按标准操作流程,术后短期无并发症。随访提示有17次事件,6次放电事件;其中4次正确处理,1次转复成功率100%;2次不恰当放电在程控处理后随访无不恰当放电再发,提示S-IC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就本中心数据来看,S-ICD植入技术具有较短的学习曲线,短期并发症相对少见且安全有效,对于适应证人群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安全性 有效性 单中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八九医院行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的远视者14例(16眼)。术前远视屈光度1.50D~5.00(3.61±1.08)D。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的矫正情况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结果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logMAR)为0.47±0.19,明显优于术前的0.61±0.30(t=3.64,P=0.003);裸眼近视力(logMAR)为0.26±0.11,明显优于术前0.66±0.30(t=5.83,P<0.001);裸眼近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以上者14眼(87.50%)。术后1个月术眼呈轻度近视状态,3个月后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平均等效球镜为(0.74±0.29)D,较术前(3.61±1.08)D明显下降(t=9.45,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远视回退现象。术后1周、1、3及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下降(F=1.76,P=0.128)。结论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安全、有效,预测性较好,为远视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方式选择。

  • 标签: 矫正,远视 移植术,透镜,角膜基质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激光,飞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