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泵踝运动联合跨主动功能锻炼在髌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思达心脏医院78例髌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后,将其均分为两组,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泵踝运动联合跨主动功能锻炼。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对比两组锻炼前、锻炼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锻炼前、锻炼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锻炼后1、3个月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锻炼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锻炼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锻炼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泵踝运动、跨主动功能锻炼联合应用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且对预防下肢DVT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痛阈 运动疗法 髌骨骨折 膝关节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疼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等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于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减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 d、2 d水肿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1 d、2 d以及术后最高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出院前创面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1 d、2 d水肿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减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痔疮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同时促进创面的愈合,改善水肿状况,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痔疮手术 术后疼痛 创面愈合 减阈疼痛护理 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0%和40%电量的下低电量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根据Excel中RAND程序制定随机数字表,对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20%电量组、40%电量组、80%电量组(对照组),每组36例;3组均给予MECT治疗8次,第1周每日1次,治疗5次;第2周隔日1次,治疗3次;访视点分别为基线、首次治疗后4~8 h内、末次治疗后4~8 h内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周、第8周。分别采用HAMD17、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HAMD17(F=10.769,P<0.05)和RBANS(F=6.961,P<0.05)得分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2)HAMD17(F=3.450,P<0.05)和RBANS(F=2.501,P<0.05)得分时间×电量分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3)末次治疗后(F=3.673,P<0.05)、4周(F=4.570,P<0.05)、8周(F=4.122,P<0.05)HAMD17得分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20%与40%电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及40%电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末次治疗后,RBANS得分(F=7.890,P<0.05)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20%电量组[(65.2±12.2)分]、40%电量组[(63.9±11.5)分]与对照组[(55.2±1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周时RBANS得分(F=2.770,P>0.05)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0%电量MECT治疗抑郁症与标准电量相比疗效无差异,20%电量与标准电量相比疗效差,但认知功能损伤均较轻。

  • 标签: 电惊厥疗法 抑郁症 治疗结果 认知
  • 简介:摘要癌是困扰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形成难治性疼痛,增加个体和社会负担。虽然中国已经开展"癌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近7年,医务人员癌评估和治疗水平整体提高,但癌的治疗仍未达到满意的疗效。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更是治疗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首次提出"围放疗期"的概念,强调对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全程持续镇痛治疗。本文在阐述国内外癌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对"围放疗期"癌的规范化评估和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癌痛 肿瘤/放射疗法 围放疗期 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乳症是30~50岁妇女关于乳腺疾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其中10%~20%的患者遭受严重的乳腺疼痛。患者主要担心其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和恶变,且重度乳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乳症的病因不详,且治疗暂未统一。本文主要围绕乳症的病因、分类、恶变率、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期望为临床医师对乳腺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乳腺疾病 增生 乳痛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参与癌全程管理在癌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诊治的癌患者86例,接受常规癌管理流程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3),接受护士参与癌全程管理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43)。对两组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癌症状变化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癌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口服止痛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参与癌全程管理在癌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中的实施效果良好,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按规服止痛药,从而减轻其癌症状,推荐应用。

  • 标签: 癌痛全程管理 服药依从性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完善的疼痛评估和管理对于改善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评估和管理癌的策略,以及如何筛查患者药物滥用风险等方面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癌管理理论框架。

  • 标签: 疼痛管理 癌症 止痛药,阿片类 疼痛测定
  • 简介:摘要1例25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女性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发热、下肢皮肤红色性结节、肺部团块影,多部位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及机化性肺炎,经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后成功接受父供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结节性脂膜炎 机化性肺炎
  • 简介:摘要骨癌(bone cancer pain, BCP)发生、发展机制复杂,目前仍旧困扰临床。在转录后水平起调控作用的微RNA(microRNA, miRNA)可能参与BCP过程。因此,寻找参与BCP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定miRNA与标志物,将为BCP治疗及临床检测、诊断提供帮助。文章综述近期研究,阐述miRNA如何调控破骨细胞活化,促进骨吸收进而导致BCP的形成;miRNA如何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CXC趋化因子配体12(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2, CXCL12)/趋化因子CXC基序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 CX-CR4)信号通路等]参与BCP的形成和发展;miRNA如何通过调控神经元可塑性和改变神经元离子通道的表达发挥BCP调控作用,以期为探明BCP的发生发展机制、转化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微RNA 骨癌痛 破骨细胞
  • 简介:摘要患者女,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骨和蛋白尿。因间歇性头晕、疲倦7年,症状加重并伴骨4个月余入院。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贫血,并疑诊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获得性范科尼综合征(FS)伴有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经肾活检、电子显微镜检查和反复入院检查证实为轻型近端肾小管病(LCPT)。LCPT常引起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近端小管中结晶,多为kappa单克隆轻链的胞质内结晶状沉积。具有FS和LCPT特征的MM患者在临床上较少见,且难以准确诊断。希望通过此病例的分析,使临床医生关注LCPT等类型的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以及与浆细胞病(如MM)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贫血 骨痛 蛋白尿 轻型近端肾小管病 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尖血糖谱分别计算平均血糖(MBG)以简化肾糖(RTG)计算公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住院的16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计算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24 h尿糖,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仪监测血糖,全天8次指尖血糖测量及静脉HbA1c来反映MBG计算RT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三种RTG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由HbA1c和指尖血糖计算得RTG的数学模型。重新入组450例T2DM患者作为新数学模型的验证人群,采用Homser和Lemeshow检验来验证上述三种RTG的一致性。结果三种血糖检测方式计算的RTG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得:RTG(指尖血糖)=-24.572+18.385×指尖MBG(mg/dl)+0.211×eGFR[ml·min-1·(1.73 m2)-1]-0.914×24 h尿糖(g/24 h)(P<0.01),RTG(HbA1c)=-52.334+28.359×HbA1c(%)+0.189×eGFR[ml·min-1·(1.73 m2)-1]-0.616×24 h尿糖(g/24 h)(P<0.01)。Homser-Lemeshow检验两种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拟合程度高,数据分布一致性好(χ22=9.809,P2=0.679;χ23=6.832,P3=0.555)。由HbA1c计算RT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P<0.01),由指尖血糖计算RTG的AUC为0.892(P<0.01),诊断的灵敏度为65.53%,特异度为90.95%,约登指数0.6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肾脏体积与RTG独立相关(OR为1.038~2.849,均P<0.05),进一步分层显示T2DM患者的RTG随着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肾脏体积的增加而增加。结论3种检测方式所得MBG计算的RTG高度相关,以指尖血糖、HbA1c估算MBG可简化RTG计算公式,临床简易便行。高RTG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大、糖尿病病程延长、BMI升高、肾脏体积增加。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糖基化A 肾糖阈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会阴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会阴患者9例,患者表现为肛周会阴区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病史>1年,既往治疗效果不佳。一期测试采用胸腰段椎板间隙入路,脊髓硬膜外置入SCS电极,然后进行体外程控测试;一期测试有效的患者二期手术置入脉冲发生器(IPG),置入IPG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以VAS改善率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分析SCS治疗慢性会阴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例会阴患者中,会阴区域手术后5例,腰椎骨折后2例,无明确病因2例。SCS一期测试有效后植入IPG长期治疗患者7例,测试有效率77.8%(7/9例)。7例SCS长期治疗患者中,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比(8.6±1.0)分,t=12.051,P<0.001],VAS评分整体改善率75.9%。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脉冲发生器植入部位积液感染,未见电极及延长线折断、脊髓硬膜外血肿、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慢性会阴SCS测试治疗有效率高,SCS永久植入后疼痛缓解长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电刺激 脊髓 会阴痛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使其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癌性疼痛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 癌性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癌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框架、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Donabedian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进行阐述,旨在为今后构建统一、规范的癌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综述 癌痛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1例26岁女性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甲巯咪唑20 mg、2次/d。1个多月后出现四肢肌肉痉挛性疼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21 U/L,肌酸激酶(CK)6 090 U/L,血钾4.1 mmol/L。甲巯咪唑剂量减至10 mg、1次/d,3 d后患者肌仍无好转。考虑为甲巯咪唑所致不良反应,遂停药。停药4 d后,患者肌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ALT 36 U/L,AST 50 U/L,CK 1 954 U/L。停药18 d后,患者肌消失,ALT、AST和CK均恢复正常。

  • 标签: 甲巯咪唑 肌酸激酶 肌疾病
  • 简介:摘要皮下持续输注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时,可优先选PCSA。

  • 标签: 皮下持续输注 患者自控镇痛(PCA) 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 癌痛 难治性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重度贫血的痛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醒全科医生加强对痛风患者的早期识别及诊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命质量。

  • 标签: 痛风 痛风石 肾功能不全 贫血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内脏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菌群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与内脏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简介:摘要本次年鉴介绍了幻肢研究的新进展,包括选择性脊神经根臭氧注射治疗、截肢原因及手术时麻醉方式与幻肢的关系、截肢后外周神经传入与幻肢,以及截肢后脑白质改变与幻肢的关系。

  • 标签: 幻肢 神经痛 治疗学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