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复杂,常见并发的预防与诊治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然而,针对少见并发防治的报道较少。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因其发生率低,常常不被重视。因此,临床医师对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缺乏经验,亦缺少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也给少见并发的诊治和预防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笔者的经验,就胃癌根治术后7种少见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胰瘘、乳糜漏、食管纵隔瘘、腹内疝、胃瘫、肠套叠)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十二指肠残端瘘 胰瘘 乳糜漏 食管纵隔瘘 腹内疝 胃瘫 肠套叠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治愈胃癌的关键。安全实施胃癌根治术离不开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和严密的术后管理。充分的术前评估旨在确定病期、识别潜在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高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疾病和低蛋白血等术前状态因素;术中出血量和联合脏器切除等术中操作相关因素),并通过预康复等手段优化患者身体机能状态,以利于术者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决策,以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下,旨在优化术前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的预康复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了预康复措施的有效性,但学界仍需在预康复的具体措施、有效评估指标、适应人群和干预时间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兼顾效率和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动术前评估举措在胃癌临床实践中应用实施。

  • 标签: 胃肿瘤 术前评估 术后并发症 风险模型 预康复
  • 简介:摘要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不断发展,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因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少,成为近年直肠癌手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本中心报道一例直肠癌NOSES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复杂性并发病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 应激性溃疡出血
  • 简介:摘要唇部注射填充在微整形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临床注射剂虽然大多安全,但仍无法避免注射并发并发分为早期并发和远期并发,远期并发主要有异物肉芽肿、黏膜颜色改变、异色、肥厚性瘢痕、迟发型超敏反应等。本文概述各类唇部注射远期并发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为改善症状、恢复唇部的美学效果和功能提供参考。

  • 标签: 注射 微整形 唇部填充术 并发症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及术后并发。方法:回顾性非随机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南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矫正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 386例(8 600眼),对术中、术后并发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视觉质量的研究。结果:术中244眼(2.84%)发生并发,其中负压吸引环脱失12眼(0.14%),不透明气泡层(OBL)154眼(1.80%),微切口出血25眼(0.29%),寻找角膜基质透镜困难1眼(0.01%),非计划分离透镜33眼(0.38%),透镜残留4眼(0.04%),切口撕裂13眼(0.15%),扫描黑区2眼(0.02%)。术后并发17眼(0.20%),其中早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8眼(0.09%),术后中期免疫性角膜炎9眼(0.10%)。术后3个月后过矫>0.75 D者26眼(0.30%),欠矫>0.75 D者1眼(0.01%);术后需二次增效手术者1眼(0.01%)。术后视觉质量异常主要为术后初期雾视、眩光、光晕,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99.30%的患者对手术的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SMILE治疗近视并发少,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并发症 手术技巧
  • 简介:摘要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是胃癌术后常见并发。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进步,胃癌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的发生风险已明显降低,但术后吻合口狭窄、残胃炎、吻合口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等远期吻合口相关并发严重影响胃癌患者长期生命质量。笔者根据吻合口相关短期和远期并发发生情况,阐述胃癌术后常见吻合口并发发生风险、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

  • 标签: 胃肿瘤 吻合口 并发症 吻合口漏 吻合口出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并发的组成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1例行VPS的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及分析其并发的组成,并对未成年人和成人及分流术前颅脑有手术操作的患者与无操作的患者的并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4例(19.7%)发生并发,其中未成年人7例(9.85%),成人7例(9.85%),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颅脑有手术操作7例(9.85%),颅脑无手术操作7例(9.85%),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S是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其术后并发的发生率较高,未成年人患者和术前颅脑有手术操作的患者更易发生并发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作为搭桥血管的Rex手术术后血管并发的发生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8月54例接受初次Rex手术(采用IJV作为搭桥血管)治疗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9例;中位年龄5岁(0.8~14岁)。观察其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情况,应用Pearson χ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手术前后脾长径、脾厚度、血小板计数及胃镜静脉曲张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患儿中,无血管并发47例患儿术后均无消化道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缓解或消失,患儿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108.49±100.98)×109/L和(171.54±92.22)×109/L比较,数值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脾长径[(133.93±32.91)mm和(111.89±35.21)mm]和脾厚度[(44.88±11.03)mm和(34.72±9.04)mm]比较,数值均有所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2-F3食管静脉曲张比例由术前73.9%(20/23)降至术后13.0%(3/23)。术后出现血管并发7例(13.0%),其中血管栓塞2例(3.7%),血管狭窄5例(9.3%)。术后出现血管栓塞2例分别表现为脾功能亢进无缓解和消化道出血,均再次行Rex手术,术后血管通畅。血管狭窄5例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缓解不良或消化道出血,超声及CT检查可见吻合口直径<3 mm、流速增加3~4倍。其中,2例行球囊血管扩张成功;1例行球囊血管扩张后效果不佳而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均血管通畅,症状缓解;余2例暂未接受治疗。结论IJV搭桥Rex手术效果良好,可以达到根治的手术目的。血管栓塞和吻合口狭窄是影响IJV搭桥Rex手术术后效果或导致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出现血管栓塞患儿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吻合口狭窄患儿行血管介入治疗并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儿童 门静脉高压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基石,作为食管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肺部并发被认为是预测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预防肺部并发的发生在食管癌术后有着重要意义。术后肺部并发一直是食管切除术的研究热点,近期国内专家共识的发表规范了术后肺炎的诊疗措施,但关于肺炎的定义目前仍未得到统一,同时外科新技术的普及仍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iley、Sciencedirect、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回顾以往食管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和指南,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术前状态、手术因素和术后管理3方面阐述食管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它不仅增加老年患者跌倒、失能的风险,还与老年患者术后不良结局有关。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就肌肉减少的诊断、对老年患者术后的影响、围手术期临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屈光矫正手术,手术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新型ICL(V4c)的应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ICL手术,对于V4c等应用中出现的并发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总结ICL用于近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常见和罕见并发,重点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拱高等异常情况。与V4相比,V4c型IC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前囊下白内障及瞳孔阻滞等并发发生率更低,但术后光学相关并发、拱高异常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7-103)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可引起众多系统的并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骼运动、神经系统等。咳嗽及其并发对数量庞大的慢性咳嗽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医疗资源的使用增加。本文将就慢性咳嗽常见的并发以器官系统分类进行介绍,以引起大家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行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的种类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个性化定制的仿生骨材料(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行儿童颅骨修补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1岁2个月至12岁。外伤致去骨瓣57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49例(包括外伤后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硬膜内、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包括车祸伤4例,高空坠物砸伤2例,钝器砸伤1例,锐器砍伤1例),非外伤因素去骨瓣减压8例(包括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肿瘤术后脑水肿2例,颅骨恶性肿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平均去骨瓣时间为1年5个月,其中最短时间为2个月,最长时间超过4年。所有病例中,59例为单侧颅骨缺损(左侧36例,右侧23例),6例为双侧颅骨缺损;去骨瓣范围中标准或近似标准的单侧额颞大骨瓣减压窗46例,单侧额、颞、顶、枕部分去骨瓣减压13例,分隔的双侧额颞减压窗5例,双额贯通减压窗1例。术后跟踪随访2~5年。结果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出现各类术后并发共42例,包括皮下积液27例,仿生材料固定松动8例,仿生材料术后碎裂6例,感染1例,全部行针对性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儿童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这与术中仿生材料使用经验不足和儿童依从性差有关。掌握仿生材料的特性和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的出现。

  • 标签: 仿生材料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18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术后并发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加强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经乐观值调整后的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和计算调整后Brier-score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并发发生率为36.6%(67/18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ayo分级高[比值比(odds ratio, OR)=2.27,95%CI 1.09~4.70,P=0.028]、肝酶升高(OR=8.62,95%CI 1.88~39.57,P=0.006)、进行急性等容自体血液稀释(OR=2.50,95%CI 1.05~5.94,P=0.039)、术中使用CPB(OR=10.20,95%CI 2.62~39.65,P=0.001)和乳酸峰值高(OR=1.62,95%CI 1.05~2.49,P=0.030)是术后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0.30,95%CI 0.12~0.75,P=0.010)、术前白蛋白高(OR=0.90,95%CI 0.82~0.98,P=0.020)是术后并发发生的保护因素。以上述因素构建的术后并发预测模型,其区分度较高(粗C-index=0.837,95%CI 0.776~0.899);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经乐观值调整后的C-index为0.779,调整后Brier-score为0.189,结合校正曲线,表明该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均较好。结论基于男性、术前白蛋白、Mayo分级、肝酶升高、使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CPB及乳酸峰值建立的术后并发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便于临床使用。

  • 标签: 肾癌 静脉癌栓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胃癌根治术疗效及术后早期并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D2根治术的1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2)术前病理为胃恶性肿瘤,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3)术前无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无远处转移。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基础情况差者、行急诊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术者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者。通过软件计算VFA,根据日本肥胖协会标准,将VFA≥100 cm2定义为内脏型肥胖。将患者分为VFA高值组(VFA-H组,96例)和VFA低值组(VFA-L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A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的预测能力;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体质指数(BMI)与VFA间的相关性。结果VFA-L组与VFA-H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前合并、术前贫血、肿瘤TNM分期以及N分期、T分期和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范围、肿瘤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FA-H组患者比VFA-L组具有更高的BMI、更大的肿瘤直径、更低的合并低白蛋白血者比例和更高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H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VFA-L组,而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少于VF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Clavien-Dindo Ⅱ级以上并发主要为吻合口相关并发(包括漏、出血、感染及狭窄)、肠梗阻和切口感染,VFA-H组比VFA-L组早期并发发生率更高[24.0%(23/96)比10.1%(10/99),χ2=6.657,P=0.010],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也均更高[10.4%(10/96)比3.0%(3/99),χ2=4.274,P=0.039;7.3%(7/96)比1.0%(1/99),P=0.03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BMI(OR=3.688,95%CI:1.685~8.072,P=0.001)和高VFA(OR=2.526,95%CI:1.148~5.559,P=0.021)是本组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FA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45,高于体质量(0.591)、BMI(0.624)和SFA(0.626)。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VFA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640,P<0.001)。结论VFA≥100 cm2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FA能更好地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术后早期并发症
  • 作者: 顾晋 杨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三病区,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北京 100144 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精准诊治中心,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结直肠肿瘤诊疗中心,北京 100144,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北京 100144 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症性疾
  • 简介:摘要肠造口的相关技术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造口的早期并发包括造口回缩、造口缺血坏死、造口水肿和周围皮肤炎等;远期并发包括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和造口脱垂等。另外,少见或者容易忽视的造口癌、造口还纳困难和社会心理障碍等相关并发也应该引起外科医生重视。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也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对“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

  • 标签: 直肠肿瘤,低位 腹会阴联合切除 结肠造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式,但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道狭窄,以及因肝细胞癌肝移植后肿瘤的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中心的临床实践,对肝移植术后的胆道狭窄及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治疗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胆道 肿瘤复发,局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肺部并发(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Ⅳ级。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前并存疾病、吸烟和饮酒史、术前最后1次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体温监测、液体出入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PPCs和PONV发生情况、补救镇痛情况、住院时间和围术期输血情况等。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和未发生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PPCs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 204例患者,有75例患者发生PPCs,发生率为6.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SA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后转入ICU和围术期输血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危险因素,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ASA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后转入ICU和围术期输血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危险因素;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髋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龄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高龄拔牙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术后并发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高龄患者拔牙术后并发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策略。结果300例高龄患者拔牙术后发生并发64例(21.33%),其中出血患者28例(9.33%)、感染患者21例(7.00%)、干槽症患者2例(0.67%)。其他并发患者13例(4.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拔牙颗数、手术时间、拔牙顺利程度、不良情绪、疾病认知、抗血栓药物使用、麻醉效果均为高龄患者拔牙术后并发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牙颗数、手术时间、疾病认知为高龄患者拔牙术后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拔牙颗数、手术时间、疾病认知为高龄患者拔牙术后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结合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并发发生率,改善其康复结局。

  • 标签: 高龄患者 拔牙术后并发症 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