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分子聚合的复合材料在本质上是一种纤维。超分子复合与增强体之间由于化学键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超分子聚合/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许多重要的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复合的常用性能。将四重氢键进行组装得到超分子聚合,再将得到的聚合引入到环氧树脂基当中,用它作为增韧剂来提高固化的抗冲击强度。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机械性能的测试可以发现性能越多,应用范围也就越大。

  • 标签: 超分子聚合物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复合物的性质
  • 简介:摘要小干扰RNA(siRNA)具有沉默互补的目标信使RNA(mRNA)从而抑制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因其高效性及特异性,siRNA具有作为基因药物的巨大潜力,但其在体内易受到血管屏障、内涵体及RNA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发挥药效。因此,设计高效的能够负载siRNA的纳米载体以使其富集至靶标是目前siRNA药物研发的重要任务,高分子聚合纳米载体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高分子聚合纳米载体实现siRNA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干扰RNA 高分子聚合物 纳米载体 药物递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金属输尿管支架与聚合支架在恶性输尿管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3例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根据置入支架管材料的不同分成金属支架组(28例)和聚合支架组(35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1年通畅率、不同时间血清肌酐值、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金属支架组与聚合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4%(27/28)和94.3%(33/35),手术时间分别为(45.11±9.27)min和(20.79±2.67)min,术后1年通畅率分别为95.0%和58.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3 d的血清肌酐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金属支架组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支架组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的血清肌酐较术后3 d增高(P<0.001)。术后6个月和1年,金属支架组的QOL评分高于聚合支架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聚合支架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支架管类型与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生存风险无相关性(P>0.05)。结论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优于聚合支架,具有引流更通畅、并发症更少、更换周期更长等优点,但与生存风险无相关性。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支架 金属 聚合物
  • 简介:摘要在聚合水泥防水砂浆中添加有机硅疏水剂进行改性,制得有机硅疏水剂改性聚合水泥防水砂浆,系统研究其抗渗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吸水率等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硅疏水剂得掺入没有明显的延缓砂浆的水化作用,降低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明显改善聚合水泥防水砂浆的抗渗性能和吸水率。

  • 标签: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有机硅疏水剂 抗渗性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吸水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周注射凝胶聚合加固手术对青少年变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青少年变性近视41例(41只眼),随机分为临床试验组20例(20只眼),行球周注射凝胶聚合加固手术;对照组,21例(21只眼)验配框架眼镜,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裸眼视力(logMAR)为0.44±0.16和0.45±0.17;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09±0.07和0.11±0.09,均优于对照组的0.86±0.20、0.89±0.19, 0.27±0.20、0.32±0.21;试验组眼轴长度为(26.05±1.19)mm和(26.19±1.18)mm,屈光度为(8.04±2.04)D和(8.07±2.23)D,对照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分别为(27.77±1.28)mm、(27.92±1.26)mm,(8.60±2.29)D、(8.63±2.31)D,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47±0.17和0.91±0.21,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5±0.11和0.36±0.24,眼轴长度(26.38±1.33)mm,(28.12±1.25)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周注射凝胶聚合加固手术治疗青少年变性近视的短期效果良好,但其远期疗效及是否需反复注射等问题有待研究。

  • 标签: 近视,变性 青少年 注射,球周 凝胶聚合物
  • 作者: 李亚琼 刘瑞青 刘露文 张椰 吴玥瑾 段少博 常志扬 张连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 450003;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03,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超声科 450003,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超声科 450003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以嵌段聚合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为外壳、全氟戊烷(PFP)为核心的超声响应型纳米液滴,探讨机械指数(MI)对纳米液滴超声造影成像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透析法制备PEG-PCL胶束,然后将胶束与PFP混合后超声乳化制备纳米液滴。测定纳米液滴的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考察其在25 ℃和37 ℃下储存后的稳定性。应用超声诊断仪观察不同MI下纳米液滴的体外造影成像特性。结果纳米液滴的粒径为(356.6±5.6)nm,zeta电位为-(7.30±0.14)mV,透射电镜下纳米液滴接近球形,有清晰的核壳结构。于25 ℃或37 ℃放置一段时间后,纳米液滴平均粒径变大,且分散度增加。体外造影成像结果显示37 ℃下纳米液滴在MI≥0.4时可产生回声增强,且MI越大,回声越强。结论纳米液滴的造影成像特性与所采用的MI紧密相关,较高的MI可以使更多的纳米液滴发生相转变,产生较强的回声。此研究可以为纳米液滴在超声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液滴 机械指数 相转变 造影成像
  • 简介:摘要3D生物打印可以快速生产替代患者缺损的组织结构,可以使所需组织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更加精确。本综述讨论了合成聚合在胸外科特别是肺、食管、气管的替代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显示了迄今为止有关该主题的优势和局限性,此外,还提及许多依赖于3D打印的聚合支架,这些支架可以转换为生物打印,其结果适用于未来生物打印的扩展。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应用研究,朝着更加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胸外科 组织工程
  • 作者: 沈妍汝 陈虎 马珂楠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感光聚合喷射(photopolymer jetting,PJ)一体化三维打印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定量评价打印精度,以期为PJ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扫描和软件处理的上颌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的牙颌模型数据为参考数据,通过基于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技术的单色单硬度打印机(DLP-800d)打印单色单硬度DLP模型5个(DLP组),通过基于PJ技术的多色多硬度打印机(J300Plus)打印多色多硬度PJ模型5个(PJ组)。三维扫描打印模型,将打印模型扫描数据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配准于参考数据,计算整体及各区域(余留牙列、邻缺隙基牙、完整牙龈、非游离缺失区牙龈、游离缺失区牙龈、可摘局部义齿黏膜支持区)的三维偏差,以均方根值表示,均方根值越小,打印正确度越高;将同组5个模型的扫描数据进行两两配准后计算三维偏差,均方根值越小,打印精密度越高。以200 μm为临床可接受误差的阈值。比较两组牙颌模型打印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牙颌模型整体及各分区打印正确度均方根值均小于200 μm;DLP组整体打印正确度[57.70(2.10) μm]显著优于PJ组[71.00(7.70) μm](P<0.05);DLP组整体打印精密度[15.20(5.05) μm]显著优于PJ组[37.55(15.55) μm](P<0.05)。结论本项研究采用的国产PJ打印机能以较好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打印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可为实现牙颌模型软硬组织区域硬度差异化仿真提供一体化三维打印。

  • 标签: 牙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打印 感光聚合物喷射 多色 多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第二代生物可降解涂层钴铬合金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ROSSAL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CREDIT Ⅱ研究和CREDIT Ⅲ研究中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冠心病患者,CREDIT Ⅱ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CREDIT Ⅲ研究是一项单臂研究。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全国33个中心共成功入选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33例。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5年靶病变失败(TLF),即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5年患者相关的心血管复合终点(PoCE,包含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及任何临床症状驱动的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和依据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支架内血栓。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5年TLF及PoCE发生率。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糖尿病、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74 mm)、病变长度≥16.7 mm和多支病变对术后5年TLF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33例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年龄为(59.3±9.1)岁,其中男性579例(69.5%)。811例(97.4%)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EXCROSSAL支架置入5年TLF发生率为10.6%(86/811),PoCE发生率为15.5%(126/811),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0%(8/8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2.74 mm(HR=3.20,95%CI 1.90~5.39,P<0.001),病变长度≥16.7 mm(HR=1.88,95%CI 1.18~2.99,P=0.007)和多支病变(HR=2.44,95%CI 1.60~3.72,P<0.001)是术后5年TLF的相关因素。结论EXCROSSAL支架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较好,术后5年TLF及PoCE的发生率均较低。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形垫结合塑膜固定与单纯使用塑膜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行螺旋断层放疗的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使用形垫结合塑膜固定的患者14例(N1组),单纯使用塑膜固定的患者14例(N2组)。利用兆伏级螺旋CT(MVCT)扫描配准获得每个患者治疗前左右(X)、头足(Y)、腹背(Z)方向的平移和横断面(ROLL)旋转的摆位误差,N1和N2组分别扫描425、416次,共计841次,比较数据误差。结果N1组在X、Y、Z和ROLL四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7±1.04)mm、(1.38±1.12)mm、(1.47±1.62)mm、(1.47±1.62)°,N2组分别为(1.57±1.21)mm、(2.10±1.51)mm、(1.61±1.50)mm、(1.40±1.30)°,N1与N2组在Y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1组在X、Y、Z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4.15 mm、4.23 mm和4.81 mm,N2组外扩边界分别为4.77 mm、6.31 mm和5.08 mm。在X方向,N1和N2组以3 mm为分界点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6,P<0.001)。在Y方向,以1 mm、2 mm和3 mm为分界点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9,P<0.001;χ2=42.202,P<0.001;χ2=46.204,P<0.001),在Z方向以2 mm为分界点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5,P=0.007)。N1组在X、Y、Z方向小于3 mm的摆位误差计数分别为92%、90%、92%。结论形垫结合塑膜与单纯使用塑膜固定技术相比,能有效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摆位稳定性,减小摆位误差,有一定的创新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头颈部肿瘤 放射疗法 体位 设备设计 摆位误差 塑形垫 热塑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分析改良头颈肩体膜和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68例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头颈肩体膜组(体膜组,42例)和乳腺托架组(托架组,26例)。在患者的第1、6、11、16、21次治疗摆位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RL)、腹背(AP)、头脚(SI)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记录放疗摆位的时间。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分布比例、摆位时间,计算出各自的MPTV外放值,并分析多种因素对体膜组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42例体膜组扫描210次,26例托架组扫描130次。体膜组和托架组在RL、AP、SI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12±2.01)和(2.38±1.92) mm、(3.29±2.46)和(3.88±2.76) mm、(3.47±2.29)和(4.11±3.15) mm,其中两组在AP和SI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2.16,P<0.05); SI方向体膜组摆位误差≤ 3 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高,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 P<0.05);当AP和SI方向体膜组摆位误差>5 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低,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29, P<0.05)。体膜组的摆位时间较短,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RL、AP、SI方向体膜组计算的MPTV值均小于托架组。改良头颈肩体膜体位固定方式对高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和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治疗时间≤ 2周)的患者会造成AP和(或)SI方向的摆位误差偏大。其中,SI方向<60岁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高龄患者(≥ 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 AP和SI方向BMI<24 kg/m2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BMI≥ 24 kg/m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04,P<0.05); AP方向治疗时间>2周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的患者(治疗时间≤ 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时应用改良头颈肩体膜可以降低腹背和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缩短摆位时间。对于≥ 60岁、BMI≥ 24 kg/m2和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治疗时间≤ 2周)的患者,要关注腹背和头脚方向的摆位,以保证放疗的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热塑体膜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头肩模单用或联合使用头颈肩真空垫在脑转移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HFS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9年间5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并行HFSRT患者,头肩模固定24例(单模组),头肩模+真空垫固定30例(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行在线图像配准,记录疗前分次间误差及疗后分次内误差,治疗过程中应用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误差,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各方向误差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分次间7.0%~15.4%的水平误差≥3mm,7.0%~12.6%旋转误差≥2°;单模组比联合组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1.035±1.180)mm∶(1.512±0.955)mm, P=0.009],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665°±0.582°∶0.921°±0.682°,P=0.021)。全组患者分次内误差为0%~0.7%的水平误差>1mm,无旋转误差≥1°;联合组比单模组左右和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0.047±0.212)mm∶(0.246±0.474)mm, P=0.004)和(0.023±0.152)mm∶(0.140±0.350)mm,P=0.020],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091°±0.090°∶0.181°±0.210°,P=0.001)。光学表面监测数据印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头肩模±头颈肩真空垫固定可达到脑转移瘤HFSRT的精度要求,但需配合在线图像配准及六维床体位校正,联合组的分次内固定效果更好。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运动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热塑头肩模 真空垫 光学表面监测 摆位误差 脑转移,肺肿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摘要角膜形术是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眼睑对形镜片产生的机械压力和形镜片下泪液产生的液压效应对角膜曲率或形态进行重塑,达到矫正屈光不正和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泪膜是结膜囊中均匀分布的薄层液体,配戴角膜形镜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对角膜形术造成影响。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旨在梳理和探讨泪膜稳态对角膜形镜的验配、形效果、配戴安全性和视觉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阐明泪膜稳态对角膜形术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眼泪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损伤标志与肾综合征出血(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HFRS患者,轻症组(轻型+中型)21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18例,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延长(t=4.695、5.276、3.763),国际标准化比值(t=7.434、7.950、5.289)和D-二聚体水平(t=10.342、11.222、8.967)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t=-11.840、-13.364、-7.234),vWF(t=10.073、15.987、12.108)和P选择素(t=3.927、10.161、3.22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变化进一步加重,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低血压少尿期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t=2.514),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APTT延长(t=2.670,3.033),而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的血小板计数降低(t=-3.513、-5.501,-3.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和多尿期的vWF(t=18.446、14.589、16.350)、组织因子(t=8.843、7.283、4.234),以及前2期的P选择素水平(t=5.929、6.83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分别与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之间呈负相关(与APTT之间r=-0.368、-0.377、-0.414,与国际标准化比值之间r=-0.347、-0.464、-0.446,与D-二聚体之间r=-0.512、-0.547、-0.439,与血小板计数之间r=-0.580、-0.607、-0.477;均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之间r=0.284、0.369、0.610,与肌酐之间r=0.323、0.400、0.488;均P<0.01)。结论以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升高为标志的毛细血管损伤是导致HFRS患者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近视呈现高发、低龄的趋势。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引起玻璃体及眼底的退行性病变,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更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重要病因。角膜形镜作为目前控制近视进展的重要方法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如今国内外关于角膜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研究较多,现笔者针对近视流行及角膜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合型髌骨环抱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呈贡区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环抱器组(n=20)与张力带组(n=19),男25例,女14例,年龄(41±22)岁,年龄范围为19~6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临床愈合时间、与健侧对比屈曲功能缺失情况。结果环抱器组患者术后4、8、12周膝关节屈曲角度(90.0°±13.2°、110.0°±8.3°、120.0°±9.0°)活动范围优于张力带组(74.0°±10.5°、89.0°±10.5°、105.0°±10.5°);临床愈合时间[(11.0±3.3)周]短于张力带组[(12.0±4.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24周患侧膝关节对比健侧伸直活动正常,环抱器组屈曲活动缺失(5.0°±3.3°)优于张力带组(1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聚合型髌骨环抱器治疗髌骨骨折,患者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症状较少,内固定更为稳定,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效果较好,临床愈合时间相对缩短,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髌骨 骨折 聚合型髌骨环抱器 张力带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前,角膜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由于其紧贴角膜,可能会对角膜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它会对中央区角膜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镜片下的泪液流动造成影响,继而影响角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角膜相对缺氧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此外,镜片磨损划伤角膜,清洁不彻底导致微生物聚集引起角膜病变,严重者将导致角膜感染。再者,角膜经过形后形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厚度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角膜各层结构之间的作用力。最后,长期的压迫还将导致角膜神经发生改变,敏感性降低。角膜形镜对角膜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对此进行总结。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敏感性
  • 简介:摘要近视眼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如何有效防控近视眼成为工作重点。配戴角膜形镜被证实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角膜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具有一定使用风险,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患者筛选、验配、培训以及随访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和标准。本文针对患者筛选及验配要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开展角膜形镜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