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1例行外科取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2~78(61.7±13.1)岁。51例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例患者术中呼吸道大出血死亡。其余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139,303)min,体外循环时间81(44,118)min;术后24 h心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7~41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肺栓塞复发或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34例有完整心脏彩超资料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病 栓子清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入运城市中心医院因疑似APE而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纳入该研究,确诊的312例作为病例组,在非确诊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手术史等1∶1匹配3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行Caprini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Caprini评分差异;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预测Caprini评分诊断APE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41±2.47)分比(2.16±1.28)分,t=1.180,P=0.004];Caprini评分对疑似APE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15,95% CI:0.878~0.995,P<0.001);当以3.5分Caprini评分为诊断Cutoff值时,其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7.76%、95.24%,阳性似然比为7.778,阴性似然比为0.054,约登指数为0.83。结论Caprini评分对APE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损伤严重度评分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ROC曲线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肺动脉包虫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女,43岁,因右侧胸痛就诊。患者既往有肝包虫病史,胸部增强CT示肺动脉远端分支充盈缺损、管腔增宽,延伸至远端胸膜下,呈多囊状稍低密度影,囊壁稍强化。行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肺动脉栓塞物为包虫囊肿。

  • 标签: 棘球蚴病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腔内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腔内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造影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及其与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组)和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E组)的患者资料。PAS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5.4±15.5)岁;CPTE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38.6±14.1)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肺动脉造影结果,总结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T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7/19)明显多于PAS组(0/13,P=0.025),且该组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674.50(261.70~1 977.70)]高于PAS组[66.00(28.10~505.50),P=0.001]。CT肺动脉造影中,PAS组多累及主肺动脉(11/13),病变近端与肺动脉管壁多呈锐角(11/13);高于CPTE组(5/13,P=0.003;2/13,P<0.001)。PAS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干的膨胀指数为1.19±0.17,叶段肺动脉膨胀改变(10例)明显高于CPTE组(0.99±0.19,P=0.006;2例,P<0.001),右心室横径/左心室横径(RVd/LVd)、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PAd/AOd)明显低于CPTE组(0.97±0.19 和1.23±0.35,P=0.020;0.98±0.25 和1.15±0.20,P=0.039)。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累及主肺动脉且呈膨胀性生长,高度提示肺动脉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对慢性肺栓塞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 标签: 肺动脉肉瘤 慢性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高病死率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问题。肺栓塞栓子来源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栓子类型的肺栓塞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尤其是非血栓性肺栓塞较血栓性肺栓塞少见,在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误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机械性阻塞外,可能还与栓子性质有关,这为临床医师及时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本文现就肺栓塞各栓子来源及病理生理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对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及肺栓塞病因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肺栓塞 血栓性肺栓塞 非血栓性肺栓塞 栓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抽栓系统(AR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伴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的21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面积肺栓塞(MPE)10例和次大面积肺栓塞(sMPE)11例,均急诊行ART治疗。根据手术造影结果和严重并发症情况观察技术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休克指数(SI)、Miller指数(M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动脉氧分压(PaO2)的变化,评估ART清除肺动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ART治疗APE的技术成功率为100%(21/21),术中4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手术成功率为71.4%(15/21)。所有MPE和sMPE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SI、MI、MPAP较手术前降低,PaO2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并自动离院外,20例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时间(5.3±1.2)个月,随访期间2例MPE患者分别因癌症和心肌梗死死亡,其他患者无明显肺栓塞症状,肺动脉血栓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ART治疗AP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APE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肺栓塞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流变血栓清除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突发呼吸急促、血氧下降为临床表现的肺动脉栓塞早产儿,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血流充盈不佳、肺动脉高压,后经动态监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提示临床医生应关注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间接征象,以指导临床及时诊疗。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婴儿,早产 床旁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被归类为第4类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CTEPH的首选治疗。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利奥西呱)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CTEPH的靶向药物,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逐渐成为无法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仍持续高压或复发患者的一种新选择。文章就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发展过程、适应证、治疗流程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肺动脉急性血栓没有溶解,从而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血栓阻塞近端动脉,合并部分小动脉出现血管病变,近端和远端小血管阻塞而增加肺血管阻力,导致进行性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右心动能衰竭直至死亡,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类型。CTEPH目前的主要疗法包括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 简介:摘要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的9例透析合并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其中男性6例,年龄(66.5±27.6)岁,合并糖尿病者7例;使用透析导管患者7例,其中右颈内静脉临时管3例,右颈内静脉长期管2例,右股静脉临时管2例;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伴有低氧血症、D-二聚体升高及低蛋白血症。至随诊终点,死亡3例,失访1例。透析合并PE的患者诊断易延误,常携带导管,多合并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

  • 标签: 肾透析 肺栓塞 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急性栓塞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口服华法林,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45/46)高于对照组(80.4%,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均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FEV1、FEV1%、FEV1/FVC、MVV%治疗前分别为(1.20±0.19)L、(54.66±9.39)%、(59.04±8.55)%、(54.54±9.33)%;治疗后分别为(1.82±0.29)L、(70.12±12.49)%、(78.7±10.42)%、(76.55±11.25)%,t=-11.262、-7.090、-8.165、-14.803,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FEV1、FEV1%、FEV1/FVC、MVV%分别为(1.22±0.15)L、(52.98±8.77)%、(61.17±9.44)%、(53.36±9.45)%;治疗后分别为(1.45±0.36)L、(60.05±10.38)%、(72.11±8.52)%、(64.11±10.46)%,t=4.518、-3.153、-6.440、-5.157,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t=-5.395、-4.205、-3.406、-5.822,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78.37±8.55)mmHg、(7.28±9.06)mmHg,治疗后分别为(91.61± 8.13)mmHg、(87.6±13.62)mmHg,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76.65±7.06)mmHg、(68.01±9.72)mmHg,治疗后(85.91±8.22)mmHg、(2.38±9.65)mmHg],而PaCO2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2.30±6.23)mmHg比(51.8±8.33)mmHg,t=-9.03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3.11±7.90)mmHg比(63.09±6.49)mmHg,t=11.450,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342、-8.549、5.848,均P<0.05);两组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49±0.44)mg/L,(1.62±0.33)mg/L,t=10.23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48±0.43)mg/L,(1.96±0.38)mg/L,t=5.264,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t=4.538,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11/46)、19.6%(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急性栓塞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安全可靠。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功能试验 血气分析 利伐沙班 华法林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肺栓塞的并发症,特征是毛细血管前性肺血流动力学变化,伴有慢性血栓性肺血管闭塞。其症状缺乏特异性,3个月以上的规范抗凝治疗后,影像学有肺血栓栓塞的证据,经右心导管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可做出诊断。肺动脉内膜剥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利奥西呱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不能手术或肺动脉内膜剥除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靶向药物。除药物治疗外,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治疗不能手术患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除术 靶向药物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作者: 张云霞 翟振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远期并发症。2021年1月,《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发布,将CTEPH作为单独章节,从CTEPH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三个方面出发,明确了如何利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CTEPH,提出了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靶向药物治疗、球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及临床获益,强调了建立专业CTEPH诊疗中心的重要性。本文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对指南CTEPH章节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更好地指导CTEPH的规范诊治。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过至少1次BPA治疗并行肺动脉压力测定,已充分抗凝治疗3个月,不能手术的CTEPH患者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中位年龄58.5(52.5,66.0)岁。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及每次BPA前的WHO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38例患者共进行95次BPA治疗。行BPA前mPAP为50(43,56)mmHg(1 mmHg=0.133 kPa),行至少1次BPA后mPAP为41(32,50)mmHg(P<0.001)。17例患者完成3~5次BPA,mPAP由50(42,55)降至34(28,49)mmHg(P<0.01)。15例患者的PVR从852(583,1140)dyn·s·cm-5降至496(406,802) dyn·s·cm-5(P<0.01)。BPA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13例,Ⅲ/Ⅳ级患者25例,BPA治疗后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29例,Ⅲ/Ⅳ级患者9例(P<0.001)。BPA后6 min步行距离从360(290,442)m增加至449(376,505)m(P<0.05)。肺灌注Meyer评分从0.54(0.53,0.58)降至0.50(0.44,0.58,P<0.001)。21例患者的NT-proBNP从1 285(606,2 794)ng/L降至472(148,745)ng/L(P<0.05)。右心室基底内径由术前的54(41,54)mm降至42(34,49)mm(P<0.001)。6例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95)。结论对于不能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CTEPH患者,BPA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改善肺灌注及右心功能,且安全性高,是CTEPH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手术且无左心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CTEPH组,记录其手术前后右心导管数据;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TEPH组PEA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间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横径比值(RVd/LV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三维左室舒、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每搏量(LVSV)。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与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TEPH组PEA术前LVEDd、LVEDVi、LVESVi、LVSV、LVGL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比值(E/A)低于对照组(均P<0.05),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EPH组PEA术后左室容积、LV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VGLS、E/A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AP与LVSV、E/A呈负相关(r=-0.490、-0.455,均P<0.05)。结论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充盈异常,存在潜在收缩功能受损。PEA术后左室构型及容积恢复,但充盈模式、LVGLS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完全恢复。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左室收缩功能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被治愈的肺动脉高压,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达到治愈。但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适宜行该手术,或手术后仍有持续性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利奥西呱是唯一具有适应证的靶向药物。然而,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高压两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临床上也有应用其他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并且部分药物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也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治疗 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