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剥膜术后对比敏感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对比敏感(CS)和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的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BCVA(logMAR)0.74±0.28较术前明显提高(t=8.475,P=0.000);术前3 cpd、6 cpd和12 cpd空间频率平均为(1.529±0.645)c/d、(1.403±0.621)c/d和(1.118±0.4467)c/d,术后6个月提高至(1.565±0.314)c/d、(1.435±0.418)c/d和(1.125±0.236)c/d,手术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7, 5.479,5.216;P=0.000,0.000,0.000)。CMT由术前的(542.29±213.26)μm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315.37±126.39)μm(t=6.023,P=0.000)。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剥膜术后视力改善,对比敏感提高,CMT下降。

  • 标签: 膜,视网膜前,特发性 敏感度,对比 厚度,中心区,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白内障患者单眼及双眼快速对比敏感(qCSF)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QOL)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3—6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共92眼,测量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状态下单眼和双眼qCSF;采用美国眼科学会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评估患者QOL并进行Rasch校准。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根据视力分别定义视力较好眼与视力较差眼。分析视力较好眼、视力较差眼及双眼log对比敏感曲线下面积(AULCSF)以及截止频率、1.0、1.5、3.0、6.0、12.0、18.0 c/d空间频率下的qCSF与QOL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者QOL总分为(64.13±4.76)分,与视力较好眼、视力较差眼的BCVA均呈负相关(r=-0.386,P=0.008;r=-0.413,P=0.004);与双眼、视力较好眼和视力较差眼AULCSF均呈正相关(r=0.531、0.524、0.711,均P<0.001);与双眼、视力较好眼和视力较差眼截止频率qCSF均呈正相关(r=0.504、0.419、0.694,均P<0.01);与双眼、视力较好眼和视力较差眼1.5、3.0、6.0和12.0 c/d空间频率下qCSF均呈正相关(1.5 c/d:r=0.444、0.374、0.513,均P<0.05;3.0 c/d:r=0.544、0.506、0.679,均P<0.01;6.0 c/d:r=0.545、0.530、0.710,均P<0.01;12.0 c/d:r=0.493、0.431、0.558,均P<0.01);与双眼和视力较差眼1.0、18.0 c/d空间频率下qCSF呈正相关(1.0 c/d:r=0.296、0.292,均P<0.05;18.0 c/d:r=0.386、0.321,均P<0.05)。结论不同空间频率下qCSF更全面地反映了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早期白内障患者的QOL与视力较好眼、视力较差眼和双眼qCSF均有相关性,其中与视力较差眼qCSF相关性较强。

  • 标签: 快速对比敏感度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敏感与血流密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描述性研究。收集2019年3─9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80例(80眼),其中单纯性高度近视47例(47眼)作为高度近视组,低度近视及正视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 mm×3 mm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VD)及深层血流密度(DVD),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测量黄斑区10°视网膜敏感(RS)。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研究将RS图划分为与血流图相对应的6个区域(颞、上、鼻、下、中、旁中区)。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S与眼轴、等效球镜、SVD和DVD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RS除鼻侧外,其余各区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高度近视组DVD总、旁中、上、下均明显降低(均P<0.05)。无论总体受检者还是高度近视组,RS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r=0.382,P<0.001;r=0.435,P=0.002)、与眼轴呈负相关(r=-0.429,P<0.001;r=-0.382,P=0.008)、与DVD呈正相关(r=0.286,P=0.010;r=0.344,P=0.018)、与SVD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RS与SVD在中、旁中、颞及鼻区呈正相关(r=0.386,P=0.015;r=0.292,P=0.046;r=0.435,P=0.006;r=0.319,P=0.048),RS与DVD在中、旁中、上及下区呈正相关(r=0.330,P=0.040;r=0.358,P=0.025;r=0.294,P=0.045;r=0.437,P=0.005)。结论:单纯性高度近视眼RS和DVD下降,且呈现出区域性差异。RS的下降可能与DVD降低有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区 视网膜敏感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计 血流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合压缩感知技术与敏感编码技术的3D mDixon序列以及3D Vane序列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3.0 T MR对23名健康志愿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分别采用自由呼吸3D Vane、屏气3D mDixon sensitivity encoding (SENSE)与3D mDixon Compressed SENSE (CS,压缩感知)序列进行上腹部MR扫描,按照上述技术分为A、B、C组。由2名观测者分别对肝脏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并在肝门水平肝脏的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相应层面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三组图像肝脏及竖脊肌的信号值(signal,SI)、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分别使用Wilcoxon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三组肝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CNR及三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2名观测者对A、B、C三组图像的客观测量数据与图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和ICC值均大于0.75)。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0.56、4.7±0.56、4.7±0.56。B、C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的SNR、CNR分别为8.03±3.08、29.25±7.08、29.25±7.08、8.03±3.08;15.75±5.37、43.89±10.30、40.27±12.49、11.37±5.42;16.95±5.48、46.55±10.47、46.56±10.48、16.95±5.48。B、C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的SNR、CNR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图像肝左叶内、外段SNR、CNR也均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间图像肝右叶前、后段、肝左叶内外段的质量评分及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Vane的扫描时间为111 s;相对于结合SENSE的3D mDixon序列,结合CS的3D mDixon序列扫描时间缩短约15.3% (15.1 s与13.1 s)。结论相对于自由呼吸3D Vane序列,屏气结合SENSE的3D mDixon序列与结合CS的3D mDixon序列能有效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并且显著缩短扫描时间。而CS技术可以进一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约15.3 %),对于难以坚持屏气15 s以上的患者的肝脏扫描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3D mDixon 压缩感知 肝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 MRI是一种磁化转移技术,它是基于化学交换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成像新方法。CEST作为MR新兴成像方法的重要分支,在分子成像及各种代谢功能测定方面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尤其是在肿瘤酸性微环境研究中,其具备能够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外pH值的独特优势。实体肿瘤的酸性微环境是导致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等恶性病理生理学行为以及放化疗抵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无创、实时、动态并且精准地监测肿瘤细胞外pH (pHe)值能为肿瘤微环境相关的机制研究,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疗效监测提供全新的技术方法和分子功能水平评估手段。在CEST MR成像中,外源性引入的MR对比剂是成功实现pH值精准定量的必须前提、关键内容和技术核心。本综述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需求出发,对目前已研发的pH敏感CEST MR对比剂展开述评,讨论现有对比剂在本领域开展应用情况以及各自优缺点,以期为新型pH敏感CEST MR对比剂的设计、制备、研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 标签: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肿瘤酸性微环境 对比剂 pH值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于淼 张晶 陈玉迪 刘擘 宋晓婷 刘晶 张雪 赵作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10019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10002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中文版瘙痒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tchyQoL)的信效以及敏感性。方法对英文版ItchyQoL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确定中文版问卷条目。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218例皮肤源性瘙痒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患者入组时和入组后2周使用中文版ItchyQol问卷、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数值评定量尺(NRS)进行评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文版ItchyQoL的结构效,Cronbach′s α系数估计问卷内部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中文版ItchyQoL与DLQI、NRS评分的相关性(聚合效)以及中文版ItchyQoL、DLQI、NRS变化量的相关性(敏感性)。结果中文版ItchyQoL共计22个条目,包含"症状"、"功能活动"和"情绪"三个维度,这些维度的Cronbach′ s α系数分别为0.946、0.883、0.953,提示内部一致性极好。在入组后2周时,NRS与ItchyQoL总分强相关(rs = 0.700,P<0.01),与"情绪"、"功能活动"、"症状"维度评分均呈中度相关(rs分别为0.452、0.673、0.692,均P<0.01);DLQI与ItchyQoL总分强相关(rs = 0.887,P<0.01),与"功能活动"、"症状"维度评分呈强相关(rs分别为0.886、0.750,均P<0.01),与"情绪"维度评分呈中度相关(rs = 0.674,P<0.01)。与入组时比,2周后ItchyQoL问卷总分的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s = 0.642,P<0.01),与DLQI变化量呈强相关(rs = 0.757,P<0.01);ItchyQoL问卷中"症状"与"功能活动"评分的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分别呈中度相关(rs分别为0.648,0.549,均P<0.01),"情绪"评分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呈弱相关(rs = 0.225,P<0.01);ItchyQoL问卷中"症状"与"功能活动"评分的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均呈强相关(rs分别为0.755,0.703,均P<0.01),"情绪"评分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s = 0.401,P<0.01)。而且,入组2周后不同NRS和DLQI评分组间患者中文版ItchyQoL问卷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文版ItchyQoL具有良好的信效,可用于我国皮肤源性瘙痒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 标签: 瘙痒症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通常与基因、RNA调控、肿瘤微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近期众多研究不断探寻这些因素在宫颈癌放疗增敏中的机制,并在基础或临床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 标签: 宫颈肿瘤 辐射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为动态监测和评估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客观及可量化的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初步拟定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于2019年7—9月采用德尔菲法开展2轮专家函询,确立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敏感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4项结果指标的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7;2轮函询结果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27、0.32(P<0.01)。结论构建的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科学实用,有利于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疼痛护理满意

  • 标签: 疼痛,术后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旨在为评价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相关文献,构建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34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第1轮发放问卷34份,回收31份,回收率为91.17%;第2轮发放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10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2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39、0.214(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及6项结果指标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代表性,且可信度高,能够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肿瘤 恶性血液病 德尔菲法 护理质量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本文对癌痛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框架、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Donabedian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进行阐述,旨在为今后构建统一、规范的癌痛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综述 癌痛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大鼠血浆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并探索其代谢通路,为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60Co γ射线对大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1、3、5 Gy,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平台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方法,检测大鼠受照后血浆中脂质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大鼠受照后7 d,血浆中共有20个脂质代谢物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3个明显上调,7个明显下调。12个脂质代谢物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大鼠受到γ射线照射后,血浆中脂质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涉及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代谢等代谢通路。

  • 标签: 脂质组学 电离辐射 生物标志物 剂量-效应 代谢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价肾脏过量铁沉积的价值。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铁剂组15只(注射右旋糖酐铁)和对照组15只,于铁剂注射前第0周及注射后第8周行T2WI和SWI检查。分析对照组和铁剂组在第0周、第8周影像图像,在相位图上测量肾皮质的相位值并计算角弧度值,并应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肾铁沉积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肾铁含量。采用Mann-Whitney U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两组间的角弧度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肾铁含量差异。结果铁剂组第8周的肾皮质SWI信号强度显著低于髓质,且显著低于铁剂组第0周和对照组第8周的肾皮质。铁剂组第8周的肾皮质角弧度值[0.202 3(0.161 8,0.272 5)]明显高于铁剂组第0周[-0.045 4(-0.013 9,0.008 0)]和对照组第8周[-0.011 2(-0.052 9,-0.001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08、-4.666,P均<0.05)。铁剂组第8周的肾皮质内见明显蓝色铁离子沉积、髓质内见极少量蓝色铁离子沉积;铁剂组第8周的肾铁含量[(135.3±14.1) mg/kg]明显高于对照组第8周[(75.5±9.8)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8,P<0.001)。结论SWI可以定量评价肾脏过量铁沉积,过量铁主要沉积于肾皮质,表现为肾皮质SWI信号减低。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卵巢肿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卵巢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的三维理论模式,采用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卵巢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于2019年2—4月选取山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吉林省、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7个省/直辖市1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2所高等护理院校的20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94.44%;权威系数均为0.92,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9、0.91,判断系数分别为0.94、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4、0.426(P均<0.05)。最终构建的卵巢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卵巢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规范妇科护理人员对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卵巢肿瘤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体系 护理管理 构建
  • 简介:摘要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而言,放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疗抵抗往往是影响疗效的最大障碍,也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放射敏感性标志物,对于发现其具体抵抗机制,改善疗效及预后有重大的意义,并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增敏治疗提供思路及依据。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辐射耐受性 蛋白质类 RNA,长链非编码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有专科特色且科学、实用的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于2018年8月成立研究小组,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级别与质量评价标准筛选并确定相关文献,结合文献所涉及的指标初步形成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架。2019年1月编制专家函询问卷,从青岛市医师协会及护理专家委员会中随机抽取20名专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构建乳腺专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体系并进行修订及确认。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0.858,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构建了包含患肢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淋巴水肿预防措施知晓率等11项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用性强,可信度高,有专科特色,可用于乳腺疾病患者的全程护理质量评估和管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精准、科学的评价。

  • 标签: 乳腺疾病 德尔菲法 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专家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基于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管理模式。对比改进前后的器械检测合格率、B-D试验合格率及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指标。结果改进后消毒供应室器械检测合格率和B-D试验合格率优于改进前(P<0.01)。改进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回收、洗涤、包装、物品发放、灭菌等方面的情况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过程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有效提高器械回收、洗涤、包装、灭菌等方面的合格情况,保证器械消毒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工作质量 器械消毒 质量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相同条件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3例。根据所用对比剂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51例)和低浓度组(52例),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美普尔(含碘400 mg/ml),低浓度组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320 mg/ml)。选取门静脉期数据行门静脉血管重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CT值以及门静脉的强化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高、低浓度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00(3.97, 4.22)和4.00 (3.40, 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9,P=0.020)。高浓度组的肝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强化CT值均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脾静脉CT值、肝门静脉主干的SNR与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扫描方案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前提下,使用高浓度对比剂行门静脉CT成像可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造影剂 门静脉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家针对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投放的核心知识宣传信息与“百知道”文本挖掘词频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数据采集方法(即数据爬虫),采集并整理截至2018年6月11日“百知道”上在线查询者关于艾滋病提问的相关信息;国家针对青少年艾滋病投放的核心宣传信息(简称核心知识宣传信息)由《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和《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及14条针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核心知识构成。根据官方分类将所有数据分为预防,检测和治疗,危险性认识、症状和传播,法律法规、歧视与政策4类。利用中文文本分词、词频统计、对比分析和词频可视化呈现等文本挖掘方法比较去除无用词后以上两方面信息的差异。结果“百知道”信息中,预防,检测和治疗,危险性认识、症状和传播,法律法规、歧视与政策类词频数量分别为18 942、43 140、73 437和33 859个;核心知识宣传信息中,4类词频数量分别为371、241、208和136个。核心知识宣传信息的语义相关词词频中,占总词频比例最高的为预防类(32.3%,162个),最低的为法律法规类(14.1%,71个);“百知道”信息的语义相关词词频中,最高的为检测与治疗类(51.7%,51 264个),最低的为预防类(11.4%,11 272个)。两方面信息完全重复词占核心知识宣传信息词频比例为59.3%~63.9%;完全重复词占“百知道”信息4类词频比例相对较低,预防类、检测与治疗类均大于45%,症状和传播类为34.3%(14 781个),法律法规类最低,仅为17.0%(5 744个)。结论对比官方投放和“百知道”,法律法规类和预防类词频对比差异较大,建议在核心知识宣传中结合青少年需求和兴趣增补和改进相关内容。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知识宣传 百度知道 文本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性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t=7.00,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评分、干燥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t=4.75,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 ,P>0.05)。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性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 标签: 皮肤 透明质酸 炎症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 简介:摘要如何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是目前放射治疗面临的瓶颈之一,靶向治疗是目前可选的放疗增敏手段中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的一种方式。ErbB家族蛋白是一类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并能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重要靶点蛋白。本文将从DNA损伤修复、细胞再氧合、细胞周期再分布及肿瘤再增殖四个方面阐述ErbB家族蛋白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 标签: 肿瘤 ErbB蛋白 放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