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典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骨折,可称为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其冠突骨折通常粉碎,上尺桡关节遭到破坏,环状韧带及骨间膜损伤,治疗时在恢复骨性结构及处理外侧韧带复合体后,还须关注与处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预后疗效不确定。而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临床相对多见,其冠突骨折块通常完整,环状韧带及骨间膜完好,在治疗上以恢复骨性结构为主,同时处理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预后效果好。通过解剖基础、影像学特征、损伤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鉴别和区分后骨折与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向后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6.5岁;肘关节X线及CT影像学特征:上尺桡脱位不明显;在冠状突水平或临近冠状突水平尺骨骨折端前方可见三角形或四边形蝶形骨片;肱桡关节正常或桡骨头向前脱位,但桡骨头呈粉碎骨折、桡骨头前缘骨折或桡骨颈向后成角骨折。尺骨近端骨折采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或辅助克针张力带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克针、拉力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桡骨头骨折采用埋头钉、微型钢板或桡骨头置换,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者带线锚钉修复。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75°~145°,平均100.5°;前臂旋转度为80°~155°,平均132.0°;MEPS为50~100分,平均86.2分,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3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僵硬。结论总结向后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疾病特征 后孟氏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头颈分离型类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12例儿童头颈分离型类骨折患儿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8.3岁。所有患者均先摄X线片,急诊行手法闭合复位纠正畸形及脱位,石膏托固定,根据骨折的治疗原则先恢复并稳定尺骨的长度,根据尺骨骨折的部位及类型选择固定方式,然后再处理桡骨颈骨折。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疗效。结果儿童头颈分离型类骨折临床特点为尺骨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完全分离,骨折远端纵轴偏离肱骨小头中心,但近端肱桡关系正常。根据尺骨骨折成角方向和桡骨颈骨折远端移位的方向分为2型:伸直外翻型7例和屈曲内翻型5例。所有患者术后获8~38个月(平均16.0个月)随访。对于尺骨骨折,1例闭合复位克针固定,4例弹性髓内钉固定,5例接骨板固定,1例未予处理,1例仅行手法复位。对于桡骨颈骨折,11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1例切开复位克针固定。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6周),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12~50周(平均31.2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骨头缺血坏死,1例发生桡骨近端膨大。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10例,良1例,可1例。结论儿童头颈分离型类骨折不同于一般的骨折及桡骨颈骨折,临床特点表现为尺骨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完全分离,骨折远端纵轴偏离肱骨小头中心,但近端肱桡关系正常;尺骨骨折治疗方案包括闭合复位克针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或无需固定,而桡骨颈骨折多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儿童 Monteggia骨折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三合一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5例儿童陈旧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3例;左侧19例,右侧16例;年龄(6.8±2.5)岁;桡骨头向前侧脱位30例,向前外侧脱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9±9.9)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合一手术治疗。测量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1.5~4.0个月尺骨截骨端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0°±5.9°)、屈曲活动度(128.5°±4.9°)均较术前(-9.3°±18.0°、108.4°±17.3°)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61.5°±19.4°)较术前(72.7°±22.4°)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后活动度(86.7°±4.5°)与术前(81.0°±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93.5±5.2)分]优于术前[(80.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2例,一般2例,优良率94.3%(33/35)。1例患者术后发生再脱位。结论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是治疗儿童陈旧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有显著改善,前臂旋前功能稍有受限。

  • 标签: 儿童 骨折固定术 截骨术 Monteggia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yd入路桡骨头、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儿童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16例儿童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3~10.3岁,平均6.1岁;左侧8例,右侧8例;Bado Ⅰ型13例,Ⅲ型3例。16例患儿均采用Boyd入路桡骨头、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肱桡对应关系、尺骨截骨愈合情况,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采用Kim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无石膏压疮、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3.5个月。16例患儿术后4~6周拆除石膏时及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肱桡关系对应良好,桡骨头无脱位或半脱位;无尺骨截骨处延迟愈合、不愈合,尺骨愈合时间12~16(13.7±1.3)周。患儿术后6个月伸肘、屈肘、旋前、旋后角度分别为0.9°±2.7°、124.4°±4.4°、70.3°±2.9°、76.3°±6.2°,明显优于术前的5.9°±20.1°、114.1°±15.1°、66.6°±8.3°、71.6°±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5、6.047、5.759、10.336, P值均<0.05)。根据Kim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优11例、良5例,明显优于术前的优7例、良2例、一般5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5, P<0.05)。结论对于伤后1年内的儿童陈旧性骨折,采取Boyd入路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解剖清晰,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Monteggia骨折 Boyd入路 环状韧带复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克针导向钳在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新鲜猪跖骨制作斜形、螺旋形、横形、纵形劈裂骨折,粉碎性骨折,掌骨头颈部骨折等6种常见掌骨骨折模型,应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克针导向钳进行复位和克针固定,行X线检查各骨折端复位情况。自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们共收治58例掌骨骨折需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克针导向钳,术后行X线检查骨折复位情况,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掌骨骨折模型及58例掌骨骨折术后摄X线片示骨折端均复位良好,内固定牢靠。5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0.6个月,各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手功能恢复情况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5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克针导向钳辅助掌骨骨折复位及克针内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掌骨 骨折固定术,内 复位 克氏针导向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改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取肘关节后入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骨折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岁3个月至13岁5个月,平均8岁4个月,BadoⅠ型20例,Bado Ⅲ型9例,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3~48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时间小于24个月组患儿21例,大于24个月组患儿8例,术后随访4~27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儿术中予以尺骨截骨成角延长钢板内固定序贯肘关节前上方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卡压环状韧带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稳定性测试,8例患儿屈肘关节时出现桡骨头前方脱位,其中受伤时间小于24个月的患儿1例,大于24个月的患儿7例,采取选择性后关节囊纵行切开松解环状韧带修复后桡骨头恢复稳定性。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无桡神经深支损伤症状。患肢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进,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的90.17°提高到术后的121.10°,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91.21°增加至121.55°。按照Macky标准优良率达100%,其中19例为优,10例良好。拍摄X线片随访观察:肱桡关节关系对应良好,尺骨截骨断端愈合满意,无骨不愈合、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脱出、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结论肘关节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方法治疗儿童陈旧骨折,其环状韧带再利用、操作创伤小、降低术后桡骨头再脱位风险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探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Monteggia骨折 Henry入路 韧带修复 关节囊松解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针与髌骨爪固定联合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47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固定物将全部147例患者分为3组:A组(51例)行克针内固定;B组(50例)行髌骨爪内固定;C组(46例)行克针联合髌骨爪内固定。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随访结束时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于术后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手术部位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后1、2、4、12周,检测并比较各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随访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C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后各时点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克针联合髌骨爪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在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失血量、增加并发症风险、增加手术部位疼痛感的情况下,较克针或髌骨爪单用更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关节屈曲度的恢复,安全可靠。

  • 标签: 髌骨骨折 克氏针 髌骨爪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机械力学、生物力学及动物实验验证应用改良半螺纹克针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一款新的内固定器。方法将直径1.5 mm改良半螺纹克针、1.5 mm普通克针、1.2 mm普通克针设为A、B、C组。利用万能实验机,通过机械力学实验(拉伸、弯曲、扭转)测试改良半螺纹克针的机械性能;通过抗拔出实验测试改良半螺纹克针固定骨折块的稳定性。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改良螺纹克针在取出过程中有无松动、断针、螺牙脱落现象。结果拉伸实验中A、B、C三组在最大拉伸载荷和移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拉伸载荷=1166.015,F拉伸位移=168.931,P<0.001);且A组分别与B、C组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A vs B<0.001,PA vs c<0.001)。弯曲实验中三组在最大弯曲载荷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758,P=0.001);且A组分别与B、C组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A vs B<0.001,PA vs c<0.001)。但在平均最大弯曲位移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4,P=0.809)。扭转实验中三组在最大扭转载荷和角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扭转载荷=174.216,F扭转角度=516.322,P<0.001);且A组分别与B、C组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A vs B<0.001,PA vs c<0.001)。抗拔出实验中A、B组在平均最大载荷和位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载荷=74.403,t位移=7.445,P<0.001)。动物实验中待骨折愈合后取出克针时未发现松动、断针、螺牙脱落现象。结论直径1.5 mm普通克针在增加螺纹设计后,即为改良半螺纹克针,其机械性能仍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且对骨折块的把持力明显优于同直径普通克针;应用其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具有高度可行性,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利于早期康复等优点。

  • 标签: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动物实验 尺骨骨折 改良半螺纹克氏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多维度交叉克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我们采用多维度交叉克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20例,闭合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8例,骨折均未累及第一腕掌关节面,术后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1周,平均9.5周。拇指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多维度交叉克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能提供初始稳定性,骨折固定相对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疗效可靠。

  • 标签: 掌骨 骨折 克氏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克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指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我们共收治12例难复性指骨颈骨折患儿,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6 d,其中陈旧性骨折5例。手术均采用闭合克针穿刺清理骨痂、撬拨复位骨折断端,而后克针固定。术后随访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来评价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所有患儿均闭合撬拨复位成功,术后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5.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2±0.2)周,术后4周拔除克针,行功能锻炼,手指关节功能根据TAM系统评定法评定均为优。结论闭合撬拨复位克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指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陈旧性骨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标签: 指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针固定在尺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丹东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行克针固定治疗的开放性尺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20例,行克针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20例尺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克针固定在尺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尺骨骨折 脱位 下尺桡关节 腕关节 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由X线或CT可明确骨折类型。大部分踝关节骨折是单踝骨折,占66%。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克针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等。大多数需要C臂透视下完成手术。但关于导航下踝关节手术报道几乎没有。现报道1例电磁导航下外踝骨折闭合复位克针内固定手术病例。

  • 标签: 电磁导航 踝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16例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年龄3~10岁,平均5.5岁。在关节造影及C臂机辅助下经皮克针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获得14~38个月的随访,平均22个月。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2例。结论对于JakobⅡ型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针固定更易获得良好复位,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对患儿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针内固定治疗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诊治6例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患者,其中摔伤3例,拳击伤2例,碾压伤1例。按钩骨-掌骨关节损伤分型标准,Ⅱb型4例,Ⅲb型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7个月,平均4.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未见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针内固定治疗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术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钩骨 骨折固定术 掌骨基底 腕掌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型钩钢板与克针固定治疗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共收治36例36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其中19例采用微型钩钢板复位固定,17例采用闭合克针固定。术后随访使用Crawford评分标准、愈合时间、指间关节主动背伸缺失角度、指间关节主动屈曲缺失角度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8.7个月。按Crawford评分标准:微型钩钢板组优7例、良5例、中7例;克针组优4例、良8例、中5例,两组的优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平均愈合时间,微型钩钢板组为5.44周,克针组为6.4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P<0.05)。远指间关节主动背伸平均缺失角度,微型钩钢板组缺失(7.02±0.97)°,克针组缺失(8.7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5)。远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平均缺失角度,微型钩钢板组缺失(5.11±1.37)°,克针组缺失(6.91±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P<0.05)。术后并发症:微型钩钢板组1例出现感染,4例指甲出现轻微隆起脊;克针组3例出现针道反应。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的95%可信区间[0.174,9.997],P=0.695)。结论采用微型钩钢板治疗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术后指间关节主动背伸和屈曲活动范围恢复优于克针固定,且术后愈合时间也短于克针固定。

  • 标签: 指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骨性锤状指 微型钩钢板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三人法闭合复位及经皮克针固定治疗儿童Ⅳ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5例Ⅲ型或Ⅳ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资料。按骨折分型对患儿进行分组,将26例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A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5岁,受伤侧为左侧12例,右侧14例。将119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B组,其中男84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5.4岁,受伤侧为左侧73例,右侧46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骨折时间、手术时间及克针固定方式等;观察患儿术后针道感染、骨折愈合、神经损伤恢复、术后鲍曼角、提携角丢失和肘关节活动度等情况;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估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肘内翻、骨不连、骨化性肌炎或Volkmann缺血性挛缩,术后提携角和肘关节活动度依据Flynn评分优良率均达到96%。A、B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以及骨折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手术时间较B组长,(36.3± 13.8) min比(31.3±13.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且A组手术使用第三枚甚至第四枚克针的概率较B组更高,46.2 % (12/26)比27.7%(33/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B组患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4周,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针道感染率、肘关节活动度、鲍曼角、提携角丢失及肱骨前缘线延长线是否通过肱骨小头等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针固定用于治疗儿童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获得与同法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类似的较满意的疗效,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难度更大,需要更多的克针进行固定。

  • 标签: 肱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192例采用闭合复位、桡侧交叉克针内固定,排除术前神经损伤3例,最终获得临床资料完整者180例。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其治疗效果,对于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左右侧、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拔出克针时间、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均值比较或者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患儿手术时间25~162 min,平均68.2 min;住院时间2~7 d,平均3.6 d;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30.6个月。Flynn功能标准评价优153例、良2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177/180);外观恢复标准评价优152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175/180)。术后出现肘内翻畸形2例,针道感染7例,无Volkmann挛缩和尺神经损伤。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016,P=0.045)、手术时间(t=-5.530,P<0.001)、受伤机制(χ2=75.373,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χ2=9.449,P=0.009)与功能评价显著性相关;手术时间(t=-3.575,P=0.001)和受伤机制(χ2=102.350,P<0.001)与外观恢复评价显著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081,P<0.001)、受伤机制(OR=42.286,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OR=4.337,P=0.047)是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机制(OR=74.850,P<0.001)是外观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减少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无切口、住院时间短,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受伤机制、受伤到手术时间和手术时间会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预后,同时受伤机制也是影响外观恢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经皮克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经皮克针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的含量情况、骨折愈合质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胶原C端肽(CTX)含量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钙素(BGP)含量和护骨因子(OPG)含量、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效果较理想。

  • 标签: 心理护理 经皮克氏针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骨代谢 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