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脑影像、血管超声、神经电生理、血液指标等临床标记物,探讨癫痫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癫痫监测诊疗中心的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20例癫痫发作后头痛患者为试验组,20例癫痫发作后不伴头痛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癫痫发作间期、癫痫发作停止后试验组患者头痛开始5 min内及对照组在癫痫发作停止后5 min内的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谷氨酸水平,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视频脑电图(VEEG),头部磁共振(MRI)。采用t检验比较癫痫发作间期和癫痫发作后5-HT、NO、谷氨酸和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脑电异常放电比例和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比例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癫痫发作后血清NO含量均升高,2组升高值比较[(46.37±18.17)μmol/L vs (19.83±5.7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t=12.157,P=0.034)。试验组脑电图异常放电部位顶枕部放电比例高于对照组(55.0% vs 25.0%),弥散性放电比例低于对照组(25.0% vs 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50、5.103,P=0.043、0.025)。而2组间血清5-HT含量、谷氨酸含量、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出现DWI高信号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递质NO的升高、顶枕部放电以及癫痫发作引起的局灶性损伤可能与癫痫发作后头痛有关。

  • 标签: 癫痫发作后头痛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谷氨酸 经颅多普勒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国际头痛学会相继提出“偏头痛癫痫”和“发作性癫痫头痛”等概念和诊断标准,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上述诊断标准均有值得商榷之处。头痛可以作为癫痫发作的症状,也常见于癫痫发作后,偏头痛癫痫可以共病。从癫痫专业角度来看,偏头痛癫痫也许是一种局灶性癫痫。医学观点百家争鸣,癫痫头痛亚专业组应加强对话,科学地制订癫痫和偏头痛相关诊断标准。

  • 标签: 头痛 偏头痛 癫痫
  • 作者: 赵洋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人合并偏头痛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病人79例为研究分析A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癫痫病人合并偏头痛病人79例为常规对照B组,比较二组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病人的发病类型并无显著区别(P>0.05),但研究分析A组女性患病率大于常规对照B组(P<0.05);研究分析A组癫痫发作次数多于常规对照B组(P<0.05),一般癫痫病程长于研究分析A组(P<0.05)。结论:偏头痛可以提高癫痫的发病频率,提高癫痫的诊断难度和病程。且癫痫合并偏头痛中,女性病发的几率大于男性。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必须对病人作出充分且全面的了解,尽可能的分析出可能存在合并症的病人,并据此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以减少偏头痛的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神经内科;癫痫;偏头痛;临床观察
  • 作者: 王吉丽 张淑娴 孙西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潍坊 261653 寿光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潍坊 262700,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潍坊 261653,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潍坊 261653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潍坊 261653
  • 简介:摘要紧张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 TTH)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影响广泛,但是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模态MRI技术以其无辐射、操作方便、可重复检查、图像分辨率高、实验设计相对简单等优点已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近年来多模态MRI在TTH脑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在治疗紧张头痛(TTH)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连云港市博雅女子学院的TTH患者(113例,均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止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绘画疗法(自由绘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头痛程度,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随访至入组后90 d。结果治疗后90 d时随访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5.88±2.31)分、(6.48±2.76)分,对照组分别为(6.91±2.67)分、(7.72±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1.23±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8)分(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次为(5.50±2.61)次/月,较对照组发作频次[(6.67±2.85)次/月]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服用止痛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4%(3/56)比17.9%(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60 d、90 d时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比例均下降,治疗后90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绘画疗法可减轻TTH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其头痛发作频次,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 标签: 绘画疗法 紧张型头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成人腹头痛(A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报道1例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成人AM患者,并筛选2004年1月至2020年5月医学文献中报道的成人AM患者进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34篇,其中14篇文献报道共17例成人AM患者,加上本院收治的1例,共18例,其中女性11例。仅2例在发病后1年内确诊,余16例均在数年后才确诊,最长发病后37年确诊。腹痛发作部位和性质多样,发作频率中位数为2.5次/月,16例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为2~72 h,1例最长持续4 d。14例患者伴恶心,13例伴呕吐,7例伴头痛。15例患者存在偏头痛病史或家族史。16例患者间歇期为1周至数个月。急性期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效果不佳,推荐曲坦类药物,必要时可考虑麻醉药物。所有患者均在使用偏头痛预防性药物后症状好转。结论成人AM是一种少见疾病。对于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中重度腹痛患者,如伴有头痛、偏头痛个人史或家族史,应想到AM的可能。尽早确诊和规范的偏头痛预防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偏头痛 成人 腹型偏头痛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肉毒毒素(BoNT/A)预防小鼠慢性偏头痛(CM)发作的疗效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BoNT/A预防组(n=8)。后2组小鼠均于第1、3、5、7、9天腹腔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NTG)建立CM模型,BoNT/A预防组小鼠于首次注射NTG前1 h先注射0.18 U/100 μL BoNT/A,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第1、3、5、7、9天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痛仪检测小鼠足底和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及NTG注射后2 h诱发的急性机械痛阈值;第1、3、5、7、9天注射NTG后2 h采用转棒实验测试小鼠的运动功能;第9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节(TG)、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核(TNC)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裂解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NC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因子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PT-qPCR)检测小鼠TNC中NLRP3炎性因子通路相关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TNC中CGRP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7、9天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第7、9天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5、9天口面部急性机械痛阈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第5、9天口面部急性机械痛阈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3、5、7、9天足底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和急性机械痛阈值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第3、5、7、9天足底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和急性机械痛阈值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转棒实验结果显示,3组小鼠在转棒上跑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中CGRP、SNAP25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G中CGRP、SNAP25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CGRP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CGRP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NLRP3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NLRP3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IL-1β mRNA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IL-1β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CGRP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CGRP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NT/A可以降低TG中SNAP25的表达,减少CGRP在TG和TNC的释放,预防CM的发作;BoNT/A具有调控TNC中NLRP3水平的作用。

  • 标签: 慢性偏头痛 A型肉毒毒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NOD样受体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4,P<0.001;t=-6.083,P<0.001;Z=-4.246,P<0.001;Z=-3.740,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经颅磁刺激 伤害性屈曲反射 条件性疼痛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技术探讨紧张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 TTH)患者静息态下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改变模式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TTH患者31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33例,利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灌注成像技术行全脑扫描,分析TTH组及健康对照组的静息态CBF值的差异,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TTH组疼痛程度,分析CBF改变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TH组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左侧壳核、右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的CBF值升高;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的CBF值减低(P<0.05,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另外,左侧豆状壳核、左侧尾状核、右侧海马的CBF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374,r=0.416,r=0.358,P均<0.05),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CB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44,P<0.05)。结论TTH患者的大脑存在多个CBF值异常的脑区,这些脑区的脑血流改变可能参与了TTH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脑血流量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疼痛程度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癫痫发作药物、一碳单位代谢(OCM)相关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基因癫痫患者体内OCM代谢物水平的影响,筛选丙戊酸(VPA)致畸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72例癫痫患者,将服用VPA、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超过6个月且规律用药期间无发作的患者分别归为VPA组(95例)、LEV组(61例)、LTG组(57例)、OXC组(70例),将从未服用过抗癫痫发作药物或就诊前6个月未服用抗癫痫发作药物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89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Sequenom iPLEX法检测患者OCM相关酶SNPs位点的基因。结果(1)与LEV组、空白对照组比较,VPA组患者的FA水平降低,Hcy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NA甲基转移酶(DNMT)3a rs12987326(-178G>A)位点GA患者的Hcy水平较GG高,DNMT1 rs2288350(82G>C)位点GC患者的Hcy水平较GG高,DNMT1 rs75616428(55850G>C)位点GC患者的VitB12水平较GG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rs1863771(128G>A)位点GA+AA患者的FA水平较GG高,叶酸受体蛋白2(FOLR2) rs2298444(59T>C)位点CT+CC患者的Hcy水平较TT高,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rs1801131(1298A>C)位点CC+AC患者的Hcy水平较AA高,DNMT3a rs6722613(2327C>T)位点CT+TT患者的VitB12水平较CC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VPA的癫痫患者FA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此外OCM相关酶SNPs位点基因亦影响癫痫患者体内OCM代谢物水平。建议妊娠期癫痫患者避免使用VPA,或用药前检测SNPs位点基因,以降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苷酸多态性 致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DEPDC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DEPDC5基因变异患儿中无义变异8例,错义变异6例,移码变异3例,剪接变异2例,大片段缺失1例;遗传性变异16例,新生变异4例;15种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20例患儿中男9例、女11例,末次随访年龄10月龄至13岁1月龄;起病年龄为10.5月龄(3小时龄至11岁3月龄)。12例(60%)有发育落后。局灶性发作19例,痉挛发作7例,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1例。脑电图发作间期18例异常放电,其中局灶性放电11例,多灶性放电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10例(50%),其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未分类的皮质发育畸形4例,半侧巨脑畸形1例。4例诊断为West 综合征,1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20例患儿中,14例(70%)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4例药物治疗发作控制。手术治疗3例,术后发作控制2例,发作减少75%以上1例。结论DEPDC5基因变异有遗传外显率不全现象。局灶性发作最常见,病程中可有痉挛发作,少数患儿可仅表现为全面性发作;半数患儿可见脑结构异常;多数患儿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明确致痫病灶者可手术治疗。发作控制不佳的患儿易合并发育落后。

  • 标签: 癫痫 基因,DEPDC5 遗传 局灶性发作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基因与临床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IQSEC2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特点和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6例IQSEC2基因变异均为新生变异,其中移码变异2例(c.3801_3808dup/p.Q1270Rfs*130、c.1459_1460delAT/p.M487Vfs*2),无义变异2例(c.3163C>T/p.R1055*、c.1417G>T/p.E473*),框内缺失变异1例(c.2295_2297del/p.N765del)、错义变异1例(c.2293A>G/p.N765D)。癫痫起病年龄为3月龄至2岁5月龄。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包括癫痫性痉挛、局灶性发作各5例,强直发作、肌阵挛发作各3例,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各2例。6例患儿癫痫起病前均有全面发育迟缓,其他临床表现有孤独症样表现3例,小头畸形3例,肌张力减低2例,双眼内斜视1例。6例脑电图背景活动均减慢,发作间期均表现为高度失律。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异常5例,正常1例。5例诊断为婴儿痉挛症,其中4例为晚发型婴儿痉挛症;1例为不能分类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末次随访年龄3岁2月龄至7岁2月龄,6例均联合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仍有反复发作。结论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多数在1岁后起病,发作类型主要为癫痫性痉挛和局灶性发作,癫痫起病前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符合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多数表型为晚发型婴儿痉挛症,均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 标签: 癫痫 婴儿 痉挛 基因,IQSEC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个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9家系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N048:癫痫全面版基因检测panel-V2、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进行外周血检测,抽取羊水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cl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女婴Xq21.31q22.1区域杂合缺失,其中PCDH19基因外显子缺失,变异来源于母亲。SNP-array检测示女性胎儿,arr [hg19] Xq21.31q22.1(89 558 626-99 701 006) ×1。此家系母女及胎儿均为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9。结论PCDH19基因变异为该家系患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9的可能原因。

  • 标签: 癫痫 原钙黏蛋白19 原钙黏蛋白11X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迅速的老龄化,老年癫痫很可能成为最常见的癫痫形式之一。近年来,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拉考沙胺、吡仑帕奈、布瓦西坦、醋酸艾司利卡西平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癫痫发作的单一治疗和(或)辅助治疗。文中总结了老年癫痫患者使用第三代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及耐受性,阐述了药物对认知及情绪的影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癫痫 老年人 药物疗法 药物耐受性
  • 简介:摘要成簇癫痫发作是癫痫患者尤其是耐药性癫痫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现象,与患者平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类型等不同,其发作后精神障碍、癫痫持续状态和病死率较一般癫痫发作高,严重影响癫痫患者及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成簇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尚不明确。本文以“seizure cluster”“acute repitetive seizures”及“成簇癫痫发作”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医学”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2019年的相关文献,对目前关于成簇发作的定义、患病率、危险因素、癫痫灶定位、潜在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意见等做一综述,以期医护人员更清晰地认识及科学地处理成簇癫痫发作,降低成簇癫痫发作患者癫痫持续状态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成簇癫痫发作 急性反复性癫痫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
  • 简介:摘要假性颞叶癫痫发作时脑电图波定位于颞区,且临床发作症状也类似于颞叶发作,特别是内侧颞叶发作,但癫痫源区在颞叶以外。假性颞叶癫痫诊断困难,头皮脑电图很难发现,立体脑电图可以发现癫痫源区的部位。假性颞叶癫痫几乎均为抗癫痫药难治者,而仅做颞叶切除常无效。所以,患者做癫痫源区及症状起始区切除常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 标签: 癫痫,颞叶 假性颞叶癫痫 外科手术 脑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紧张头痛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得到半夏厚朴汤有效成分与靶点,运用GeneCards、PharmGKB、TTD、Drugbank和OMIM获取紧张头痛作用靶点,利用Perl软件得到“半夏厚朴汤-紧张头痛”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半夏厚朴汤-药物成分-靶点-紧张头痛”可视化网络,利用R 4.1.0语言及相关程序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半夏厚朴汤与紧张头痛的交集靶点有33个,拓扑属性分析提示MAPK1、TP53、ESR1、PTGS2、MYC、CYP1A2、CYP3A4、GSTP1等可能是半夏厚朴汤防治紧张头痛的重要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516个细胞生物学过程,62个细胞组分,14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胆碱能突触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94条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半夏厚朴汤防治紧张头痛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主要通过ESR1、TP53、PGTS2等多靶点,作用于5-HT突触通路、TNF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等多种通路发挥作用。

  • 标签: 半夏厚朴汤 紧张型头痛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扎尼定联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紧张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紧张头痛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完成54例,男性20例,女性34例,年龄(45.8±10.6)岁,病程(6.9±5.5)年。观察组完成52例,男性21例,女性31例,年龄(46.2±11.2)岁,病程(6.7±5.2)年。两组均给予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口服,3次/d;观察组则加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150 mg,1次/d。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23±1.32)分比(5.58±1.44)分,P<0.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的(3.89±1.58)分(P<0.001)。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90.33±6.29)分比(62.07±9.20)分,P<0.001];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10.74)分(P<0.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8%(47/52),对照组为74.07(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4.87±4.17)分比(16.44±6.49)分,P<0.001];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1±5.92)分(P<0.001)。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4.10±3.48)分比(12.71±5.21)分,P<0.001];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5±4.36)分(P<0.001)。结论盐酸替扎尼定联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紧张头痛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 标签: 慢性紧张型头痛 盐酸替扎尼定 盐酸文拉法辛 治疗
  • 简介:摘要大多数抗癫痫药物不会改变癫痫的病程,基本上是“对症治疗”,即使有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问世,仍有超过30%的患者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进展,是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目标。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实现抗癫痫发作向抗癫痫发生、疾病修正治疗的转变,不仅需要标准化的动物模型、能够预测癫痫发生或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且需要足够且广泛的受试者群体、严谨的设计方案和前沿的分析方法,使得临床前研究成功向临床转化。毫无疑问,未来以各种神经损伤途径作为靶点来实现癫痫的预防和疾病修正治疗,或可成为治疗及预防癫痫真正有效的手段。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发作 抗癫痫发生 疾病修正 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