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气道表面衬液(ASL)是呼吸系统对吸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气道微环境稳态主要体现在ASL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ASL的酸碱度、离子强度、渗透压、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正常状态对发挥气道正常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抗菌效应至关重要。当气道表面微环境稳态被破坏,呼吸道局部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反复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发生时,T淋巴细胞(T细胞)不仅通过特异性杀伤作用清除靶细胞,还响应抗原呈递信号并辅助B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因此T细胞分化亚群数量和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脓毒症打破了宿主效应T细胞亚群的稳定状态,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缺失,并在细胞丢失和获得的多个方面影响T细胞池稳定,进而触发持久的免疫抑制状态。据报道,多种细胞死亡和增殖调节机制参与了该稳态的失衡修复过程。本文就效应T细胞亚群数量与质量稳态的发展变化及其参与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T淋巴细胞 稳态失衡
  • 简介:摘要固有淋巴细胞(ILCs)是一群新型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维持免疫稳态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也是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的桥梁。目前ILCs分为5个亚群,即NK细胞、ILC1、ILC2、ILC3和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ymphoid tissue-inducer cell,LTi细胞),其不同亚群在RA等自身免疫病中炎症与肠道免疫稳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近发现ILCs亚群调控RA中Th17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Tfh/Tfr)免疫稳态和炎症。阻断ILC1s和ILC3s炎症功能,诱导抗炎的ILC2s是RA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ILCs生物学特性及在RA中免疫稳态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探索重建免疫稳态的新治疗策略。

  • 标签: 固有淋巴细胞 关节炎,类风湿 细胞因子类
  • 作者: 李帅 孙莉 郑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麻醉科 518116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是否会改变TIME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短期/长期预后是当下的研究焦点。文章针对麻醉对TIME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显示,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TIME的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患者的短期/长期预后,其机制与TIME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活性等改变有关。多项体内、体外试验都证实了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可以引起TIME的改变,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TIME的改变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麻醉 肿瘤 肿瘤预后 肿瘤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典型的炎症相关性癌症,肿瘤免疫环境(TIME)在HCC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免疫治疗效果与TIME密切相关,因此,靶向免疫环境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项具有吸引力的策略。现阐述HCC免疫环境的特点,基于免疫环境的治疗方法,以及HCC对免疫疗法产生应答或抗性背后的免疫环境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炎症细胞、以及上述细胞的分泌产物(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中的非细胞成分构成。最初微环境主要发挥着遏制肿瘤生长并保护正常细胞存活的作用,随着肿瘤的进展,微环境也逐渐成为促进肿瘤细胞进展的场所。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备受关注,因此,明确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对免疫治疗尤其重要,文章将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热疗和肿瘤免疫环境(TIME)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热疗对TIME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热疗与TIME中几类主要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全面而透彻的了解热疗对TIME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肿瘤/热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强、易转移、耐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特点,这与胰腺癌免疫环境复杂有关。由肿瘤细胞、胰腺星形细胞、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构建的胰腺癌免疫环境,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胰腺癌生长,并协助其逃避免疫监视。因此,胰腺癌临床治疗要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免疫治疗可以改善免疫环境、建立长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为治愈胰腺癌提供可能。

  • 标签: 胰腺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一些难治的癌症以及晚期癌症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和良好预后,但在患者中的响应率不高。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过程称为肿瘤免疫编辑,并进一步细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3个阶段。本文概述了肿瘤免疫编辑3个阶段中肿瘤微环境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解决免疫治疗抗性,针对性用药设计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的肿瘤微环境,以促进骨肉瘤免疫疗法的进展。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了119例骨肉瘤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分析骨肉瘤的肿瘤微环境,通过一致性聚类将患者分为4个聚类,并将骨肉瘤组织依据是否为炎性组织分为冷肿瘤与热肿瘤,对比4个聚类免疫相关评分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对冷、热肿瘤进行生存分析,最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敲除、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以及细胞凋亡实验进行验证。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结果聚类4拥有较高的免疫评分与基质评分(P<0.01),其与热肿瘤特点相似,而CD276在聚类4中表达较低(P<0.01),是骨肉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生存分析曲线显示热肿瘤有相对较好的预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冷肿瘤中NPTX2的表达与CD8A、GZMB和IFNG的表达呈负相关,且NPTX2可抑制CCL4的分泌。最后,体外实验发现骨肉瘤细胞中NPTX2的敲减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探索骨肉瘤中免疫细胞的浸润特征,为改善骨肉瘤患者的免疫治疗现状提供依据。

  • 标签: 骨肉瘤 免疫浸润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是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肿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胆管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客观反应率低,这与其免疫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密不可分。因此,了解胆管癌免疫环境的组成特点,并针对其免疫环境靶点进行调控,以及采取ICIs联合治疗策略,将是提高胆管癌免疫疗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胆管肿瘤 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作者: 何茹 徐加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杭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杭州 310012,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浙江省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4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主要依赖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恶性程度较高的甲状腺肿瘤而言,常规治疗预后不佳,转移复发概率大。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对化学药物、放射性疗法等传统治疗方式不敏感,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兴起,研究人员也逐渐开始关注甲状腺癌免疫环境这一领域,以探索甲状腺癌免疫治疗策略。本文以甲状腺癌免疫环境为出发点,分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免疫环境成分以及肿瘤-免疫环境相互作用特点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甲状腺癌免疫环境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甲状腺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占全球病例的90%。尽管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治疗,但其预后仍较差。近年来,抑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单抗在包含食管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由于耐药性,只有少数患者得到了临床获益。因此,在临床中,应明确能够精确预测的生物标志物,以便进行个体化免疫治疗。由于肿瘤免疫环境可能会影响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因此,肿瘤免疫(如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髓系来源的肿瘤抑制细胞)在ESCC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ESCC中肿瘤免疫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微环境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微环境和妊娠免疫调控是近年来生殖免疫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妊娠建立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适应性重塑,以协助构建胎儿友好的免疫环境,使胚胎获得“免疫豁免”。免疫代谢作为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新兴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免疫和代谢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生理病理中的机制。但是目前对于免疫代谢如何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微环境和母-胎免疫耐受的报道还相对不足。本文从肿瘤微免疫代谢对妊娠免疫代谢的启示出发,综述了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代谢通路在母-胎耐受微环境塑造中的潜在调控作用,分析代谢和营养异常与妊娠疾病的关系,并从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了代谢抑制剂和饮食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的可能性。

  • 标签: 免疫调节 代谢 子宫内膜 细胞微环境 胚胎种植 免疫耐受 妊娠免疫
  • 简介:摘要角膜塑形术是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眼睑对塑形镜片产生的机械压力和塑形镜片下泪液产生的液压效应对角膜曲率或形态进行重塑,达到矫正屈光不正和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泪膜是结膜囊中均匀分布的薄层液体,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对角膜塑形术造成影响。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旨在梳理和探讨泪膜稳态对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塑形效果、配戴安全性和视觉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阐明泪膜稳态对角膜塑形术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眼泪 视敏度
  • 作者: 章卫平 史亚男 陈玉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肠道是消化、吸收各种膳食营养素的重要场所,也是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稳态的主要器官。肠道可感受各种不同的营养信号,与脑、肝脏等代谢器官相互作用,形成复杂而又精细的糖脂代谢时空调控网络,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稳态的"前哨"与"枢纽"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干预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就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转化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提出展望。

  • 标签: 肠道 肠道微生物 糖代谢稳态 脂代谢稳态 代谢调节
  • 作者: 范梦科 王玲 齐莉莉 陈伟 张英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创伤诱导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浸润,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局部损伤的清除和修复。随着创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系统在骨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到深入研究。骨折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先后到达骨折区并参与骨折吸收与修复。若骨创伤微环境免疫失调,将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协调作用紊乱,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骨创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细胞、成骨或破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机制相当重要。笔者就骨创伤后死骨的清除与骨修复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骨创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 免疫调节 炎症 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免疫环境差异,筛选与预后相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及转移灶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31418,包括莫菲特癌症中心MCC队列的样本数据517例和Consortium队列样本数据618例;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门户IMMPORT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集,包含免疫相关的基因2 483个。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共695例,临床信息627例。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转移灶组织和原发肿瘤组织的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并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两种方法结果中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均P<0.01),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131418数据集中各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原发肿瘤组织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均低于原发肿瘤组织(均P<0.001)。与原发肿瘤组织相比,转移灶组织中活化的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CD8+ T细胞、T细胞、活化的树突细胞比例增高,而未活化的肥大细胞、未活化的树突细胞、未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M1型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18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的免疫环境中,发生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检查点通路、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分化、Th17细胞分化、NF-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筛选出7个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ANGPTL5、FPR1、HSPA8、NR2E3、PSMD2、PSMD8、SBDS。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ANGPTL5(HR=2.69,95% CI 1.22~5.92,P<0.05)、HSPA8(HR=0.57,95% CI 0.33~0.97,P<0.05)、SBDS(HR=2.23,95% CI 1.18~4.21,P<0.05)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ANGPTL5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ANGPTL5的患者预后更差。HSPA8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HSPA8的患者预后更好。SBD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SBDS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环境与原发肿瘤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降低,整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筛选出预后相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新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细胞
  • 作者: 任志午 张超 刘俊阳 谢越 廖智超 李婷 刘新月 邢汝维 宋建民 杨吉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第2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天津 300299,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兰州 730099,甘肃省人民医院骨软科,兰州 73009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骨巨细胞瘤特殊的免疫浸润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手术获得的肿瘤新鲜标本,采用10X平台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使用 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分析将单细胞数据可视化及定量。对4例标本的35 643个单细胞数据进行细胞聚类、基本细胞类型的定义、免疫细胞的分类以及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分析,探究骨巨细胞瘤免疫环境的特征。通过细胞通讯分析,观察骨巨细胞瘤中免疫细胞调节及作用的主要细胞类型及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骨巨细胞瘤由9种基本细胞类型组成,其中免疫细胞以CD8+ T细胞为主约占51%,非免疫细胞以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基质细胞为主,约占74%。在骨巨细胞瘤的免疫浸润中细胞毒性的CD8+ T细胞占比最高(49%),而耗竭状态的CD8+ T细胞占比最低(5%)。CD4+ T细胞以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基因CTLA4和TIGIT为特征。骨巨细胞瘤中CD8+ T细胞及NK细胞主要通过PARs和CCL两条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于多核破骨样巨细胞,而非基质细胞。结论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定义了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免疫浸润的组成特征,且发现其免疫细胞的作用对象主要为多核破骨样巨细胞,为更加深入了解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提供了有效信息。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单细胞分析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肿瘤逃逸
  • 简介:摘要目前18F-FDG PET/CT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过程,包括监测免疫治疗反应,识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但在监测早期治疗反应、筛选适合免疫治疗患者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和挑战。随着对免疫环境结构的深入了解,发现了更多适合PET显像的靶点;与此同时,多种放射性药物合成方法迅速发展,在免疫疗法患者筛选和疗效监测中,这些靶向新靶点的药物可能代替18F-FDG或弥补其不足。显像方法包括:对免疫细胞浸润的特异性特征显像或已知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抑制相关的肿瘤微环境方面的显像。该文讨论的放射性药物,均已完成大量临床前验证并进入早期临床研究阶段,临床应用前景明确;但这些药物如何用于日常临床工作,该文提出的理论方案尚需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肿瘤学:黑色素瘤 放射性药物 分子显像 PET 免疫检查点